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小儿肌性斜颈是以头向患侧歪斜、前倾 ,颜面旋向健侧 ,下颌指向健侧为特点 ,为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挛缩所致。笔者运用推拿手法治疗本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1例中 ,女 12例 ,男 9例 ;年龄最小者出生后 2 5天 ,最大者 2周岁 ;患于左侧者 8例 ,右侧者 13例。表现为头向一侧歪斜 ,下颌指向健侧 ,患侧胸锁乳突肌处有一梭形肿物或条索状改变 ,颈部活动障碍 ,向患侧旋转和向健侧侧弯有困难。2 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推拿手法 ,以舒筋活血 ,软坚消肿为原则。2 .1 轻推、按揉患侧胸锁乳突肌 :患儿取仰卧位 ,医者在患侧…  相似文献   

2.
小儿肌性斜颈一般在小儿出生后2周内出现,以头向患侧歪斜,或前倾,并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到梭形或圆形的肿物为特征。肿块大小不一,甚至整个胸锁乳突肌都明显增粗,使头偏患侧,下颌指向健侧。当患儿不配合检查时,也可根据下颌指向来判断患侧。我们发挥自身优势采用推拿按摩联合早教的方式治疗小儿  相似文献   

3.
小儿斜颈俗称“歪头”,是指头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主要特点的病症。引起斜颈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颈椎异常、颈椎结核、颈椎损伤等,而以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肌性斜颈的主要病理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其病因尚未完全确定,有不同看法:1.认为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形成挛缩。2.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不足,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肌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  相似文献   

4.
小儿肌性斜颈系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主要症状为,出生后颈部一侧可出现有肿物,患侧颈肌逐渐挛缩、紧张、突出如条索状,患儿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  相似文献   

5.
小儿肌性斜颈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起初可见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为结缔组织代替。其病因尚未完全肯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多数认为与损伤有关,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受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形成挛缩;还有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所致。最终导致患儿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有条索状肿物突起,头向患侧倾斜,而颜面旋向健侧,患儿眼、面两侧发育不对称,头颈活动受限。根据上述特征提醒家长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否则可造成终身残疾。过去此病常用手术矫正处理,近年采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更具有优越性,所治34例患者全部治愈,无痛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4例中男20例,女14例;病程最长3个月,最短20天;出生难产30例,顺产4例;肿块在胸锁乳突肌上段的9例,在中段的23例,在下段的2例。患儿发病左右之比,基本相等。治疗时间最长6个月,最短30天,一般3~4个月。2治疗方法小儿肌性斜颈的治法主要以局部推拿手法为主。采用行气活血、软坚消肿的治疗原则。原理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逐渐使肌化的血肿吸收消散,缓解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条索状肿物消散...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以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小儿头、面、颈部发育畸形的常见病,发病率为0.3%.2%。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2年1月-2008年7月收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7例,采用胸锁乳突肌起点切断配合术后颈托矫正的治疗方式,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斜颈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以一侧胸锁乳突肌紧张,纤维化和挛缩引起的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轻者可扪及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重者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并常伴患侧斜方肌软弱无力,从而使小儿头向患侧歪斜,颜面转向健侧,若不及时纠正,可导致患儿头脸变形,习惯性斜颈或脊柱侧弯等。临床中,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取得满意疗效。1 治疗方法1.1 解痉散结法 具体操作:沿患侧胸锁乳突肌走行方向,采用一指禅推法,要求频率快,动作轻,时间约2min。而后着重按揉胸锁乳突肌紧张挛缩的部位,时间约3min。放松患侧…  相似文献   

8.
小儿肌性斜颈又名原发性斜颈,民间俗称斜头。其临床表现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以头向患侧歪斜,前额、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过去认为多数是由于在分娩中受到产道挤压、产钳牵拉损伤所致、目前有学者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与生产过程无关。本病与孕妇平时体位、身体锻炼、饮食方面有很大关系,所以,  相似文献   

9.
小儿先天性肌斜颈是由于出生后一侧的胸锁乳突肌痉挛和纤维变性所致的一种畸形,患儿头偏向患侧,下颏转向健侧,同时合并面部不对称,其原因是生产时导致婴儿的一侧胸锁乳突肌受压、血管受压缺血,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肌肉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为结缔组织所代替而造成挛缩,[1]它不同于先天颈椎发育异常引起的骨性斜颈。  相似文献   

10.
本病以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呈现梭状硬块,并以头向患侧,前倾,面部旋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胸锁乳突肌肌化症”。本文讨论的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在临床上,还有极个别是由于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形成的畸形。笔者多年来以推拿治疗该病15例,均获痊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该病患儿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6个月~2.5岁;所有病例均经X线检查排除骨骼畸形;患儿均在能抬头后发现头向一侧歪斜,随年龄增长症状逐渐加更,均伴发面部畸形,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上扪及质地坚硬的肿块,其中一例伴有患侧头夹肌及斜方肌上1/3处肿块。有10例患儿曾在院外应用强的松花局部封闭而未见好转。2治疗方法2.1取穴取患测风地穴、天穴、扶突穴、阿是穴以及左手牌经穴,肝经穴,二马穴。2.2操…  相似文献   

