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头颈部恶性淋巴瘤1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淋巴瘤(ML)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39例ML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139例ML患者中,霍奇金病(HD)1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28例;HD平均年龄41.8岁,NHL50.0岁;HD均有淋巴结肿大,而NHL72.7%有淋巴结肿大;HD27.3%有结外累及,NHL75.8%有结外累及;HD、NHL分别有45、5%、37.5%出现全身症状;治疗上则以CHOP及改良CHOP方案化疗为主。平均随访23.4个月,死亡12例,3年生存率为55、6%。结论:头颈部ML以NHL多见,且发病年龄偏晚。首侵颈淋巴结者易确诊,临床分期对评估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头颈部ML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 41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27例采用单纯化疗或放疗.结果 68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19.12%和13.23%,存活患者中以临床I、Ⅱ期者占绝大多数,死亡患者中以Ⅲ、Ⅳ期为多.结论头颈部ML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对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对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和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发生恶性淋巴瘤(ML)的特点,探讨危险因素.方法 1980年1月至2010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pSS合并ML的患者(pSS/ML)共1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未合并ML的pSS患者(pSS/nML)共4485例,随机抽取163例进行比较.结果 (1)17例pSS/ML患者中女14例,男3例;平均年龄(53±13)岁,自发病至确诊pSS(8±9)年,自pSS确诊至ML确诊平均间隔(4±4)年.男女比例、发病年龄、病程与pSS/nML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SS/ML与pSS/nML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有:淋巴结肿大、腮腺肿大和白细胞降低;(3)17例pSS/ML患者,15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B细胞来源14例),1例为霍奇金淋巴瘤(HL),1例为T细胞来源淋巴肉瘤.结论 pSS患者随着病程延长,有腮腺肿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降低等表现的更容易合并ML,且以NHL为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
恶性淋巴瘤中EB病毒感染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川地区恶性淋巴瘤(ML)中EB病毒感染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一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病例组:病理检查确诊的结内、外ML80例。对照组:同期病理组织活检证实的非肿瘤病例80例。EB病毒(EBV)检测用病理组织采用EBER-ISH法。结果 EBV阳性率ML组72.5%(58/80).对照组7.5%(6/80),OR=7.26,95%CI:13.276—106.624,P=0.0001。结论 本地区EBV感染与ML发病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恶性淋巴瘤发病与病毒感染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四川地区病毒感染与恶性淋巴瘤(ML)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设计方案。病例组:97例确诊的淋巴瘤病例。对照组A:194例按性别、年龄因素配对的同期随机选择的非肿瘤病例。对照组B(EB病毒对照组):其它非肿瘤病例8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体及抗原。用EBER原位杂交法(EBER-ISH)检测病理组织中EB病毒(EBV)。结果 EBV阳性率ML组70.1%(68/97),对照组7.5%(6/80),OR-6.58,95%CI:16.164~82.846,P=0.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感染HCV、CMV、HBV差异的P值分别为0.260、0.258、0.674(HBV小三阳)、0.399(HBV大三阳)、0.744(HBV表面抗体阳性)。HIV病例组与对照组均无阳性检出。结论 本地区EBV感染与淋巴瘤发病有相关性,而HCV、HBV、HIV和CMV感染与淋巴瘤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0月至2000年10月收治的ML患者68例,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11岁~67岁,中位年龄为46岁。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3例。41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27例采用单纯化疗或放疗。结果:68例患者的1a、3a、5a生存率分别为44.12%、19.12%和13.23%,存活患者中以临床I期、期者占绝大多数,死亡患者以期、期为多。结论:颌面颈部ML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对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对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 (FNAC)对淋巴瘤 (ML)的诊断价值和ML的细胞学特征。方法 :以ML为中心 ,选择性地对 414例淋巴结FNAC涂片及部分对照HE组织切片在光镜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ML 75例 ,其中确诊 6 0例(80 % ) ,拟诊 10例 (13 .3% ) ,误诊 5例 (7% )。其中 6 1例 (80 % )片示细胞单一、幼稚和弥漫。结论 :FNAC诊断ML准确率高 ,本组达 93 .3 %。单一、幼稚和弥漫为非何杰金氏ML的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赵锦艳 《新疆医学》2004,34(2):58-59
恶性淋巴瘤(ML)是淋巴结和/或结外淋巴组织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ML从病理和临床可分为两大类,非何杰金氏淋巴瘸(NHL)和何杰金氏病(HD)。ML占全部恶性肿瘤4.1%,ML发病数居恶性肿瘤第七位,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HD的发病数约为ML的1/4,NHL的发病数约为ML的3/4。现将我院自2000年1月~2003年5月收治的25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肠道Subclassification是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其发生率占所有结外淋巴瘤的30%~40%,占胃肠道淋巴瘤的40%~60%。发病年龄范围广,年龄60~70岁多见,男性稍多于女性。在临床、组织学、  相似文献   

10.
