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统计学符号的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Ⅰ(HSV—Ⅰ)引起角膜基质层感染称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erpes stromal keratitis,HSK)。不仅难治,且易复发,是严重致盲眼病之一。对于浅层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一般应用阿昔洛韦(Acyclovir,ACV)眼药水治疗有效。对于HSK,笔者应用ACV局部和全身治疗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目安眼膏Ⅰ、Ⅱ号对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的疗效.方法 将20只兔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造模后分为4组,分别Ⅰ组用目安眼膏Ⅰ号(蜂蜜5 g,阿昔洛韦3 g,卡波姆凝胶基质)、Ⅱ组用目安眼膏Ⅱ号(蜂蜜10 g,阿昔洛韦3 g,卡波姆凝胶基质)、Ⅲ组阳性对照组用3%阿昔洛韦(ACV)眼膏、Ⅳ组阴性对照组用卡波姆凝胶基质眼膏涂双眼.3次/d,连续给药14 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病变并进行Trouzdale评分.结果 现察各组兔角膜病变情况及评分结果 ,目安眼膏Ⅰ号疗效优于ACV眼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安眼膏Ⅰ号疗效优于卡波姆凝胶基质眼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目安眼膏Ⅱ号与ACV眼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目安眼膏Ⅰ号与目安眼膏Ⅱ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目安眼膏Ⅰ号疗效优于ACV眼膏和目安眼膏Ⅱ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 1)所致的角膜炎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mRNA的表达。方法 :雌性BalB/c小鼠眼角膜接种HSV 1(KOS株 )以诱发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收集正常角膜及感染后第 2 ,7,14d的感染角膜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 2 ,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2 ,MMP 9)的mRNA表达。结果 :除正常角膜MMP 9mRNA为阴性表达其他各组均获得阳性目的片断。感染后第 2dMMP 2mRNA表达较正常组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感染后第 7dMMP 9mRNA表达与第 2d的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 (P >0 .0 5 ) ,其他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且大体上呈随感染天数增加表达增高的趋势。结论 :在实验性HSK中存在基质金属蛋白酶mRNA的表达且MMP 2 ,MMP \|9的mRNA高表达参与了角膜溃疡、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等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MMP-2,9在羊膜移植治疗小鼠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保存人羊膜移植(AMT)对单疱病毒性角膜基质炎(HSK)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小鼠角膜中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羊膜移植对MMP-2,9的调节作用及对HSK治疗的潜在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眼角膜接种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SM44毒株)以诱发单纯疱疹性角膜炎。选取右眼感染2 d后出现典型树枝状上皮病变的小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小鼠右眼角膜行AMT,对照组仅缝合睑裂不行AMT。术后第0,2,7,14天处死动物取出角膜,应用Western blot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增强化学发光法(ECL)检测小鼠角膜中MMP-2,9的表达。结果:在对照组,角膜中MMP-2,9在第2天表达增加,第7天表达暂时减弱,第14天时达高峰。实验组羊膜移植2 d后角膜炎症反应明显消退且上皮缺损较快愈合,MMP-2,9阳性表达减弱,各时间点MMP-2,9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羊膜移植术可通过抑制角膜细胞及浸润的炎症细胞产生的MMP-2,9,促进快速上皮化并减轻角膜基质炎症反应,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化和溃疡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治疗过程中,研究应用定量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型DNA数量,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指导HSK的治疗.方法 将HSK分成浅层的上皮型角膜炎组和深层的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组,两组再按不同治疗方法各分A、B两组,A组为单纯局部用药,B组为A组基础上联合口服阿昔洛韦.以症状体征评分的变化来比较单纯局部用药与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的不同治疗效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作定量PCR检测HSV-Ⅰ DNA数量,以定量PCR数值的lg数作为定量PCR得分来比较AB组的PCR数值变化,与症状体征评分对照来指导HSK的治疗.结果 所有HSK病人治疗后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均显著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皮型角膜炎病人的定量PCR得分显示治疗后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深层型角膜炎病人治疗前后定量PCR无显著差异.