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密度脂蛋白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密切相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的再狭窄发生主要与内皮细胞受损,平滑肌细胞殖生、黏附分子表达增加以及血小板黏附聚集等因素有关。高密度脂蛋白具有保护内皮功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抑制黏附分子表达和血小板黏附聚集等多种生物学活性,从而可能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基因治疗研究进展湖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胡成林综述许家,李庚山审校1977年瑞士科学家Grtintzig[1]率先采用了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冠状动脉狭窄获得成功并迅速推广。但术后再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放射疗法是防止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方法。本文综述ICRT的机制,动物模型,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球囊导管局部给药及转基因预防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急性血管闭塞和后期再狭窄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的两大难题。其原因部分为机械因素所致,如血管夹层和弹...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中西医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77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 percutaneouscoronaryangioplasty ,PTCA)发明以来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从当初的球囊时代进入目前支架时代 ,尽管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成熟和器械的改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 vention ,PCI)的治疗适应症不断扩大 ,手术成功率也不断提高 ,但是再狭窄仍是PCI存在的主要临床问题。据报道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后约 2 5 %~ 5 0 %病人术后 3个月~ 6个月发生再狭窄 ,尽管冠状动脉内支架通过抑制弹性回缩和血管重构使再狭窄率降低 ,但支架置入术后仍有约 15 %~ 3…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对实验家兔血管球囊损伤后血管重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往认为新生内膜过度增生是导致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血管再狭窄形成的根本原因,但近来研究发现血管重构在再狭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探讨通心络对实验家兔球囊成形术后血管重构及再狭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产药物支架治疗冠心病的近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自问世以来,远期的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再狭窄中的弹性回缩、血管重塑和血栓问题,使术后3~6个月的再狭窄率明显下降,但是仍然高达20%~30%。  相似文献   

8.
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解决冠状动脉腔内狭窄的一种新型手段,但其有30%左右的再狭窄率.药物涂层支架通过其药物基质混合物对支架涂层,实行抗血栓涂层、抗炎症涂层、抗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涂层,从而达到抑制新生内膜增殖,进一步减少PTCA术后冠状动脉血管内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拔除鞘管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一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心内科罗北捷,赵小东,王云翔据文献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术后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紧急闭塞的比率大约为2%~6%。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手术即刻。...  相似文献   

10.
细胞种植支架与支架术后再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置入术后一年内的再狭窄发生率分别高达40%和20%[1],为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除药物包被支架外,细胞种植支架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1.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临床应用十多年来,随着导管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适应证扩大,成功率提高,然而术后六个月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一直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主动脉-冠状动脉静脉旁路移植物病变时,发生远侧血栓栓塞和心梗的危险性较大,且再狭窄率在45%以上。该文调查了以聚四氟乙烯(PTFE)膜覆盖支架在移植物病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早期定义是指支架置入术后6~9个月,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其管腔丢失率5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术后,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达30%~50%。金属裸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的应用,不但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20%~30%),也大大提高了冠状动脉介入的安全性,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再狭窄(restenosis,RS)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后的主要并发症,也是目前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最大障碍,发生率在30%~50%。降低RS发生率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有关PTCA后RS的发生机制并不完全清楚,比较明确的有:①术后早期的血管弹性回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对107例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病变冠状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 41例显示冠状动脉显著狭窄,但狭窄未累及窦房结动脉起源的冠状动脉或狭窄在窦房结动脉发出以远血管段。其中27例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造影无再狭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临床缺血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窦房结功能并未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并非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合并冠状动脉狭窄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但难恢复窦房结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研究现况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266100)康维强强力孙玉安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用于临床后,挽救了众多冠心病患者,但行PTCA后6个月内冠状动脉再狭窄(RS)发生率较高(18%~60%)〔1,2〕。本文就有关RS的...  相似文献   

17.
经皮球囊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术后6个月内再狭窄率可达20%以上。严重影响远期疗效。再狭窄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IGF-IR)在其中起重要作用。IGF-IR可以促进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以往研究显示氯沙坦和普罗布考能减少PTCA后再狭窄的发生,本研究旨在观察两药对兔血管成形术后IGF-IR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几种新型血管内支架与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袁晋青综述高润霖审校亚急性血栓形成和再狭窄是冠状动脉内支架的两大并发症,其刺激血栓形成和新内膜增生的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迄今为止在人...  相似文献   

19.
自1977年出现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以来,这一方法已有选择地用于冠状动脉闭塞患者,以替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腔内成形术与旁路术相比具有不开胸、恢复快和费用低的优点。缺点是如成形术初试失败或发生晚期再狭窄则将增加手术次数、住院时间和费用。本文对曾作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及旁路术的连续病例,比较他们第一次手术直到以后12个月中的实际费用。方法:85例作单支血管旁路移植术患者和78例曾先作单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患者为本文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从1977年Grtlentzig第一次成功地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应用于人体以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但PCI所带来的血管再狭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