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动态脑电图对儿童癫痫与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对 10 3例临床确诊为癫痫及 47例可疑癫痫儿童进行 2 4h动态脑电监测。结果 :15 0例中脑电图总异常率为 6 8.6 %。癫痫组脑电异常率 77.7% ,痫样放电检出率 70 .9% ,可疑癫痫组脑电异常率为 40 .4% ,痫样放电检出率 19.1%。两组之间的异常率及痫样放电检出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动态脑电图对小儿癫痫及非癫痫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癫痫的诊断依赖于详尽的临床资料及发作及发作间歇期的痫样放电的脑电图,但常规脑电图(EEG)阳性率较低,为明确癫痫诊断,对治疗及预后作出正确判断,我院采用24h动态脑电图(AEEG)对125例癫痫、可疑癫痫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4.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4h动态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拟诊的283例癫痫患者24h动态脑电图,分析清醒状态和自然睡眠诱发脑电图痫样放电的发放频率和痫样波的发放时间。结果在283例中,有75例除外癫痫的诊断,另有208例患者检出痫样放电,确诊为癫痫,总检出率为73.5%。208例中有14例在清醒期出现痫样放电,占6.73%;93例只在睡眠中出现痫样放电,占44.71%;101例患者在清醒和睡眠中出现痫样放电,占48.56%。睡眠中痫样放电主要见于睡眠Ⅰ~Ⅱ期。结论动态脑电图可以显著提高癫痫患者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有助于癫痫的鉴别诊断,癫痫患者睡眠中痫样放电主要出现于睡眠Ⅰ~Ⅱ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评估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60例癫痫患者的常规脑电图(REEG)、动态脑电图(AEEG)痫样放电检测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并对动态脑电图觉醒期和睡眠期痫样放电的分布情况及痫样放电部位进行分析。结果:REEG对癫痫患者痫样放电检出率为25.6%,AEEG检出率为72.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痫样放电多出现于NREM第I、II期,且NREM第I、II期明显延长,而第III、IV期相对缩短;AEEG检测对癫痫病灶定位诊断有重要的意义。结论: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明显高于觉醒期,睡眠期痫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AEEG有助于癫痫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150例发作性疾病24h动态脑电图(AEEG),以评估其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发作性疾病常规脑电图(REEG)无痫样放电的患者行24h AEEG检查。结果150例发作性疾病患者中,85例初诊癫痫性发作,经24h AEEG监测60例出现痫样放电(70.58%),非特异性异常7例(8.23%),65例初诊非癫痫性发作中,经24h AEEG监测,12例显示痫样放电(18.46%),6例有非特异性异常(9.23%),150例中共72例有痫样放电(48%)。结论24h动态脑电图对发作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小儿动态脑电图(Ambulatory Eletroencephalography:AEEG)的睡眠时相与癫痫的关系及其对小儿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2例常规脑电图(Routine Eletroencephalography:REEG)无痫样放电患儿进行24 h AEEG检测,并观察觉醒期和睡眠期AEEG痫样放电的分布情况。结果:AEEG痫样放电发生率为46.1%,痫样放电多见于非快速动眼睡眠Ⅰ~Ⅱ期(NREMⅠ~Ⅱ期)。结论:小儿癫痫痫样放电主要发生于NREMⅠ~Ⅱ期,AEEG可提高小儿癫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对小儿癫痫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发作间期儿童癫痫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康泰CMS4000动态脑电图仪于发作间期24h监测分析98例癫痫儿童并对其AEEG异常率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EEG监测异常者84例(85.7%).84例中有痫样放电者59例(60.2%)[其中48例(49.0%)兼有非特异性异常];仅有非特异性异常者25例(25.5%).AEEG痫样放电率在不同的发作频率(无发作、<1次/月、≥1次/月)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发作越频繁,痫样放电阳性率越高(P<0.01).59例痫样放电者中,出现在清醒期4例(6.8%),出现在睡眠期者27例(45.8%),清醒及睡眠期均出现28例(47.5%),睡眠期与清醒+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清醒期(P<0.01).