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医是壮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对疾病的独特认识及独有的理论体系。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的角度阐释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根本病因,以"三道两路""三气同步"理论解析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分别从内治法、外治法归纳总结壮医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特色,并对常用壮医验方药材及临床验方"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借鉴与参考。壮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亦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6,(10):2078-2079
补虚是壮医"平衡气血"治疗原则之一,是壮医气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壮医调治疾病的重要特色。文章阐释了壮医虚的内涵及其形成机制,探讨了补虚原则的定义、内涵,并归纳、总结了壮医针刺、壮医药线点灸、药物内服、壮医药膳以及佩药挂药闻药等壮族民间常用的特色补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规律,旨在为临床防治疾病提供思路及简、便、廉、验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壮医治疗风湿类疾病历史悠久,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李凤珍教授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责"毒"和"虚",临床上针对不同证型辨证使用壮药内服法和壮医外治法共同进行治疗,获效良佳。  相似文献   

4.
亚健康是介于人体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壮医学中无"亚健康"的病名,但对"治未病"的认识和养生文化却是源远流长。本文从壮医对亚健康的认识、壮医养生文化以及壮医药调治亚健康的特色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表明要充分运用壮医养生思想对亚健康人群进行有效的调护,通过壮医特色的治疗途径,制定个体化和整体化方案,这样才能让"壮医精准养生"在健康医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痹证,属壮医湿病范畴,壮医病名又叫"发旺","风湿骨痛","风手风脚".是以筋骨肌肉关节酸痛、麻木、伸屈不利、肿大,甚则关节变形、行走困难为主症的一种疾病[1].相当于西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等骨关节病.壮医外治法是指壮医所采用的通过外部刺激或消化道以外给药以治疗疾病的方法.诸多学者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壮医外治法治疗痹证的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中医药报》2016年9月1日讯:由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广西民族医药协会主办的2016年全国壮医药大会日前在广西南宁举行。大会以"加快壮医药发展,推动壮医药国际化"为主题。12位专家作专题发言,交流了壮医经筋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经筋理论在针刀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经筋疗法治疗腰背疼痛性疾病、小针刀与民族传统疗法结合治疗骨伤疾病、壮医痧病诊治、壮医湿毒病研究进展、壮医治疗风湿性疾病、小儿脑  相似文献   

7.
从壮医药浴治疗机理、小儿治未病壮医药浴配伍原则和用药特点三个方面,挖掘研究壮医药浴在小儿治未病中的治疗优势和应用,以丰富壮医儿科防治疾病的理论与临床内容,促进壮医儿科学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8.
壮医腹环穴,是据壮医"以环为穴"的原则进行取穴的一组环穴,是壮医临床常用穴。本文从理论基础、定位、天地人三部归属、主治功效及配穴原则5方面浅析壮医腹环穴。壮医认为,腹环穴位于人体人部,承接人体天、地两部之精华,密布人体龙路、火路,与机体脏腑器官紧密连接,具有疏通三道、通畅两路、调节气血归于平衡的作用,可治疗各科疾病,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壮医认为,“毒”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原因,“毒虚致百病”是壮医对病因学最重要的概括,“解毒”是壮医治疗疾病的重要原则。壮医运用解毒法治疗疾病历史悠久,疗法众多,特色鲜明,很值得深入研究。1壮医解毒法的源流壮族地区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繁多,有毒的动植物不少,如毒草、毒树、毒虫、毒蛇、毒水、毒矿等等。  相似文献   

