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运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方法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累及部位,方式.结果: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24例,经128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造影成像检查后诊断24例,正确率100%.结论:128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成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迅速,部位明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肺栓塞病例35例,均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图像后重建。结果通过增强CT扫描及图像重建后,肺动脉显影率为100%。35例患者共检出肺栓塞动脉76支。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安全、准确、简单、经济,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洽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3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34例患者均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并结合工作站实施后期成像处理,分析16排螺旋CT的诊断准确性。结果:34例患者均确诊,平扫结果显示呈现不规则斑片状实变密度影、楔形变、磨玻璃样影等。增强扫描能直观显示周围型、中央型、闭塞型、蜂窝状肺动脉栓塞。结论:肺动脉栓塞诊断中采用16排螺旋CT,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被证实的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血管造影(CTA)检查,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等多种后处理技术。结果:肺动脉增强后的CT值显著高于栓子的CT值,同时,CT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重建等处理清晰地显示了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和栓子形态。结论:利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对肺栓塞的诊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和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后处理技术在心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有急性胸痛感觉的62例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之后对扫描的所有原始数据进行多层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以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重组以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等。分别统计64层螺旋CT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后处理检查和临床接诊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本组62例病例中有34例形成了冠状动脉斑块并狭窄,16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2例主动脉夹层,左房粘液瘤2例。其中46例临床初步诊断正确,临床初诊的符合率为74%;62例64层螺旋CT诊断正确,64层螺旋CT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对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疾病作出正确诊断,是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利用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范围均能显示,其中肺动脉栓塞10例,肺叶动脉栓塞7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22例患者中只有4例为单支动脉栓塞。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为肺动脉栓塞诊断提供直接、丰富的影像诊断细节,并能在治疗后较好地评价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技术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胸痛患者行64排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检查,所有患者原始数据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方法分别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成像,其中12例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CA)检查,并与冠状动脉CTA(CTCA)结果相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主干及胸主动脉。显示肺动脉栓塞20例、冠状动脉狭窄18例、主动脉夹层10例、3例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肺栓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中56例病情疑为肺栓塞的患者作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以其他常规检查结果和临床溶栓治疗所得结果为金标准,对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的临床价值作出评价.结果: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发现中央性盈缺103支,完全性盈缺155支,偏心性盈缺261支,为别为栓塞主肺动脉32支、栓塞段动脉267支、栓塞亚段动脉126支、栓塞叶动脉94支,共确定32例肺栓塞患者;经其他检查及临床溶栓治疗所得结果确定36例肺栓塞患者,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可得CT诊断的特异度为90.91%,灵敏度为88.89%.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患者进行诊断,其扫描成像能清晰显示肺主动脉、段动脉、肺叶分支及各类盈缺,诊断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可作为肺栓塞的一种可靠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肺部动脉栓塞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经16层CT配合MPB、MIP及VR进行高效处理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本组患者的影像学情况。结果本组74例患者经多层螺旋CT检查后,本组74例患者中,病变共受累肺动脉485支,其中显示栓塞左/右肺动脉10支,亚段肺动脉207支,叶肺动脉117支,段肺动脉151支。结论多层螺旋CT在PE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无创、高效、准确率高等特点,尤其是对亚段PE的敏感性非常高,可以作为今后临床中关于PE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肺小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肺小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PA表现。结果:12例患者肺栓塞均位于肺动脉段及亚段水平,受累肺动脉段及亚段126支,MSCTPA显示肺小动脉栓塞的征象为肺小动脉内的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所致的狭窄及闭塞改变,其中中心性充盈缺损44支,附壁性充盈缺损51支,闭塞31支。结论:MSCTPA是准确、快捷、无创的影像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诊断肺小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陈冰 《现代保健》2014,(34):1-3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和MR肺动脉成像(MRPA)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本院收治并拟诊为PE的患者52例,根据患者采用的成像方法分为CT组(n=41)和MR组(n=11),CT组患者行MSCTPA,MR组患者行1.5T MRPA,均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特点和肺叶继发变化情况,并由2位不知情的高级职称影像科医师对两组图像进行分析,统计不同部位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检出数量。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子661支,包括488支中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共发现31支肺动脉栓塞。结论:MSCTPA操作简单,快捷,可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检出率高;MRPA可清楚显示肺叶动脉以上的栓子,但肺段动脉栓子仅部分可显示清楚,可结合三维增强磁共振动脉成像(3D-CE-MRPA)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显像和CT肺动脉造影2种无创性检查技术诊断肺栓塞(PE),对临床Wells评分分组为中度疑似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2006年3月至2009年11月,临床Wells评分分组为中度疑似肺栓塞60例患者,行64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肺通气/灌注显像,对2种显像的判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其准确性、符合性及不确定性诊断比率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Wells评分为中度可能组中CTPA和V/Q显像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分别为:88%、72%、P〈0.01;91%、77%、P〈0.01;90%、74%、P〈0.01。结论在Wells评分中度可能性组别中,CTPA诊断PE均较V/Q显像的价值高,并可作为临床中度疑诊肺栓塞病例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扫描技术。方法:对184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CTPA检查,采用团注实验法(bolustest)测试循环峰值时间,以峰值时间加1s作为肺动脉扫描的延迟时间,再对肺动脉进行成像扫描。结果:184例均成功完成CTPA扫描检查,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强化均匀,通过后处理技术均清晰显示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进行CTPA检查,选择恰当的延迟时间至关重要,而恰当的延迟时间又能使对比剂的用量减到最低。此方法简便快捷,达到延迟时间个体化,可作为CTPA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扫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中,选择适当的扫描参数以减少伪影的产生,降低婴幼儿在扫描中受到的辐射。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扫描机,采用造影剂跟踪(Blous tracking)技术,对35例婴幼儿先心病患者行CT检查。结果:35例患儿所有图像均显示心脏各心腔、肺动脉、静脉和升、降主动脉对比剂充盈良好,图像显示清晰。上腔静脉对比剂密度适中,各血管CT值近似,未见硬化伪影,心脏各房室及血管对比剂充盈饱满,边界清晰,无明显伪影,对影像重组无影响。结论:适当调整扫描参数,可减少硬化伪影的产生和伪影对图像重组的影响。遵守"合理使用低剂量(ALARA)"原则,在获得可诊断的图像同时减少CT扫描辐射对婴幼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扫描延迟时间的最佳值,最佳肺动脉血管成像。方法收集了45例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造影剂用量按1.5ml/kg,注射速率3ml/sec。扫描延迟时间用Bolus Tracking第一组20例;test Bolus为二组15例;常规计算时间为一组10例。准直器宽度2.5mm,层厚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3D)等常规方法。一、二、三组图像分别由两位高年资医师阅片。结果第一组20例中19例和第二组15例图像肺动脉均清晰显示。第三组10例中4例图像模糊,第三组与第一、二组图像质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肺动脉栓塞CTA血管造影中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 Bolus和Bolus Tracking较优,常规计算时间延迟图像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飞行员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患者行MSCT扫描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重建(VR)等图像处理操作,观察栓子的形态、大小及位置,并分析MSCT对PE的诊断结果。结果:15例疑似PE的患者中,MSCT确诊7例,共46支肺动脉发生血栓栓塞,其中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肺亚段动脉、5级肺动脉发生血栓栓塞的比例分别为6.52%、26.09%、45.56%、19.57%及2.17%。结论:MSCT对飞行员PE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准确、清楚地显示栓子的形态、大小、位置及其他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