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滑膜、软骨和骨质的破坏,最终导致关节畸形。本病呈全球性分布,我国的患病率为0.32%~0.36%,低于欧美白人的1%,是造成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老年RA约占患者总数的40%。通常将≥60岁的RA患者称为老年RA,其中分为2种情况:一种是360岁发病的RA,称为老年发病的RA(elderly-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EORA),另一种情况为青壮年发病迁延到老年(younger-onset rheumatoid arthritis,YORA)。  相似文献   

2.
类风湿关节炎(RA)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初发症状发生在≥60岁的RA称为老年类风湿关节炎(EORA)〔1〕。本文对EORA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与<60岁初次发病的非EORA(NEORA)患者进行比较〔2,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患者血清中的临床意义,探讨其与EORA病情活动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36例EORA患者及48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进行了GPI的测定,并在EORA患者中对GPI与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36例EORA患者中,GPI阳性率为75%(27/36)。48例健康老年人中,仅有5例检测到GPI,GPI阳性率为10.4%(5/48)。GPI在EORA患者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5%及82.7%。以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积分(DAS28)来评价EORA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在EORA患者中,GPI阳性组患者的病情活动性显著高于GPI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 GPI有助于EORA的诊断及病情活动性判断。  相似文献   

4.
张方泽  李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7):3621-3622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EORA患者(n=30)、青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YORA)患者(n=30)及健康对照者(n=30)血清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疾病活动度的关系.结果 EORA及YO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EORA组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YORA组.EO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TNF-α在EORA患者发病及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监测EORA患者病情变化的指标.TNF-α在EORA及YO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inated peptid,CCP)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nti-keratin antibody,AKA)和抗RA33抗体在老年起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中的临床意义,探讨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EORA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检测69例EORA、73例风湿性多肌痛(PMR)和65例老年骨关节炎(0A)患者体内3种抗体水平,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AK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 结果 EORA患者3种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5.1%和94.3 0A、31.3%和91.5%、36.2%和95.4%,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3种抗体串联检测,EORA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PMR组和OA组(均为P<0.05),3种抗体串联检测敏感性降低,但其特异性提高至100.0%,且有更高的阳性预测值. 结论 抗CCP抗体、AKA和抗RA33抗体在EORA患者中均可检出,抗CCP抗体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种抗体联合检测有更高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3种抗体联合检测对EORA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小关节受累为特征的风湿性疾病,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以大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EORA病人肩部受累通常不明显,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肩关节的影像学表现便成为诊断RA的重要辅助工具。本综述介绍EORA病人不同影像学检查中肩关节的表现,讨论不同技术的优劣性,希望使临床深入了解影像学在肩关节受累的RA诊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发病的类风湿关节炎(EORA)的临床特征和治疗现状。方法 分析28例EORA、20例非老年发病的类风湿性关节炎(NEORA)和60例中青年类风湿关节炎(MRA)三组患者临床特征和常用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以及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 EORA组男女发病的性别构成比为1:1.15,以急起为主(与MRA组比较),且EORA组首发以大关节受累为主、总计受累关节数较少、血清IgM浓度升高(与MRA组、NEORA组比较),但是NEORA组与其余两组相比的X线分期病变更严重。治疗方面,MRA组由于关节疼痛而主动住院治疗的住院率比其他两组高,但是EORA组与NEORA组之间比较无差别,风湿专科的治疗与非风湿专科的治疗相比有差别,但与年龄及合并症关系不大。结论 EORA有其自身的特征,而且正规治疗知识的普及在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中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王莎莎  沈鹰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5):3809-3811
类风湿关节炎(RA)60岁以后起病的称为老年RA(EORA),在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上与年轻RA(YORA)相比有其特殊之处〔1〕。现将EORA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治疗相关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多系统的慢性炎性疾病,其特征为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并逐渐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他可以影响人体所有关节,但主要以四肢的小关节为主,表现为晨僵、对称性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畸形等,是人群致畸、致残的主要原因,给病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随着年龄增长,RA患病率增加,其中,60岁以上人群的RA定义为老年性类风湿关节炎(EORA)。随着全球人口老龄  相似文献   

10.
���ʪ�ؽ��װ鷢ƶѪ���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及其与RA病情活动及治疗间的关系。方法对2002-07-2004-04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239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RA患者中贫血的发生率为51.4%,伴发贫血的程度为轻、中度的贫血;(2)RA贫血组患者和RA不伴发贫血组患者在病程、晨僵、血沉、C反应蛋白、双手X线分级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3)RA贫血患者和RA不伴发贫血患者在白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方面差异有显著性。(4)RA贫血患者住院前后的Hb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1)贫血是RA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之一,伴发贫血程度为轻、中度贫血。(2)RA伴发的贫血与病情活动性相关,病情活动性越高,贫血程度越重;并且贫血程度越重者,关节破坏越重,病情预后差。(3)RA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可以随着抗风湿治疗后RA病情的好转而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