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5种后路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采用7具新鲜尸体胸腰段脊柱标本(T8~L5),损伤T12~L1的后部结构造成脊柱失稳。在失稳的脊柱标本上轮流安装5种常用后路内固定器械,分别进行脊柱稳定性测试,得出5种内固定器械对损伤节段的固定效果。结果表明,5种内固定器械对失稳脊柱节段的屈/伸及右/左侧弯运动均有良好的固定作用,但对轴向旋转运动均不能控制到完整脊柱的稳定水平。相对而言,Dick钉的作用较优。  相似文献   

3.
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稳定性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经椎弓根内固定装置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方法取 12具正常成人新鲜尸体T12 ~S3 节段脊柱标本 ,制成L2 3 、L4 5滑脱模型 ,测试标本在正常、滑脱、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 (generalspinesystem ,GSS)与SOCON固定后、疲劳试验后、GSS与SOCON翻修后、再次疲劳试验后 6种请状况下的三维运动状况 ,比较各个工况数据的差异。 结果 L2 3 节段 ,正常状态前屈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8 3° ;制成滑脱标本后 ,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14 7° ;SOCON固定后 ,节段运动范围减至 3 0°,比正常状态的运动范围减小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说明SOCON固定后可产生明显的即刻稳定作用。疲劳试验后节段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3 6°,与正常状态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说明经过疲劳试验SOCON固定仍有良好的稳定作用。L4 5节段 ,正常状态前屈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8 6°;制成滑脱标本后 ,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13 7° ;GSS固定后 ,节段运动范围减至 3 2°,该节段的稳定性得到加强 ,运动范围比正常状态时还要小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说明GSS固定后可产生明显的即刻稳定作用。疲劳试验后节段运动范围平均值为 3 7°。与正常状态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脊柱撑开复位内固定系统(distraction reduction fixation system,DRFS)的生物力学特性及其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用12个市售新鲜猪T11~S2脊柱标本,行前屈20^o、后伸10^o、左右侧屈30^o、左右旋转20^o完整标本刚度测试后,行L3椎体楔形截骨,后方小关节切除,制备椎体骨折脱位标本,并进行DRFS内固定,剧法测试脱位后及内固定后各项运动刚度。1998年4月-2002年10月,对31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采用DRFS内固定治疗。男19例,女12例;年龄17~46岁,平均32.1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11例,L114例,L24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型,单纯压缩骨折2例,爆裂骨折16例,骨折脱位13例。结果骨折脱位标本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及右旋的刚度较完整标本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FS内固定后标本各项运动的刚度均高于骨折脱位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后标本后伸刚度高于完整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运动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20个月,平均10.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11个月,平均8个月。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由46.2%&#177;7.5%和76.4%&#177;2.4%恢复至89.8%&#177;4.6%和94.1%&#177;1.5%,伤椎中点高度由术前60.8%&#177;6.4%恢复至90.7%&#177;2.9%,Cobb角由术前(26.3&#177;5.9)。降至(5.2&#177;1.8)^o,以上各项指标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椎体均复位。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前5例A级,恢复至B级2例,3例无变化;6例B级恢复至C级4例,D级2例;13例C级恢复至D级6例,E级7例;7例D级均恢复至E级。结论自行研制的DRFS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符合脊柱生理活动要求。DRFS具有良好的撑开、复位功能,内固定牢固,操作简便,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良好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5.
比较RF系统、Dick钉和Harrington棒等三种内固定方法对胸腰椎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机制即强、刚度与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法提供依据。取7具新鲜尸体脊柱标本,采用Panjabi方法制作损伤模型,用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后分组进行分级加载与扭转及标本极限强度试验。结果显示载荷——应变变化、载荷——位移变化以及成角变化:RFDick钉>Harrington棒。认为三种内固定方法均能提高脊柱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但Dick钉复位效果较差,Harrington棒最适用屈曲压缩型骨折,RF适用于大多数的胸腰椎骨折,其复位及固定效果最好。三种内固定方法均不宜过早起床活动。  相似文献   

6.
胸腰椎骨折三种内固定方法生物力学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RF系统,Dick钉和Hrrington棒等三种内固定方法对胸腰椎骨折固定的生物力学机制即强,刚度与稳定性,为临床选择内固定方法提供依据,取7具新鲜尸体脊柱标本,采用Panjabi方法制作损伤模型,用三种内固定方法固定后分组进行分级加载与扭转及标本极限强度试验,结果显示载荷-应变变化,载荷-位移变化以及成角变化,RF〈Harrington棒〈Harrington棒〈Dick钉,而扭转刚度与标本  相似文献   

