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动物实验时犬、猪的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法用家养杂种犬8只,体重10.30土2.50kg,,猪4头,体重41.65土12.11kg。术前12h禁食,4h禁水。麻醉前10min肌注0.5mg的阿托品,10min后肌注10mg氯胺酮基础麻醉。麻醉诱导:犬采用静脉注射2mg/kg、安定5mg、琥珀胆硷1.5m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猪采用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r-OH60-80mg和咽部粘膜以0.5%地卡因表麻以保持自主呼吸行慢气管插管。接麻机控制呼吸。麻醉维持:以持续吸入2-3%安氟醚,间断辅以潘可罗宁0.08mg/kg、芬太尼2ug/kg。根据实验要求控制麻醉深度。结果犬不论快速还是慢诱导气管明视导插均较易,而猪由于上颌宽厚不颌狭小开口显示声门气管内插管困难,所以应采取慢插管式气管切开插管较为适宜。结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犬较易而猪较困难,猪应采用慢插管方式。麻醉以持续吸入麻醉药,间断辅以肌松和麻醉镇痛药控制呼吸维持平稳,易于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爱敏 《中原医刊》2006,33(8):74-74
1病例报告 患者女,68岁。术前诊断为胃癌,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前患者精神、营养差,痛苦病貌。心电图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3.
患男,31岁。因颅内出血收住院。拟行开颅血肿减压术。术前评价:ASAⅡ级。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安定10mg。入室后,接生命监护仪。施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选用ID8.5的导管,顺利插管后,充气,用胶布固定。然后静滴复合液维持麻醉。复合渡用10%GS500ml加入琥珀胆碱400mg、氟哌啶15mg和芬太尼0.3mg。接自动麻醉呼吸机控制呼吸。  相似文献   

4.
石凌  张抗抗 《中原医刊》2011,(21):12-14
目的研究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用于麻醉诱导的安全、有效及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ASAI~Ⅱ级,将其随机分为三组:I组为对照组(舒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1mg,/kg,舒芬太尼0.2μg/kg,罗库溴铵0.6mg/kg行全麻诱导;Ⅱ组应用咪达唑仑0.01mg/kg,地佐辛0.1mg/kg,罗库溴铵0.6mg/kg;m组应用咪达唑仑0.01mg/kg,地佐辛0.2mg/kg,罗库溴铷.6mg/kg;三组均行微量泵输注异丙酚,BIS值降至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3min及5min6个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变化,并记录各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应用异丙酚的总量。结果①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②与I组相比,Ⅱ组在插管时及插管后1min、3min及5min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高于I组,Ⅲ组在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与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③异,丙酚在诱导气管插管时的总用量,I组为(88±11)mg,Ⅱ组为(124±17)mg,Ⅲ组为(91±13)mg,Ⅱ组异丙酚用量显著大于I组和Ⅲ组,I组和Ⅲ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地佐辛可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0.2mg/蝇能维持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抑制气管插管所造成的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5842例高血压病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有关麻醉处理的体会。方法气管插管后,静脉滴注1%普鲁卡因+0.1%琥珀胆碱+0.0002%芬太尼,按麻醉方法分为前期(采用2.5%硫喷妥钠4—5mg/kg);中期(采用芬太尼3—4μg/kg+2.5%硫喷妥钠4mg/kg);后期(采用芬太尼1—2mg/kg+异丙酚2mg/kg或依托米酯0.4mg/kg)。结果①中期插管时有187例心率慢于50次/min,38例慢于45次/min。插管时心电图异常者前期有27例,中期65例,后期103例。麻醉诱导期血压下降≥3kPa占25.4%,窥喉行气管插管时血压升高〉3kPa占68、6%,术中发生高血压危象48例,经及时处理均稳定。②诱导期中PetCO2由气腹前(3.72±0.15)kPa升至(4.33±0.16)kPa,术毕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行LC围术期的正确处理是麻醉手术成功的关键,后期麻醉诱导方法对心血管影响较小,适合于高血压病患者。  相似文献   

6.
1994-1997年,行巨大纵隔肿瘤切除术14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7岁,体重30-70kg。ASA分级11一皿级。术前合并有胸闷、胸痛6例,胸壁静脉曲张或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3例,气管受压移位3例,急性气道阻塞2例。1.2麻醉方法14例患者术前3011fill肌内注射安定10lug,阿托品0.5lug或东英若碱0.3lug。除3例行紧急气管插管外,其余均采用25g/L硫喷妥钠5-6ndkg、&fR胆碱l-2lug/kg、芬太尼0.lIng静脉注射诱导气管插管。术中以10g/L普鲁卡因加0.4g…  相似文献   

