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关系。方法:选择11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来我院门诊体检的11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详细的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并取指尖血进行BALP的检查,结合BALP检验结果,明确诊断。结果:试验组大于250μ/L的患儿有30例,占27.2%;对照组大于250μ/L的患儿有6例,占5.4%,两组婴幼儿BALP测定的含量差异明显。试验组排除佝偻病患儿有48例,亚临床诊断22例,明确诊断佝偻病的有34例,占总数的30.9%;对照组排除佝偻病诊断患儿有88例,亚临床诊断14例,明确诊断佝偻病的有8例,占总数的7.2%。结论:婴幼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有密切的关系,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对预防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效果。方法我院采取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3年。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发病率(5.01%)较对照组(11.17%)明显下降,而且没有发生中重症病儿。结论应用小剂量维生素D注射预防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经验,为提高我国人口健康素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从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儿保科收治的足月生健康婴儿共240例。随机将婴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婴儿采用添加维生素D治疗;观察组采用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例数及症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婴儿均无确诊为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对比两组婴儿用药前后骨密度变化幅度以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发生率,两组婴儿在维生素 D缺乏性佝偻病的症状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而观察组婴儿在接受治疗后的骨密度明显要比对照组婴儿高,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足月出生的婴幼儿,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保持正常的营养供给,能达到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婴儿添加维生素D和钙剂对改善婴儿骨密度有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由于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常出现一种或多种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最常见的是维生素D的产生和摄入不足,体内钙、磷代谢失常。出现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以下简称佝偻病),这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些患儿通常伴有其它营养素的缺乏,以锌缺乏最为常见,表现为厌食、生长发育缓慢及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的关系.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住院及门诊患儿共80例作为观察组,在本院儿保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婴幼儿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进行X线检查、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佝偻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血清钙、磷均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碱性磷酸酶两组均高于正常值,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两组左腕部X线检查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与钙、磷代谢紊乱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8年5月在漯河医专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85例学龄前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90例同期学龄前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影响因素。结果孕期吃鱼、鸡蛋、蔬菜、豆制品、喝牛奶、吃肉量、产检次数、是否患病、户外活动时间、孕后期是否小腿抽筋、是否补充钙或维生素D与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P<0.05)。母乳喂养至6个月、是否及时添加鱼肝油、4个月添加辅食、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否存在慢性腹泻、是否经常呼吸道感染、是否挑食、日晒暴露皮肤面积、户外活动时间与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P<0.05)。孕期日照时间、孕期户外活动时间、孕期经常吃鱼、孕期及时补充钙或维生素D、小儿晒太阳暴露皮肤面积、婴幼儿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孕期日照时间、孕期户外活动时间、孕期经常吃鱼、孕期及时补充钙或维生素D、小儿晒太阳暴露皮肤面积、婴幼儿7个月开始进食高钙食物是学龄前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保护性因素,应根据上述保护性因素进行相关健康宣教,以减少或预防该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常见于婴幼儿期,北方发病率高于南方,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能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因此,必须积极防治。但目前在防治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存在的问题制约了佝偻病的防治,使其发病率仍然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婴幼儿期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急诊、门诊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60例,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均在急性发作期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给予补充口服维生素D3,随访一年,观察其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结论:维生素D正常的婴幼儿发生呼吸道感染率明显降低,及时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可减少婴幼儿期发生RRI。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诊治方法与预后。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0月选择我院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住院的年龄、性别匹配的无佝偻病症状的小儿40例对照组,都进行血清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同时观察组患者采用中性缓冲磷酸盐溶液与维生素D制剂、钙剂的联合治疗方案。结果:观察组的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为234.12±18.32 U/L,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0.0%。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表现为血清骨碱性磷酸酶含量增加,采用综合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锌铁钙复合制剂佐治婴幼儿佝偻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维生素D及锌铁钙复合制剂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及钙制剂联合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血锌、血钙、血铁、骨碱性磷酸酶(NBAP)、25-(OH)D3、X线片及骨密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多汗、厌食的临床症状以及X线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血锌、血钙、血磷以及25-(OH)D3均高于对照组,NBAP低于对照组,桡骨、尺骨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钙铁锌复合制剂佐治婴幼儿佝偻病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与晚发性佝偻病及锌缺乏的关系。方法 观察 1994年 9月至 1996年 11月间 6 0例 5岁以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及 5 6例健康儿童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锌含量及左腕骨X线放大摄影片的骨龄发育。结果 观察组血清钙、磷、锌较对照组低 ,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 37例合并晚发性佝偻病 ,31例合并锌缺乏症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经应用VitD3、锌剂治疗后其血清钙、磷、碱性酶、锌及左腕骨X线异常于 3个月内恢复 ,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结论 表明做好晚发性佝偻病及锌缺乏症的防治是防治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涛 《中外医疗》2012,31(5):1-2,4
