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壁横切口二次剖宫产的术中及术后情况;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二次剖宫产产妇54例随机分为腹壁横切口组27例和腹壁纵切口组27例,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作比较;结果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壁横切口组盆、腹腔总粘连有15例(55.56%),腹壁纵切口组有5例(18.52%),两组的总粘连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第一次剖宫产式选择腹壁纵切口,有利于降低二次剖宫产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2.
3.
<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意识的增强,手术的完美已逐渐成为妇科病人的迫切需要,她们不仅要求手术效果好,而且要求手术疤痕浅小,保持腹部原有形态。本组总结在本院进行妇科手术86例患者采取腹壁横切口,皮肤给予(4-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从230例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传统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效。结果:腹壁横切口腹膜外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从开腹至娩出胎儿时间短,疼痛轻,异物反应小,切口愈合好。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式腹壁横切口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吴冬琼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526-528
目的探讨首次不同的腹壁切口对再次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以行再次剖宫产手术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腹壁横切口者60例为A组,首次采用腹壁纵切口者60例为B组,对比2组产妇在进行再次剖宫产手术时的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总出血量和总手术时间等因素间的差异。结果 A组胎儿娩出时间和手术时间和开腹时间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而A组和B组产妇总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重度粘连11例,中轻度粘连28例,无粘连21例。B组重度粘连2例,中轻度粘连17例,无粘连41例。A组出现粘连的情况多于B组(P<0.05)。结论临床中对于第二次剖宫产手术的产妇而言,第一次进行剖宫产手术时选择纵切口方式会更具有优越性,且这种切口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再次剖宫产手术的难度系数,以尽可能减少手术方式对婴儿和产妇的损害,大大提高了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7.
2种剖宫产术式腹壁和腹腔粘连情况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兵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改进,剖宫产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再次剖宫产的数量也随之增多.但剖宫产术后出现的腹壁、盆腹腔粘连给再次手术带来困难.本文通过对我院再次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对不同剖宫产术所致腹壁及腹腔粘连情况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1998-2007年在我院首次行剖宫产手术,本次亦在我院行剖宫产的患者51例.27例前次行M.stark式剖宫产为对照组,24例前次行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下腹部纵切口)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年龄22~38岁,平均26.27岁;对照组患者年龄23~37岁,平均27.13岁.2组患者一般情况相近,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合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方法收集本院剖宫产术后合并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进行分析总结讨论。结果所有患者均行病灶切除,术后均无复发。结论在剖宫产术中,缝合子宫可吸收线不做其他组织缝合或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后方可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的临床致病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 年2 月至2011年2 月来我院接受剖宫产进行分娩的300 名孕妇的临床治疗资料,对300 名孕妇中出现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的孕妇人数进行统计,并对相应的致病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使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χ2 检验,α=0,05.结果 300 名患者中48 名孕妇出现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胎儿体重大于4 千克、手术期间孕妇麻醉效果不佳及枕后位,胎先露大于+ 3cm 者,子宫切口的撕裂率较高.结论 胎儿胎位不正、胎儿体积过大、孕妇麻醉效果不满意等因素与子宫下段横切口撕裂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汤冬梅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方法对我院1998—2007年所收治的15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结果根据15例病史、临床表现、腹壁检查作出正确诊断,均行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吻合。术后随诊无一例复发。结论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腹壁检查正确诊断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以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沈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6):3345-3346
目的对剖宫产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原因、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10例剖宫产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有剖宫产史,均有典型周期性腹痛、肿块,手术切除均取得良好结果。结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发生原因属医源性种植,重在预防;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只要病灶彻底清除,术后不需要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凯怡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532-53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好发于卵巢、宫底韧带和盆腔腹膜,也可发生在阑尾、大网膜、阴道、会阴和腹部切口,但并不常见;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也较低,不足1%[1],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剖宫产术3 205例,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发生率为0.19%,现将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3~34岁,平均29岁。均为初产妇,病灶直径2~5 cm,均接受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其中1例为孕中期剖宫产取胎术,5例为足月;1例前置胎盘;下腹横切口2例,下腹纵切口4例…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剖宫产率上升,削宫产术式也日趋多样化,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手术在临床上已被推广应用。但胎头娩出仍一直延用枕后位娩出法,往往出现一定困难。为使腹壁横切口术式更加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我们应用胎头枕额径娩出法,缩短了胎头娩出时间,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了子宫壁裂伤,并无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王凯怡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532-53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多好发于卵巢、宫底韧带和盆腔腹膜,也可发生在阑尾、大网膜、阴道、会阴和腹部切口,但并不常见;而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也较低,不足1%,多发生于中期妊娠剖宫产取胎或足月剖宫产术后。2003年1月-2006年12月本院共行剖宫产术3205例,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发生率为0.19%,现将患者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惠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24):69-69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剖宫产术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该15例患者发病时间术后11个月-3年,均手术切除,全部I期愈合,随访1-2年无复发.结论:根据患者病史结合症状,体征,诊断不难,手术足有效的治疗措施,精细,规范的剖宫产手术操作是预防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临床上常见,但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往临床上少见,因该病是剖宫产的后期并发症,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的增多,该病也在逐渐增多。2000—2005年本院共收治经超声诊断并经手术证实的该病患者10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25~35岁,均有剖宫产史,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 对15例AW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AWE患者均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处或周围出现疼痛性肿块,月经前期及月经期明显,质韧或硬,压痛.均行病灶切除术,术后给予孕三烯酮胶囊治疗6个月,随访1~3a均无复发.结论 AWE好发于剖宫产术后,临床表现为腹壁切口瘢痕处或周围出现疼痛性肿块.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治疗方法,术后药物辅助治疗能有效预防复发,临床医生应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9.
寻求一种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且又能满足患者心理需要的术式是妇产科领域的热点问题。我院自1999年开始采用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