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是1986年新发现的疱疹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限制性核酸内切酸图谱分析表明,HHV-6不同株之间DNA酶切图谱记性。根据酶切图谱的不同,将HHV-6分离株分为A、B二组,B组又分为Ⅰ、Ⅱ两个亚组。此方法为HHV-6感染的临床诊断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HHV)6B感染T淋巴细胞系Molt3后对其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 :HHV-6B感染Molt3细胞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PCR鉴定Molt3细胞中HHV-6 U22基因,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HHV-6蛋白表达;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m RNA水平变化。结果:HHV-6B感染48 h后,Molt3细胞出现典型细胞病变。PCR检测到感染组细胞中含有HHV-6 U22基因,间接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均检测到HHV-6蛋白表达。MTT显示HHV-6B能明显抑制Molt3细胞的增殖。HHV-6B感染后Molt3细胞周期发生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细胞G1期增多,S期和G2期减少。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HHV-6B感染后cyclin E1m RNA水平降低,p53 m RNA水平升高。结论:HHV-6B能够有效感染Molt3细胞引起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HHV-6B感染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人神经胶质瘤细胞系U251作为宿主建立HHV-6A亚型潜伏感染神经系统细胞的体外模型?方法:HHV-6A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细胞传代,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病毒复制及检测病毒基因表达情况等确定其进入潜伏感染阶段?结果:HHV-6A在急性感染U251细胞后随传代数的增加,病毒基因拷贝量逐渐减低至稳定的低水平,而代表处于潜伏感染阶段的HHV-6A病毒U94基因的转录逐渐下降随后维持在稳定水平表达?结论:HHV-6A 在体外感染U251后通过传代使病毒从急性感染期逐渐转入潜伏感染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人星形胶质瘤细胞U251,及感染后对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HHV-6感染U251细胞建立HHV-6体外感染模型,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PCR法检测HHV-6u22基因。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HHV-6即刻早期蛋白(IE1)和晚期蛋白(gB)的表达。MTT法检测U251感染HHV-6后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检测U251细胞周期改变。结果:在感染3天后U251出现典型细胞病变,细胞肿胀增大数倍,透亮,呈多形性。PCR检测到HHV-6u22基因。IFA检测到HHV-6IE1蛋白和gB蛋白的表达。MTT法显示HHV-6能增强U251细胞的增殖能力。FCM检测表明,HHV-6感染后U251细胞周期发生改变,感染组和对照组相比,前者G1期的细胞减少,S期和G2期细胞增多。结论:HHV-6能感染U251细胞引起细胞病变,促进细胞的增殖,使细胞周期发生改变。本研究结果提示人类疱疹病毒6型可能参与人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对其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与口腔鳞癌的相关性?方法:用PCR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分别检测口腔鳞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唾液HHV-6 DNA和血清抗HHV-6 IgG抗体?免疫组化法检测口腔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HHV-6糖蛋白B(glycoprotein B,gB)抗原?结果:118份口腔鳞癌唾液标本中PCR阳性率为65.3%,高于正常人群的40%(P < 0.05)?HHV-6感染与患者病历资料无显著相关性?18份口腔鳞癌患者和20份健康人血清中HHV-6 IgG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102.17和1∶101.50(P < 0.05)?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口腔鳞癌标本中6例出现的阳性结果,胞质内出现弥散性的黄色颗粒,在癌巢内特异性浓集,而间质为阴性?8例相应癌旁组织中3例出现阳性染色结果,但阳性强度较癌组织弱且弥散?1例gB组化阳性肿瘤组织细胞经分离后接种裸鼠,移植瘤组织也检测到HHV-6抗原?结论:本研究说明HHV-6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存在相关性,但不与患者临床资料分布相关?本研究亦提示荷瘤裸鼠作为HHV-6动物模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与多种肿瘤有关。本实验为了探讨HHV-6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液相同位素杂交和免疫组化检测20例NHL。结果显示有12例病例组织中含HHV-6,占60%。10例P53蛋白异常(50%)。提示HHV-6与NHL有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类疱疹病毒(human herpesvirus, HHV)分为α、β和γ3大类,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可以终生隐性感染,能够引起多种疾患。γ-HHV的致癌作用已经证实,与其进化关系密切的β-HHV的促癌性引起关注。其中研究时间最久、资料最多的是人类巨细胞病毒,它存在于多种肿瘤中,通过多种病毒产物和不同机制致癌,有些研究者认为它属于肿瘤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包括HHV-6A和HHV-6B两种,并有遗传性染色体整合型HHV-6(iciHHV-6),与肿瘤的关系更为复杂,值得深入研究。揭示β-HHV与肿瘤的关系不仅为阐明内源性肿瘤病毒的起源提供新线索,而且为肿瘤防治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了解人类疱疹病毒 (HHV) 6型、7型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外周血中的HHV6 -DNA和HHV7-DNA ,缺铁性贫血组和健康体检组为对照。