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开展紫外线导致的皮肤损伤临床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东莞市石龙人民医院收治的紫外线导致皮肤损伤患者3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研究对象的病例资料、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探讨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类型及相关机制。结果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有皮肤红斑、皮肤光老化、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光毒性反应、皮肤光敏反应皮肤肿瘤。结论在了解紫外线导致皮肤损伤知识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保养方式,尽量使皮肤避免受到伤害。  相似文献   

2.
疗筋涂膜剂的皮肤给药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疗筋涂膜剂对动物皮肤的刺激性和变态反应。方法采用单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实验、皮肤变态反应实验,均依据常规方法进行。结果疗筋涂膜剂对豚鼠皮肤单次给药无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为轻度刺激性。在多次给药皮肤刺激性中,豚鼠皮肤无明显红斑、水肿、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但有诸如活动频繁、屈身等现象;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药物不会引起豚鼠皮肤结构改变及皮下组织炎症性病变。疗筋涂膜剂无致敏性。结论疗筋涂膜剂对豚鼠皮肤无急性刺激性,多次给药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破损皮肤为轻度刺激性,多次给药后不会引起豚鼠皮肤结构的改变,对豚鼠皮肤无致敏性。  相似文献   

3.
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及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等,表皮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如右图).皮肤分型 根据皮肤角质层内含水量、皮脂分泌量等皮肤特征,医学上常可将皮肤分为中性、干性、油性、混合性、敏感性与衰老性皮肤. 中性皮肤 此类皮肤纹理细腻,有光泽、有弹性,皮脂膜适中皇弱酸性,ph值在5.0 ~ 5.6之间,皮肤水油平衡,面部皮肤洁白红润,较耐晒,对外界刺激不敏感.  相似文献   