7.
应用艾司洛尔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红斌 《广东医学》1998,19(7):491-492
比较两种剂量艾司洛尔预防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应。方法:选择全麻择期手术成年患者24例,SAⅠ~Ⅱ级,无明显心血管病史,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于芬太危3~4μg/kg、咪唑安定0.2mg/kg、卡肌宁0.5mg/kg麻醉诱导后,静注艾司洛尔0.75mg/kg。Ⅱ组:麻醉诱导方法同Ⅰ组,静注艾司洛尔1mg/kg。两组均在艾司洛尔给药3分钟后行气管内插管。观测比较麻醉前,麻醉诱导后,艾司洛尔给药后1分钟、3分钟、置喉镜、气管插管后1、3、5分钟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结果:Ⅰ组插管后收缩压仍明显高于基础水平,持续至插管后3分钟,Ⅱ组插管后血压及心率变化不明显。结论:以1mg/kg剂量艾司洛尔在小剂量芬太危及咪唑安定诱导后给药能更有效预防气管插管期间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异丙酚麻醉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监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脑电双频指数 (BIS)的变化 ,探讨既能避免低血压又能保持足够麻醉深度的异丙酚用药方法。方法  6 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 3组 ,Ⅰ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1.2mg/kg ,Ⅱ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1.0mg/kg ,Ⅲ组静脉注射异丙酚 1.0mg/kg并于气管插管前静脉追加注射异丙酚2 0mg。所有患者均复合芬太尼、咪唑安定和维库溴铵后行气管插管。分别监测麻醉诱导前、后及气管插管前、后的双频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变化。结果 Ⅰ组麻醉诱导后双频指数下降最明显 ,达 5 3.4 9± 0 .74 (P <0 .0 1)。Ⅱ组气管插管后双频指数回升最明显 ,达 77.84± 3.2 5 (P <0 .0 5 )。Ⅰ组气管插管前收缩压下降最明显 ,为 (81.2 0± 11.13)mmHg(1mmHg =0 .133kPa ,P <0 .0 1) ,其中有 8例收缩压 <80mmHg。 结论 麻醉诱导首次静脉注射异丙酚 1.0mg/kg并在气管插管前静脉追加注射异丙酚 2 0mg是一种既能避免发生低血压又能保持足够麻醉深度的异丙酚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2年10月份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以下简称LC),至2004年5月份共做115例,取得了良好效果。其中,男43例,女72例,最大年龄73岁,最小年龄18岁,平均46岁。麻醉方法为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前30分钟肌注鲁米那钠0.1g,阿托品0.5mg,开放静脉通道以力月西10mg、芬太尼0.1g、力蒙欣120mg~150mg、卡肌宁15g静推快速诱导,  相似文献   

10.
李增运  曾祥龙 《医学争鸣》1998,19(5):579-579
0引言全麻诱导期喉镜窥视和气管插管刺激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等心血管副反应.近年来曾探讨过多种方法,预防效果多不理想.我们用乌拉地尔(URA)于全麻诱导以观察气管插管时对心血管副反应的预防效果.l方法健康杂种犬12条,雌雄兼用,体重10,5kg~16kg,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6条.均以静脉注射25g/I。硫喷妥钠5mg/kg,芬太尼2.SI。g/kg,潘库7Rff0.ling/kg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A组于潘库涅按后tvURA0.5mg/kg,B组不用URA为对照组.气管插管均在注药后3min内完成.2结果A组与诱导前比较,插管时及插管…  相似文献   

11.
病例1:女,45岁,诊断胆囊结石,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咪唑安定6mg,维库溴铵6mg,芬太尼0.2mg快速诱导后,喉镜显露良好,Cormack and Lehane分级1级,气管插管1次成功(导管内径为8.0mm)。插管后患者取平卧右侧头位麻醉总时间2h。术后第3天出现声嘶,请耳  相似文献   

12.
唐建新  孙荣英 《四川医学》2010,31(11):1712-1712
患者,女,82岁,ASAII级。术前诊断:左肾肿瘤,拟行左肾切除术。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g,入室后监测心电图、血压及血氧饱和度。麻醉诱导:咪达唑仑1mg、舒芬太尼20μ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4mg、依托咪酯6mg,顺利插入6.5#气管导管。持续泵入丙泊酚和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手术历时1h。术毕复苏至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术后发生声音嘶哑及说话困难,五官科会诊:确诊为右侧声带麻痹,未作特殊处理。术后3个月发音逐渐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ASAⅠ~Ⅱ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F组)、芬太尼1组(F1组)和芬太尼2组(F2组)三组,每组30倒。麻醉诱导采用静注咪唑安定0.05~0.1mg/kg,丙泊酚1~2mg/kg,RF组缓慢注射雷米芬太尼2~3μg/kg(时间〉1min),F1组注射芬太尼2μg/kg,F2组注射芬太尼4μg/kg。三组均注射堆库溴胺0.1mg/kg,2min后气管插管。观察三组惠者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后0,1,3,5min的血压和心率变化。结果三组患者全麻诱导后。气管插管前的血压和心率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1、F2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明显地升高,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F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变化,与诱导前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组气管插管后0,1,3min的血压和心率较F1、F2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能明显地抑制全麻谤导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且不影响术后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14.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圆岁。诊断为胃癌,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全胃切除空肠一胃吻合术。术前检查除体质消瘦及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外,余无异常发现。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苯巴比妥钠0.1g。静注硫喷妥钠、琥珀胆碱后快速诱导插管。插管顺利,一次成功。麻醉维持用普鲁卡因持续静滴,安氟醚吸入复合麻醉。麻醉经过平稳,手术顺利。术毕咳嗽,吞咽反射活跃,拔管顺利。完全苏醒后诉喉痛,声音嘶哑,经蒸气吸入,局部喷雾,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一周后喉痛痊愈,声音仍嘶哑,时有饮水呛咳。  相似文献   

