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口钟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为我国南方民间常用中药,其研究和应用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一口钟在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新的建议,以期为一口钟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凤荣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7):102-105
冬虫夏草,简称虫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寄生在蝙蝠科昆虫蝙蝠蛾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在国内外,应用冬虫夏草治疗和攻克各种疑难杂症的研究在普遍开展,虫草的药性特点与疗效优势是:调节阴阳、肺肾双补,补而不峻、温而不火,滋而不腻,因此经常使用虫草也从未见”虚不受补”的现象,该药对于肺结核、痰血、气喘、盗汗、腰酸背痛、阳痿扣遗精等病症均有疗效。它主要产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省3500~5000m的高原高寒草甸。  相似文献   

3.
黄芪中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道地药材黄芪中几种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以期为黄芪的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藁本药材化学成分、质量控制及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对藁本药材的化学及药效学进行研究,确定藁木药材质量评价的指标并建立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柱色谱的方法,从中国藁本及辽藁本的极及根茎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根据藁本药材的功能主治设计了抗炎、镇痛、镇静等药效学实验,对藁本药材粗提物及单一化合物进行了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确定了能够代表藁本药材功能主治的指标成分,建立了该指标成分的HPLC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20个产地的藁本药材。结果:藁本药物中主要成分阿魏酸是能够代表藁本药材功能主治的指标成分,而且在20个产地中均含有,可以做为评价藁本药材质量的指标成分。结论:中草药的质量控制问题是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瓶颈问题,本实验为此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武佳  解云霞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0):2067-2068
目的探讨板蓝根药材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综述近年来板蓝根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方法的相关文献。结果板蓝根化学成分复杂,质量控制标准不统一,现行的板蓝根制剂大多没有对板蓝根的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质量标准亟待确定。结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精氨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可有效地控制制剂质量。  相似文献   

6.
桔梗科植物党参是我国常用的药食两用补益类中药,主要含有生物碱、炔类、萜类、黄酮类、糖类等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具有药理作用。现对党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综述,为党参属植物资源的临床应用、日常生活保健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贺凯  高建莉  赵光树 《中草药》2007,38(12):1909-1912
紫堇属植物在世界范围是良好的止痛药,延胡索即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延胡索行气止痛,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在中国的应用历史已超过数百年。综述了延胡索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以利于对延胡索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茯苓是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来源于多孔菌科,是药食两用类中药,其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较多,现已在临床应用广泛。现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质量控制研究进行综述。发现茯苓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类、二萜类、甾醇类、多糖类以及其他类化合物,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三萜和多糖类化合物。茯苓的药理作用体现在机体多个方面,主要集中于泌尿系统、消化系统、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等,具有利尿、抗炎、镇静催眠、抗衰老等多种药理作用。质量控制方面,大部分文献报道主要集中于茯苓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研究。  相似文献   

9.
葫芦茶是豆科葫芦茶属植物的全草,是常用中药材之一.通过文献检索对收载为药的葫芦茶的化学成分、质量控制、药理作用及毒理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葫芦茶药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七药"为我国特色中草药资源,朱砂七是著名的太白"七药"之一.目前从朱砂七中共分离分析了 32个化学成分,包括蒽醌类、芪类、黄酮类、萘苷类、生物碱、有机酸及酯类等成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朱砂七具有抑菌、抗病毒、镇痛、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降糖、抗氧化和抑制色素沉积等多种药理作用.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朱砂七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其化学成分组成复杂,具有独特的医疗保健作用。本文现就近年来关于西洋参各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以及药材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系统地总结近年来关于西洋参各部位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以及药理作用,这对改进西洋参质量评价技术,创新"互联网+"药材质量评价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茯神是我国民间传统药物,常用于惊悸失眠、健忘、惊痫、小便不利等症状的治疗,茯神的化学成分包括多糖类、三萜类、挥发性成分以及微量元素等,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其中宁心安神作用尤为显著。但关于茯神的质量控制研究比较单薄,且大多标准仅收载了其性状及显微鉴别,不能全面反映药材质量。现对茯神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质量控制以及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完善茯神药材及炮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狼毒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标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月腺大戟和狼毒大戟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比对,为狼毒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年有关茯苓的研究文献,总结并归纳茯苓质量控制及药理学方面的研究报道,为其质量标准提高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的干燥全草,其资源丰富,应用广泛。肿节风传统功效为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具有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血小板减少症及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肿节风主要活性成分为有机酸、倍半萜和黄酮等类化合物。基于肿节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现状,从肿节风传统药性、药效、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肿节风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初步预测,并通过网络药理学进一步分析肿节风药效物质基础及潜在的Q-marker。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15个肿节风有效成分,并可能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MAPK8、MAPK14、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蛋白激酶B1(Akt1)、半胱天冬酶3(CAS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PIK3CA)及类固醇受体共激活子(SRC)等蛋白,调控于癌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与病毒感染等相关通路来发挥相应药理作用。基于Q-marker预测分析和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初步确定迷迭香酸、伊斯坦布尔马芹素A、白术内酯Ⅱ、落新妇苷、异嗪皮啶等为其可能的Q-marker和肿节风药效物质基础成分,为肿节风中药材质量控制和进一步药效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因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为其药效机理研究带来极大困难,因此研究者采用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血清药理学。总结了血清药理学的一般方法、最新发展进程及应用现状等,对血清药理学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陈贵  夏稷子  史娟  邓言欢  张华  王涛  卢娅玲 《中成药》2020,(7):1858-1864
地桃花为锦葵科梵天花属植物,以根、地上部分或全草入药,是我国壮族、水族、侗族等少数民族用药,主要含有黄酮、木脂素、大柱香波龙烷和酚酸类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文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质量控制3个方面对地桃花进行综述,以期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砂药理学及毒理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魏金锋  尚伟芬  杨世林 《中草药》1999,30(12):953-956
总结了历代医药文献对朱砂的作用和毒性的记载,并着重就近年来对朱砂药理学、毒理学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滨蒿为常用蒙药,不仅具有重要的医药价值,也拥有较为良好的开发和应用前景。滨蒿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和酸类等,目前主要对滨蒿中的药效成分绿原酸、对羟基苯乙酮和6,7-二甲氧基香豆素进行含量测定。滨蒿具有保肝利胆、抗流感、抗炎、杀虫等药理作用。本文对滨蒿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进行总结,为滨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三七植物含三萜皂苷、黄酮、氨基酸、多糖、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活血、止血、散瘀等功效。该文对三七的本草考证、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活性进行总结,并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从植物亲缘关系、药效、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三七的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推断三七中特定比例的人参皂苷Rg1、Re、Rb1,以及人参皂苷Rb2、Rb3、Rc、Rd、Rh2、Rg3和三七皂苷R1、三七素、槲皮素可作为三七潜在的质量标志物,为反映三七功效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