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使用骨髓嵌合小鼠探究骨髓来源细胞的CD1d基因敲除在小鼠结肠炎进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PF级C57BL/6、CD1d~(-/-)小鼠全身一次性接受10 Gy剂量~(60)Co的放射源进行γ射线照射3 h后接受骨髓移植构建4组骨髓嵌合小鼠,饮用2.5%DSS连续7 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活动情况、粪便性状等并且评估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第7天用FITC-dextran灌胃检测各组小鼠肠通透性、测量其结肠长度,并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小鼠肠组织炎性因子的表达。结果骨髓嵌合小鼠模型研究显示,与移植入WT骨髓细胞的小鼠相比,移植入CD1d~(-/-)骨髓细胞的小鼠质量下降缓慢、疾病活动指数(DAI)低(P0.05),结肠长度长(P0.01),肠通透性低(P0.01),肠黏膜损伤轻、浸润的炎性细胞少。肠组织NLRP3蛋白及其底物IL-18表达高(P0.05)。结论骨髓细胞来源的CD1d基因敲除能够拮抗DSS诱导的结肠炎,且可能是通过促进NLRP3炎性小体及其底物IL-18的表达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APK4敲除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意义.方法:用2%的DSS溶液喂食野生型(WT)小鼠,常规建立小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Western blot检测肠组织MAPK4的表达情况;分别建立野生型(WT)和MAPK4基因敲除(KO)小鼠的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观察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CD226(CD226 CKO)对小鼠失血性休克急性肺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野生型(WT)和CD226 CKO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失血性休克组,假手术组只进行心脏穿刺不抽血,失血性休克组抽取30%的总血量。HE染色观察肺脏病变情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CD31、 CD226和脾脏CD3、 CD226的表达和分布;采用RNA干涉技术(RNAi)敲除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CD226,厌氧产气袋培养法建立细胞缺氧模型;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肺组织和HUVEC中Bcl2的蛋白表达; JC-1线粒体膜电位染色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结果在失血性休克模型中,与WT小鼠相比, CD226 CKO小鼠急性肺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中Bcl2表达水平升高;体外缺氧细胞学模型同样发现,与siRNA阴性对照(siNC)组细胞相比,特异性敲低CD226的细胞Bcl2蛋白水平增加,细胞凋亡减少。结论敲除CD226基因减轻小鼠失血性休克的急性肺损伤,与增加血管内皮细胞Bcl2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CD226基因敲除(KO)对小鼠放射性肝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野生型(WT)和CD226KO小鼠随机分为非辐照组和辐照组,非辐照组不经过任何处理,辐照组接受8 Gy ~(60)Co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损伤模型。观察小鼠存活和体质量改变情况, HE染色观察肝脏和结肠病变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肝和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β(IL-1β)、 IL-6、 IL-12p4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mRNA水平。结果与辐照WT小鼠相比,辐照后的CD226KO小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存活率下降; CD226KO小鼠肝脏损伤加重,肝指数(肝质量/体质量)下降显著, iNOS、 IL-1β、 IL-6、 IL-12p40、 TNF-α、 MCP-1 mRNA水平显著升高;但CD226KO小鼠结肠炎症减轻,炎症因子mRNA水平降低。结论 CD226缺失降低辐照小鼠存活率,与肝损伤加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对照;Gln组:DSS诱导结肠炎(4%DSS,7 d)+Gln治疗(1.5 g/kg,4周);DSS组:DSS诱导结肠炎。4周后处死小鼠评估结肠炎症、疾病活动度、上皮细胞凋亡、肠黏膜炎症因子及NF-κb(p65)信号通路。结果:Gln显著降低了DSS模型小鼠的结肠炎症、疾病活动度及上皮细胞凋亡。Gln抑制了肠黏膜NF-κb(p65)信号通路。结论:Gln治疗可减轻肠道炎症,降低肠上皮细胞凋亡,这可能是通过抑制肠黏膜NF-κB(p65)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CD226对小鼠血小板功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取40周龄老年CD226基因敲除(CD226KO)小鼠为实验组,同龄野生型(WT)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取尾静脉血进行血小板计数,剪取小鼠尾尖,检测出血时间;分离小鼠血小板,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建立三氯化铁(FeCl_3)诱导的小鼠颈动脉血栓模型,观察CD226KO小鼠与WT小鼠血栓形成的差异。获取人血小板蛋白,通过免疫沉淀和质谱分析,获得与血小板CD226相互作用蛋白的信息。结果与同龄WT小鼠相比,老年CD226KO小鼠血小板数量明显减少,出血时间明显延长。CD226KO小鼠血小板内质网形态发生明显弯曲皱缩变形。在Fe Cl3诱导的小鼠血栓模型中,CD226KO小鼠血栓形成时间明显延长,血栓稳定性显著下降。质谱检测结果提示,人血小板中CD226与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脂肪酸结合蛋白5(FABP5)、载脂蛋白1(Apo A1)等蛋白具有相互作用。结论 CD226KO小鼠血小板功能障碍,CD226参与血小板生物学活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Allicin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并进一步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8周龄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Control组:阴性对照;DSS组:2.5%DSS诱导结肠炎;Allicin组:2.5%DSS诱导结肠炎+Allicin治疗[10 mg/(kg·d),共7 d]。结果:与DSS组比较,Allicin组疾病活动度评分及肠道炎症评分显著降低(P<0.05)。Allicin治疗组小鼠肠上皮细胞凋亡数目显著低于DSS组。