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短时受精与过夜受精的临床应用效果,以评估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57个周期常规体外受精的患者,随机分成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同时比较短时受精后行早期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Rescue-ICSI,R-ICSI)和直接ICSI的临床结局,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短时受精组和过夜受精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短时受精组的卵裂率和临床妊娠率均高于过夜受精组(94.83% VS 92.16%,44.00% VS 33.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ICSI和直接ICSI的受精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R-ICSI的优质胚胎率、卵子利用率较低.结论 短时受精联合早期R-ICSI能提高IVF-ET的临床妊娠率,减少因受精失败导致的周期取消率.  相似文献   

2.
胥博  邵帅  谢文燕  陈媛  李博文  付秀虹 《江西医药》2021,56(10):1723-1728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的不同级别卵裂期胚胎,经体外继续培养发育形成囊胚阶段胚胎的情况,进而分析影响囊胚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关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9年1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生殖医学与遗传中心经辅助生殖技术进行助孕患者的胚胎情况,经统计共计2006枚卵裂期胚胎(D3),后继续培养发育到囊胚的有894枚,其中可移植囊胚有853枚,优质囊胚有221枚.借助统计学分析,探究囊胚的形成与患者男女双方年龄、卵裂期卵裂球数量(D2,D3)、卵裂期胚胎级别及患者使用的受精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通过对卵裂期胚胎、囊胚、可移植囊胚、优质囊胚进行形态学评分,发现卵裂期卵裂球数量(D2,D3)、卵裂期胚胎级别、患者女方年龄及受精方式会对囊胚的形成存在相关性的影响,而患者男方年龄则对其没有直接相关性.结论 卵裂期卵裂球数量(D2,D3)、卵裂期胚胎级别、患者女方年龄及受精方式确实可以良好地预测后期囊胚的形成.所以,通过现有的胚胎评分系统,在对新鲜周期和(或)冷冻卵裂期胚胎进行移植后,可将剩余仍具有发育潜能的卵裂期胚胎体外培养至囊胚,再对其进行筛选、冷冻保存,以作为储备资源供患者下个治疗周期利用.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患者每个治疗周期可用的优质胚胎数目,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助孕效率,有着极大的临床实用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月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81-2182
目的:比较常用的三种胃管的固定方法,选择既牢固又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分析比较传统固定法(A组)109例与Y型宽胶布同定法(B组)117例,棉线同定法(C组)136例,分析3组的意外脱管率、固定胃管处皮肤受损情况、需再次固定或改用其他方法等情况.结果:胃管意外脱管率方面,传统固定法(A组)明显高于Y型宽胶布固定法(B组)和棉线固定法(C组)(P<0.05).胃管固定处皮肤异常方面,棉线固定法明显少于传统固定法和Y型宽胶布固定法(P<0.05).需再次同定或改用其他方法数方面,棉线固定法少于Y型宽胶布同定法(P<0.05);Y型宽胶布同定法少于传统固定法(P<0.05).结论:棉线固定法是一种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对皮肤损伤小,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胚胎选择的临床价值。方法 370例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将观察到早期卵裂的胚胎作为实验组,将未观察到早期卵裂的胚胎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着床率以及妊娠率。结果 370例患者中对照组有243个周期,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86个周期,妊娠率为35.39%,共移植胚胎507枚,着床101枚,胚胎着床率为19.92%。实验组有127个周期,对移植患者抽血化验妊娠了79个周期,妊娠率为62.20%,共移植胚胎279枚,着床117枚,胚胎着床率为41.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卵裂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对胚胎选择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提高着床率,其妊娠率也可以得到明显提高,进而为辅助生殖技术奠定良好基础,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卵裂期与囊胚期胚胎培养与移植结局。方法选取因单纯输卵管因素及男性因素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其中选择卵裂期胚胎移植者110例,选择囊胚期胚胎培养与移植者57例。受精后早期胚胎培养采用G1,囊胚培养采用G2。比较两组的获卵数、受精数、胚胎植入率、妊娠率以及囊胚组囊胚形成率、移植胚胎数与多胎率、妊娠率的关系。结果囊胚组获卵率、受精率分别比早期胚胎组多4.98及3.98个;采用G1/G2序贯培养,囊胚形成率为32.9%;两组胚胎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1.2%、42.1%及11.5%、25.5%,囊胚组明显高,差异有显著性;移植2个囊胚与移植3个囊胚比较,妊娠率无显著差异,但可减少双胎妊娠例数。结论囊胚期胚胎移植可明显提高胚胎植入率及妊娠率。移植两个囊胚为IVF-ET的最好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对人桑葚胚和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解冻及妊娠情况,并根据冷冻方法和胚龄分为3组。A组为前期采用慢速程序法冷冻卵裂期胚胎的冻融移植周期,共215周期;B组为前期采用玻璃化法冷冻卵裂期胚胎的冻融移植周期,共208周期;C组为前期采用玻璃化法冷冻桑葚期胚胎的冻融移植周期,共159周期。比较A组和B组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的完整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比较B组和C组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的完整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 A组和B组比较,胚胎存活率和存活胚的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存活胚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种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存活率和临床妊娠率C组高于组B,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法在冷冻人卵裂期胚胎由于具有较高的胚胎存活率和存活胚完整率而优于慢速程序化冷冻法。而桑葚期胚胎的玻璃化冷冻法在存活胚的完整率和胚胎种植率上优于卵裂期胚胎,可能是玻璃化法冷冻保存胚胎的较好时期。  相似文献   

7.