对表现为耳鼻喉症状,首次就诊于耳鼻咽喉科的恶性淋巴瘤14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70岁,40岁以上10例,误诊最长时间8年,最短32d,平均13个月,病理报告为慢性炎症改变,常起误导作用。对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而病理上无法证实的患者,可行试验性化疗以确诊。一旦确诊,放疗或化疗疗效显著。晚期患者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30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杨  姜玉珍 《吉林医学》2000,21(1):17-18
报告了 1974年~ 1998年我院诊治的 330例结外淋巴瘤 ,占同期疾病的 35 .7%。其中霍奇金病 (HD) 2 2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30 8例。发病部位以鼻咽、扁桃体为最多 ,占 42 .1% ,其次为胃肠道占 2 5 .5 %。结外淋巴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42 .7岁 ,胃肠道淋巴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46 .7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igh dose therapy/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DT/AHSCT)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11月~2016年11月于笔者医院接受HDT/AHSCT治疗的的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为32(9~61)岁。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霍奇金淋巴瘤6例。预处理方案为BEAM方案23例,BEAC方案10例,CBV方案7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采集到足够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且均成功获得造血重建。其中白细胞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0(9~16)天;血小板植活的中位时间为13(9~29)天。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前的完全缓解(CR)率为75%,部分缓解(PR)率为25%;移植后的CR率为95%,PR率为5%。中位随访21(2~60)个月,预期2年及3年的总生存率(OS)分别为81.8%及71.2%,2年及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PFS)分别为72.2%和43.4%。其中27例(67.5%)患者存活,13例(32.5%)患者死亡。结论 HDT/AHSCT有造血重建快、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等优点,可作为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63年到1986年,我室收集到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12例,其发病率占同期乳腺恶性肿瘤的0.42%(12/2813)。发病年龄为22~73岁,全为女性。入院时除一人外,当时均诊断为乳腺癌。这12例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全部为弥漫型。其中6例作了超微结构观察,2例作了免疫组化检测。作者对乳腺原发恶性淋巴瘤的病理、临床及超微结构特点作一分析研究,认为乳腺淋巴瘤确易与乳腺癌混淆,但也有其生物学特点,有助于病理诊断时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结外淋巴瘤4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结外淋巴瘤的及时确诊率。方法 以1996~2005年5月该院48例结外淋巴瘤为分析对象。结外淋巴瘤所占比例、性别、年龄、发生部住、临床表现、误诊情况。结果 结外淋巴瘤占同期收治的恶性淋巴瘤的30,8%(48/156),结外淋巴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发病年龄高峰46岁。好发部位头颈部占37.5%,胃肠道占27.1%,误诊率68,8%。结论 应不断积累结外淋巴瘤的诊治经验,及早明确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850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辽宁省部分地区850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B细胞型淋巴瘤占全部病例的70%,其中滤泡型淋巴瘤17例,核裂、无核裂及混合细胞型淋巴瘤占79.44%,而浆细胞及免疫母细胞型较少。T细胞型淋巴瘤占总数的28%,其中透明细胞型和多形细胞型占大多数。并提出分型意见和各型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6.
儿童恶性淋巴瘤4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8例小儿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发病特点、病理分型、治疗及预后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8例中男33例,女15例。年龄2~14岁,平均9.6岁,非霍奇金淋巴瘤(NHL)41例,占85.42%;霍奇金淋巴瘤(HL)7例,占14.58%;Ⅰ~Ⅱ期患儿8例,Ⅲ~Ⅳ期患儿40例;浅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者32例;病理类型中,NHL以淋巴母细胞型最多见(占43.90%),HL以混合细胞型多见(占42.86%);NHL易发生骨髓浸润和中枢神经系统侵犯。总体治疗率低。结论:儿童恶性淋巴瘤早期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且不典型,易误诊;预后与病期及治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5例PRL患者的16个患肾病灶的超声表现、超声分型及诊断。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2.1±14.2)岁;单侧患病14例,双侧患病1例,共计16个病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肾内肿块型7个,弥漫型1个,肾周肿块型及混合型各4个,肿块最大径41~164 mm。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0例(其中6例7个患肾诊断为淋巴瘤),性质待定3例,肾周出血及错构瘤出血各1例,确诊率为43.8%(7/16),误诊率为12.5%(2/16);超声引导下穿刺12例,手术5例(2例穿刺后再手术);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及Burkitt淋巴瘤各1例,另2例门诊患者仅诊断为淋巴瘤,无进一步分型诊断。结论 PRL的超声表现分型有:肾内肿块型、肾周型、弥漫型及混合型,其中肾周型及弥漫型为特异性超声表现,肿块型需与常见的肾肿瘤鉴别,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术前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细胞来源的肠道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INHL)在临床特征、内镜表现、诊断及治疗、预后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2月间明确诊断的PINHL病例,分别统计B细胞来源与T细胞来源的PINHL在临床表现、内镜表现、诊断治疗,并随访预后。结果共纳入PINHL 85例,中位年龄52岁,男女比例为3.05∶1,B细胞来源58例(68.2%),T细胞来源27例(31.8%)。T细胞淋巴瘤较B细胞淋巴瘤具有发病年龄小(32岁vs 56岁,P<0.01);发热、便血、腹泻、盗汗多(P<0.05);病变以多部位弥漫性分布和肠镜下以溃疡及溃疡浸润性表现为主;确诊时间长(4月vs 2月,P<0.01);误诊率高(16/27 vs 12/58,P<0.01);预后差等特点;且T细胞淋巴瘤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结论我院PINHL中,T细胞来源淋巴瘤比例高,发病年龄更早,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总体预后差,病理分型以结外NK/T淋巴瘤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PGML)漏诊和误诊的原因和对策,旨在提高对该类疾病诊断的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性胃肠恶性淋巴瘤患临床病理资料。结果:49例病变患镜下分类均为B细胞起源的恶性淋巴瘤。结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因起病隐蔽,易和胃肠其他恶性肿瘤混淆,诊断时需要从胃镜取材、X线诊断、病理分析等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