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报告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52-75岁,平均63.2岁)中三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4例,左主干病变2例。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人均搭桥3.32支。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20例,全动脉化搭桥3例,序贯式搭桥16例。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6.2h,8例病人(31%)未输血,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经济、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告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5例冠心病患者(男23例,女2例;年龄52~75岁,平均63.2岁)中三支病变19例,双支病变4例,左主干病变2例.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人均搭桥3.32支.联合应用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20例,全动脉化搭桥3例,序贯式搭桥16例.结果全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死亡.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6.2 h,8例病人(31%)未输血,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经济、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心脏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又称心脏不停跳搭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此种手术不建立体外循环,维持心跳50~60次/min.其最大的优点是术中无心肌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术后病情稳定,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实施此类手术12例,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6.
车建波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18-118
目的分析和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冠心病患者52例,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进行治疗,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14h内拔除气管插管;在ICU监护的时间为72-98h;出院时间为12-18d。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能够降低患者免疫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等发生概率,有效保护患者心脏功能,并且减少呼吸神经系统及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梁运宁  甘耐炎  陈军  陈波 《广西医学》2002,24(9):1347-1348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方法 :对 1999年 1月到 2 0 0 1年 6月 ,在我院接受微创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本组男性 16例 ,女性 8例 ,年龄 4 9~ 73岁 (平均 6 2岁 ) ,单支血管病变 2例 ,双支血管病变 7例 ,三支血管病变 15例 ,其中左主干病变 4例。术前 13例患者心电图有ST段下移、心肌供血不足表现。采用前胸正中切口 ,应用CTS血管固定器 ,搭桥 1~ 4 (平均 2 6 )根 ,应用左胸廓内动脉 11例 ,桡动脉 6例。结果 :除 1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心梗外 ,无一例死亡。平均辅助呼吸时间 (5 6± 3 9)小时 ,平均ICU时间 (4 3± 1 6 )天 ,12例 (5 0 % )未输血 ,平均输血量为330ml,术后平均住院 (2 1 7± 7 3)天。随访平均 16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 ,心肌供血明显改善 ,心功能恢复满意 ,活动量增加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 ,经济、安全可行 ,值得推广应用 ,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更易被患者接受 ,但必须有选择地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6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胸正中切口5例,左前外侧切口1例,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2例,搭桥1支4例,搭桥2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均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4万元。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可行,且不需要输血,手术创伤小,费用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报告 11例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并探讨其优点。方法 行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 11例 ,使用心肌表面局部固定器及冠状动脉内分流管 ,连续缝合搭桥共 2 6支 ,平均 (2 .3± 0 .5 )支。结果 全部手术成功 ,术后并发心律失常 3例 ,急性心包填塞 1例 ,左心功能不全 1例。 11例病人均痊愈出院 ,除 1例心绞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外 ,余患者心绞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 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 ,优点多 ,避免了心肌再灌注损伤及体外循环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体外循环准备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峰  陈彧  张坚  徐丽  张仲良 《北京医学》2004,26(1):55-57
目的总结46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OPCAB)手术的体外循环准备情况.方法术前计划施行OPCAB手术460例.体外循环准备分3种情况:①"干备":灌注师入手术室,体外循环机到位,不装机,不预充;②"湿备":常规进行体外循环机准备,完成预充,动静脉插管上台;③"急备":在"干备"情况下出现病情变化紧急改为"湿备".结果全部460例体外循环准备中,"干备"325例,"湿备"127例,"急备"8例,临时转机5例.共完成OPCAB手术455例.术中改行体外循环的5例中,由"干备"改为体外循环1例,由"湿备"改为体外循环4例,均在并行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结论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选择体外循环准备方式时应保证"干备"及时"湿备",快速"急备".外科医生与灌注师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OPCAB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 自2004年3月~2006年8月,22例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采用前胸正中切口,应用CTS、OCTOPUS血管固定器,搭桥1~5(平均3)根.结果 无手术死亡,无1例中转体外循环,ICU时间(1.2±0.3)d,术后(12.8±4.5)d出院.术后随访6~29个月,平均(20±7)个月,所有患者心绞痛症状消失,活动量增加.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安全、经济、有效,适用于体外循环高危患者,并可应用于多支血管病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良好的麻醉管理、熟练的手术技巧及细致的术后处理的前提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安全可行、效果良好的冠心病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方法对52例冠心病病人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在全麻、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其中双支血管病变12例,三支血管病变40例;平均每例搭桥2.7支。结果全组死亡1例,其余病人痊愈出院,疗效满意。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可行,且可减少输血,减轻手术创伤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7月至2002年3月51例冠心病患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按手术方式分为非体外循环组(n=21)和传统体外循环组(n=30)。将两组病人的术前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非体外循环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显少于体外循环组,并且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5),其他重要器官的并发症发生率亦低于体外循环组。两组平均随访9.6个月,心绞痛均消失,心功能改善,活动量明显增加。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是安全可行的,并发症少,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用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适应症。方法:采用常温、全麻、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切口,使用心脏稳定器OCTUPUSⅢ固定靶血管,桥材料用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结果:2例病人搭桥6支,前降支2支、对角支2支,回旋支1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1支,均获成功,痊愈出院。结论:可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并发症,大大降低输血的可能性,缩短呼吸机的使用时间,对高危患者具有明显优势,手术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的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全部采用正中切口,选择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作血管桥,平均远端吻合口(3.88±0.62)个,其中9例不适合体外循环,2例前降支走行于心肌内,4例合并左室室壁瘤,2例在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均安全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及围术期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8±2.6)天,9例术后6月冠造血管桥通畅,EF值平均增加(10.8±3.2)%。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应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早期拔管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吉英  孙云昌  周俊  杨承祥  李恒 《广东医学》2003,24(11):1175-1175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 ,手术在没有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进行 ,避免体外循环对机体的生理干扰。我院自1 994年 4月至 2 0 0 0年 6月进行 1 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早期拔管患者 ,其临床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0例中男 9例 ,女1例 ;年龄 4 1~ 6 5岁 ,平均 (5 4 1± 7 1 )岁。术前诊断为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 5例 ,变异型心绞痛 1例 ,混合型心绞痛 4例。有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者 9例 ,其中心梗一处者 8例 ,二处者 1例。合并高血压 4例 ,房室传导阻滞者 2例。心功能Ⅰ级 2例、Ⅱ级 7例、Ⅲ级 1例…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搭桥术(以下简称CABG)是当代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CABG可在低温体外循环(以下简称CPB)下进行,也可以在非CPB下进行。我院于1999年1月在非CPB下行4例CABG,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相似文献   

20.
高春宇  栗春 《吉林医学》2007,28(1):80-80,82
目的:总结6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6年11月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60例病人进行临床分析。全组男5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31±8.12)岁;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23例,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1例,合并高血压29例,糖尿病18例,左室室壁瘤3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平均(0.52±0.17)。6例行常规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其中2例同时行左室室壁瘤切除术。9例行常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5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其中2例术中改为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急诊手术3例。结果:全组共行左乳内动脉桥吻合59支,桡动脉桥4支,大隐静脉桥94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6例。住院死亡3例,57例10~18d痊愈出院。结论:OPCAB与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相比,有一定的优势。体外循环准备是OPCAB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ABP对于衰竭的心脏是一种强有力的辅助措施,疗效优于目前应用的任何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