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asatomi等在筛选低分子量免疫调节剂的过程中,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反应(mixedlymphocyteculturereaction,MLCR),从链异壁菌(Streptoal-loteichus sp.)1455-19的培养液中分离出具有免疫抑制活性的新化合物IC202A、B和C。链异壁菌的种子和发酵培养基组成相同(糊精2%,聚胨1%,玉米浆0.5%,甘油1%,(NH4)2SO40.2%,CaCO30.2%,pH7.4)。种子27℃摇床180r/min培养2d,发酵培养5d。发酵滤液经H…  相似文献   

2.
黄杆菌对硫磷水解酶及大肠杆菌过氧化氢酶无水解梭曼活性邵煌孙曼霁(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黄杆菌(Flavobacteriumsp.strainATCC27551)和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diminutaMG)的对...  相似文献   

3.
L-缬氨酸产生菌菌种选育和发酵条件考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Tianjinese)T6-13为出发菌株,采用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筛选α-氨基丁酸和2-噻唑丙氨酸抗性突变株,从中获得一株L-缬氨酸产生菌4-287,可以产L-缬氨酸12.8g/L,经过培养基配方的优化实验,该菌株摇瓶发酵产L-缬氨酸28.6g/L.  相似文献   

4.
以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tianjincese)T_(6~1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抗磺胺胍和利福平的L-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F28菌株,该菌株摇瓶发酵产L-脯氨酸28.5g/L,经过培养基成分考查,该菌株在32℃培养72h可产L-脯氨酸37.8g/L。  相似文献   

5.
以天津短杆菌(Brevibacteriumtianjincese)T_(6~13)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连续诱变处理,获得一株抗磺胺胍和利福平的L-异亮氨酸营养缺陷型SF28菌株,该菌株摇瓶发酵产L-脯氨酸28.5g/L,经过培养基成分考查,该菌株在32℃培养72h可产L-脯氨酸37.8g/L。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和婴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umInfantis)对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lie)进行了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酪酸梭菌LCL166株,婴儿型双歧杆菌菌LCL172株及酪酸梭菌LCL166株和婴儿型双歧杆菌172株分别与艰难菌LCL166株和婴儿型双歧杆菌LCL172株能明显抑制艰梭菌VPI10463株的  相似文献   

7.
替考拉宁产生菌TA2—2组分高含量菌种的推理选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缬氨酸氧肟酸为筛选剂,对替考拉宁产生菌替考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teichomyceticus)进行了推理选育,获得了发酵总效价和TA2-2组分含量均较出发菌株高的缬氨酸氧肟酸抗性变株98-1-227。传代试验表明菌株0227的遗传特性较。对菌株980-10227和出发菌株97-4-74的形态、生代特性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从毒力虫霉EB-82灭蚜菌的发酵产物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单体化合物EB-82B,经过IR、EI-MS、UV、1H-NMR、13C-NMR、DEPT等波谱分析鉴定为二十六烷酸(hexacosanoicacid)。田间实验表明该发酵产物有促生长作用,二十六烷酸的存在可能是该促生长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合理应用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A型链球菌、绿色链球菌、产气荚膜杆菌、革兰阳性(G^+)菌及大肠杆菌、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等革兰阴性(G^-)菌均有抗菌活性。绿脓杆菌、吲哚阳性变形杆菌、阴沟杆菌、柠檬酸杆菌、不动杆菌、沙雷氏菌属及某些流感杆菌对第一代头孢耐药。此外,第一代头孢对β—内酰胺酶均不稳定,有些注射品种还有一定的肾毒性。应用较广的有头孢噻吩(cephalothin)、头孢唑林(cefazolin)等注射剂品种,及头孢氨苄(cephalexin)、头孢拉定(cefradine)、头孢羟氨苄(cefadroxil)等口服品种。  相似文献   

10.
环孢素A(cyclosporinA,CsA)是一种新型强效免疫抑制剂,系从丝状真菌(TolypocladiuminflatumGams)、茄病镰刀菌(Fusariumsoloni)和柱孢霉菌(Cylindrocarponlucidum)等霉菌的代谢产...  相似文献   

11.
2-酮基-L-古龙酸产生菌原生质体的属间融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配对法筛选得一株氧化葡萄糖酸杆菌(Gluconobacter oxydans)10-3的优良伴生菌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97002,混合菌发酵产生2-酮基-L-古龙酸,山梨糖的转化率达90%左右,两菌分别经诱变处理,获得耐利福平B.pumilus 97002-1-6 Rif^r和耐红霉素G.oxydans 10-3-20 Em^r遗传标记菌株,并确定B.pumilus 97002-1-6Rif^r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最佳条件。初步尝试两菌属间原生质体融合。  相似文献   

