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薇  严虹 《中国药师》2017,(3):501-517
摘 要 目的:观察盐酸纳美芬对全麻诱导时使用的舒芬太尼引起的呛咳的预防作用,并观察其对插管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全麻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盐酸纳美芬0.25 μg·kg-1,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1 min内发生呛咳的次数和程度;监测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静注舒芬太尼1min时(T1)和插管即刻(T2)的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对照组呛咳发生率37.5%,观察组发生率为0,两组呛咳发生率及程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时血流动力学各指标较T0时点变化显著(P<0.05),且与观察组有明显差异(P<0.05),T2时各指标基本恢复到T0时点的水平。观察组患者在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各指标无明显波动(P>0.05)。结论:预先注射盐酸纳美芬能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所致呛咳的发生及其程度,并减少因呛咳反应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但不影响舒芬太尼对插管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药实践》2020,(3):169-172
目的:比较地佐辛和利多卡因对抑制舒芬太尼诱发全身麻醉诱导期呛咳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全麻患者183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8~5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NS组)三组,每组61例。D组、L组和NS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利多卡因1 mg/kg和生理盐水2 mL,5 min后静脉注射舒芬太尼,注射时间均为10 s,2 min后给予其他诱导药物。舒芬太尼注射后2 min内观察患者呛咳反应并记录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即刻、插管后2 min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记录观察期内不良事件的情况。结果:D组、L组呛咳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NS组(P<0.05),D组、L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麻醉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利多卡因1 mg/kg和地佐辛0.1 mg/kg均可有效抑制舒芬太尼诱导的全麻所致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佐辛给药剂量及时间对抑制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时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对照组(C组)、0.1 mg·kg-1地佐辛1 min组(0.1 D1组)、2 min组(0.1 D2组),以及0.05 mg·kg-1地佐辛1 min组(0.05 D1组)和2 min组(0.05 D2组),记录患者舒芬太尼注射后1 min 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每组患者在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呛咳反应,0.1 D1组、0.1 D2组、0.05 D1组、0.05 D2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C组、0.05 D1组、0.05 D2组其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显著低于0.1 D1组、0.1 D2组,与其他时点相比无显著差异。各组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术后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0.05 mg·kg-1地佐辛静脉预注1~2 min可显著减少全麻诱导时期舒芬太尼(0.5 μg·kg-1)给药后所致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维持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4.
张慧娟 《北方药学》2019,16(2):48-4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组(48例)和瑞芬太尼组(4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去甲肾上腺素及肾上腺素水平。结果:舒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在插管前后不同时间点NE、E变化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T_1、T_3时,前者的HR、MAP均显著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均能有效抑制全麻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应激反应,但舒芬太尼更有利于心率及血压的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分为A组(芬太尼)采用咪哒唑仑0.05mg/kg,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5mg/kg分别静脉推注;B组(舒芬太尼)采用舒芬太尼0.4μg/kg替代芬太尼,余同A组。分别记录诱导前心率、血压基础值(T0)、诱导后(T1)、插管时(T2)、插管后1~5min(T3~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SBP、DBP和HR在T1和T0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B组SBP、DBP和HR在T2、T3、T4、T5、与T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T2、T3、T4与T0比较有大幅上升,与B组对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能抑制全麻诱导期的应激反应,但舒芬太尼优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诱发儿童呛咳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因舒芬太尼麻醉诱导导致呛咳的103例儿童,并与98例使用舒芬太尼麻醉诱导没有出现呛咳的儿童比较,进行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体表面积和体质量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推注时间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注时间不足10 s的呛咳率为73.5%,推注时间10~20 s的呛咳率为52.7%,推注时间>20~30 s的呛咳率为28.4%,其中不足10 s和10~20 s推注结束患者的呛咳发生率均>20~30 s的患者,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重度所占比例为48.5%,所占比例最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麻醉诱发儿童出现呛咳,主要受到推注时间的呛咳,因此在实施麻醉的过程中要适当将舒芬太尼推注时间进行延长,并减缓给药速度,较大程度减少呛咳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预注小剂量舒芬太尼预防诱发呛咳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最小有效剂量。方法 连续选取2014年3月至1014年6月拟行全身麻醉的病例120例,随机分为4组(n=30):A组、B组、C组、D组,分别预注注射用水2ml、舒芬太尼0.1μg/kg、0.15μg/kg、0.2μg/kg。记录预注药物后及给诱导量舒芬太尼后发生呛咳的例数及严重程度,并记录生命征变化。结果 在预给药后,D组呛咳程度显著高于A、B、C 3组(P<0.01)。而在给诱导量舒芬太尼后A组呛咳程度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1),其余3组则无显著性差别(P=0.889)。C组Sp O2显著低于B组(P=0.049);D组Sp O2显著低于A组(P=0.010)和B组(P=0.006)。结论 提前2min预注0.1μg/kg的舒芬太尼可有效抑制快速推注0.3μg/kg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且对呼吸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速度对舒芬太尼呛咳发生率及程度的影响,用以指导临床以合理的速度推注舒芬太尼。方法120例ASA评分Ⅰ-Ⅱ级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5s、10s、15S、20S的速度推注舒芬太尼0.4μg/kg,观察给药前(T1)、给药后1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Sp02、呛咳情况,呛咳依据咳嗽次数分为轻度(1—2次)、中度(3~5次)、重度(〉5次)。结果4组患者均发生了呛咳反应,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3.3%、26.7%、23.3%、3.3%。58组,10S组和15s组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s组与其他3组呛咳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S组的咳嗽程度也比其他组明显减轻。发生呛咳前后对比,4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出现较小波动,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外周静脉推注0.4μg/kg,推注时间〉20s时,呛咳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是较为安全的推注速度。  相似文献   

9.
