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的病理与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例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进行肾穿刺后分析其病理分型、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结果病理分型轻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疗效较好,而病理分型重者临床表现多为肾病综合征伴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疗效差,预后差,提示病理分型与临床表现、疗效及预后有明显相关。结论早期肾穿刺活检及早治疗,可以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与临床治疗的关系,对肾小球疾病131例行肾穿刺活组织检查。其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20例,继发性肾小球疾病11例,前者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居多,占29.2%,其次是IgA肾病(IgAN),占25.8%。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7.2%。治疗后,随访6个月至6年,总痊愈率和好转率为76.7%,病理类型中的微小病变(MCNS)、轻度MsPGN、IgM肾病(IgMN)、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nPGN)等的疗效及预后好,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重度MsPGN及组织损害严重的IgAN等疗效差。提示治疗效果、预后与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徐培桢  张政  夏峰  徐琴君 《上海医学》1999,22(9):551-552
IgA肾病是一组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为无症状肉眼血尿,镜下血尿,伴或不伴蛋白尿,也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症状。我院自1994~1998年有169例肾穿刺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IgA肾病57例,占33%。现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和病理分析。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1994~1998年经肾穿刺确诊IgA肾病57例,男性26例,女性31例,年龄13~67岁,平均年龄33岁。肾活检前病程1~360个月,平均病程30.1个月。全部肾活检…  相似文献   

4.
IgA肾病70例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IgA肾病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70例患者,系统分析各个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理学分型中Ⅰ、Ⅱ、Ⅲ、Ⅳ、Ⅴ型各占27.1%、21.4%、17.1%、15.7%、18.6%;病理类型轻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疗效较好,而病理类型重者临床表现多为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疗效差,预后差.结论 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早期及时行肾活检并作病理分型对IgA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IgA肾病(IgAN)病理分型与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指导临床治疗并判断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肾穿刺活检组织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70例患者,系统分析各个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临床指标与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病理学分级中 I、II、Ⅲ、IV、V型各占27.1%、21.4%、17.1%、15.7%、18.6%;病理类型轻者多表现为无症状血尿和/或蛋白尿,疗效较好,而病理类型重者临床表现多为急进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疗效差,预后差。结论 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早期及时行肾活检行病理分型 对IgA肾病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 (IgAN)是主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欠明确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免疫病理学特征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呈颗粒状沉积 ,肾脏穿刺活检是确诊IgAN的唯一方法。现就 4 3例原发性IgAN临床、病理和免疫荧光资料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间共行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146例 ,其中原发性IgAN 4 3例 ,占 2 9.5 %。男性 2 3例 ,平均(30 .0± 9.1)岁 ;女性 19例 ,平均 (32 .7…  相似文献   

7.
112例IgA肾病患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的推广 ,IgA肾病国内报道逐渐增多 ,在我国许多地区 ,IgA肾病是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 ,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1]。现统计分析我院肾内科收治的IgA肾病112例 ,以探讨其病理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报道如下。1.病例选择 :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在本院肾内科住院 ,具有完整资料 ,行肾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共112例 ,男性55例 ,女性57例 ,年龄10~60岁 ,平均为31.04±12.01岁。2.方法 :了解发病诱因、临床表现 ,测定尿常规、尿…  相似文献   

8.
自从 196 8年Berger和Hinglais首次提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即IgA肾病 (IgANephropa thy ,IgAN)以来 ,国内外对该病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以往人们认为IgAN预后良好 ,近来研究发现IgAN患者经过不同时间病情会有进展 ,许多患者可发展至肾功能不全 ,也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分析了 92例特发性IgAN ,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9年 7月~ 2 0 0 2年 7月在我院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并行肾活检者共…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系指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点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本文报道8例以肾功能不全及高血压为主要表现的“恶性”IgA肾病,分析其临床与病理特点,并对预后加以评估。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海瑞金医院1995年7月~1996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临床表现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小病变肾病(MCD)、IgM肾病(IgMN)和非IgA、IgM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病理改变(微机定量图像分析)和临床表现的联系。发现:(1)3种疾病以IgMN发生率最高(48.89%),一过性肾功损害、激素依赖比例以MsPGN为高,IgMN、MsPGN存在明显血尿;(2)病理定量分析表明:IgMN和MsPGN的系膜细胞数、系膜基质增宽及间质改变较MCD明显增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科1993年6月~2008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IgA肾病并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患者48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按治疗是否完全缓解分为完全缓解组(A组,n=13)、不完全缓解组(B组,n=35),比较两组临床、实验室指标及病理指标,分析影响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A肾病患者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合并高血压占56.3%,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占20.8%;肾活检病理Lee分级Ⅰ级4例(8.3%),Ⅱ级9例(18.8%),Ⅲ级6(12.5%),Ⅳ级19例(39.6%)、Ⅴ级10例(20.8%)。B组较A组平均动脉压、血肌酐水平高,镜下大量尿红细胞发生率高(P〈0.01);而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低于A组(P〈0.05);病理参数分析示B组肾脏病理损害积分显著高于A组(P〈0.05),系膜区IgA+IgG+IgM沉积显著高于A组(P〈0.001)。结论:IgA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病理表现存在差异,高血压、贫血、血肌酐高、镜下大量尿红细胞是其预后不良的临床危险因素,预后差者肾脏病理损害重、免疫复合物沉积以系膜区IgA+IgG+IgM沉积多见。  相似文献   

