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联合常规基础治疗与单纯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常规内科治疗、针灸及康复训练,每日1次,每周6次,共治疗2周。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刺络拔罐,于患肢肱二头肌肌腹痉挛最明显处行刺络拔罐及井穴放血,每次选取3个井穴,隔日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评分、上肢被动牵拉力值、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痉挛评分及上肢被动牵拉力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均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27/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治疗脑卒中恢复期上肢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进行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现代康复治疗,治疗前和治疗一个月后两组均做改良的Ashworth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针刺联合体外冲击波(ESWT)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治疗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针刺组在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和常规作业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疗法治疗,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3周。联合组在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ESWT治疗,每3 d 1次,每周2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分级、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UFMA)评分、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并根据MAS分级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MAS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低于针刺组(P0.05);2组UFMA评分、MBI评分以及MEP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均0.05),且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均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针刺组的80.0%(24/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ESW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疗效优于单用针刺疗法,且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obath技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2组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评估2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Ashworth痉挛分级评估肌张力,同时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痉挛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P0.05)。结论严氏手法针刺结合Bobath技术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疗效更好,可明显缓解痉挛状态,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临床具有研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痉挛指数评分(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及改良Ashworth评分,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19%(59/64)]显著高于对照组[68.75%(44/64)](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脉汤联合芒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及手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治疗前后评估患者的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根据治疗前后评分结果,对两组方法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痉挛程度、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做出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上肢痉挛程度和肌张力都有下降,治疗后组间M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针刺十宣穴结合康复训练对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及改善患者的手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康复联合中药解痉舒筋汤熏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解痉舒筋汤熏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痉挛程度(MAS)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数(BI)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较之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效果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联合中药解痉舒筋汤熏洗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CBTX-A注射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不同治疗方法,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CBTX-A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针刺联合CBTX-A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及FMA评分均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及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4周后,治疗组RM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15例(34.09%),总有效率为41例(93.18%);对照组显效4例(9.09%),总有效率为34例(77.27%),治疗组患者显效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医针刺联合CBTX-A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缓解上肢痉挛状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测法(FMA)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抑制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的患肢痉挛,加快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陈安亮  李伟  程凯  李雪萍  周俊  林强 《河南中医》2014,(12):2330-2331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对不同分期脑卒中上肢痉挛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3例,按病程长短分为急性期组21例、恢复期组22例和后遗症期组2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三组Barthe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均<0.05),且急性期组、恢复期组Barthel评分优于后遗症期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急性期组、恢复期组RMS值均降低(P<0.05),后遗症期组RMS值降低不明显(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急性期、恢复期脑卒中上肢痉挛效果较好,后遗症期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刺络拔罐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和对症治疗,并进行Bobath康复技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刺络拔罐治疗,共治疗3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和Barthel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两组MAS痉挛分级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FMA和Barthel得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刺络拔罐联合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动针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动针法治疗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法组和运动针法组,治疗前后测定患肢痉挛程度.结果:治疗前传统针刺组和运动针法针刺组无差异(31%,28%,P>0.05),治疗后传统针刺组和运动针法针刺组显著差异(41%,62%,P<0.05).结论:运动针法可明显减轻中风后上肢肌肉痉挛,有利于肢体运动功能进一步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疼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疼痛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奇数、偶数分成两组,对照组为患者应用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为患者应用超声引导下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痉挛、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的痉挛、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丹香冠心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疼痛的应用效果显著,减轻了疼痛感,改善了痉挛状况,提高了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及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外关穴温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水肿、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水肿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关穴温针灸疗法联合常规针刺及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及水肿程度,提高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方法评估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对于改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方法:将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熏蒸、针刺及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对照组进行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均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采用ADL量表评定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使用改良Ashworth法评估治疗前后的肢体痉挛程度。结果:2组治疗后ADL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2组痉挛程度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针刺对于改善患者肢体痉挛状态、降低肌张力效果显著,亦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75例)和西药组(75例)。针刺组采用经筋排刺手三阳经配合皮肤针循经叩刺手三阴经治疗,每日1次;西药组采用脑复康、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1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上肢运动功能、上肢痉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为6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改善、上肢活动功能状况及上肢痉挛程度评定显示:治疗组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筋排刺法配合皮肤针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建军  王争胜  葛健文 《新中医》2021,53(19):169-172
目的:观察皮内针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4例。2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和上肢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皮内针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评定法(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量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痉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MAS分级均有改善(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FMA评分与BI量表评分均升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82.35%(P<0.05)。结论:皮内针疗法可有效缓解缺血性脑卒中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的痉挛程度、改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与常规针刺相比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表里两经推拿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的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治疗组给予表里两经推拿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3星期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和6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Ashworth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组在肌张力Ashworth分级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表里两经推拿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25例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效果。方法:将我院5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针刺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Ashworth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FM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升高幅度更大。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具有协同、疗效叠加的作用,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提高了康复速度和质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陈琳  徐守宇 《新中医》2018,50(7):68-71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瘫痪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给予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大秦艽汤。治疗4周后,比较2组上肢痉挛改善率、治疗前后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醇化酶(NSE)、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结果:治疗后,上肢痉挛总改善率观察组为70.59%,对照组为51.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NHI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NHI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血清Hcy与NSE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Hcy与NSE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大秦艽汤联合早期综合康复可以改善患者卒中后上肢痉挛状态和上肢功能,缓解神经受损,降低卒中相关蛋白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对卒中后肢体重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