目的探讨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的临床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5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健康体检的婴幼儿50名,2组均进行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以及免疫五项含量的检测,分析和比较2组检测结果,观察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佝偻病发病率与正常婴幼儿佝偻病发病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钙、磷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骨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免疫五项正常为44例,占88.0%,对照组免疫五项正常为50例,2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87,P〈0.05);2组患儿佝偻病患病率随着骨碱性磷酸酶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二者具有正相关性,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体内血清钙、磷及骨碱性磷酸酶代谢较紊乱,容易发生佝偻病,佝偻病的患儿由于抵抗力下降,又容易诱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除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外,应常规检测骨碱性磷酸酶,尽早发现、及时治疗佝偻病,否则导致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豫东农村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相关因素。方法以豫东农村3810名小儿的母亲为调查对象,对整群随机抽样问卷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810名小儿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887例(23.33%),其中男426例,女461例,男女患病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佝偻病患病与喂养方法、辅食添加、母亲文化程度和卫保知晓度、人均年收入有显著差异。结论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与豫东农村现实的相关因素有关,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IgA、IgM、IgG水平的影响及反复呼吸道感染(RRI)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11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维生素D组(57例)和观察组(56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对照组(62例),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均按呼吸道感染予常规治疗,补维生素D组另给予阿法骨化醇胶囊口服,对所有的RRI患儿随访1年,观察并记录呼吸道感染的复发次数,并检测三组不同时期血清25-(OH)D3、IgA、IgM、IgG水平。结果补维生素D组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49%、6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补维生素D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补维生素D组治疗后血清25-(OH)D3和IgA、IgM、IgG水平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RI患儿存在血清25-(OH)D3低水平和体液免疫功能降低,适当地补充维生素D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社区综合干预对亚临床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亚临床型佝偻病)的效果.方法 于2009年12月-2010年3月入组80例年龄2岁以下、有不合理预防史的亚临床型佝偻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服用维生素AD滴剂(伊可新)1粒;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家长进行社区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期为3个月.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高危因素知晓率均有提高,干预前后母体储备不足、缺少日光照射、摄入不足、其他疾病影响等知晓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佝偻病临床表现的知晓率也明显提高.结论 积极的社区综合干预能增强患儿家长对佝偻病的认识;提高其遵医行为;患儿BALP值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6.
婴幼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婴幼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的关系。方法 :对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7月门诊就诊的 14 3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婴幼儿和 173例对照组婴幼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检测 ,结果研究组BALP阳性 6 7例 (4 6 .85 % ) ,可疑阳性 2 4例 (16 .78% ) ,对照组BALP阳性 33例 (19.0 7% ) ,可疑阳性 2 6例 (15 .0 3% )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组佝偻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 ,使用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佝偻病及可疑佝偻病患儿 ,并进行半年随访。结果 :在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组婴幼儿中未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4 3例 (4 7.2 3% ) ,发生 (1~ 2 )次为 34例 (37.36 % ) ,上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比治疗前明显减少。结论 :婴幼儿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的发生有密切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dentify infants treated for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and to determine the incidence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their mothers and their mothers' country of origin. DESIGN: A retrospective audit of the medical records of children diagnosed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In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by discharge diagnose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or hypocalcaemia and outpatients by pharmacy dispensing of cholecalciferol. SETTING: The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 Care Network and the Southern Health Care Network (Melbourne, VIC) from June 1994 to February 1999. PATIENTS: 55 children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rickets. RESULTS: Fifty-four of the 55 children were born to mothers with ethnocultural risk factors for vitamin D deficiency. Vitamin D status had been assessed in 31 of the 55 mothers (56%): 25 (81%) had 25-hydroxyvitamin D3 concentrations < or = 25 nmol/L, consistent with osteomalacia. CONCLUSION: Vitamin D deficiency continues to occur in children of migrant families. When infants are diagnosed with vitamin D deficiency, vitamin D levels in their mothers and siblings should also be assessed.  相似文献   

18.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维,圭素D受体fVDR)基因Apal位点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其遗传易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和正常婴幼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的VD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VDR基因型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VDR基斟Apa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AA为14.3%、Aa为46.4%、aa为39.3%,对照组AA为13.3%,Aa为50%,aa为36.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VDR基因Apa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为37.5%,a为62.5%,对照组A为38.2%,a为6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钙水平不同(x2=6.719,P〈0.05)。结论VDR基因ApaI基凶型与血清钙水平有相关性,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维生素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儿科诊治的9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健康儿童9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25(OH)D及骨密度水平;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维生素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维生素D充足两组,比较其骨密度情况.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为(28.05±13.37)ng/mL,骨密度正常率为5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24±16.65)ng/mL和88.8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其骨密度正常的比例为43.08%,明显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及骨密度降低,且其骨密度降低与维生素D缺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