上皮型角膜炎中定量PCR值>10 5的病人,治疗后6、8周,A组症状体征评分显著>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05的病人,A、B两组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对于上皮型角膜炎,定量PCR有以下的作用:①可定性,用于明确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感染;②可定量,明确HSV-Ⅰ型DNA拷贝数,如拷贝数> 105,建议加用口服抗病毒药;如拷贝数< 105,可以单纯局部抗病毒.对于角膜基质炎和角膜内皮炎,定量PCR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了黄芪、黄芪和无环鸟苷联合在小鼠体内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脑内感染及局部应用黄芪治疗家兔Ⅰ型单纯疱疹性角膜结合膜炎的效果,并和无环鸟苷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黄芪对受10或30LD_(50)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小鼠均有治疗效果,并证实黄芪有增强无环鸟苷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作用。局部应用可以控制角膜结合膜病变的发展。但黄芪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效果不及无环鸟苷。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小鼠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SK)复发过程中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mRNA在角膜组织的表达水平,探讨Tim-3的表达与HSK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复发性HSK的BALB/c小鼠模型,用紫外线B光照射鼠的角膜诱导HSK复发;分别于紫外线照射前、照射后第3、7、10、14、21及28d,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全长的膜型Tim-3(flTim-3)和可溶型Tim-3(sTim-3)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角膜基质炎程度。结果:处于病毒潜伏感染期的小鼠经紫外线照射诱导角膜基质炎复发后,角膜基质混浊于紫外线照射后的7~14d达到高峰;sTim-3于3~14d高表达,flTim-3于14~28d高表达。结论:sTim-3的高表达与角膜基质炎的复发和发展有关,flTim-3可能有助于角膜基质炎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对泼尼松龙滴眼治疗无效的非坏死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患者应用0.05%环孢菌素(Restasis)的疗效。设计:前瞻性病例序列研究。方法:评价某地区1%泼尼松龙醋酸盐滴眼4周以上无效的12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基质炎患者。患眼在泼尼松龙迅速减量时开始环孢菌素滴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感染BALB/c小鼠眼角膜及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所致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变化。方法:以HSV-Ⅰ感染BALB/c小鼠眼角膜制作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FAK表达;以HSV-Ⅰ感染体外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HCE),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荧光法分别于2,20,40h检测HCE中MMP-2和FAK及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FAK)的表达情况。结果:HSK模型的角膜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基质水肿,中性粒细胞增多,FAK阳性细胞数增多,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CE感染HSV-Ⅰ后2,20,40h,MMP-2和FAK mRNA表达分别同阴性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强(P<0.01,P<0.05);感染后2hMMP-2、FAK、P-FAK蛋白表达同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别(P>0.05);感染后20h、40h,MMP-2、FAK、P-FAK蛋白表达同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P<0.05)。结论:在HSV-Ⅰ感染的早期,磷酸化的FAK在病毒入侵细胞和MMP-2的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FAK激活MMP-2的具体通路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评价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共11例11眼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患者采用角膜前基质针刺术(anterior stromal micropuncture,ASP)治疗。采用30 G的针头行角膜基质层针刺约200点,周边角膜部不进行穿刺。11例患者术后按照1、4、12、24周随访复查。观察和评价内容为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水肿、上皮水泡,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上皮有无缺损。结果 11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4、12、24周各时间点的角膜疼痛、畏光、流泪程度比较,改善明显(P<0.05),表明患者在行ASP治疗后明显降低了术前眼部的刺激症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情况,角膜水肿均明显缓解,上皮水泡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完整。结论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对于视功能恢复潜力差、患者无条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如单纯为解除眼部症状)可首选角膜前基质针刺术。  相似文献   

11.
