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例ECHO病毒性脑炎、脑膜炎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4~9月上海市发生小儿埃可(ECHO)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流行。为探讨本病毒感染后对心脏的影响,我们随机对20例住院患儿进行心电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夏秋季病毒性脑炎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近年来计划免疫的广泛开展,乙型脑炎的发病率逐年降低,而其它一些病毒性脑炎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且在部分地区呈流行趋势.我们将1998~1999年间夏秋季病毒性脑炎101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夏秋季病毒性脑炎的流行及变异特点.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1,自引:1,他引:70  
座谈内容 1 病毒性脑炎的概念及诊断标准 2 常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 3 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 4 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 5 病毒性脑炎的辅助检查 6 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 7 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与预后吴保敏教授:2 0世纪6 0年代,特别是70年代全国各地报道多例新发现的脑炎病例,被称为“散发性脑炎”,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的症状及体征。多有脑电图异常,实验室检查找不到细菌、霉菌、钩端螺旋体或寄生虫感染的证据,也非流行性脑炎,并排除了血管病、占位病及变性病。80年代初,《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编委会组织医务界展开对本病深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微量细胞培养法在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病原学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及北方地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病原学构成。方法 应用微量细胞培养法对 12 2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咽分泌物、粪便及脑脊液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12 2例脑炎、脑膜炎患儿共取鼻咽分泌物、粪便及脑脊液标本 36 6份 ,分离到病毒 6 9株 ,总阳性率为 18 9% (6 9/36 6 ) ;其中脑脊液中分离到 10株病毒 ,阳性率为 8 2 % (10 /12 2 )。 12 2例患儿中 5 1例病毒分离阳性 ,其中肠道病毒 2 5例 ,腺病毒Ⅲ型 11例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9例 ,流感病毒 4例及巨细胞病毒 2例。结论 微量细胞培养法病毒分离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可靠、省时省物的优点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全世界报道的病毒性脑炎正呈现新的流行趋势。新发现的尼帕病毒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其明显的坏死性血管炎及脑细胞损伤是其严重临床表现及不良预后的病理基础。聚合酶链反应已开始用于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尤其对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显示脑水肿及脑皮质、灰白质联结部位或基底节的炎症,但对儿童及新生儿其诊断价值不高。在治疗上,除采用无环鸟苷对疱疹病毒脑炎治疗效果较明确外,其余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国外已开始研究病毒的基因治疗,以恢复被病毒破坏的脑细胞功能.这一方法为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病毒性脑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毒性脑炎是儿童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全世纪报道的病毒性脑炎正呈现新的流行趋势。新发现的尼帕病毒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其明显的坏死性血管炎及脑细胞损伤是其严重临床表现及不良预后的病理基础。聚合酶链反应已开始用于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尤其对疱疹病毒和肠道病毒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磁共振成像对于病毒性脑炎的改变具有较高的分辨力,可显示脑水肿及脑皮质、灰白南联结部位或基底节的炎症,但对儿童及新生儿其诊断价值不高。在治疗上,除采用无环鸟苷对疱疹病毒脑炎治疗效果较明确外,其余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均有待进一步探索。国外已开始研究病毒的基因治疗,以恢复被病毒破坏的脑细胞功能,这一方法为病毒性脑炎的治疗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更昔洛韦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及更昔洛韦对其疗效。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进行单纯疱疹病毒-Ⅰ(HSV-Ⅰ)、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柯萨奇B组病毒(CoxBV)、埃可病毒(ECHO)、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IFV)特异性IgM抗体监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70例。二组综合治疗同时,治疗组予更昔洛韦、对照组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病毒性脑炎患儿病毒感染率为63.3%,HSV-Ⅰ占34.0%,CoxBV占29.6%。治疗组临床表现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1),转归也有较显著差异(Pa〈0.05)。结论脑脊液病毒特异性IgM抗体监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指标之一。早期应用更昔洛韦治疗本病明显改善临床表现,降低病残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74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分析及近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于1991年6~10月发生一次病毒性脑炎的流行,我院共收住74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诊断标准:本组74例发病时间均在6~10月流行阶段,有临床症状及脑脊液和/或脑电图异常而确诊。其中男51例,女23例。发病  相似文献   

9.
儿童急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脑炎(病脑)为各种病毒所引起的脑实质炎症,是儿童期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1诊断进展1.1流行病学及病原学各年龄组均可因病毒感染引起脑炎,可引起脑炎的病毒种类众多,并不断有新的病毒被发现。根据病毒流行特点和传播途径不同,分为非节肢动物传播病毒:包括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以及肠道病毒68~71型等),疱疹病毒科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等),副粘病毒属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节肢动物传播病毒:在我国主要是由蚊传播的乙型脑炎病毒和由蜱传播的森林脑炎病毒。…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脑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意义,对30例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患儿脑脊液测定了IL-1、IL-6、IL-8(白细胞介素-1、6、8),TNF-α(肿瘤坏死因子),结果发现急性期腮脑患儿脑脊液中上述细胞因子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说明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的发病与IL-1、IL-6、IL-8、TNF-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