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覃贵铭 《柳州医学》2005,18(3):146-147
目的研究分析狼疮性肾炎(LN)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我科住院治疗的LN59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于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和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狼疮性肾炎医院感染率为60.6%,病情恶化的13例中12例并发感染,其中6例直接死于严重感染;狼疮性肾炎临床活动、病理类型呈Ⅲ、Ⅳ型者医院感染率较高,狼疮性肾炎激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亦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感染率较单用激素明显增高(P<0.01),而常规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间歇冲击治疗,较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狼疮性肾炎医院感染率高达60.6%,这与狼疮临床、病理活动,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长期住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科住院治疗的SLE 49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 SLE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于呼吸道、泌尿系统、皮肤软组织和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医院感染率为63.3%,病情恶化的13例中12例并发感染,其中6例直接死于严重感染;并发狼疮性肾炎(LN)时,尿蛋白和肾功能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SLE激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亦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感染率较单用激素明显增高(P<0.01);而常规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间歇冲击治疗较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及联合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 SLE医院感染率高,这与狼疮临床活动,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长期住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狼疮性肾炎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收集近年我院住院治疗的LN69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LN医院感染部位常见于下呼吸道、泌尿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LN医院感染率为46.4%,医院感染率与不同病理类型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治疗方案相关,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感染率较单用激素明显增高(P<0.05),而激素或环磷酰胺单冲击治疗,较大剂量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双冲击治疗,医院感染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LN医院感染率与狼疮临床、病理类型,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长期住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收集我科住院治疗的LN109例患者中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109例LN患者中并发医院感染66例(占60.6%)医院感染常见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和消化道。结论:LN医院感染高达60.6%,这与狼疮临床病理活动,长期大量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及长期住院密切相关,关键在于及时发现治疗,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狼疮性肾炎(LN)患者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9月我院肾内科狼疮性肾炎1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医院感染的情况。选择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治疗方案(一个单纯激素治疗方案及3个联合治疗方案)及真菌感染等指标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15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73例(46.8%),其中真菌感染为20例(12.8%);患者住院时间为患者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0.05);相对单纯激素(P)治疗,几种复合治疗方案(激素+霉酚酸酯(+MMF);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TX);激素单冲击+环磷酰胺(P单冲击+CTX))为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0.05),Alb及Hb是其保护因素(〈0.05)。结论 LN患者易并发院内真菌感染,减少住院时间,营养状况的改善,以及适当的治疗方案有助于降低住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lupusnephritis,LN)并发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don,NI)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 评价LN的临床特征和生化指标与NI的关系。结果 63例LN中,23例共31例次发生NI,感染率为36.51%,感染例次率为49.21%。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呼吸道16例次(51.61%),其次是泌尿道10例次(32.26%);尿路感染(UTI)中有症状者仅3例次(30.00%),无症状性菌尿7例次(70.00%);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贫血、营养不良、低IgG血症、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狼疮活动、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是导致LN易发生NI的因素。结论 LN易并发NL其中的UTI者多是无症状性菌尿;易感因素有贫血、营养不良、低IgG血症、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狼疮活动、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等,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nuA)检测在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6例LN和3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无肾炎患者血清AnuA.并跟踪分析了11例LN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清AnuA与尿蛋白、尿红细胞、血清白蛋白的相关性.结果 LN组与SLE无肾炎组患者AnuA阳性率差异极显著性(P<0.001),LN组患者血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SLE无肾炎组(P<0.01);AnuA与LN患者的尿蛋白、尿红细胞呈正相关(P<0.01);血清AnuA与LN患者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P<0.01).LN患者血清ANuA随着病情的好转,由强变弱直至转阴.结论 血清AnuA的检测对于LN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患者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关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231例LN患者住院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35例发生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LN患者并发感染率为15.2%,最常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其次为皮肤软组织、泌尿系统。病原菌以细菌、病毒及真菌为主。感染与病理类型、治疗方案及疾病活动程度有关。结论 LN患者是感染高发人群,强化无菌观念,加强环境管理、住院管理及健康宣教,可减少LN患者院内、外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4例行大剂量CTX冲击治疗的LN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24例小剂量CTX治疗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4个月后,大剂量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较小剂量组有明显好转,差异有显著意义(<0.05);血浆白蛋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例患者无一例出现不可逆或致死性不良反应。结论与小剂量相比,大剂量CTX冲击治疗LN疗效更佳,性价比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新型免疫抑制剂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原发及继发的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疾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9例经常规治疗无效、排除了继发性因素所致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患儿及3例狼疮性肾炎(LN)患儿采用MMF治疗,INS患者联合激素治疗,MMF剂量均为20~40mg/kg.d,分2次餐后服,1~3月后减半量维持,总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1个月后10例尿蛋白转阴,2例尿蛋白减少(均为INS),浮肿全部消退,近期有效率100%.2个月后血浆白蛋白、血胆固醇均恢复正常,3个月后尿蛋白均转阴.