结果  31例ITP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 ,HHV6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 :2 5 .8% (8/ 31) ,10 % (1/ 10 )和 3.33% (1/ 30 ) ;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 ,HHV6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HHV7-DNA阳性的 6例中 ,有 5例与HHV6是合并阳性 ;健康体检组与缺铁性贫血组 ,HHV7与HHV6合并阳性分别为 0和 1例 ;两种病毒合并阳性 ,在ITP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ITP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 ,HHV6阳性率、HHV7阳性率、HHV6与HHV7合并感染率前者均明显高于后者 ,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HHV6感染与ITP发生相关 ,HHV7可能通过激活HHV6引发IT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人类疱疹病毒-6型在人类的感染是普遍存在的,1986年美国首先从6例淋巴增生性疾病的外周单个核细胞分离到一种新病毒.这种病毒的形状结构与疱疹病毒科的其它成员相似,但分子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则显示它与HSV、VZV、CMV和EBV均不同,故命名为HHV-6.HHV-6主要感染CD4 T.HHV-6分为两种亚型:HHV-6A和HHV-6B.根据遗传学的特征、对于单抗反应性、细胞的亲噬性、疾病的主要症状,都表明了HHV-6A、HHV-6B属于β-疱疹病毒亚科.此病毒宿主范围较狭窄.HHV-6的原发感染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儿,可引起幼儿丘疹或婴儿玫瑰疹,成人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反应.HHV-6与人类的多种疾病有关,如多发性硬化症(MS),但机制不清.目前,HHV-6在分子生物学上的发展主要包括:HHV-6受体检测和HHV-6A、HHV-6B基因结构的测序.  相似文献   

11.
12.
用病毒分离、PCR和血清学方法追踪研究31例器官移植病人HCMV和HHV6感染情况及其对移植的影响。结果显示:HCMV和HHV6分离率分别为355%和452%。术后DNA阳性率分别为258%和323%;术前相应的IgM阳性率分别为0%和32%,术后IgM阳性率分别为194%和258%;术前DNA阳性率分别为350%和452%。术后DNA阳性率分别高达452%和613%,并在3个月内维持高水平。早期死亡病例100%有HCMV和/或HHV6感染。活动性HHV6和HCMV感染率分别为323%和258%,多为复发性,术后2周出现,3~4周达高峰,3月内均可发生。提示术后HHV6和/或HCMV感染是移植成败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泰山照山白金丝桃苷(Hyperin)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细胞周期及凋亡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CF-7,加入不同金丝桃苷浓度处理,运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流式细胞术PI染色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yclin-dependent kinase 2,CDK2)、细胞周期蛋白A (Cyclin A)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金丝桃苷处理后细胞生长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该期细胞比例增多;CDK2、Cyclin A蛋白水平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而caspase3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通过细胞周期的G2/M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金丝桃苷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A)引起的细胞融合不依赖于病毒的复制(FFWO)。 方法:细胞用103-4TCID50 HHV-6感染1 h,在感染后2~3 d用HE染色,观察细胞融合现象。Vero细胞用103-4TCID50 HHV-6感染1 h后培养液中加入磷甲酸(PFA)(终浓度300 mg•L-1)和环已酰亚胺(CHX)(终浓度100 mg•L-1),分别在感染后2 h和24 h经HE染色鉴定以确定是否产生FFWO。 结果:HHV-6A感染细胞2 h后可观察到细胞融合现象,加入CHX时这种现象亦可观察到,提示HHV-6A感染可引起FFWO;这种细胞融合现象的出现依赖于HHV-6的受体CD46表达于靶细胞表面。结论:HHV-6A通过其受体CD46在多种人类细胞引起FFWO。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 6型 (HHV 6 )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 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 ,分别检测淋巴瘤患者和对照组 (其它血液病 )患者血清中抗HHV 6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HHV 6DNA序列。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淋巴瘤患者淋巴结组织标本中HHV 6抗原。 结果 淋巴瘤患者抗HHV 6IgG的阳性率为 95 5 % ,几何平均滴度为 1∶12 3,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淋巴瘤患者标本中HHV 6DN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的 5例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结组织标本中 ,4例HHV 6抗原阳性。 结论 HHV 6感染可能与淋巴瘤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HV -6)感染与白血病的关系。 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聚合酶链反应,分别检测白血病22例和对照组15例血清中抗HHV- 6 IgG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HV 6 DNA序列。 结果 白血病患者血清抗HHV -6 IgG的阳性率和滴度与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 .05);其HHV -6 DNA的检出率与对照组也无显著差异(P>0. 05)。 结论 HHV 6感染可能与白血病的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