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血化瘀是中医的治疗原则之一,在周围血管病的临床中运用了12种活血化瘀法,得到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凝结着许多周围血管病老专家的经验,通过病案说明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周围血管病的重要临床手段。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7,(9):1263-1264
目的:分析活血化瘀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1例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对照组采用扩管、抗凝、抗血小板、抗感染及病因治疗等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除上述治疗方法外给予活血化瘀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P0.05)。试验组红肿消失时间、局部热痛消失时间、疼痛评分分别为(13.02±3.14)d、(15.63±3.66)d、(3.29±0.69)分,低于对照组(22.63±5.89)d、(25.06±5.98)d、(7.16±1.3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效果明显,可提高周围血管疾病患者临床疗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曾衍胜  叶义森 《中医研究》2008,21(12):41-42
周围血管病虽然病因多端,但都要归总于血瘀这个总病机上来。“血实宜决之”,活血化瘀为周围血管疾病的内治总则。然而临床具体应用这一总则时,还必须究致瘀之因,而化裁出理气活血化瘀等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治法。  相似文献   

4.
外治法在周围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血管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实践证实,中西医结合辨病辨证施治整体综合治疗与调护是这类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其中外治法的效果不容忽视。现将笔者多年来应用外治法的体会简述于下。1熏洗法周围血管疾病是血瘀证疾病,以瘀血阻滞为病理基础。熏洗法可通经活络,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5.
安丽 《河南中医》2002,22(4):56-57
目前在许多疾病中 ,宏观的临床征象及微观检测指标的改变 ,都在显示着瘀血病理过程的存在 ,因此 ,对于祖国医学几千年的瘀血理论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在瘀血理论的指导下 ,活血化瘀法已广泛地运用于各医学专业 ,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用于治疗儿科多种疾病同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新生儿疾病疗效显著者为新生儿硬肿症。本病因寒冷而导致外周小血管收缩 ,皮肤血流量减少 ,出现肢端发冷和微循环障碍 ,重者发生硬肿和器官功能损害 ,为因寒而致瘀血。最早采用的复温、补充热量及对症治疗 ,对于重症患儿疗效欠佳 ,加用中医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6.
药物治疗在周围血管病综合治疗中占主导地位,即便手术治疗,由于血管再狭窄的高发生率,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也十分重要。寻找有“祛瘀生新,活血生脉”作用的中医药治法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笔者根据周围血管病血瘀证形成的共性,结合临床,认为活血化瘀药治法主要有三类:即活血化瘀法、活血化浊法、温经通络法。  相似文献   

7.
李环  张娜  张玥 《山东中医杂志》2004,23(3):158-159
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应用德国产12腔数字渐增压力治疗仪配合活血化瘀治疗102例静脉及淋巴系统疾病肢体水肿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活血化瘀法在耳鼻喉科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血化瘀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广泛地运用于中医临床各科。笔者就临床上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耳鼻喉科疾病简述如下。 耳鼻喉科疾病常见瘀血病因及症状瘀血主要是由于脉络损伤或血运不畅所致。  相似文献   

9.
推拿疗法在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的运用江苏省大丰市中医院葛晓东(224100)主题词推拿/周围血管疾病中西医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方法颇多,在临床效果上也比较明显,无论是血管外科手术技术的发展,还是应用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近年来在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方面,都以了取...  相似文献   

10.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是经典著作《伤寒论》中的名方 ,原方主治外有表症 ,内有湿热之黄疸 ,有解表、散结、利湿之功。笔者在临床中 ,依照本方组成原则 ,谨守病机 ,随症加减 ,用于治疗血栓性浅静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皮肤变应性结节性血管炎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周围血管疾病 ,收到较好疗效。现择例介绍如下 :吴×× ,女 ,30岁 ,营业员。患者二年来常感双下肢酸沉、麻木 ,站立过久双侧足踝及小腿部出现肿胀。于 1 0天前因受冻而引起发热、咽痛、骨节酸楚 ,继则双下肢沉重加重 ,双小腿中下段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性红色…  相似文献   

