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TNF-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TNF—α的影响。方法将40例自发病至入院不超过24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A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脱水、扩血管等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20mg加入NS250ml静滴,qd,7d。测定发病24h内及治疗7d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两组在起病24h内血清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7d后B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使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表迭下调.有减轻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1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七叶皂甙钠组,常规治疗组患者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七叶皂甙钠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给生理盐水250ml加β-七叶皂甙钠20mg,连续使用14d,两组患者在入院后24h、治疗后7、14、30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抽取静脉血测定TNF-α、IL-6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入院24h、治疗后30d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院24h、治疗后7、14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甙钠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相似文献   

3.
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灯盏细辛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1次/d,连续14d;治疗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2次/d,连续14d.治疗14d后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观察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14d后灯盏细辛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较对照组下降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死患者 sICAM-1、IL-8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32名正常对照者血清sICAM-1、IL-8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2d后血清sICAM-1、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 发病14d后血清sICAM-1、IL-8水平呈下降趋势,但仍未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 sICAM-1、IL-8参与了脑梗死发病过程,其动态监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在脑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依达拉奉组加用依达拉奉60 mg/d静脉滴注14 d.治疗前、治疗后14 d及28 d应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量表( SSS)对患者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发病3d、7d及14 d血清VEGF及TNF-α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4 d及28 d时S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 ~0.01),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S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血清VEGF及TNF-α水平发病后各时间点较正常值明显增高,发病第7d时明显高于第3d和第14 d(均P<0.05);依达拉奉组各时间点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各时间点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可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EGF水平,减轻脑梗死后自由基导致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谷红注射液(金特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IL-6、TNFα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3例发病<24 h的颈内动脉系统AC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30)和金特佳(Kingtag)治疗组(n=33).两组均于发病当天即予治疗,均予阿司匹林、丹参粉针基础治疗1个疗程.金特佳组加用金特佳治疗1个疗程.于发病第1 d、3 d、7 d及14 d测血清IL-6、TNFα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比较其疗效.结果 脑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即出现IL-6、TNFα水平增高(P<0.01),治疗后逐渐降低.治疗后第3 d、7 d金特佳组IL-6、TNFα水平较常规组明显降低(P<0.05).金特佳治疗组第7d,常规治疗组第14 d血清IL-6、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金特佳治疗组出现进展型脑梗死(入院后至7d NIHSS评分增加1分以上)比常规治疗组少,金特佳治疗组总有效率(81.8%)高于常规治疗组(66.7%),但尚未达显著水平.结论 金特佳可降低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血管内皮素-1(ET-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梗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并发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以后均给予适当的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及活血化瘀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法舒地尔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5天分别进行NIHSS检测,同时测定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d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hs-CRP、ET-1、TNF-α水平和NIHSS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hs-CRP、ET-1和TNF-α水平及NIHSS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舒地尔通过降低血清hs-CRP、ET-1和TNF-α水平,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改善了急性脑梗死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条件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6、TNF-α、S-100b浓度。病例组进行动态监测,并同时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72h的脑CT扫描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发病当天就明显增高,IL-6、TNF-α发病后第1d即达高峰,S-100蛋白第3d达高峰。其后浓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血清IL-6、TNF-α、S-100b的峰值浓度和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发病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S-100b蛋白高峰水平高于无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S-100b蛋白水平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相关。血清水平值能够反映脑缺血后病理损伤的程度和脑梗死体积大小,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入组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5例患者接受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针治疗,而对照组42例患者仅接受银杏叶针治疗。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时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2组治疗后14d时血清CRP、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4d时,治疗组血清CRP、TNF-α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银杏叶针能明显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TNF-α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和sICAM-1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 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对照组加用维脑路通,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析.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IL-6和sICAM-1水平均降低,治疗组下降更明显.结论 血清sICAM-1及IL-6水平升高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奥扎格雷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异常升高的IL-6和sICAM-1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变化,探讨S100B蛋白与出血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60例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血清S100B蛋白水平,并与大面积脑梗死组、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在发病后24 h内开始升高,第3 d达到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 h内,第3、5、7、14 d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也高于大面积脑梗死组(P0.05)。