Allicin治疗组小鼠肠黏膜炎症因子(IL-6、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DS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S组比较,Allicin治疗显著抑制了肠黏膜p-JAK2及p-STAT3的表达(P<0.05)。结论: Allicin对DSS小鼠肠炎具有治疗作用,可能的机制包括抗炎,保护肠上皮细胞及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4周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耳蜗的GAD表达进行观察,探讨耳蜗GAD的表达是否受FMRP的影响。方法使用PCR技术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鉴定后对4周龄的Fmr1基因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各15只进行耳蜗的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GAD免疫组织化学的表达观察,数据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结果耳蜗HE染色结果:4周龄组KO鼠较WT鼠形态学观察无差异。4周龄KO小鼠的耳蜗中GAD表达的平均阳性细胞数均高于WT小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AD表达的改变可能与FMR1基因KO小鼠听源性惊厥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周龄的KO与WT小鼠听阈进行检测并对比,了解KO小鼠的听阈变化。方法采用PCR法鉴定FMR1基因敲除型(KO)纯合子(-/-)及其野生型(WT)纯合子(+/+)FVB近交系小鼠,实验动物150只分两组:(1)KO组(3、4、6、8、10周龄,每周龄15只,共75只;②WT组(3、4、6、8、10周龄,每周龄15,共75只,用于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数据及图像的采集:以ABR图形中Ⅱ波的阈值为小鼠的ABR阈值。结果 ABR阈值:3周及4周年龄组小鼠各基因型间KO小鼠的ABR阈值显著高于WT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8、10周各组中各基因型小鼠的KO小鼠和WT小鼠的ABR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幼年期FMR-1 KO小鼠听阈提高,成熟期FMR-1 KO小鼠听阈无异常,KO小鼠ABR的结果与AGS发生的年龄依赖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布拉氏酵母菌对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cte sodium,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美沙拉嗪组(C)、布拉氏酵母菌组(D)、联合治疗组(E)。采用2.5%DSS溶液诱导小鼠实验性结肠炎动物模型,将C、D、E组小鼠分别给予美沙拉嗪、布拉氏酵母菌、美沙拉嗪加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灌胃治疗,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评估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黏膜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布拉氏酵母菌组、联合治疗组的DAI评分及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均明显减低(p0.05),ZO-1及Ocluddin表达水平明显增多(p0.05),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好。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对DSS诱导的结肠炎肠黏膜屏障功能起到保护作用,与美沙拉嗪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TAT1信号分子和T-bet转录因子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疾病模型中的不同作用。方法将雄性8周龄129和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野生型咪喹莫特诱导组,将雄性8周龄STAT1-/-小鼠和T-bet-/-小鼠分为STAT1-/-咪喹莫特诱导组、T-bet-/-咪喹莫特诱导组,依据PASI评分标准记录评价小鼠银屑病疾病模型的严重程度,HE染色观察疾病模型中皮损组织的形态和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来评价其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疾病模型的皮损组织中相关细胞因子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局部给予咪喹莫特诱导后4种小鼠(129、C57BL/6、STAT1-/-、T-bet-/-)背部皮肤均出现不同程度红斑、鳞屑、炎症细胞浸润。与T-bet-/-对比,STAT1-/-给药组皮炎反应更严重。与野生型给药组相比,STAT1-/-给药组分泌的IL-22水平明显升高而IL-17升高不明显。结论 STAT1信号分子可能通过除Th17细胞分泌外的其他途径调控IL-22表达水平,从而影响银屑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紫甘薯花青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屏障损伤的修复及治疗作用。方法:将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分正常饮水组、DSS模型组、紫甘薯花青素不同剂量(12.5、25、50及75mg/kg)组和5-氨基水杨酸(5-ASA)阳性药物对照组。口服含2.5%DSS的饮用水建立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结肠中紧密连接蛋白ZO-1和occludin以及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糖原PAS染色技术观察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黏液素的表达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ZO-1、occludin和TNF-α的蛋白表达,天狼星红染色技术检测小鼠结肠纤维化情况。结果:与正常饮水对照组相比,DSS模型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组织学损伤明显增加(P<0.01);与DSS模型组相比,紫甘薯花青素不同剂量组小鼠的疾病活动指数评分降低,结肠组织中ZO-1和occludin的表达及分布均上升,且TNF-α和IL-6的表达及分布均下降;糖原PAS色显示结肠组织杯状细胞中的黏液素分布及表达在紫甘薯花青素治疗组明显增加;天狼星红染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研究敲除Fmr1基因对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6~8周龄雌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24只,分为对照组、春季超排组和冬季超排组,每组8只,进行超排,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超排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含量,以及不同季节的超排卵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超排后小鼠血清中P和LH含量明显增加[(24.43±13.33)比(1.60±0.46);(173.86±112.09)比(0.36±0.23),P<0.01].