12.
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发育不良而致头颈部向一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并常伴有患侧面颊部及眼睛较健侧变小的一种先天性肌性的颈部畸形疾病。临床中,斜颈除了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者外,一般是指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而致头歪所引起的包块型肌性斜颈,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发育不良而致头歪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型肌性斜颈。西医采用手术、  相似文献   

13.
针刺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是以头向患侧歪斜,前额、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失去了其原有的功能所致.临床上我们采用针刺推拿交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例,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 ,原发性斜颈 ,是以患儿头向一侧倾斜 ,颜面旋向健侧为特征的病症 ,临床上以向右侧歪斜为多见。笔者以 1999年 8月至 2 0 0 2年 3月间 ,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2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2 5例中 ,男 13例 ,女 12例 ;年龄最小 18天 ,最大 2岁。2 治疗方法推拿治疗以求活血祛瘀 ,疏筋活络的目的。其手法如下 :( 1)患儿取仰卧位 ,医生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处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作按揉法 10min左右 ;( 2 )提拿患侧胸锁乳突肌数次 ;( 3 )医生一手扶住患侧肩部 ,另一手扶住患儿头顶 ,渐渐向健侧扳动或…  相似文献   

15.
朱虹 《针灸临床杂志》2001,17(12):31-31
小儿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纤维性挛缩导致头和颈的不对称畸形。临床以头斜向患侧前倾 ,旋向健侧和面部畸形为特点 ,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疾患。近数年来 ,笔者采用点刺加矫正牵引法治疗本病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性 1 3例 ,女性 7例 ;年龄最小者 2 0天 ,最大者 3岁。2 治疗方法  先取患侧风池、天柱、后溪、悬钟 ,用 1寸毫针点刺 ,不留针。  局部推揉按摩 ,医者一年固定患儿头部 ,另一手在胸锁乳突肌肿块处推揉按摩 ,使局部轻微发红 ,一般 3~ 5分钟。  牵引矫正法 ,医者一手扶住患侧肩部 ,…  相似文献   

16.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500例临床观察哈尔滨市儿童医院贾淑华(150010)哈尔滨市中医医院顾建华田晔小儿肌性斜颈是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形成的,是以头向患侧偏斜或前倾,颜面旋向健侧,面部变型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曾与著名老中医栾汝爵老师共同研创出一指推,...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eus SCM)挛缩导致头部向患侧偏斜、颈部扭转、面部及下颌偏向健侧的疾病,病理特征是胸锁乳突肌间质增生及纤维化。本病是新生儿及婴幼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0.4%-1.9%,右侧受累多见。  相似文献   

18.
曹晋 《广西中医药》2003,26(5):20-20
先天性肌性斜颈俗称“歪脖” ,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的纤维挛缩形成的。临床表现为 :患儿头转向患侧 ,颜面旋向健侧 ,下颌转向健侧肩部 ,在患侧胸锁乳突肌中段可摸到软硬不一 ,大小不同的硬块 ,该硬块按之不痛 ,上下不能活动 ,与皮下分离。此病属中医“筋结”范畴。自1995年10月 -2003年5月 ,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 ,疗效较好 ,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按照《实用小儿外科学》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标准 [1],选取符合标准的门诊患儿32例。其中男性18例 ,女性14例 ;年龄最大者为8个月 ,最小者为20天 ;其中6例患儿有两眼睑不等大 …  相似文献   

19.
正小儿肌性斜颈特指一侧胸锁乳突肌因纤维性挛缩所致的斜颈。斜颈产生多与分娩时损伤有关,如臀位产和胎位不正,造成颈部胸锁乳突肌受压,动脉管腔栓塞不通,而致肌肉发育不良;或出现水肿、炎症使肌细胞退化,产生纤维变性,最终被结缔组织代替,而造成挛缩。小儿斜颈主要症状:(1)头部向患侧倾斜,面部向健侧旋转。(2)患侧胸锁乳突肌紧张,或出现挛缩、增粗、变硬等变化。(3)患侧胸锁乳突肌上可触及肿块(卵圆形或  相似文献   

20.
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年来,笔者用手法治疗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痉挛和纤维性变引起的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50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表现  患儿出生时或出生1周后,可发现头部偏向一侧胸锁乳突肌中或下部可摸及一无红、热、痛之肿块,呈椭圆形,质较硬,底部轻微移动。轻按婴儿时无哭闹现象,若用力挤压时婴儿哭啼。患儿头偏向患侧,颏部转向健侧,颈部向健侧旋转活动时稍受限制,而向患侧转动受限(外伤性患儿有的可在5~6个月后肿块消失)。随着年龄增长,挛缩的肌肉日趋严重,畸形更为明显。患儿3~4个月后可出现患侧面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