7.
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回顾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20年来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边缘学科及工业技术水平的进步,脊柱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了长足的进步。脊柱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在脊柱创伤、矫形及退变等诸多疾病的治疗上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脊柱内固定的技术水平即标志着脊柱外科的发展水平。例如20世纪60年代Harrington器械的广泛应用,使得脊柱外科的治疗水平得到了革命性进步。Harrington器械固定技术被应用于脊柱侧凸畸形矫正、骨折脱位甚至部分下腰痛和滑脱的治疗中,在将近20年间它成为了统治脊柱外科的主要内置物。但其两点接触的单平面撑开矫正、过多节段的固定及各种并…  相似文献   

8.
脊柱短节段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脊柱短节段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陈安民MKrismer脊柱短节段固定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固定方法,由于具有固定牢固,固定节段少,保留了大部分脊柱节段活动,创伤小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脊柱创伤、肿瘤、滑脱、变性疾病和其他脊柱不稳的疾病。一、短节段固...  相似文献   

9.
五种颈椎内固定方法的稳定性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Wang D  Tang T  Huang S  Yang H  Zhu Q  Oyang J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5):301-303
目的 比较不同颈椎内固定器械的稳定性能,为临床合理选择的固定提供生物力学基础。方法 8具新鲜颈椎标本,制成C4,5节段三柱损伤模型,分别用钛制带锁螺钉钢板,钛制带锁螺钉钢板加棘突间钢丝,棘突间钢丝,Roy-Camille钢板和椎弓根螺钉钢板5种方法固定,测试它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轴向旋转运动状态的稳定性能。结果 单纯钛制带锁钢板和棘突钢丝固定的三维运动稳定性尚不及椎完整模型的稳定性;钛制带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的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装置(GDP),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并评价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GDP植入物,用不锈钢制成专用工具.18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随机分为3组,对GDP组内固定进行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强度、刚度、扭转强度及极限承载能力测试,并与对照组(CD、Steffee)对比分析.[结果] 齿轮撑开式脊柱复位固定板(GDP)组在载荷-应变、载荷-位移、强度、刚度、扭转强度及极限承载能力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GDP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后突畸形复发和椎体高度丢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验性粗隆间骨折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相似文献   