结论血清S100B蛋白水平早期升高可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抗氧化剂α-硫辛酸添加治疗对急性期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对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入组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32例)和添加治疗组(32例),添加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α-硫辛酸注射液,共14 d。观察入组患者发病48 h脑卒中患者NIHSS、改良Rankin评分;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s-CRP、炎性因子(IL-1、IL-6、TNF-α)和血清8-OHDG、MDA和SOD。治疗14 d后重复上述血液指标和NIHSS评分。发病12 w进行mRS和ADL评分。结果常规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在治疗14 d时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值及发病12 w时mRS评分差值均提示添加治疗组针对神经功能缺损改善较常规治疗组好,评分差值均有统计学差异;ADL评分在添加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改善,差值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1)。治疗14 d后,添加治疗组8-OHDG、MDA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前后常规治疗组和添加治疗组中8-OHDG、MDA和SOD的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炎性因子(IL-1、IL-6、TNF-α)和hs-CRP差值在两组也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添加α-硫辛酸进行抗氧化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症状缺失程度的改善及恢复有较好的效果,能更有效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患者 6 8例 ,随机分为两组。灯盏细辛组 (34例 ) :用灯盏细辛注射液 30ml+生理盐水 (NS)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14d;复方丹参组 (34例 ) :用复方丹参 2 0ml+NS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共 14d ;治疗后分别进行疗效评定并对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生化指标对比分析。结果  14d后 ,灯盏细辛组基本治愈率为 6 4 .71%明显高于复方丹参组的 32 .35 % (P <0 0 1) ;治疗后灯盏细辛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均P <0 .0 5 ) ;而复方丹参组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降低血脂及血黏度 ,对治疗高脂血症相关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白细胞介素13(IL-13)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中度脑梗死患者102例,随机分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6 ml,治疗组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d,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比较两组IL-13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同期检测30例体检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结果 健康者血清IL-13水平(28.7±3.2)ng/L;两组患者血清IL-13水平第7 d时表达最高;第7、14 d,治疗组血清IL-13水平低于对照组[(48.3±5.3)ng/L vs(51.1±3.2)ng/L,P <0.05;(39.8±4.5)ng/L vs(43.7±3.5)ng/L,P<0.01];第14、28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减轻 ([ 14.9±3.6)分vs(21.4±4.0)分,P <0.01;(12.7±2.7)分vs(15.8±4.1)分,P <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通过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和梗死后出血的影响。方法30例ACI患者除常规治疗外,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续7d。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CI患者发病6h、24h、4d、2周、2个月时血清MMP-9含量;在发病两周时进行头颅CT检查;并与用常规治疗的ACI患者及其他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的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在发病后6h、24h、4d、2周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2个月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达拉奉组发病后24h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依达拉奉组发生脑梗死后出血2例(6.67%),常规治疗组为8例(2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降低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以及脑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后血浆IL-6和IL-10的影响作用,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发病12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n=42例,每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连续14d;B组42例,不服他汀类药物,两组病例均应用抗血小板和改善脑血循环药物等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d,治疗后7d检测两组患者血浆IL-6和IL-10的水平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缺损功能(ESS)的变化.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人16例为正常对照组(C组).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IL-6和IL-10发病12h内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3d后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A组和B组治疗前IL-6、IL-10无差异(P>0.05),治疗3d后A组IL-6较B组明显下降,而治疗7d后A组IL-10较B组升高(P<0.05).此外,治疗7d后A组ESS评分较B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IL-6而升高血浆IL-10水平,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恢复期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50例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ml,bid,疗程14d.通过检测治疗前后屏气实验屏气指数的改变,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血管反应性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治疗结束后屏气指数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显著改善.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脑血管反应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探讨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家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耳缘静脉注射小牛血清白蛋白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饲养10 w后,随机抽取6只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测,明确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然后把模型组随机分为高脂组(100 g/d)和灯盏细辛组[5 ml/(kg·d)腹腔注射]。实验10 w、18 w取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组织形态学方法分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第10周,高脂组和灯盏细辛组血清TNF-α、IL-6、CRP、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明显形成;第18周,灯盏细辛组血清TNF-α、IL-6、CRP、MCP-1水平明显低于高脂组,动脉粥样斑块明显减轻。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抑制、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作用,可能与降低TNF-α、IL-6、CRP、MCP-1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银杏达莫20ml,1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B组(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2次/d,连续14d,静脉点滴)。同期选择非脑血管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第7天,B组的MMP-9浓度明显低于A组(P<0.01)。治疗第7天时,与A组相比,B组TIMP-1浓度升高明显(P<0.01)。B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够直接降低血清MMP-9的浓度,或通过调节TIMP-1来降低MMP-9水平,可能是其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出血性脑梗死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动态观察,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出血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5例为大面积组,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急性组、大面积组发病后24h、3d、5d、7d、14d后等不同时间点血清S100B蛋白动态变化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大面积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血清S100B蛋白均高于大面积组和对照组,且发病24h后呈升高趋势3d内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血清S100B蛋白水平升高能作为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继发出血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