与冬季(11.44±5.93)比较,春季(37.25±13.91)的超排卵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 雌性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生殖系统功能没有明显异常.与正常小鼠一样,Frm 1基因敲除小鼠机体内P和LH的分泌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其超排效果随季节而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研究敲除Fm r1基因对动物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6~8周龄雌性Fm r1基因敲除小鼠24只,分为对照组、春季超排组和冬季超排组,每组8只,进行超排,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超排前后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生成素(FSH)含量,以及不同季节的超排卵数,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超排后小鼠血清中P和LH含量明显增加[(24.43±13.33)比(1.60±0.46);(173.86±112.09)比(0.36±0.23),P<0.01]。与冬季(11.44±5.93)比较,春季(37.25±13.91)的超排卵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雌性Fm r1基因敲除小鼠的生殖系统功能没有明显异常。与正常小鼠一样,Frm 1基因敲除小鼠机体内P和LH的分泌随动物的生理发育时期而变化。其超排效果随季节而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基因是与痴呆症发生发展相关的重要基因,利用APP基因敲除小鼠探讨铝诱导的认知障碍损伤,及APP对中
毒性认知障碍损伤的作用。方法 3月龄同窝阴性小鼠分为野生对照组(WT)和铝处理组(WT+Al),APP敲除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组(APP-/- )和
模型处理组(APP-/- +Al),每组10只。铝处理组在粮食中加入相应剂量的乳酸铝,同窝阴性小鼠和APP-/-小鼠给予常规鼠粮作为对照,乳酸
铝处理8周后进行水迷宫实验。HE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神经病理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和Caspase-3的活性变
化。结果 与WT相比,WT+Al小鼠在原平台区域停留时间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减少了28.1%和18.8%,而APP-/- +Al小鼠在原平台区域停留时间
和穿越原平台区域次数减少了44.1%和51%。Western blotting显示,WT+Al小鼠和APP-/-+Al小鼠脑组织中p-GSK-3β分别减少了17.4%和46.4%。结论 APP基因敲除促进铝诱导的神经毒性和学习记忆损伤。APP基因敲除导致GSK-3β的磷酸化水平降低、活性增高。由于GSK-3β活性增加对痴呆症具有促进作用,推测APP通过抑制GSK-3β活性在痴呆症发生过程中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TTG1敲除对小鼠银屑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用8~10周雌性PTTG1 KO小鼠和WT小鼠,咪喹莫特连续5 d涂抹小鼠背部皮肤,建立银屑病模型;进行PASI评分;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表皮细胞Ki67蛋白表达;q PCR检测皮肤组织中Keratin 10、Filaggrin、TNF-α、IL-23α、IL-17α、IL-12β、IL-1βm 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小鼠皮肤均出现增厚、红斑和鳞屑等症状,PTTG1 KO模型组小鼠的PASI评分比WT模型组小鼠高;与WT模型组小鼠相比,PTTG1 KO模型组小鼠表皮中Ki67阳性细胞数目无差异,Keratin 10和Filaggrin m RNA表达也无差异;PTTG1 KO模型组小鼠皮肤组织中TNF-α、IL-12β、IL-1βA表达较WT模型组高,但IL-23α和IL-17αm 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结论PTTG1敲除不能改变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的发生,PTTG1敲除能加重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可能通过影响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低氧诱导因子1α与椎间盘软骨的正常生理及病理情况存在密切的关系,能够维持软骨组织在低氧环境中的正常活性,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后,软骨组织无法维持其正常低氧状态,导致软骨组织营养供应障碍,使软骨细胞处于异常缺血缺氧状态,长此以往,软骨组织会发生退变。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椎间盘软骨退变情况,以及中药复方益气化瘀方对减缓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小鼠椎间盘软骨退变的作用。 方法:①将杂交繁殖获得同窝的低氧诱导因子1α+/+对照小鼠和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小鼠,分别分为为2.5月龄组和4.5月龄组(n=6)。分别在2.5、4.5月龄处死相应小鼠,取L4-6腰椎进行藏红固绿、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相关指标染色及分析。②取12只0.5月龄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均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益气化瘀方组。灌胃给药2个月后,取两组小鼠的L4-6椎间盘进行藏红固绿、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相关指标染色及分析。 结果与结论:①低氧诱导因子1α-/-小鼠:2.5月龄组椎间盘软骨组织出现破损和骨化,细胞分布不均匀,软骨细胞减少,椎间盘软骨中Ⅱ型胶原和Sox9表达降低,X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增加;4.5月龄组椎间盘软骨损伤更加严重,Ⅱ型胶原蛋白与Sox9表达进一步降低, X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进一步上升。②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益气化瘀方干预后苏木精-伊红染色和藏红固绿染色显示软骨骨化和缺损减轻,软骨细胞数目较多,分布较均匀。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益气化瘀方组椎间盘软骨中Ⅱ型胶原和Sox9的表达升高,X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表达减少。说明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小鼠出现了椎间盘软骨退变,并且这种退变随着小鼠增龄而加重;益气化瘀方可以减轻低氧诱导因子1α基因敲除小鼠的椎间盘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18.