4.
洁肤擦剂皮肤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洁肤擦剂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用健康豚鼠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过敏性试验,用健康家兔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洁肤擦剂对豚鼠无皮肤急性吸收毒性,对完整皮肤、破损皮肤无致敏作用,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有轻微刺激,48h后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洁肤擦剂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瘙痒等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糖足洗液对动物皮肤的毒性作用。方法皮肤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最大给药量法,观察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接触糖足洗液后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皮肤刺激性试验观察实验兔完整皮肤皮肤和破损皮肤多次接触糖足洗液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和恢复情况;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豚鼠经皮肤重复接触糖足洗液后所产生的皮肤过敏反应及过敏强度。结果糖足洗液对大鼠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未见急性毒性反应、对实验兔完整皮肤皮肤和破损皮肤无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致敏作用。结论糖足洗液皮肤急性毒性、皮肤刺激以及皮肤过敏试验结果未见明显毒性反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是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何预防和延缓皮肤衰老备受人们关注。皮肤衰老与年龄、紫外线辐射、生活方式等有关,主要表现为皮肤松弛、皱纹、色斑等,因此亟待寻求中药及相关化妆品解决皮肤衰老问题。中药具有抗氧化、增强人体免疫、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等作用,现已成为抗皮肤衰老研究热点。通过综述皮肤衰老机制及中药抗皮肤衰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抗皮肤衰老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皮肤扩张后皮肤损伤自身修复的过程.方法 将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进行皮肤扩张术,分别在扩张完成后即时、4周、1 2周、2 4周取标本.观察扩张后皮肤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皮肤扩张后导致皮肤损伤,扩张停止后,扩大的皮肤组织经过损伤后的慢性自身修复,其修复后的皮肤大部分恢复了正常的皮肤组织结构,小部分有瘢痕样改变.结论 由外力扩张因素所造成的皮肤损伤,扩张后皮肤自身修复的过程并非完全性组织再生过程.有部分瘢痕样改变,而这种瘢痕样的改变,也许是皮肤扩张后挛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跌打消肿止痛灵的皮肤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对健康豚鼠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及皮肤过敏性试验,观察跌打消肿止痛灵经皮肤用药的急性毒性、刺激性和过敏性。结果跌打消肿止痛灵对豚鼠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均无急性毒性和刺激性,对豚鼠完整皮肤无致敏性。结论跌打消肿止痛灵经皮肤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许伟 《中国药物警戒》2010,7(4):213-216
目前同种异体皮肤、异种皮肤及组织工程皮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存在疾病传播和免疫排斥的风险,应加强管理以保证其应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通过分析同种皮肤、异种皮肤及组织工程皮肤在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阐述我国皮肤移植物安全管理现状,并提出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来源的猪耳皮肤进行了笨甲酸、水杨酸、甲硝唑体外渗透性实验,并在相同条件下与猪腹皮肤和人体皮肤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猪耳和猪腹的皮肤与人体皮肤对药物渗透性具有相似性,特别是猪耳皮肤代替人体皮肤进行透皮吸收研究,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药实践》2020,(2):152-153
目的:探讨防皮肤损伤电极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使用电极片的皮肤菲薄、皮肤水肿、皮肤松弛的老年患者80例,将同一患者不同电极部位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排序方法分别放置电极片,左侧为防皮肤损伤电极片(观察组),右侧为普通电极片(对照组)。调查皮肤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皮肤损伤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防皮肤损伤电极片可以降低皮肤损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温面散对新西兰家兔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单次和多次接触受试物后所产生的局部刺激反应.方法 取温面散(相当于人用量的6倍)和赋形剂(60%乙醇)单次和多次于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处给药后,肉眼观察皮肤红斑、水肿、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结果 肉眼观察未见皮肤红斑、水肿、色素沉着、出血点、皮肤粗糙或皮肤菲薄等情况.结论 温面散对皮肤基本无刺激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经皮渗透的特性.方法 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并采用了胶带剥离、皮肤萃取法分别获取了皮肤角质层、去角质层皮肤样本,用HPLC法测定了样本中的药物含量,考察曲安奈德在皮肤不同层的分布情况.结果 曲安奈德的24h透过量去角质层皮肤约为完整皮肤的1.6倍;8h...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外用对皮肤的刺激性和过敏性反应,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家兔皮肤刺激实验,分完整皮肤组和损伤皮肤组,分别在给药1 d、连续给药7 d后,观察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刺激反应;采用豚鼠皮肤过敏实验,每周贴敷血余炭纳米纤维膜致敏1次,连续3周,于首次致敏后的第28天皮肤再次给药进行攻击,观察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等过敏反应。结果: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对家兔的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经单次给药或多次给药24 h后去除敷料,分别于1、24、48、72 h观察,均未见红斑及水肿,刺激反应平均分值均<0.5,无刺激性;豚鼠皮肤过敏实验中,未出现皮肤明显红斑、水肿等皮肤过敏反应及其他全身性过敏反应。结论:血余炭纳米纤维膜对家兔完整皮肤和损伤皮肤不会引起刺激性反应,对豚鼠皮肤无过敏性反应,具有良好的皮肤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邱洪  唐旭东  王慧  刘忠义 《中国药房》2014,(23):2119-2121
目的:研究复方冰甲乳膏的刺激性。方法:采用家兔皮肤刺激性实验,分完整皮肤组和破损皮肤组,同一兔的左右背两侧分别涂抹复方冰甲乳膏和赋形剂,每次1 g,单次和连续7 d给药后,对家兔皮肤刺激性、刺激强度评分并观察恢复情况。结果:完整皮肤组家兔背两侧皮肤无红斑、水肿等现象,破损皮肤组家兔皮肤涂复方冰甲乳膏侧有轻度刺激性。结论:复方冰甲乳膏对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对家兔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氯霉素泼尼松搽剂皮肤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分别对健康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试验,对健康豚鼠进行皮肤过敏性试验。结果:氯霉素泼尼松搽剂对家兔完整皮肤、破损皮肤均无明显急性毒性和局部刺激性,对豚鼠皮肤无过敏反应。结论:氯霉素泼尼松搽剂短期皮肤用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皮肤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以引起皮肤损伤,出现皮肤光老化甚至出现皮肤癌变和其他皮肤病变。紫外线引起的皮肤光老化的主要机制有: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凋亡、胶原和弹性蛋白的降解等。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是开发紫外线防护剂,目前主要研究的有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鞣质类、香豆素类等。该文主要对紫外线的皮肤损伤机制及天然来源紫外线防护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银离子敷料用于输液相关皮肤损伤的经验,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护理敷料.方法 根据银离子敷料不粘伤口、抗菌的特性,用于刺激性药物输液外渗造成的局部炎症反应、水疱、皮肤破溃的处理以及医用胶带造成的局部皮肤损伤的处理.结果 患者无需隔天更换局部敷料,损伤局部皮肤无感染、无皮肤损伤加重等并发症发生,皮肤良性愈合.结论 正确选择敷料处理输液相关皮肤损伤,可保护患者的局部创面,避免皮肤组织的二次损伤和增加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进行乙酰地蒽酚软膏在小型猪皮肤的急性毒性试验,为乙酰地蒽酚软膏进行长期毒性剂量设计和对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8只普通级巴马小型猪,分为四组,分别为正常皮肤对照组、破损皮肤对照组、正常皮肤给药组、破损皮肤给药组,每组2例,且每组雌雄各半,除常规指标外,对其进行体温、血液生化、心电图等指标的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正常皮肤给药后皮肤刺激性较轻,主要为皮肤发红;破损皮肤给药后皮肤刺激性较重,可见发红、发黑等,上述刺激性可自行好转或恢复。血液生化指标可见一定的伴随性改变。结论 乙酰地蒽酚软膏急性毒性实验中小型猪破损皮肤对照组刺激性较正常皮肤给药组明显,但均有较好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20.
廖敏 《现代医药卫生》2013,(15):2271-2272
目的探讨3M Cavilon无痛皮肤保护膜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对皮肤的保护效果。方法 2012年1—6月从重症监护病房中选取60例需行机械通气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于皮肤后用丝绸胶布固定;对照组直接用丝绸胶布固定于皮肤上。结果皮肤保护膜在气管导管固定中对皮肤的保护效果明显。结论 3 M无痛皮肤保护膜涂抹后,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将皮肤与胶布隔离,从而起到减少皮肤机械性受损、保护皮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