12.
阿胜  张汀  田娜 《宁夏医学杂志》2011,33(8):725-727
目的 研究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病理类型及预后,提高此类并发症的防治水平。方法 调查收治的 38 例肾病综合征(N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患者的临床特征、病理类型、治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引起急性肾衰竭的,有明确肾前性因素 5 例,合并感染 5 例,肾静脉血栓 1 例,药物因素 5 例,病理类型重者 7 例,病因不明者 15 例。临床特征有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肿,含并胸腹腔积液多见,病程中肾功能急性衰竭。肾脏病理类型:肾小球轻微病变,肾间质水肿多见。经积极去除诱因、控制感染,利尿消肿、抗凝、激素和细胞毒药物应用等综合治疗,肾衰竭大多逐渐好转,但 2 例新月体肾炎的病例肾功能无回复,转为慢性肾衰竭。结论 本症病因多种多样,应尽早明确诱因,积极治疗,可改善预后,病理类型也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本文收集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资料50例进行临床特点、病理及免疫病理等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肾病以血尿并发蛋白尿最多见,占90%,伴发高血压占46%,伴发急性肾功能不全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各占30%,病理分级与临床类型未发现有相关性,与免疫病理类型无密切关系.但病理分级高,提示肾损害严重,预后不良。重度蛋白尿组的血肌酐显著高于轻、中度蛋白尿组。高血压是预后不良因素。结论: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可能促进IgA肾病的肾功能损害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有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肾穿刺基线时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9年11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IMN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患者共345例,根据患者有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分为有肾病综合征组202例和无肾病综合征组143例,比较两组间肾穿刺基线时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两组的预后进行分析。主要结局:血肌酐翻倍或全因死亡或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次要结局: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结果 有肾病综合征组男性居多,更多合并浮肿(91.1%)和血尿(45.0%),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病程更短,白蛋白、血IgG更低,尿蛋白更多,纤维蛋白原、血肌酐、LDL更高,病理程度更重,系膜基质增生、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脏C3沉积都更严重,与无肾病综合征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血补体C3、BUN、Scr、UA、TG、eGFR是肾脏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尿蛋白、血沉、肾脏IgA沉积等是临床缓解的预后因素。采用 Kaplan-Meier 法绘制肾脏生存曲线,比较有无肾病综合征两组间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差异。发现有肾病综合征组较无肾脏综合征组累积肾脏存活率更低,更容易发生不良结局(P=0.0018),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9104)。结论 肾穿刺基线时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临床病情和病理程度均较无肾病综合征组更重,年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eGFR、甘油三酯是肾脏不良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预后更差,更容易进展至ESRD。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速尿介入肾动态显像在小儿先天性肾积水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0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术前接受常规^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动态采集20min后静脉注射速尿并继续采集20min,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半排时间(T1/2)。结果随着肾积水程度的加重,患肾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程度加剧,半排时间延长,同时对利尿试验的反应明显减弱直至无反应。19例轻、中度肾积水和7例重度肾积水患儿接受了肾盂成形术治疗,术后患肾功能明显好转。4例对利尿试验无反应的重度肾积水患儿实施了患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见肾实质成分萎缩。结论利尿肾动态显像对于肾积水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N)患者临床与病理类型间的关系及大量蛋白尿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经皮肾穿刺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病人,根据24h尿蛋白定量是否大于3g分为大量蛋白尿组与非大量蛋白尿两组,进行临床特点、病理等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果IgA肾病以血尿并发蛋白尿最多见,占92%,伴发高血压占48%,伴发急性肾功能不全26%,慢性肾功能不全各占30%.病理分级高,提示肾损害严重,预后不良。大量蛋白尿组的血肌酐显著高于非大量蛋白尿组。结论大量蛋白尿可能是促进IgA肾病的肾功能损害进展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990年-2006年间,经病理证实的11例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本组11例,肿瘤位于肾盂8例,位于输尿管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10例分期为T3期或超过T3期,6例接受了辅助化疗,9例获得随访患者中7例死于全身转移,2例随访至今无瘤生存,中位随访时间是2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是8个月.结论 原发性上尿路非移行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大多数病人预后较差,可能与就诊时肿瘤已是晚期或对全身治疗反应较差有关.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25例青少年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的23.6%,且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与成人肾癌相比较,其临床病理特点为:女性多于男性,左肾多于右肾,病理观察表明其组织结构复杂,病理性钙化明显。患者预后主要与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核分级、有无钙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致急性肾功能衰竭——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学  李雄根 《当代医学》2010,16(14):21-22
目的探讨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IRF)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例IRF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结合有关文献复习IRF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本组3例IRF均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效,有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 IRF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联合他莫西芬治疗效果较好,晚期出现器官压迫和梗阻时需手术治疗,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以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One hundred and six cases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were studied with a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clinical stages, histological patterns (grading), cell types, nuclear grading and tumor sizes on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of the patien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in the postoperative survival time among different histological patterns and among different cellular types, such as clear cell, granular cell and mixed cell. But those with either diffuse sarcomatoid pattern or undifferentiated cell type had poor prognosis. The patients with tumor size greater than 10 cm in diameter had poor prognosis. The prognosis-deciding factors for RCC patients were the clinical staging and nuclear grading. We suggest that the nuclear grading of RCC be noted in every pathological report,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prognosis and furth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