非优质胚胎继续囊胚培养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IVF/ICSI-ET治疗周期中剩余非优质胚胎继续体外培养的囊胚形成情况。方法将IVF/ICSI治疗周期中第3天(D3)移植、冷冻后剩余的非优质胚胎采用囊胚序贯培养法进行体外继续培养,观察其囊胚形成情况,以及D3不同卵裂球数非优质胚胎的囊胚形成情况,并根据其囊胚形成情况对体外受精妊娠结局进行预测。结果共收集200例433枚非优质胚胎经体外继续培养,有110例形成囊胚共165枚(38.11%),其中优质囊胚83枚(50.30%);D3细胞数>5的胚胎囊胚形成率高(P<0.05);非优质胚胎中有囊胚形成组与无囊胚形成组间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继续培养可以筛选出具有发育潜能的非优质胚胎,提高胚胎利用率;D3非优质胚胎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潜能,无优质胚胎情况下可适当选择进行移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时期在常规体外受精(IVF)受精失败病例施行补救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受精情况以探讨补救ICSI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本院进行常规IVF失败的88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补救组与晚期补救组,早期补救组患者在常规IVF后4~8h实行补救ICSI,而晚期补救组在常规IVF后20~22h施行补救ICSI,比较两组患者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妊娠率。结果早期补救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与妊娠率分别为53.4%、93.8%、46.9%、38.5%、31.8%,晚期补救组则为46.1%、82.8%、32.1%、23.8%、6.8%,早期补救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晚期补救组(P0.05)。结论对于常规IVF失败后患者应早期施行补救ICSI进行再受精,能够显著改善常规IVF失败患者的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类冻融胚胎质量与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38例进行玻璃化冷冻的人类冻融胚胎移植(FET)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移植优质胚胎的数量、卵裂球损伤的程度、移植胚胎中是否含8细胞胚胎以及含8细胞胚胎的数目,将其分为4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1移植2枚优质胚胎组临床妊娠率均高于移植0枚优质胚胎组和移植1枚优质胚胎组(P<0.05),并且与移植3枚优质胚胎组基本相同;各组间的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移植胚胎完整组、损伤组、损伤混合组各组间的临床妊娠率、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移植8细胞胚胎组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6~7或9~13细胞胚胎组(P<0.05),且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移植2枚8细胞胚胎组的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0枚8细胞胚胎组和移植1枚8细胞胚胎组(P<0.05);移植3枚8细胞胚胎组的多胎率显著高于移植0枚8细胞胚胎组(P<0.05),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ET中移植的优质胚胎数目和8细胞胚胎数目是影响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的重要因素;胚胎损伤对临床妊娠率和多胎率无明显影响。因此,FET时移植至少1枚优质胚胎或1枚8细胞胚胎,既可以保证其临床妊娠率,同时又可以降低多胎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短时受精精卵共孵育时间对受精率的影响.方法 170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患者常规促排卵,依据精卵共孵育时间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57例,精卵共孵育2~3h;B组:58例,精卵共孵育4~5h)和常规受精组(C组:55例,精卵共孵育18 h );之后将卵子转移至新鲜培养基中.比较各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结果 三组受精率分别为63.01%、71.43%和78.72%,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卵裂率、优胚率均低于A组和B组;C组与A组的卵裂率[97.05% vs 99.25%]、C组与B组的优胚率[37.14%vs 44.42%]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短时受精有助于提高卵裂率、优胚率,精卵共孵育时间4~5h的受精率较2~3h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