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颌面部间隙感染目前仍然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多发病。随着抗生素的普遍使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颌面间隙感染的并发症较多且危险。预防颌面感染并发症成为治疗颌面间隙感染的治疗的关键。颌面间隙感染并发髁状突破坏在国内外鲜有报道,本文将报道1例颞下间隙感染并发髁状突破坏的病例,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发作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和急救经验,加强对口腔颌面外科患者围术期突发急性肺栓塞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3—2011-05在我院颌面外科住院手术后5例突发疑似急性肺栓塞病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法等情况。结果:5例患者均以突发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后血清D-二聚体显著升高,早期积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口腔颌面外科术后出现呼吸困难应警惕肺栓塞的可能性,D-二聚体可作为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发生感染的113例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分别从细菌培养、患者一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用药情况用等方面进行统计,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出116株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占29.3%(34株)、23.3%(27株)。3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株,检出率为44.1%。术后感染与患者的基础疾病、围手术期用药、麻醉方式、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后用药时间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必须进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尽管与牙种植相关的感染发生率较低,而仍采用 抗生素预防性措施,即在外科种植术后持续使用1周抗生素。但对此有不同观点,认为短期(12~16h)应用抗生素预防有效,延长其治疗时间非但无效,甚至会增加并发症及出现耐药菌株的可能性。对于一名接受常规种植的患者,术中操作和临床技术是决定种植部位是否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为此,作者对牙种植术中有无抗生素预防用药的结果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颌外科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的临床回顾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正颌外科手术矫治牙颌面畸形的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以探讨研究牙颌面畸形的术式选择以及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防和治疗。方法通过收集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2004年1月~2007年8月牙颌面畸形53例患者,通过对术前术后面型、咬合关系的临床检查、X线头影测量分析,模型外科的设计分析,以对手术疗效进行临床分析和评价。结果53例患者共行手术129例次,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面部外形与咬合关系恢复满意;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下牙槽神经和颏神经的损伤(3/53),其次是咬合不理想(2/52),术中出血(1/52),术后感染(1/52),其他并发症较少。结论牙颌面畸形患者的外科治疗,要根据牙颌面畸形严重程度,经过临床检查、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外科研究得出确切诊断和设计,制定治疗方案,作好术前预测分析,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案,坚持术前后正畸矫正治疗,才能达到良好咬合关系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正颌外科矫正牙颌面畸形300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总结正颌外科矫正牙颌面畸形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00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了正颌外科手术,其中180例上颌前突和上颌前部发育不足畸形,行上下颌前部根尖下戴骨术;40例上下颌后牙正反锁,行节段性根尖下戴骨术。80例下颌前突畸形分别采用了SSRO、IVRO、SOM等戴骨术结果300例牙颌面畸形术后外观及功能绝大多数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其中术后复发11例,明显复发2例;感觉异常4例;术后感染10例。结论随访结果显示应用AMO,SSRO,IVRO,SOM法矫正牙颌面畸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并能减少复发,感染和局部感觉异常的发病率。文中就此类手术的术前后正畸、手术方法、手术中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静脉营养在口腔颌面外科术后的应用苗润洲许彪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创伤大,术后咀嚼器官的完整性受到破坏,造成一定程度的进食困难。常规应用的胃管鼻饲,使患者感到不适,难以接受。由此导致的营养缺乏,可对术后的恢复及进一步治疗造成很大影响。作者对9例口腔颌面部大型...  相似文献   

8.
气管切开术和颌外动脉结扎术作为口腔颌面外科重要的急救技术 ,临床应用较多。使用得当 ,不仅能预防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或急救中危急情况的发生 ,而且对一旦发生的意外紧急情况能起到转危为安的作用。 1993年以来 ,我们遇到 3例应用气管切开术及颌外动脉结扎术的病例 ,简介如下。1 病例介绍病例 1 男 ,40岁。因骑摩托车不慎致右颈上部碰上树干秃枝 ,造成一 2 5cm长的不规则洞穿性裂口达右侧舌根部及口底 ,在外院准备进行外科处理时 ,出现喷射状大出血 ,紧急包扎后转送我院。我科接诊后 ,决定扩大切口做颈外动脉结扎。颈外动脉显露游离顺…  相似文献   

9.
拔牙手术是口腔门诊最常见的有创性外科操作。口腔是一个有菌的环境,拔牙后的创伤和血凝块为局部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基础,少数患者还会出现一过性的菌血症,这些都是预防使用抗生素的一些理由。然而,目前的抗生素使用原则中没有将拔牙,甚至是阻生牙的拔除包含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疾病或操作范围内(有些全身因素除外)。那么,拔牙后要不要用抗生素?不用抗生素患者出现感染、甚至极端者全身感染后的医疗风险有多大?临床上目前尚未达成共识。本期争鸣栏目特别邀请了3位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专家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预防用药是口腔颌面外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但目前使用抗菌素的不合理现象非常严重,包括大量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等等。本文对颌面外科55例无菌手术进行了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27例术后来使用预防性抗菌素,无一例发生感染,且比对照组节约药费59%。由此笔者认为大部分颌面部无菌手术预防性抗菌素的使用是不必要的。因此严格选择适应症并合理使用预防性抗菌素,不但可减少药物的浪费与不良反应,减少耐药菌株的形成,而且还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