12.
严格脊柱内固定适应证,提高翻修手术效果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脊柱外科的核心理论是清除病变、矫正畸形、解除神经压迫并恢复和重建脊柱生理功能,脊柱生物力学和生理解剖功能的重建或(和)恢复是各种技术要达到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脊柱外科各种器材和技术经历了高速引进、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AO新理念、新技术的广泛普及,为我国骨科尤其脊柱外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我国各大城市的相关医院逐步开始采用现代先进的内固定技术,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并产生相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坚强固定与弹性固定脊柱节段对邻近节段三维运动范围的影响。方法把24例小牛L1~S2脊柱标本随机分成4组:A组为坚强固定组(对照组),B组为固定旋转及屈伸,但不限制侧弯(简称侧弯组);C组为固定旋转及侧弯,但不限制屈伸(简称屈伸组);D组为固定侧弯及屈伸,但是不限制旋转(简称旋转组)。固定L3~5节段,在2.0N.m载荷下进行三维运动测试,分析各组条件下邻近节段(L2、3)在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上的运动范围变化。结果侧弯组与坚强固定组的邻近标本节段活动范围(ROM)比较,前屈后伸、旋转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弯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屈伸组与坚强固定组的邻近标本节段活动范围(ROM)比较,旋转侧弯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屈伸活动范围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组与坚强固定组的邻近标本节段活动范围(ROM)比较,旋转侧弯及屈伸活动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的坚强固定及放开旋转的脊柱固定,均会导致应力的集中,不利于应力的分散;而放开侧弯及屈伸的脊柱固定则均有利于应力的分散,应力分散方向与放开的脊柱固定方向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与生物学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15.
改进型EdWards器械固定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改进型Edwards器械modifiedEdwardsinstrumentationMEI固定不稳定胸腰椎骨折即刻和承受周期性载荷后的稳定性,并与CCD器械相比较。方法在12具新鲜成人胸腰椎标本T9~L5的L1椎体上制备楔形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MEI和CCD内固定器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对固定后的脊柱施加0.5Hz的疲劳载荷共1500次,然后评价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胸腰椎节段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等运动时的稳定性,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出脊柱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1L1椎体压缩骨折后,胸腰椎在6个运动方向上均出现不稳。2MEI固定后,T12~L2节段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的范围均小于对照组,但轴向旋转运动范围大于对照组;周期性加载后胸腰椎节段在所有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均有所增加,以右侧弯最为明显P<0.01。3CCD固定后,T12~L2节段在6个方向上的运动范围均显著减小;与对照组相比,周期性加载后胸腰椎节段的运动范围也显著减小均P<0.05,但右侧弯除外。4CCD固定后,T12~L2节段左旋、疲劳后侧弯及旋转运动范围明显小于MEI固定组P<0.01或P<0.05。结论MEI固定可为脊柱前屈、后伸和侧弯运动提供即刻稳定性,但不能恢复旋转运动的稳定性;在周期性加载后,胸腰椎节段侧弯运动的稳定性丧失。而经CCD固定后,侧弯和旋转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作者设计一种新型脊柱内固定器,经生物力学测试对该器械进行评价。方法取7具新鲜成人尸体T10-L4脊柱标本上,模拟L1骨折后安装该器械进行脊柱三维运动范围和前屈-压缩刚度测试。结果该器械能在屈伸、侧弯运动方向上显著加强损伤节段的稳定性(P<0.001~0.01)。使轴向旋转运动恢复正常运动范围(P<0.05)。结论新型脊柱内固定器(池氏钉)设计合理,对损伤脊柱节段固定具有较强稳定性,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椎弓根外侧壁穿破后,向内侧重新定向后打入矫正螺钉(redirectionally correctly placed pedicle screw,RS)对脊柱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 6只市售家猪,体重95~105 kg,雌雄不限。取其新鲜腰椎标本30个(L1~5椎体各6个)。每个椎体标本一侧椎弓根打入最佳位置的椎弓根螺钉(optimu m placed pedicle screw,OS);对侧在椎弓根和椎体连接处破坏椎弓根外侧壁,然后拧入RS螺钉。分别测量每个椎弓根钉最大拧入扭矩、锁紧扭矩、螺钉松动力和轴向拔出力。结果 OS螺钉和RS螺钉的最大拧入扭矩分别为(111.4±8.2)N·cm和(78.9±6.4)N·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38,P=0.002);OS螺钉和RS螺钉的锁紧扭矩分别为(86.3±7.7)N·cm和(59.7±5.3)N·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2,P=0.005)。OS螺钉和RS螺钉的螺钉松动力分别为(76.3±6.2)N和(53.0±5.8)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61,P=0.004);OS螺钉和RS螺钉的轴向拔出力分别为(343.0±12.6)N和(287.0±10.5)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4,P=0.003)。结论与OS相比,椎弓根外侧壁破坏后RS在最大拧入扭矩、锁紧扭矩、螺钉松动力和轴向拔出力方面均显著降低,强化螺钉可能是较好的补救方法。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杨喜珍梅芳瑞王卫东周军海股骨颈骨折是中老年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因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许多作者设计了各种内固定器械〔1〕,这些器械不仅在结构和形态上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固定强度和稳定性方面也各有优缺点,目前对最理想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脊柱外科是骨科领域近20年来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这得益于X线片、CT、MRI等影像诊断手段的不断进步,得益于脊柱生物力学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得益于Harrington棒、Luque棒、Roy-Canaille椎弓根螺钉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内固定系统的不断临床应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脊柱内固定系统代表了脊往外科的发展水平。处在这样一个飞跃发展的时代,即便是一个资深的脊往外科医师,也很难全部掌握各种内固定系统的真谛.更不要说一般的普通骨科医师了。  相似文献   

20.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中华长城器械治疗小儿脊柱侧凸的疗效。方法 :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矫正青少年脊柱侧凸45例 ,通过比较术前术后的Coob角、顶椎移位、顶椎旋转及身高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前Coob角平均64°,术后平均 2 7°。顶椎移位术前平均 2 1 7cm ,术后平均 1 54cm。身高平均增加 6cm。所有患儿在术后 1年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 ,并保留一定的脊柱活动度 ,术后并发症较少。结论 :中华长城内固定器械对矫正脊柱Coob角40°~ 70°脊柱侧凸疗效满意 ,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