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癫(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综合征,疗程较长,如不依从医嘱坚持治疗,突然停、换或漏服药物,将会导致抗癫(癎)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引起癫(癎)发作,甚至癫(癎)持续状态的发生,也可发展成顽固性癫(癎)或减少其最终控制的可能性.儿科住院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大多数表达能力较差,因此与医护人员交往的主要为患儿亲属,如果患儿亲属的心身健康,积极应激,给患儿良好的心理支持,配合治疗,对患儿恢复健康有益;而患儿亲属消极应激,不仅影响其本人的心身健康,而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医嘱的依从性,影响疗效[1].研究认为造成癫(癎)患儿不依从的主要原因是患儿亲属本身缺乏健康知识,对癫(癎)的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2.
癫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综合征,疗程较长,如不依从医嘱坚持治疗,突然停、换或漏服药物,将会导致抗癫药物的血药浓度下降,引起癫发作,甚至癫持续状态的发生,也可发展成顽固性癫或减少其最终控制的可能性。儿科住院患者为14岁以下儿童,大多数表达能力较差,因此与医护人员交往的主要为患儿亲属,如果患儿亲属的心身健康,积极应激,给患儿良好的心理支持,配合治疗,对患儿恢复健康有益;而患儿亲属消极应激,不仅影响其本人的心身健康,而且加重患儿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医嘱的依从性,影响疗效〔1〕。研究认为造成癫患儿不…  相似文献   

3.
癫癇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癫癇(epilepsy)是脑部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脑组织中持续存在癫癇反复发作的易感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和社会后果。目前,全球约有50×106例癫癇患者,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约9×106余例患者,每年仍新增450×103余例,目前活动性病例约6.50×106例,其中农村地区约占2/3,治疗缺口达70%[1]。流行病学研究之主要目的是了解癫癇发作频率、自然史和危险因素等信息,寻找并评价控制癫癇的有效干预手段。癫癇的流行病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对癫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未统一,  相似文献   

4.
癫癇猝死系指癫癇患者在发作期或发作间期突发的无法解释的死亡,其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0余倍。癫癇猝死存在多种机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癫癇和心脏离子通道病共存的遗传易感性、自主神经功能异常、抗癫癇药物等相关因素导致的心功能异常易诱发癫癇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进一步了解癫癇猝死发生过程中的心脏病变相关机制能够为制定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难治性癫癇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癇的危险因素以便早期预测癫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癇组(30例)和可控性癫癇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经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始发年龄小、脑电图限局性癇性放电、对治疗药物反应不良和治疗前癫癎发作次数多等4个因素为难治性癫癇的危险因素.结论具有对首次治疗药物反应不良、脑电图有限局性癇性放电、始发年龄小、治疗前发作次数多等因素的癫癇患者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癇.  相似文献   

6.
<正>癫癇(epilepsy)是脑部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脑组织中持续存在癫癇反复发作的易感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神经生化、认知、心理和社会后果。目前,全球约有50×106例癫癇患者,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我国约9×106余例患者,每年仍新增450×103余例,目前活动性病例约6.50×106例,其中农村地区约占2/3,治疗缺口达70%[1]。流行病学研究之主要目的是了解癫癇发作频率、自然史和危险因素等信息,寻找并评价控制癫癇的有效干预手段。癫癇的流行病学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由于对癫癇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尚未统一,导致各项研究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癇)的关系.方法 对4年来586例经CT或MRI证实的40例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脑血管病继发性癫(癇)发生率为6.8%(40/586),其中全身阵挛发作21例,部分发作11例,复杂部分发作3例,部分发作发展为全身强直发作3例,丘脑发作2例;2周内癫(癇)发作27.5%(11/40),2周后癫(癇)发作的72.5%(29/40),抗癫(癇)治疗88.6%有效.结论 脑血管病是继发性癫(癇)的重要原因之一,它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有明显的关系,抗癫(癇)治疗效果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癫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提高抗癫癇药物疗效提供参考思路。方法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筛查无脑结构性损伤的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部分患者行瓜氨酸代谢相关基因SLC25A13和ASS1基因检测,以明确癫癇病因诊断。结果共159例隐源性癫癇病例,18例血清瓜氨酸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上限1.53~3.61倍,其中6例行SLC25A13和ASS1基因检测,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或新突变。经抗癫癇药物治疗至少1年,发作完全控制率为7/18、发作频率减少75%者占3/18、减少50%~75%者占3/18、减少50%者占5/18,抗癫癇药物疗效较血清瓜氨酸水平正常患者降低(Z=1.759,P=0.039)。结论儿童或青少年隐源性癫癇患者血清瓜氨酸水平升高至正常参考值上限1.53~3.61倍时,其抗癫癇药物疗效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9.
脑外伤后癫癇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伤后癫癇(posttraumati cepilepsy,PTE)是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的常见并发症,PTE的发病率为4.4%-53.0%。PTE的危险因素包括TBI的严重程度、早发性癫癇发作、硬脑膜的完整性等。关于PTE的预防,目前认为TBI患者在脑损伤后1周内服用抗癫癇药物可预防旱发性癫癇的出现。PTE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长程视频脑电图对癫癇和非癫癇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因发作性事件就诊并拟诊为癫癇或可疑癫癇的279例患者的长程视频脑电图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79例患者中122例(43.73%)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84例可见发作期同步样放电而确诊为癫癇发作,38例发作期无同步样放电而确诊为非癫癇发作;157例(56.27%)未监测到临床发作,其中102例可见发作间期样放电。监测到发作期或发作间期样放电的188例患者中97例明确癫癇发作类型,其中75例进一步确定为癫癇综合征。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在癫癇的诊断、分型及其与非癫癇发作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拉莫三嗪(LTG,商品名利必通)是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是新一代抗癫(癇)药物(AEDs),对多种癫(癇)发作和癫(癇)综合征都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近年来研究发现,LTG与一些药物合用时及在特殊癫(癇)治疗时,其药代动力学特点有明显的变化.因此与其他AEDs联合应用时应该监测血浆浓度.现对上述内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妥泰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癇)的添加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临床选取13例难治性癫(癇)患者,其中3例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1例单纯部分性发作.病程均在2年以上;经一线抗癫(癇)药物正规治疗1年以上仍频繁发作,每月发作频率均为4次以上;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妥泰用药方法:成人用25mg开始,以后每周加25mg或50mg至发作控制或达到200mg/d;儿童1mg/(kg·d),以后每周增加1mg/(kg·d)至发作控制或达到5mg/(kg·d),以后维持观察12周,共20周.结果 经治疗5例发作减少75%以上(显效),3例发作减少50%(有效),2例发作减少25%以下(无效),1例发作增加25%以上(恶化),2例退出.总有效率61.5%.主要不良反应有厌食、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记忆力下降.结论 妥泰作为添加药物对难治性癫(癇)疗效较好,特别是对复杂部分性发作,有效率达77.8%.  相似文献   

