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杀未遂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1例自杀未遂者,采用自制的自杀未遂调查表,自杀意图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等进行测查,并做出精神病学诊断。以101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领悟社会支持的研究。结果 自杀诱因主要为人际冲突(72.3%),自杀手段主要是过量服药(48.5%)和服有机磷农药(31.7%)。42.8%的自杀未遂者有既往自杀未遂史,重复自杀者冲动性较高(P<0.01),冲动性高和低年龄者自杀意图较低(P<0.01)。自杀未遂者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较少(P<0.01),77.2%的自杀未遂者患精神障碍且以抑郁障碍最多。结论 对自杀未遂者要积极的进行心理干预和精神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首次自杀未遂者和重复自杀未遂者的区别.方法检查126名因自杀未遂而入院的患者,分为首次自杀未遂组和重复自杀未遂组,获得有关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自杀意图及自杀企图冲动性和致死性的测定,将有关项目作对比分析.结果有51(40.5%)名重复自杀未遂者,与首次自杀未遂者比较,重复自杀未遂者已婚居多、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固定的经济收入、有较多的既往精神科治疗史、常饮酒、企图自杀前与他人交流少,自杀意图较低,冲动性较高(P均<0.05).结论对伴有某些危险因素的自杀未遂者应积极进行医学干预,以期减少自杀行为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3.
自杀未遂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89例自杀未遂者的健康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该人群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常模偏高,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缺乏,既往自杀是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自杀的主要因素。经济状况差,无固定职业、离婚、性格内向,精神疾病及自杀家族史阳性对其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农村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山东省6个县及县级市收集发生在2009年10月1日~2011年3月31日的病例409例,采用相关自杀态度问卷进行访谈。结果 成功获得386例病例的自杀态度资料。自杀知识3个问题知晓率分别为24.7%、59.6%和52.6%,家庭经济和精神疾病影响自杀知识的知晓率(P<0.05);14.5%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肯定、认可、理解或宽容的态度,51.6%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中立或矛盾的态度,33.9%的病例对自杀行为持反对、否定、排斥或歧视的态度,患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肯定、认可的态度(P<0.05);81.3%的病例同意自杀行为对于社会的重要性,但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例倾向于否定自杀的社会重要性。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程度自杀意图的病例对于自杀的态度有所不同。结论 不同特征的自杀未遂人群对自杀行为的认知与态度不同,干预时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5.
吕臻  艾明  况利  陈建梅  牛雅娟  费立鹏 《重庆医学》2014,(26):3474-3477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学生中自杀未遂者对自杀的态度以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比较有自杀未遂行为和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在自杀态度和社会支持系统的差异。结果调查显示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报告率为1.7%。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比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更加肯定自杀的不可预防性、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对自杀抱有正性的态度,并认为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而相对比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而言,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更多的是歧视自杀行为、对自杀行为是负性态度、不认为自杀能改变他人行为及承认自杀的社会重要性。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比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的评分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其自杀态度中,自杀的不可预防性、自杀的不可自我控制性、对自杀的正性态度与社会支持总分及社会支持中各维度的分值均呈显著负相关,自杀的社会重要性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的分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对自杀更倾向于肯定态度,这部分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较差,提醒高校教育者和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自杀相关知识的教育,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对有自杀风险的高危学生进行早期干预,以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9所医院10年间住院抑郁症自杀未遂者资料分析显示,自杀未遂率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40‰,占抑郁症自杀人数的87.2%.女性多于男,已婚多于未婚.在精神症状(58.8%)和自知力(55.9%)无改善的情况下易自杀,再自杀率73.5%,自杀原因悲观厌世47.1%,受幻觉妄想支配32.4%,自杀未遂致残率11.8%.  相似文献   