10.
壮医药学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壮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脏腑气血和痧、瘴、蛊、毒、风、湿""调气解毒补虚养神"为核心理论。壮医药防治皮肤病是壮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壮医的"毒虚致病"病因病机论,"调气、解毒、补虚、养神"的治疗原则,也是指导皮肤病的基本理论。壮医药防治皮肤病在临床上颇具特色和疗效。本文从壮医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壮医皮肤病的诊断特色、壮医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壮医皮肤病内治方法、壮医皮肤病外治方法等方面论述壮医药防治皮肤病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以期为壮医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偏头痛属于壮医"巧尹病"的范畴,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壮医治疗偏头痛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但临床普及运用及认知度尚显不足。从壮医理论角度对偏头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治疗进行了梳理,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壮医治疗偏头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壮医平衡气血原则是壮医重要的治疗原则,是壮医气血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壮医针对气血失衡病机,提出了"平衡气血"的治疗原则,本文就壮医平衡气血原则的理论溯源、内涵及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大治则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便进一步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13.
壮医源远流长,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了自身治疗疾病的独特方法,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疗效显著,本文对近年壮医内治法、外治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证历代壮医对"毒"的认识,在壮医"毒虚致百病"的基础上,探讨壮医毒邪学说的理论,提出壮医毒论的核心内容为"三毒病因说"、"二元病机论"和"四项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壮医刮痧疗法历史悠久,在壮族地区,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治疗,其操作简单方便,成本费用低,效果显著.据民间和现代临床研究,刮痧疗法用于治疗咳嗽特别是慢性咳嗽,对于缓解症状,促进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历史上,壮医刮痧缺乏理论指导,原理不清,操作方法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本研究是对壮医传统刮痧进行发掘整理,探讨刮痧治疗咳嗽的治疗原理,为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对推广壮医刮痧治疗咳嗽等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腰肌劳损病人实施壮医经筋三联疗法,进行壮医经筋三联疗法的疗效分析。方法将100例病人,采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腰部疼痛评分,同时,查阅文献,探讨腰肌劳损治疗中应用壮医经筋三联疗法的理论依据。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5次、10次、15次的腰部疼痛评分分别为(6.75±1.43)(4.79±1.64)(3.16±1.49)(1.89±1.51),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48.00%、81%和9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现腰肌劳损的发病既有局部的因素,也有全身的因素。结论壮医经筋三联疗法是通过经络、腧穴的良性刺激调整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治疗过程中重视梳理筋结,坚持"以灶为腧",强调通调脏腑经络来促进疾病康复,并主张治疗时间要间隔,在康复前要定期治疗,使有效率提高,康复率高。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地区因涌现出一批"长寿之乡"而引起世人关注。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壮族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壮医以"三气同步"、"三道"、"两路"和"解毒调气补虚"等理论为其主要特点,壮医养生思想是壮族人民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在长期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独特养生经验总结。本文通过对壮医养生思想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开展壮医养生保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壮医针刺,又称为壮医针刺疗法,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在同疾病作顽强斗争的过程中,积累和总结出的宝贵医疗经验,是壮医临床治疗疾病的特色疗法之一,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珍贵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1]。从近年临床应用文献报道来看,壮医针挑疗法、壮医陶针疗法、壮医皮肤针(梅花针)疗法、壮医刺血疗法临床使用较多,其余疗法鲜见有临床文献报道,现就近年来壮医针刺疗法临床应用研究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是借鉴腧穴热敏化技术,结合壮医对穴位的认识和针灸选穴规律进行探穴,以确定治疗取穴的一种壮医针刺疗法。本文阐述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理论基础、壮医腧穴热敏化探穴方法、针刺方法以及治疗"发旺"的临床体会,进而指出了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的机理是作用于"三道两路"在体表的网结,疏通瘀滞,调整调节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同步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庞宇舟教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壮医学)带头人,深耕中医药(壮医药)领域,从事医、教、研工作40余年,率先阐述了壮医毒论核心理论和壮医毒论应用理论,充实、发展了"毒虚致百病"的壮医病因病机学说,形成了"毒论—毒病—解毒法—解毒药"的壮医学术思想,临床诊治疾病倡导从毒求因、以毒论病、辨毒设法、解毒施治的四位一体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壮医毒病理论,为壮医临床诊治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笔者有幸跟随庞宇舟教授学习,深刻领会壮医毒病理论,兹将庞师壮医毒病理论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