结论MMF治疗小儿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及狼疮性肾炎疗效确切、安全、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之间的关系,认识肾活检在肾脏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1例肾活检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90例(占72.8%),继发性肾小球疾病71例(占28.2%)。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肾病为主(占48.9%)。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性肾炎为主(占83.1%)。②临床类型占前2位的依次为慢性肾炎(62.1%)和肾病综合征(23.4%)。慢性肾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IgA肾病(51.9%)、狼疮肾炎(21.6%)和系膜增生性肾炎(9.9%);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是膜性肾病(36.1%)、微小病变性(21.3%)和狼疮肾炎(19.7%)。结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目前最主要的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其病理类型主要是IgA肾病和狼疮性肾炎。肾活检对肾脏病的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基础上的急性肾衰竭(A/C)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确诊为A/C的93例患者的基础肾脏病、ARF原因、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在导致A/C的诸多病因中,青壮年组与中老年组有明显的差异,青壮年组以恶性高血压(30.00%)、原发病活动(26.67%)等为主要病因,而中老年组以肾毒性药物(30.30%)、严重感染(30.30%)等常见。在93例A/C患者中有17例与药物相关(18.28%)。基础肾脏病中,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较为常见。在原发病活动中以狼疮性肾炎为主(84.62%)。在93例A/C患者中有33例患者进行血透治疗(35.48%),治疗后有18例(54.54%)患者脱离透析。出院时4,1例(44.09%)患者血肌酐恢复至正常水平(Scr〈133μmol/L)。结论:A/C并不少见,经过积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好转,因此,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A/C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感染率为12.45%(141/1132)。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50.35%;年龄大于60岁者、住院时间超过30d者、有侵入性操作者、原发病中狼疮性肾炎者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病原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占66.15%,其次为革兰阳性杆菌,占23.08%,霉菌占10.76%。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有关。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叶霞  鞠梅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5):4470-4476
背景 老年患者身体功能衰退及老年疾病特点导致的超长时间住院对三级医疗机构的急症病床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在目前医疗资源紧缺的环境下,研究老年患者超长时间住院的特征,对促进资源合理分配,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提高老年人对医疗服务满意度有重要意义。目的 对超长时间住院的老年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其特征及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为制定缩短老年患者住院时间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病例的方法,选取四川省崇州市人民医院2016-2018年住院时间超过30 d的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共计686例的病案首页信息,分析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的特征;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影响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住院时间的因素。结果 686例超长时间住院老年患者占全院同期出院患者0.66%(686/104 068),总住院时间为32 982 d,占全院总住院时间的3.74%(32 982/881 872)。住院时间以31~39 d为主〔343例(50.0%)〕,主要分布在康复科〔293例(42.7%)〕,所患疾病首位为循环系统疾病〔247例(36.0%)〕,合并症个数平均为(7.7±3.4)个,合并症累及系统个数平均为(4.5±1.7)个,改良老年疾病累计评分表(MCIRS-G)评分平均为(24.8±4.0)分,慢病患病率为95.6%(656/686),慢病数目平均(5.4±2.9)个,慢病首位为高血压〔515例(75.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5.057)、抢救次数(β=2.675)、是否发生院内感染(β=4.245)和MCIRS-G评分(β=5.389)是影响住院时间长短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影响老年患者超长住院时间的因素有:年龄、抢救次数、院内感染、共病负担。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照护体系;发展多学科协作诊疗和照护模式;加强老年重点病种管理;重视老年医学学科的发展,提高医院老年疾病诊治能力可缩短老年患者平均住院日。  相似文献   

15.
李海端  ;李建华 《医学综述》2014,(24):4514-4516
狼疮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肾脏所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狼疮肾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及肾活检的应用,狼疮肾炎的治疗已取得了可观的效果,狼疮肾炎患者的生存率已显著提高,但是由于狼疮肾炎存在复发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狼疮肾炎的治疗仍存在挑战。该文就狼疮肾炎的药物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廖常志  邹玉蓉  李贵森  张萍  王莉 《四川医学》2010,31(10):1420-1422
目的分析肾活检时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Scr≥130μmol/L)的患者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行肾脏活检时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Scr≥130μmol/L)的所有慢性肾脏病患者共10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和病理特点。同时重点分析了增生硬化型IgA肾病的特点。结果 10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在肾活检时表现为肾功能异常,占同期肾活检患者的11.9%。这些患者的平均血清肌酐(235.11±114.4)μmol/L。临床诊断主要为:慢性肾小球肾炎63例,肾病综合征27例,系统性血管炎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3例。其中78例(75.0%)患者有高血压。病理类型主要表现为IgA肾病(46.2%,其中有70.8%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增生硬化性肾炎),其次是间质性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肾炎,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IV型狼疮性肾炎。其中,增生硬化型的IgA肾病患者血压升高更为突出,但是尿蛋白量更少。结论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病理上主要为IgA肾病,其中增生硬化性肾炎是主要病理表现,其次是肾小管间质病变。慢性病变是主要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方法,ELISA法检测33例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和35例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结果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 MCP-1水平[468.0(205~1990)pg/mg Cr]明显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患者[131.5(69~734)pg/mg 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5.9±3.7)岁,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年龄(29.7±3.5)岁,两组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抗 ds-DNA抗体阳性率高于缓解期狼疮肾炎组患者(P <0.05)。两组在性别和族别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活动期狼疮肾炎组患者尿液中MCP-1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及24 h尿白蛋白/肌酐(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UACR)呈正相关(r=0.916,P=0.000;r=0.936,P=0.000)。结论活动期狼疮肾炎患者尿液中 MCP-1水平升高,对狼疮肾炎的活动性及复发具有可靠稳定的临床诊断意义。需进行前瞻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骨桥蛋白在系统性狼疮性肾炎(LN)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6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112例,伴有LN的7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中骨桥蛋白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中OPN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活动期和缓解期骨桥蛋白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血清骨桥蛋白的水平与LN的发病密切相关,可作为监测LN疾病活动及SLE疾病严重程度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