12.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大多产生能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灭活酶(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能裂解青霉素族和头孢菌素族抗菌药物的基本结构β-内酰胺环,从而使其丧失抗菌活性,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尤其能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代表的多重耐药菌以及对氨基糖苷类及所有β-内酰胺类(替卡西彬克拉维酸除外)天然耐药的嗜麦芽窄食单包菌,是临床住院患者院内感染治疗的重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脑膜炎败血金黄杆菌的检出率呈现上升趋势,且多重耐药严重;卡他莫拉菌对利奈唑胺、达托霉素等天然耐药。治疗产ESBL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米雅与肠道菌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雅与肠道菌群戴德银,李文俊,何思福(解放军第452医院重庆610061)米雅即酪酸菌(ClostridiumbutyricumMIYAIRI,宫入菌)在中国注册的商品名。米雅颗粒剂的主要成分系酪酸菌,酪酸菌可产生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发育促进因子,补充...  相似文献   

14.
以赖氨酸产生菌钝齿棒杆菌(corynebacteriumcrenatum)E0.8-26(HS+,AECrr,Metr,TAr,ESr)为出发菌种,对菌体进行氯化锂加紫外线、博来霉素三重复合处理,经初筛、复筛,获得一株高产菌株EB0.04-14,其发酵液中L-赖氨酸含量较出发菌株提高17.7%.在发酵至28h时,加入0.2%的吐温80或0.3%的二甲基亚砜,分别又使L-赖氨酸产量提高16.5%和16.3%.通过使用表面活性剂来改变细胞质膜透性,可使产酸量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2004年1月-2005年12月天津地区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方法:使用纸片扩散法对天津地区5所三级甲等医院从临床分离的4064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2年间天津地区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已占革兰阴性杆菌的38.4%,并有增高趋势。从构成比来看,以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200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70.7%,亚胺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96.6%),其他非发酵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50%以上。2个酶抑制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除外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非发酵菌的耐药率均在30%以下。左氧氟沙星对非发酵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结论:非发酵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地区性细菌耐药性分析有利于早期经验治疗时抗菌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的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临床标本按常规分离培养,用美国DADE BEHRINGMicroScan分析系统鉴定菌种,药敏试验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分离出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占同期病原菌的20.25%,主要有3种。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58.04%),其次为不动杆菌属(21.67%),产碱杆N(9.09%)。铜绿假单胞菌除对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罗米沙星)敏感性较高,而对其他抗生素敏感性不佳;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头孢唑啉、庆大霉素敏感性均低于30%。产碱杆菌属对庆大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烷砜的敏感性均较低。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耐药性有升高趋势,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碳氮源对发酵生产头霉素C的初步研究佘琼群,张文悦,张遐耘(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杭州310012)周岚(浙江新昌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312500)Preliminarystudyontheinfluenceofcarbon/nitrogensourc...  相似文献   

18.
在维生素C生产的二步混菌发酵中,巨大芽孢杆菌(以下简称大菌)形成芽孢的规律与发酵过程中产酸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即大茵芽孢形成的高峰期也是葡萄糖酸杆菌(以下简称小菌)产酸的高峰期。本文对维生素C生产中广泛使用的B2908菌株的生长生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大茵在以葡萄糖和山梨糖为碳源的发酵培养基中单独培养的生长曲线及芽孢形成曲线,同时也考察了不同浓度2-酮基-L-古龙酸(以下简称2-KLG)对大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113-3测定14株分离自我国海域的海洋细菌维生素B12(VitB12)产力。试验了它们产生B12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以海水浸提豆饼并添加一些营养组成的培养基适于进一步确定产B12的菌种。培养基 中适当添加二氧化钴等盐类有利于B12合成。培养基酸碱度在所试菌种发酵过程中随时间延长而提高。保持偏碱性约96h,可获得较好的B12产生效益。所测菌株中,No.2627菌株表现良好,有No.2627菌株的混合培养,B12产力常常有潜力和优势可取。  相似文献   

20.
从莶(SiegesbeckiaorientalisL)的地上部分,分离出八个化合物,其中I和I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为ent17acetoxy18isobutyryloxy16(α)kauran19oicacid(I)和ent17ethoxy16(α)kauran19oicacid(II),均为新化合物,分别被命名为莶酯酸(siegesestericacid,I)和莶醚酸(siegesethericacid,I)。其余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腺梗莶萜醇酸(ent16β,17dihydroxykauran19oicacid,II),奇任醇(kirenol,IV,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glucoside,V),二十一醇(heneicosanol,VI),花生酸甲酯(methylarachidate,VII)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VII)。除奇任醇和β谷甾醇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