祝永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125-125
目的观察对比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至2011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全麻手术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20例患者采用芬太尼进行静脉推注诱导,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静脉推注诱导。在此期间,对两组患者在诱导前后的心率和血压的基础数值、插管时、插管后1、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加以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出现显著性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的插管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诱导前所测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的插管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与诱导前所测的数据有大幅上升,且对照组数据也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等效剂量的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期应激反应均有抑制效果,但是舒芬太尼的效果比芬太尼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顺序对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的择期全麻患者,年龄19~61岁,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顺序:A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组: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总量1/4)-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总量3/4);C组: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诱导用药:丙泊酚:2.0mg.kg-1(15 s),舒芬太尼0.6μg.kg-1(10 s),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5 s)。观察各组给药后呛咳发生的例数及呛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出现呛咳10例(33.3%),B组出现呛咳4例(13.3%),C组出现呛咳1例(3.3%)。A组与B、C组呛咳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间呛咳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呛咳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心率显著加快。结论:采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的静脉诱导给药顺序,预先给予肌松药,不需额外用药,能显著减少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舒芬太尼及芬太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全麻诱导的患者76例。舒芬太尼组(S组)38例,给予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组(F组)38例,给予芬太尼5μg/kg。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min(T1)、气管插管后5 min(T5)、气管插管后10 min(T10)时的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S组与F组在T1、T5、T10时段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与T0时段比较,也显著下降,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F组在T1、T2、T3、T4时段,MAP、SBP、DBP、HR下降程度高于S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更有效维持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影响小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不同给药速度静脉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以下称舒芬太尼)后,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观察,为临床麻醉舒芬太尼的合理静脉注射速度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10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以4种不同的速度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观察给药后发生呛咳的时间及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静脉注射时间在3 s、10 s、20 s内的患者均有发生呛咳反应,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依次为:(8±2.6)s,(15±4.3)s,20 s。发生呛咳时,3组患者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出现了波动,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外周静脉注射0.5μg/kg,静脉注射时间>20 s时,呛咳反应明显减少,而>25 s时一般不出现呛咳反应,是较为安全的静脉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14.
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舒芬太尼是目前镇痛效能最强的一种新型的麻醉性镇痛药,镇痛强度为芬太尼的5~10倍,作用持续时间约为其2倍,且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很轻[1];其突出的优点是心血管的稳定性,国外已广泛应用于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全麻术后苏醒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100例术中采用全麻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50例,两组患者术中分别采用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记录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对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参考组(P<0.05)。结论在全麻术中使用舒芬太尼能够快速镇痛,同时麻醉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在小儿全麻诱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60例全麻患儿分别使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全麻诱导进行观察。结果全麻诱导后舒芬太尼组的收缩压(SBP)、心率(HR)、舒张压(DBP)及心率收缩压乘积(RPP)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芬太尼组诱导后SBP、HR、DBP、SpO2和RPP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舒芬太尼适用于心血管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地佐辛对全麻诱导期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选择全麻手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n=20),分别于麻醉诱导前静注地佐辛0.05mg/kg (D1组)、0.1mg/kg (D2组)、0.15mg/kg(D3组),10min后3组患者均在3s内快速静注舒芬太尼0.4μg/kg,1min后行麻醉诱导.记录舒芬太尼注射后1min内发生呛咳反应的例数和强度.记录地佐辛静注前(T0)、地佐辛静注后10min (T1)、舒芬太尼静注后1min(T2)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评分(OAA/S).结果 3组患者舒芬太尼静注后1min内均未发生呛咳反应.与T0时比较,T1、T2时D3组HR、MAP、Sp02及OAA/S评分均降低(P<0.05);与D1、D2组比较,D3组T1、T2时MAP、SpO2及OAA/S评分降低,T2时HR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前静脉注射地佐辛0.05mg/kg、0.1 mg/kg、0.15mg/kg均可有效抑制舒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以0.05mg/kg、0.1mg/kg应用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8.
李岩 《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73-174
目的研究舒芬太尼在全麻术后苏醒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行全麻术患者120例,根据临床麻醉方法选择分为常规组(瑞芬太尼)和研究组(舒芬太尼)各60例,比较组别间术后患者自主呼吸、睁眼、拔管时间及血氧饱和度,评估患者苏醒期躁动状况,观察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在术后恢复自主呼吸时间、睁眼时间、导管拔除时间及SpO2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18.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3%(P〈0.01),术后不良反应率1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P〈0.01)。结论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作用较瑞芬太尼更为显著,术后苏醒期内患者躁动事件发生较少,且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高效、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韩苗华 《安徽医药》2008,12(8):743-74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滴鼻预防少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下腹部及泌尿科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鼻腔内滴舒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鼻内滴入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及恶心呕吐情况,舒芬太尼滴鼻后、术毕及苏醒期HR、BP、SPO2及呼吸频率。结果两组术后躁动评分:A组(1.96±0.86)分,B组(2.47±1.32)分(P〉0.05),但A组低于B组。术后躁动(躁动评分〉3分即为躁动)发生情况:A组0例,B组5例,恶心、呕吐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0.5μg·k^-1舒芬太尼滴鼻,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有预防作用,而且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