非特异性异常者73例中,出现在清醒期者5例(6.8%),出现在睡眠期者23例(31.5%),清醒及睡眠中均出现者45例(61.6%),睡眠期与清醒+睡眠期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高于清醒期(P<0.0l).治疗后复查的癫痫儿童较新诊断的癫痫儿童痫样放电率明显降低(40.7%Vs59.3%,P<0.01).结论 AEEG能在自然状态下长时间记录患儿清醒、睡眠各种状态的脑电活动,可提高发作间期癫痫儿童痫样放电及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儿童癫痫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癫痫患者视频脑电监测结果。结果 147例癫痫患者中V-EEG出现痫性放电者121例,占82.3%(121/147),未监测到痫性放电者26例(17.7%,26/147),有临床发作者62例(51.2%,62/121)。59例诊断为癫痫综合征,其中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12例,儿童失神性癫痫10例,west综合征7例,额叶癫痫4例,颞叶癫痫19例,枕叶癫痫7例。62例患者确定癫痫发作类型,其中面强直阵挛性发作11例,失神发作10例,肌阵挛发作4例,强直发作9例,失张力发作5例,简单部分性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4例。发作期脑电形式多样,在各种发作表现形式中,有较明确起始部位的30例,其中额区起源6例、颞区起源11例、额颞区起源8例、枕颞后起源3例、额中央起源2例。结论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确定癫痫发作类型与癫痫综合征及评价脑电-临床关系方面可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癫痫的易患因素及用动太态脑电图(AEEG)监测脑电活动。方法:将65例脑梗死继发癫痫病人(研究组)与65例同期住院脑梗死病人(对照组)AEEG监测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足以推断脑梗死后继发癫痫的易患因素;脑梗死发生在脑叶皮质区有癫痫样波的病例较在深部白质区有癫痫样波的病例多,两间比较,有显差异(P<0.05)。腔隙性脑梗死与脑梗死AEEG检出癫痫样波的病列例比较,两间无显性差异(P>0.05),脑梗死继发癫痫单个病灶的病例与多个病灶的病例AEEG检测出癫痫样波比较,两间有极其显性差异(P<0.01)。结论:AEEG监测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有重要价值,脑梗死继发癫痫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脑梗死的部位和脑组织坏死灶的多少。 相似文献
13.
14.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进行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发现 MDS 及 PNH 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组分均有异常。在 PNH 红细胞膜蛋白电泳图谱上的4.2~4.9之间出现额外条带;MDS 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的区带3,其波峰明显低于正常,且 S_(1+2)/S_3值高于正常。此法有可能成为临床诊断这些疾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MRA对头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A对头颅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6例头颅血管病变患者,进行MRI与MRA检查,分析其影像特点。结果:156例中动脉瘤(23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93.8%(21/23),动静脉畸形23例,MR检查(MRI+MRA)检出率为100%。而海绵状血管瘤17例MRI检出率为100%。血管硬化狭窄MRA的检出率为90.1%,血管闭塞的检出率两者均为100%。结论:MRA能无创有效地诊断头颅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6.
17.
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预测价值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P波离散度对高血压病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有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研究组)与无阵发性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组(对照组)P波离散度值,采用RevMan4.2.2统计学软件,以加权均数差为效应量进行合并分析。结果19个研究的合并效应量(加权均数差)为16.40,95%可信区间为(13.01,19.78),合并效应检验Z=9.49,P〈0.01。结论P波离散度可作为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但是由于该病发病机理不容易理解,在医学生教学中会遇到一些难点.对此,作者采用了一些对策,如借助于语言的艺术提高问诊的技巧、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加深发病机理的理解、现场示范教学提高Dix-Hallpike试验及手法复位的正确性、通过分组辩论加深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培养医学生整体医学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