13.
癫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于儿童和青少年期发病,若不接受正规治疗可反复发作,甚至迁延终身。该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本人身体和心理健康,也给其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据估计,全球约有逾50×106例癫癇患者,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癫癇患病率是发达国家的2~3倍,且60%~90%的患者未接受治疗或仅接受非正规治疗[1-2]。癫癇的高患病率、高病死率及其对患者身心造成的严重不良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针对癫癇的各方面研究正在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过去41年对32000例病人的治疗和随访,提出下述十项抗癫癎药治疗癫癎病人的用药原则。一、病人及亲属的合作治疗癫癎病人的目的在于完全控制或至少减少其发作,医生须使病人及亲属了解本病,取得合作,须向病人及亲属强调有规律地系统服药及遵从医嘱的重要性。医生应增强病人对治疗的信心。一些病人经短期试验治疗即可确定适当的治疗;另一些病人则要试用多种药物,经较长时期试验方可确定。还须让病人了解到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1):1022-1022
1864年,巴比妥酸在比利时的一个实验室里合成。至1912年,其同类药物苯巴比妥仅作为镇静催眠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同年,德国Freiburg大学一位年轻的值班住院医师Alfred Hauptnann正在病房睡觉,被一位患者夜间癫癇发作吵醒,他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想让这位喧闹不安的患者入睡,却发现这位患者服药后癫癇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此后,他又选择病情严重、对高剂量溴化剂(当时认为最有效的抗癫癇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癇患者,给予苯巴比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以癫癇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对近年来收治的以癫癇为首发症状的53例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颅MRI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其发作类型、发病机制与病变部位、性质的关系。结果以癫癇为首发症状的脑血管病的临床发作类型与病变部位有关。结论脑血管病急性期癫癇发作具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正>1864年,巴比妥酸在比利时的一个实验室里合成。至1912年,其同类药物苯巴比妥仅作为镇静催眠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同年,德国Freiburg大学一位年轻的值班住院医师Alfred Hauptnann正在病房睡觉,被一位患者夜间癫癇发作吵醒,他给予苯巴比妥(鲁米那),想让这位喧闹不安的患者入睡,却发现这位患者服药后癫癇发作得到有效控制。此后,他又选择病情严重、对高剂量溴化剂(当时认为最有效的抗癫癇药物)治疗无效的癫癇患者,给予苯巴比妥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很好的治  相似文献   

18.
治疗癫癎患者的最终目标是摆脱癫癎发作,但有些癫癎患儿可能需要终身治疗,尤其是难治性癫癎患儿更加现实的目标是降低具有致残性发作类型的发作频率。长期发作会影响患儿社会活动、心理、认知等功能,因此对这些患儿的长期管理需要儿科和神经内科医师,以及社会工作者联合给予终身关爱。在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定期评价患儿病情,注意预防和控制抗癫癎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抗癫癎药物相关不良事件;为难治性癫癎患儿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在收益与风险之间达到平衡,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是引起中老年人癫癇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国内外对卒中后癫癇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为进一步探讨脑出血后癫癇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我们对我院2000—01-2005—12确诊的老年性脑出血患者377例。其中36例继发癫癇,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偏头痛与癫(癇)的关系.方法 收集偏头痛患者及癫(癇)患者病史、临床表现、脑电图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偏头痛组患者及癫(癇)组患者经对照研究分析,相对危险度(RR)值均位于95%置信区间内.结论 偏头痛与癫(癇)存在双向联系,偏头痛可能是癫(癇)的病因或危险因素,癫(癇)也可能引起偏头痛样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