硫化氢抑制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ICAM-1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 (ICAM-1)的调节作用。方法 6周龄雄性C57BL/6J和apoE-/-小鼠分为C57BL/6对照组、apoE-/-组、apoE-/-+硫氢化钠(NaHS)组和apoE-/-+炔丙基甘氨酸(PPG)组,每组各8只,普通饮食饲养10周。硫电极法测定血清中H2S的含量;ELISA法测定血清中ICAM-1的含量;荧光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主动脉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斑块面积的变化。结果 与C57BL/6J小鼠相比,apoE-/-小鼠血清中H2S的含量明显下降(P 0.01),血清中ICAM-1的含量和主动脉组织中ICAM-1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 0.01),主动脉根部出现明显斑块;给予NaHS后,apoE-/-小鼠血清中H2S的含量明显升高(P 0.05),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降低(P 0.01和P 0.05),动脉粥样斑块明显缩小(P 0.05);给予PPG后,apoE-/-小鼠血清中H2S的含量明显降低(P 0.05),血清和主动脉组织中I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P 0.05和P 0.01),动脉粥样斑块明显增大(P 0.01)。结论 气体信号分子H2S可明显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ICAM-1的表达与分泌。  相似文献   

19.
背景:HLA-DRB1与变应性鼻炎发病发病有关,构建HLA-DRB1基因敲除动物模型,不仅为阐明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同时也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然而未查阅到利用H2-eb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相关研究的报道。 目的:构建HLA-DRB1基因敲除动物模型。 方法:经杂合子小鼠近亲繁殖,获得纯合子、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经基因及蛋白鉴定确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8周龄雌性野生型(H2-eb1+/+)小鼠12只和H2-eb1-/-小鼠12只,将12只H2-eb1+/+小鼠和12只H2-eb1-/-小鼠以卵清蛋白致敏激发,建立小鼠变应性鼻炎模型。将另12只H2-eb1+/+小鼠以PBS代替卵清蛋白激发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小鼠相比,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中卵清蛋白IgE、白细胞介素4水平明显升高,γ-干扰素水平明显降低;而与基因敲除野生型小鼠(H2-eb1+/+)相比,基因敲除H2-eb1-/-变应性鼻炎小鼠IgE、白细胞介素4水平较低,γ-干扰素水平较高。提示H2-eb1基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的Th1/Th2失衡有重要调节作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型人参皂苷衍生物AD-1对体外分化CD4^(+)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对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CD4^(+)T细胞亚群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磁珠阴性选择法获得正常小鼠幼稚CD4^(+)T细胞,定向分化为Th1、Th2、Th17细胞、Treg,流式细胞术检测AD-1对其分化的影响。3%DSS三次循环法建立小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AD-1药物干预后,流式细胞术、HE染色检测结肠、脾脏、肠系膜淋巴结中Th1、Th2、Th17细胞、Treg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特异性转录因子。结果:细胞活化后,早期标志物CD69无显著变化;AD-1下调Th1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FN-γ和IL-17A表达,上调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和Treg转录因子Foxp3及表面标志物CD25表达。AD-1可通过下调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中Th1和Th17细胞表达及上调Th2和Treg表达改善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结论:AD-1对CD4^(+)T细胞活化无影响,但可抑制Th1和Th17细胞分化,促进Th2细胞和Treg分化,同时通过调节CD4^(+)T细胞亚群改善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