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白血病儿童细小病毒B19的感染及其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住院的110例急性白血病儿童的临床资料,把110例儿童分为两组:第1组:60名已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儿童;第2组:50例新发现的、未接受化疗急性白血病儿童;第3组:选取100例性别、年龄均匹配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检测细小病毒B19 DNA,ELISA法检测以上3组儿童的血清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结果①在110例患儿中,细小病毒B19 DNA和(或) IgM阳性的为61例,阳性率为55.5%;对照组均为阴性。②第1组细小病毒B19 DNA和IgM阳性率分别为28.3%和33.3%;第2组细小病毒B19 DNA和IgM阳性率分别为42.0%和52.0%。③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急性白血病儿童贫血发生率为73.8%,无感染儿童贫血发生率为42.9%( P<0.05);细小病毒B19感染的急性白血病儿童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68.9%,无感染儿童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36.7%( P<0.05)。结论50%左右的急性白血病儿童存在细小病毒B19感染;新发现、未接受化疗的急性白血病儿童更容易存在细小病毒B19感染;细小病毒B19感染是急性白血病儿童红细胞系和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别对 6 3例ITP患儿的血清、38例ITP患儿的骨髓液检测人细小病毒B19 DNA。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① 6 3例ITP静脉血中人细小病毒B19 DNA阳性 12例 ,阳性率为 19 1% ,186例健康儿童 11例阳性 ,阳性率为 5 91%。血清的ITP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9 6 8,P <0 0 1)。② 38例ITP患儿的骨髓液中人细小病毒B19 DNA 16例阳性 ,阳性率为 4 2 1% ,对照组 30例阳性 3例 ,阳性率为10 % ,骨髓ITP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8 5 8,P <0 0 1)。③血清的ITP组 12例阳性病例中 ,11例是急性ITP ,阳性率为 2 3 4 % ;1例是慢性ITP ,阳性率为 5 9% ,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3 0 9,P <0 0 5 )。骨髓的ITP组急性 2 9例 ,阳性 15例 ,阳性率为 5 1 7% ;慢性 9例 ,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1 1%。ITP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4 6 5 ,P <0 0 5 )。男女之间无差异。结论 ①ITP人群有较高的B19感染率 ,一部分ITP病儿与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密切相关。②临床上一部分ITP患儿的发病可能为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所导致。③B19感染相关性ITP以急性ITP为主。  相似文献   

3.
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小儿非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种类及感染特点。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186例,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流感病毒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用PCR技术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结果186例患儿非细菌性病原体检出率为42.5%。检出流感病毒A12例(6.4%)、流感病毒B5例(2.7%)、副流感病毒3例(1.6%)、呼吸道合胞病毒23例(12.4%)、腺病毒4例(2.2%)、肺炎支原体26例(13.9%)、肺炎衣原体6例(3.2%)。结论非细菌性病原体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中占重要地位,病原学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男性免疫性不育的病因和与生殖道人细胞小病毒B19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102例血清抗精子抗体阳性的男性不育者生殖道分泌物中的人细小病毒B19-DNA,并以80例抗精子抗休阴性的男性不育作为对照。结果:102例免疫生不育患者精液中B19-DNA阳性27例,阳性率率为26.3%,80例对照组中阳性11例,阳性率为13.7%,(X^2=10.23,P<0.01)。结论:抗精子抗体的产生与生殖道人细小病毒B19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微小病毒B19对妊娠的影响。方法收集早期自然流产孕妇胚胎绒毛组织和母亲血清,孕中期自然流产胎儿的胎盘和母亲血清,足月分娩者(孕28周前曾在孕期查血微小病毒B19IgG阳性和/或IgM阳者)胎盘组织及母亲血清,应用PCR检测微小病毒B19DNA,同时测母亲血清抗体。结果48例早期流产胚胎绒毛中,3例(6%)微小病毒B19阳性;36例孕中期胎盘组织中,4例(11%)微小病毒B19阳性;48例足月分娩胎盘组织中未检测出微小病毒B19。早期自然流产组中母血清微小病毒B19特异抗体IgG检出31%,IgM4%;孕中期组中母血清微小病毒B19特异性抗体IgG为33%,IgM为11%。结论微小病毒B19是早、中期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对有自然流产者可采用PCR检测微小病毒B19。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本地区451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例的病毒感染状况并分析临床特点。方法对451例下呼吸道感染惠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巨细胞病毒5种病毒的检测。结果该组451例患儿中病原体阳性295例,总阳性率占65.41%(295/451),男性患儿感染率63.64%(189/297),女性患儿感染率68.83%(106/154),结果可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组患儿中感染呼吸合胞病毒的病例数占首位,其次为巨细胞病毒,腺病毒与副流感病毒2型占末位。该组患儿中呼吸合胞病毒的阳性率居首位,且多数病毒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呈下降趋势。结论婴幼儿为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发病人群,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检测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7.
人微小病毒 B19是一种单链 DNA病毒 ,1975年由Cossert首次发现 ,自 1981年 Pattison证实它是一种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体之后 ,与之相关的各种疾病的报道相继出现 ,有作者认为 B19病毒可引起传染性红斑、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危象、关节炎、紫癜等多种疾病 [1 ]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 43例过敏性紫癜 ( H SP)患儿检测 B19-DNA ,探讨人微小病毒 B19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关系及临床特点。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43例患儿为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3月期间在山西省儿童医院的住院患儿 ,均为首次发病。其中男2 3例 ,女 2 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石家庄及附近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 ARI)的病毒病原特征。方法401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鼻咽脱落细胞涂片经直接免疫荧光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结果共有2168份标本为病毒阳性,总阳性率为53 q.9%,其中<6月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占99.9%(742/743),6月~占50.2%(572/1139),1岁~占20.4%(207/1004),2岁~占47.0%(177/377),3岁~6岁占67.0(389/581),>6岁占46.3%(81/175)。病毒阳性标本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占65.6%(1427/2172),其次为副流感病毒3(PIV-3)占19.1%(414/2172)。除1岁~组以PIV-3为主66.03%(138/209),其余各年龄段以RSV为主。 RSV阳性标本中73.93%来自2014年3~4月、10~12月、2015年1~2月。结论 RSV是石家庄及附近地区秋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首要病毒病原,PIV-3是1岁~2岁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首要病毒病原。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快速、简便、病毒检出率高,尤以RSV敏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传单综合征)的病原学和临床特征,以便针对不同病原进行相应治疗,提高疗效和缩短疗程。方法对35例EB病毒EBV-VCA-IgM、EBV-VCA-IgA阴性而诊断为传单综合征的患儿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n)、腺病毒抗体(ADV-IgM)、柯萨奇病毒抗体(CBV-IgM)、弓形虫抗体(Tox-IgM)、微小病毒抗体(B19-IgM)、乙肝病毒(HBsAg)等,并与同期住院的25例EBV感染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患儿临床体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35例传单综合征患者MP-IgM大于1:80阳性12例(34.3%),CMV-IgM阳性5例(14.3%)、ADV-IgM阳性2例(5.7%)、CBV-IgM阳性1例(5.7%)、微小病毒抗体(B19-IgM)阳性1例(5.7%)、乙肝病毒(HBsAg)阳性3例(7.9%),传单综合征组与传统的传单组在淋巴结肿大、心肌酶、白细胞计数和异常淋巴细胞比例改变明显(P〈0.05)。结论MP与CMV是引起传单综合征的最常见病因,及早明确病原并相应采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抗支原体治疗和应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