11.
男科疾病的治法众多,思路各异,目标一致。本文结合三十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大部分男科病因病机都由于"瘀"、"痰"、"湿"密切相关,以及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郁滞不通,阴阳失衡而致,故全文治疗中都体现活血化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黄桂灌肠剂活血化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黄桂灌肠剂抑制家兔“血瘀”及抗大鼠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 用黄桂灌肠剂分别给新西兰家兔、SD大鼠灌肠 ,观察其对全血黏度变化及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 灌肠剂能明显降低“血瘀”家兔的全血黏度 ,能明显减轻大鼠血栓湿重。结论 黄桂灌肠剂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肿瘤血瘀证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阐述肿瘤血瘀证与纤维蛋白原 (Fng)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肿瘤血瘀证的实质及活血化瘀治则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比浊法测定 77例原发性肺癌患者Fng含量 ,其中肺癌组 (未转移者 ) 5 0例 ,转移组 2 7例和健康人对照组 2 0例 ,并按中医辨证标准予以分型。结果 肺癌组、转移组较对照组Fn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 ,且转移组与肺癌组也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血瘀证特征者 ,Fng含量增高尤其突出 ,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加剧肿瘤血瘀证 ,而肿瘤血瘀证的实质是血液凝固—纤溶—血小板功能紊乱。活血化瘀贯穿于中医治疗肿瘤的始终 ,在此基础上 ,根据辨证和病程辅以其它治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国际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研究思路。方法:采用单味饮片与西药的药理学对照。结果:活血化瘀药组与西药组有相对应的药理学效应联系。结论:中西药药理学效应对照研究方法是中药现代化有效、可行的研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古籍查阅和文献检索,总结附子活血化瘀功效的发展沿革。认为附子活血化瘀功效在疑难危重病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时代的变迁中被逐渐忽略。慢性肾脏病"血瘀"形成的中医学机制及表现得到了现代研究成果的客观论证;附子活血化瘀功效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现代药理,体现在对血液流变学、微循环以及血小板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传统治疗思路认为具有柔肝养阴、缓急止痛作用的芍药甘草汤是治疗不宁腿综合征(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的有效方剂.但笔者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古代文献及中医药理论认为,血脉瘀阻是RLS的主要病机,活血化瘀应是治疗RLS的核心疗法.  相似文献   

17.
探讨活血化瘀在恶性肿瘤辨治中的应用方法。认为恶性肿瘤之病理变化与血瘀状态及瘀血产物密切相关,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当与病机相应,重成瘀之因;与病程相应,明瘀成之时;与病位相应,知生瘀之处;与病理产物相应,晓瘀生之度。活血方药之用,以扶正为先,以正本清源为治;化瘀治法之用,中病即止,时时养血,以防瘀血再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医活血化瘀在子宫肌瘤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考虑研究对照需求,纳入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门诊子宫肌瘤患者40例参与此次治疗研究,并将其设为治疗组,予以中医活血化瘀治疗;纳入同期子宫肌瘤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此次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肌瘤大小、月经量、激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的肌瘤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月经量减少,治疗组的肌瘤大小、月经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患者FSH、E2、LH以及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治疗组的激素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实施中医活血化瘀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症状,缩小肌瘤体积,对患者激素水平调节及月经量改善有积极意义,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活血化瘀中药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对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对活血化瘀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此类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活血化瘀法防治脑缺血损伤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论述瘀阻脑络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探讨脑缺血发生后由于局部瘀塞不通进一步派生"痰(饮)、风热、瘀毒"等多种病理产物,导致脑缺血后炎性损伤,形成"炎症—血栓"的恶性循环,使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损伤加重,甚至成为不可逆的脑缺血坏死,是病情发展演变与恶化加重的根源,故在治疗上采用活血化瘀大法,可使瘀阻得通,风火得清,痰饮得平,而肿毒自消,并可改善脑部的炎症、损伤、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状态,使脑脉通畅,血供恢复,减轻或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症状,从而有效降低病残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