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从临床角度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亚低温脑保护的疗效。方法8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3例,其中脑出血分级Ⅱ级1例,Ⅲ级10例,Ⅳ-Ⅴ级22例,于患病后24 h内接受轻度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颅内压在20 mmHg以下者,治疗时间为24 h;颅内压高于20 mmHg以上者治疗72 h;而颅内压持续高于30 mmHg以上或短时间内迅速增高者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颅内血肿形成。常规治疗组:54例,脑出血分级Ⅱ级2例,Ⅲ级16例,Ⅳ~Ⅴ级36例,于患病后24 h内接受常规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作出对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亚低温治疗组轻残8例、中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恢复良好率为24.24%(8/33),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具有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压、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亚低温组(治疗组)及常规组(对照组),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在不同时间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对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有效。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治疗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40例病人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46~68岁,平均55岁。高血压病史10~15年,平均12年。发病至入院不超过8h,发病后所有病人均经头颅CT扫描明确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意识状态分级:Ⅰ级17例,Ⅱ级12例,Ⅲ级4例,Ⅵ级5例,Ⅴ级2例。血肿的部位均为外侧型,血肿量为30~60ml,平均45ml。所有病人均急诊在全麻下行颞顶开颅血肿清除术,术中于侧脑室额角置一硅胶引流管用于术后颅内压监测及采取脑脊液。术后病人被随机分成二组,每组20例,一组为亚低温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用降温毯进行亚低温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常规…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彩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87-88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表明,亚低温治疗对于脑卒中和脑外伤有肯定的治疗效果。我们试对27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采用MHT治疗技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分为(1)亚低温治疗线:31例,其中脑出血分级Ⅱ级1例,Ⅲ级9例,Ⅳ-Ⅴ级21例,于伤后24h内接受轻度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颅内压在20mmHg以下,治疗时间为24h;颅内压高于20mmHg治疗72h,而颅内压持续在30mmHg以上或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高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颅内血肿形成。(2)常规治疗组;54例,脑出血分级Ⅱ级2例,Ⅲ级16例,Ⅳ-Ⅴ级36例,于伤后24h内以常规药物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价两组患疗效。结果:经治疗后,亚低温组轻残8例,中残11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恢复良好率为25.81%(8/3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性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具有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变化的影响。
方法选取武警广东医院神经外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32例,GCS评分均<9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患者同期GCS评分变化情况,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BP浓度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后,亚低温组患者GCS评分提高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发病后的血清MB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状态,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MBP含量均有明显下降,且亚低温组低于对照组。
结论血清MBP含量对于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效果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微创手术+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2000年8月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其中31例重症病人术后配合亚低温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病人,平均年龄6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3例,以脑室为主者17例,脑叶6例。出血量:40~60ml 17例、61~90ml 14例。中线移位12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为重症。发病后2~10h内手术。1.2 手术方法 ①CT定位下血肿穿刺抽吸12例,对血肿抽吸不理想、术中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大者,改用小骨窗清除血肿。②小骨窗清除血肿16例,骨窗直径约3cm,分离皮层,直视下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8.
轻度亚低温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轻度亚低温与常规物理降温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5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被随机分为亚低温组(26例)及对照组(28例),在术后6个月进行ADL评分.结果 治疗组死亡2例,植物生存1例.对照组死亡4例,植物生存1例,2组病死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好转率(Ⅰ、Ⅱ级)38.46%(10/26),对照组14.29%(4/28),2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尽管轻度亚低温治疗不能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死率,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亚低温治疗能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亚低温辅助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分为亚低温组与常规组,亚低温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治疗,治疗后3个月进行GOS评估法测定疗效.结果 治疗后3个月亚低温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脑出血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在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0例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镜治疗组22例(甲组),神经内镜联合亚低温治疗组18例(乙组),术后3个月根据GCS评分,甲组恢复良好1例,中残4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5例;乙组恢复良好4例,中残8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压比较第1天两者差异不明显,但第2、3天亚低温组颅内压明显降低.结论 神经内镜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联合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亚低温脑保护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8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1)亚低温治疗组:31例,其中脑出血分级Ⅱ级者1例,Ⅲ级9例,Ⅳ~Ⅴ级21例,于伤后24h内接受轻度低温治疗,直肠温度维持在33℃~35℃,颅内压在20mmHg以下者,治疗时间为24h;颅内压高于20mmHg者治疗72h;而颅内压持续在30mmHg以上或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高者行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颅内血肿形成。(2)常规治疗组:54例,脑出血分级Ⅱ级者2例,Ⅲ级16例,Ⅳ~Ⅴ级36例,于伤后24h内以常规药物治疗。根据GOS预后评估系统评价两组患者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亚低温组轻残8例、中残11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5例,恢复良好率为25.81%(8/3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具有减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可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观察升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升压组、亚低温组、升压 亚低温组 ,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观察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梗死体积。结果 升压组、亚低温组及升压 亚低温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P <0 .0 5 )、脑梗死体积 (P <0 .0 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升压 亚低温组脑梗死体积明显低于升压组和亚低温组 (P <0 .0 5 )。结论 升压、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升压联合亚低温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头颅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41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 :亚低温治疗组 ( 2 0例 )和对照组 ( 2 1例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 ,对照组为单纯常规药物治疗。在不同时间对两组进行 NIH神经功能评分和 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结果 治疗组第 14天、30天、6 0天、90天NIH评分降低 ( P<0 .0 5 ) ,第 30天、6 0天、90天 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 ( P<0 .0 5 )。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 ,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Wistar大鼠在36.8℃下将四血管阻断10分钟,低温组33℃低温再灌流3小时,正常体温组保持在36.8℃,缺血后第2~6天观察动物行为,第7天处死大鼠进行脑组织病理分析。结果发现,正常体温组神经系统损害积分明显高于低温组,学习记忆能力也明显减退;正常体温组海马CA1段神经细胞损害率(91.7%)明显高于低温组(38.9%)。提示轻度低温对短暂脑缺血后再灌流期脑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9)
目的探讨亚低温联合微创穿刺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04—2013-10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亚低温进行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C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S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C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无发生MODS,对照组发生5例,2组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亚低温辅助微创穿刺碎吸术进行治疗可获得较好神经功能恢复效果,致死致残率低,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亚低温对大鼠短暂全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揭示亚低温的部分神经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来建立大鼠短暂性全脑缺血模型。用神经元尼氏体亚甲兰特殊染色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TUNEL染色)及电镜观察脑缺血后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低温缺血组相比,常温缺血组海马CA1区神经元缺失明显(P<0.01)。常温及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均存在神经元凋亡,但低温缺血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数明显少于缺血组(P<0.01)。结论 经“双侧颈总动脉阻断+全身低血压”方法建立的大鼠短暂全脑缺血模型证实了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全脑缺血后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很可能经由凋亡途径,而亚低温可通过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而发挥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施行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对脑出血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浆内皮素、神经肽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亚低温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局部亚低温脑保护治疗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水肿和欧洲脑卒中评分变化值的差别。同时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共18例患者(各9例)的血浆内皮素、神经肽Y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结果(1)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脑水肿量变化值及欧洲脑卒中评分变化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亚低温组患者治疗后血浆神经肽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两组之间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局部亚低温脑保护结合常规治疗可明显减少出血灶周围脑组织水肿量,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2)亚低温治疗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有一定影响,而对血浆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