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毒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治疗不当易引起多种不良后果。1994-1999年,我科采用中药灌肠方法治疗病毒性腹泻患儿100例,疗效确切,现将灌肠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病毒性感冒 ,因发热不退而转诊于中医治疗 2 6例(男 15例 ,女 11例 ;年龄 10个月~ 9岁 ;均经西药治疗 2~ 7d)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治疗方法 以柴胡、藿香、银花、连翘、香薷、青蒿、芦根、薄荷为治疗的基本方 ,偏风寒者 ,加防风、荆芥 ;咳嗽加杏仁、前胡 ,夹食滞加神曲、山楂 ,热重加黄连、大便结加大黄 ,口渴甚加葛根、花粉。日 1剂 ,水煎 2次服 ,年龄小者 ,分 3~ 4次服 ,忌生冷油腻。2 治疗结果 服药 1剂热退者 7例 ,2~ 3剂者 13例 ,4~ 5剂者 6例 ,其中服药 4剂热未退清的 2例配用中成药清开灵静注或柴胡合银黄针肌注 …  相似文献   

3.
感冒或称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引起,现已知有200余种病毒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等。其中流感病毒引起者为流行性感冒,发病突然,迅速传播成为流行,与祖国医学所记载的“时行病”颇相类似。小儿病毒性感冒常发高烧,持续3~7日,甚至10余日不退。一般西药如抗菌素、退热药  相似文献   

4.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痢疾永春县医院(362600)陈庆华细菌性痢疾是儿科常见肠道传染病。我们采用中药汤剂保留灌肠治疗该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2岁4个月;发病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3天;均有腹痛腹泻,拉粘液浓血便,里急...  相似文献   

5.
治疗小儿疾病,一般以内服药为主。但因病变迅速,汤药需要临时煎制,往往缓不济急,故外治法,亦极为重要,它不仅能补汤药之不足,且用之得当,疗效显著,为儿科治法中不少缺少的一环。 1 病例选择选择113例腹泻患儿为中药治疗观察对象,另外选择110例年龄相仿患儿为西药治疗对照组(下称对照组),上述均为住院患儿。223例中,男160例,女63例,年龄1~6岁,平均4岁。大便常规检验上述患儿肉眼观察大便,水样,粘液样或血便,显微镜检查见有大量上皮细胞,脓细胞或红细胞。 2 治疗方法中药治疗组:山楂15g,乌梅10g,神曲6g。将上述3味中药用武火炒至焦黑色,拌入红糖50g搅匀,待糖完全溶化,粘附于草药上时,加入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我院自行研制的抗病感口服液治疗小儿病毒性感冒20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病毒性感冒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常见呼吸道传染病。诱因有受寒、淋雨、过度疲劳、营养不良等。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咽干、咽痛、咳嗽、声音嘶哑等。1.贯众、紫苏、荆芥各10g,甘草3g。水煎服,连服3d。夏天暑湿当令季节,可用藿香、佩兰各5g,薄荷2g,煎汤代茶饮(新鲜药材用量应酌情增加)。如流感  相似文献   

8.
中药灌肠疗法属中医内病外治法之一,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药煎煮药液并将药液灌注于肠道内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早在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肠道给药治疗疾病比较详尽的记载,  相似文献   

9.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为结肠粘膜弥漫性炎症,起病急,以夏秋季节为发病高峰,多见于婴幼儿,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痢疾杆菌耐药菌株逐渐增多,常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显著降低。我院儿科对急性细菌性痢疾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小剂...  相似文献   

10.
小儿高热 ,患者常处于昏迷状态 ,口服中药困难。有鉴于此 ,笔者将中药煎剂的投药法由口服改为保留灌肠 ,在临床上收到满意效果。典型病例龙某 ,男性 ,9岁。患者 2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 ,呈持续性胀痛 ,阵发性加重 ,呈喷射性呕吐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无泄泻 ,无流涕。继而出现发热、恶寒 ,无寒战、汗出、盗汗及手足心热 ,曾自服药物效果不佳。发病以来患者精神不振 ,纳呆 ,寐安 ,小便黄 ,大便 3日未行。诊见患儿体温 3 9.6℃ ,脉搏 1 2 0次 /分 ,呼吸 3 5次 /分 ,脑脊液常规 :白细胞0.0 6× 1 0 9/ L ,中性细胞 0 .48,淋巴细胞 0 .5 2 ,糖…  相似文献   