对 6 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肝火上炎证、肝肾阴虚证病人角膜病变、血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 (PGE2 )、肿瘤坏死因子 (TNF)、精氨酸加压素 (AVP)、去甲肾上腺素 (NE)、肾上腺素 (E)进行检测 ,分析两证型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肝火上炎证组角膜病变为角膜溃疡累及基质层 ,肝肾阴虚证组角膜病变为顽固性角膜溃疡 ,有大量新生血管及角膜基质浸润水肿 ;肝火上炎证组血PGF2α,PGE2 ,TNF ,AVP ,NE及E较肝肾阴虚证组和健康人组显著升高 ,表明以上指标可作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PRK激光角膜切削术后(PRK)角膜细胞的增生情况及皮质类固醇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准分子后角膜上皮及基质细胞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化观察,在24只日本大白兔中设立对照6只,其余18只应用轰炸式准分子激光行光学角膜切除术,术后每只兔一眼用单纯抗生素治疗,另一眼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皮质类固醉眼药水按每日3、2、1次逐月递减。术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段情况,检查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形成情况并按照Rai的分级标准进行记录。分别于4天、1个月及2个月随机处死3只兔取角膜,1/2用于普通光镜及免疫组化染色,另1/2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TGF—β1、PCNA在兔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中的表达状况。结果 应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治疗的兔眼,角膜上皮愈合较单纯抗生素组延迟(P<0.01);但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程度较轻且消失快(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术后第4天,行PRK手术治疗的兔眼虽然仅有单层角膜上皮细胞覆盖,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TGFpl和PCNA的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5);至1月时,行PRK治疗的两组上皮细胞层数增多且TGFKβl和PCNA的表达水平仍高,激素应用组略有下降;术后2月时,激素应用组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TGFβl和PCNA表达水平下降接近对照组,而单纯抗生素组的表达水平仍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除术后角膜上皮细胞及基质细胞均存在增生改变,且TGFβ1和PCNA的表达均增加。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降低角膜细胞增生,抑制胶原纤维增生,减轻角膜上皮下混浊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用Westernblot法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术后角 膜Ⅰ、Ⅲ、Ⅴ、Ⅵ型胶原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52只新西兰白兔分为8组,每只兔右眼行LASEK,左眼行PRK。术后1、7 d、1、3、4、5、6个月观察haze情况,处死动物取角膜行Ⅰ、Ⅲ、Ⅴ、Ⅵ型胶原的动态变化过程的Westernblot检测。结果 经 Westernblot检测发现LASEK组术后角膜基质中Ⅰ、Ⅲ型胶原开始增生的时间早于PRK组,表达的强度与PRK组有显著差 异;两组的Ⅴ、Ⅵ型胶原动态变化曲线相似,达到表达高峰的时间一致,PRK组Ⅴ、Ⅵ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高于LASEK组, 术后6个月时LASEK组表达显著弱于PRK组。结论 PRK手术后角膜基质中Ⅰ、Ⅲ、Ⅴ、Ⅵ型胶原的表达强度、达到高峰 及恢复正常的时间与LASEK相比存在显著差异,表明PRK术后基质内有胶原的过量沉积,可能是临床PRK术后haze严重 及屈光回退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重组腺相关病毒 (rAAV)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 基因经角膜基质瓣转染兔角膜基质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微型角膜刀制作兔角膜基质瓣;转染组用含rAAV-EGFP转染液浸泡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床10 min,对照组用等量BSS液浸泡角膜瓣和角膜基质床10 min,不同时间点(1、3、7、14、21d)通过荧光体视镜观察角膜出现EGFP荧光的起始时间及分布情况,收集角膜,其中一半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照相,另一半固定后行HE染色。结果 转染组于转染第3天,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兔眼角膜瓣内面及基质床中开始有GFP阳性表达;7d达到高峰, 21d时仍有微弱表达。第7天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兔角膜基质中有明显的荧光表达。对照组角膜始终未见荧光表达。转染组和对照组角膜HE染色均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及新生血管等异常。结论 rAAV- EGFP经兔角膜基质瓣转染角膜基质细胞的方法可将基因安全、相对高效地转入角膜基质细胞。为转基因治疗角膜病提供了新的转染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对6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肝火上炎证、肝肾阴虚证病人角膜病变、血前列腺素F2a(PGF2a)、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TNF)、精氨酸加压素(AVP)、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进行检测。分析两证型上述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肝火上炎证组角膜病变为角膜溃疡累及基质层,肝肾阴虚证组角膜病变为顽固性角膜溃疡,有大量新生血管及角膜基质浸润水肿;肝火上炎证组血PGF2α,PGF2,TNF,AVP,NE及E较肝肾阴虚证组和健康人组显著升高,表明以上指标可作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辨证分型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LASIK术后1~2年角膜前后表面形状及前房深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OrbscanⅡ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1~2年的角膜前后表面和前房深度值,探讨LASIK的相对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3年我院行LASIK的110例患者共210眼,按屈光度不同分成3组:Ⅰ组<-6.0 D,Ⅱ组-6.25 D~-10.0 D,Ⅲ组>-10.25 D,每组各70只眼.