15.
高昌俊  柴伟  毛晓东 《医学争鸣》2002,23(15):1346-1346
0 引言 气管插管导致气管破裂的情况比较少见 ,我院发生1例择期手术气管插管时导致气管膜部破裂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72岁 ,体质量 6 2 kg,既往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慢性疾病 .因中段食管癌入院 ,拟行开胸探查、食管癌切除术 .麻醉诱导 :异丙酚 10 0 m g,咪哒唑仑 5 mg,芬太尼 0 .1mg,万可松 8mg,iv.面罩过度通气 ,待肌肉松弛后 ,行气管插管 ,气管导管为 F36 (ID 8.5 mm) ,高容量低压梭形套囊 ,声门暴露良好 ,插管顺利无阻力 (未带管芯 ) ,导管深度距门齿 2 3cm,套囊充气 ,听诊无误后放入牙垫 ,固定气管导管 .使用 Ohmed…  相似文献   

16.
刘军旺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1):965-965,980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1岁,以腰椎管狭窄人院,拟行椎管减压术。术前查体,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正常,5年前因车祸致颅底骨折,轻度脑挫裂伤曾在本院住院治疗痊愈,否认既往有癫痫发作史。麻醉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前用药:阿托品针剂0.5mg、地西泮针剂10mg肌注。麻醉诱导:丙泊酚针剂120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儿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瘤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20例小儿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瘤切除术的麻醉方法和术中的麻醉处理。结果 2例伴有呼吸困难患儿采用清醒表面麻醉或在纤支镜引导下气管插管。8例有气管受压者行慢诱导气管插管,其余估计无插管困难者均采用快速诱导插管。术毕等患儿完全清醒后采用“分段退管法”拔除气管导管,2例做了预防性气管切开术。术中2例心率减慢,10例因出血较多引起血压下降。结论 应根据患儿术前气管受压情况选择不同的麻醉诱导及插管方法,术毕采用“分段退管法”拔管,还要加强术中出血量的监测,及时输血,才能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我们近期应用笑气一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于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68岁。ASAI-Ⅲ级,体重45—85k,术前30分钟肌注哌替啶50mg,阿托品0.5mg.入室后开通静脉通路,均采用快速静脉诱导插管.一般以芬太尼1μg/kg、氟哌啶1mg、异丙酚2mg/kg、琥珀胆碱2mg/kg依次静注诱导,为防止肌颤,静注琥珀胆碱前2分钟静注非去极化肌松药万可松1/10~1/5诱导剂量,肌松后迅速插入气管导管,接上麻醉气体回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气管肿瘤手术麻醉诱导插管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15例气管肿瘤的麻醉诱导经验.结果 本组病例气管上段肿瘤7例,气管中段肿瘤3例,气管下段肿瘤5例,13例采用快速诱导插管,2例采用清醒插管,分别使用气管内导管,左侧双腔导管,气管内导管+Coopdech支气管封堵器等进行麻醉诱导插管,手术顺利进行,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气管肿瘤的麻醉诱导具有特殊性,不同部位的气管肿瘤需要结合病人情况及手术方式采取不同的插管方法,才能进行安全有效的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20.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6岁,体重17kg,术前诊断右侧脓胸,拟于全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体温37.4℃,心率80次/min,双肺可闻及干湿罗音。阿托品0.3mg术前30min肌注,诱导:咪唑安定0.5mg,芬太尼0.03mg,氯胺酮20mg,司可林5mg,以ID5.0气管导管作气管内插管。患者自主呼吸仍存在,插管后呛咳严重遂加深麻醉。呛咳未见减轻,呼吸道阻力增大并出现三凹征,SpO2急剧下降至40%,患者青紫,心率140次/min,迅速进行气管内负压吸引,引出大量脓痰,呼吸逐渐平稳,皮肤末梢颜色逐渐红润,SpO2上升至95%,心率98次/min,异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保留自主呼吸,手控辅助呼吸,呼吸道阻力较大,气管内吸痰两次,手术15min后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