11.
细菌性痢疾又称杆菌性痢疾,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及黏液、脓血稀便为主要症状,重者惊厥、昏迷.通过多年的临床治疗观察,在西药抗感染的同时配合中药保留灌肠,取得了症状控制快、疗程缩短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华 《四川中医》2001,19(3):61-61
笔者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应用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病 ,取得了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为 1996年 6月至 1997年 12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腹泻病患儿 ,共 10 8例 ,年龄为 4个月至 3岁。所有病例依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2 1)。治疗组 72例中男47例 ,女 2 5例 ;年龄 4个月至 3岁 ,平均 1 98岁 ;病程 1~ 14天 ,中位数 2 85天 ;腹泻次数达 4~ 2 0次 /天 ,平均11次 /天 ,其中大便镜检可见白细胞满视野或见红细胞、吞噬细胞者 3例。对照组 36例中男 2 4例 ,女 12例 ;年龄 4月至 3岁 ,平均 2 0 3岁 ;病程 1~ 14天 ,中位数 3 …  相似文献   

13.
小儿热证是指儿科中感冒、咳嗽、肺炎喘嗽等病中以发热恶寒、气息鼻煽为主证,伴咳嗽或喘促,舌质红,苔白,脉浮数诸证的统称。笔者近年来应用中药凉开剂牛黄安宫丸等稀释后保留灌肠,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1临床资料自1991年~1994年,在46例患儿的热证护理中...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87年以来应用使君子、百部保留灌肠,治疗蛲虫病患儿40例。结果:35例治疗1次,5例治疗2次,诸症消失,棉签漂浮法连续检查三次,蛲虫卵阴性,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我科采用中药灌肠并针刺,重症脱水给予补液治疗小儿腹泻258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258例中.男136例,女122例;年龄最小10天,最大3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半月;单纯性腹泻38例;伴呕吐者162例,发热者幻例,腹胀厌食者50例;轻度脱水160例;中度脱水46冽;重度脱水25例。[治疗方法]①中药“止泻汤”灌肠:白术、山药、扁豆各30g,炮姜、肉桂、诃子各10g,米壳、党参、马梅各20g,车前子60g,炒篱笆仁、升麻各15g,发热者加葛根、黄芩、黄连各15g;呕吐加董香梗15g,半夏、生姜各10g;腹胀厌食加陈皮、木香各15g…  相似文献   

16.
我院于86年至87年10月近两年时间,共收治小儿高热105例,在西医常规用药疗效不佳或不用西药的情况下,采用中药协定处方进行  相似文献   

17.
中药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 1993~ 1999年对 60例细菌性痢疾采用中药灌肠法治疗 ,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6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男女之比为 3∶2 ,年龄最小 2岁 ,最大 6岁 ;病程最短 3天 ,最长 16天。全部病例均有发热 ,脓血便及里急后重 ,体温大多在38~ 39℃之间 ,少数重症病例在 39 5~ 4 1℃之间 ,发热持续时间短者 3天 ,长者达 12天 ;大便次数最少者 6次 /日 ,最多者 15次 /日 ;伴抽风者 6例 ,抽风 1次 4例 ,抽风 3次 2例 ,持续时间最短者 2分钟 ,最长者 5分钟 ;伴腹痛者 2 5例 ;伴恶心呕吐者 8例 ;脱肛者 12例。实验室检查 :…  相似文献   

18.
小儿一旦患热病,往往处于高烧昏迷状态,口服中药困难,即使有神清患儿,亦多不愿接受中药煎剂口服。鉴于上述情况,笔者即在临床上改中药煎剂口服给药为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热病,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1985年以来,用自拟加减白头翁汤(白头翁12~25克,黄连3~6克,大黄5~10克,地榆5~9克,枳实5~10克。腹痛明显者加广香5~10克、白芍9~15克)保留灌肠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12例,效果满意。其法是先以冷水浸泡15分钟左右,加水武火煎煮。1剂2煎,共取药液60~150毫升。嘱患儿左侧卧,将肛管(或大号导尿管)插入肛内15厘米左右,待药液温度在36℃左右时,用50毫升注射器(或灌肠筒)将药液缓慢注入,保留半小时以上,1日1次,直至痊愈为止。结果12例痊愈(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中药灌肠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药灌肠的方法治疗。7天为1个疗程,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8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淋巴结减小幅度较对照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