利用OrbscanⅡ检查的结果,比较3组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图的数据,测量中央前房深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前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11±0.007) mm,Ⅱ组为(-0.021±0.009) mm,Ⅲ组为(-0.032± 0.012) mm,3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角膜后表面高度图的后表面顶点距理想球面的距离(diff值):Ⅰ组为(0.051±0.015) mm,Ⅱ组为(0.075±0.018) mm,Ⅲ组为(0.076±0.018) 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中央前房深度:Ⅰ组为(3.408±0.335) mm,Ⅱ组为(3.487±0.314) mm,Ⅲ组为(3.388±0.339) mm,Ⅰ组与Ⅱ组、Ⅰ组与Ⅲ组差异无显著性,Ⅱ组与Ⅲ组差异有显著性.全部病例均无进行性角膜后圆锥及圆锥角膜.结论:LASIK手术角膜瓣下保留250 μm以上的角膜基质,是相对安全的.OrbscanⅡ随访角膜前后表面的形态和中央前房深度,对于LASIK术后随访和手术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取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由光镜对各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测.通过对各代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得出其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比较各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各代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改变;爱茜蓝法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含量.结果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随着传代的进程,逐渐显现衰老的形态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第7代起显著延长(P<0.01);MTT比色法的结果亦显示,第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大幅下降(P<0.01).第9~11代时,Ⅰ、Ⅲ型胶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明显减少(P<O.01),降至第1代细胞的30%左右;GAG的含量也降至40%左右.结论兔角膜基质细胞经历长期体外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但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种子细胞,在它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之前,经3次传代培养,获取的细胞量达到组织块消化所得细胞的240倍左右,已足以用于构建之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兔角膜基质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传代过程中,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取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由光镜对各代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进行观测。通过对各代细胞生长曲线的绘制,得出其各自的群体倍增时间;MTT法比较各代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RT-PCR和Western杂交检测各代细胞中Ⅰ、Ⅲ型胶原表达水平的改变;爱茜蓝法检测糖胺聚糖(GAG)的含量。结果 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随着传代的进程,逐渐显现衰老的形态特征。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由第7代起显著延长(P<0.01);MTT比色法的结果亦显示,第7代细胞的增殖能力开始大幅下降(P<0.01)。第9-11代时,Ⅰ、Ⅲ型胶原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有明显减少(P<0.01),降至第1代细胞的30%左右;GAG的含量也降至40%左右。结论 兔角膜基质细胞经历长期体外培养后,细胞增殖能力和胞外基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逐渐丧失原有的功能。但作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的种子细胞,在它的生物学特性未发生改变之前,经3次传代培养,获取的细胞量达到组织块消化所得细胞的240倍左右,已足以用于构建之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近期准分子激光切除术(PRK)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角膜伤口变化进行组织病理学及透射电镜观察。方法:在12只日本大白兔中设立对照3只,其余9只应用轰炸式准分子激光行光学角膜切除术(PRK),术后每只兔1眼用单纯抗生素,另1眼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分别于术后4d,1个月及2个月随机处死3只兔取角膜,1/2用于光镜检查,另1/2用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应用抗生素加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兔眼,角膜上皮愈合较未用者延迟(P<0.01);但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的程度较轻且消失快(P<0.05)。光镜下可见角膜基质细胞增生较单纯用抗生素者轻,角膜前基质层胶原增生不明显。电镜下,纤维母细胞的增殖活性较单纯用抗生素者低,新生的胶纤维排列较整齐。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除术后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应用可抑制角膜基质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减少Haze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