7.
66例完成自杀者的心理剖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用心理剖析的方法探讨完成自杀者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66例完成自杀者与6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一般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工具社会支持量表(TS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会交流量表(SC)、自杀1年前和当时总体功能评定量表(O-GAF,P-GAF)、自杀企图量表(SAS)及自杀意念量表(SIS)进行调查。采用DSM-Ⅲ-P对精神问题进行了回顾性诊断。信息来源于2名知情亲友,在死后2—14月期间进行。结果 自杀者中72.72%符合DSM-Ⅲ-P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98:1);女性高峰年龄较男性前移10年(20一49,30—59);春、夏季常见(66.7%);抑郁和焦虑情绪,低收入和社会支持领悟差是高危因素(P<0.05);躯体功能活动受限制是自杀的诱因(28.75%);服毒是被青睐的方法(69.7%),其次是自缢25.7%和其它(4.5%)。信息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差(9/48)。结论 抑郁是自杀的最危险因素。普及精神病学的知识最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抑郁症自杀未遂者的相关因素,提出预测性指标。方法对137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进行一般情况、临床分型、临床主要症状的调查,并按有无自杀观念、自杀行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用χ2检验、多元逐步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杀未遂的发生率为29.20%,单因素分析显示自杀行为的发生主要与性别、妄想、早醒、运动迟滞、绝望感有关,自杀观念、自杀行为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主要影响因素有绝望感、迟滞、妄想、早醒。结论自杀观念不能作为预测自杀行为的指标,而临床主要症状可以作为预测抑郁症自杀行为的指标,为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用心理剖析的方法探讨完成自杀者的相关因素.方法对66例完成自杀者与66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一般问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工具社会支持量表(TSS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社会交流量表(SC)、自杀1年前和当时总体功能评定量表(O-GAF,P-GAF)、自杀企图量表(SAS)及自杀意念量表(SIS)进行调查.采用DSM-Ⅲ-R对精神问题进行了回顾性诊断.信息来源于2名知情亲友,在死后2~14月期间进行.结果自杀者中72.72%符合DSM-Ⅲ-R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男性明显高于女性(2.98:1);女性高峰年龄较男性前移10年(20~49,30~59);春、夏季常见(66.7%);抑郁和焦虑情绪,低收入和社会支持领悟差是高危因素(P<0.05);躯体功能活动受限制是自杀的诱因(28.75%);服毒是被青睐的方法(69.7%),其次是自缢25.7%和其它(4.5%).信息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差(9 /48).结论抑郁是自杀的最危险因素.普及精神病学的知识最重要.  相似文献   

10.
自杀是精神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抑郁症病人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30倍,约15%死于自杀,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危险比一般人群高23倍,约10%死于自杀。本文旨在探讨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自杀未遂的现象学差异。资料与方法对1990年~1996年住本院符合CCMP-2-R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既往病史及住院观察,筛选出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50例、精神分裂症46例为研究对象。结 果一、一般资料1.年龄:抑郁症自杀时的年龄平均为38.45±15.67,精神分裂症29.45±10.10,经t检验两组差异显著(t=3.31,P<0.01)。2.性别:抑郁症50例中,男36例,女24例,…  相似文献   

11.
农村女性自杀未遂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农村女性自杀未遂者产生自杀未遂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自编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原因与方式调查表,家庭环境量表,心理评定量表,心理评定量表,对128名自杀未遂者进行测查,评定,并进行1:1的对照研究。结果 自杀未遂者的自杀原因主要为婚恋家庭矛盾(43.8%),邻里关系矛盾(25.8%),自杀方式主要为服毒服药(49.2%),自溺(25.8%)、自缢(16.4%)。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家庭亲密度、文化性、娱乐性、组织性的满意程度上及家庭矛盾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自杀未遂者具有焦虑、疑心、抑郁、病态人格、脱离、现实等性格缺陷。研究组中22例能做出精神病学诊断。结论 农村女性自杀未遂行为与其性能缺陷,不良家庭环境及精神病状态有关,应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2.
13.
14.
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企图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与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企图相关的各种因素.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在入院一周内评定一次,出院6个月后在随访到的43例病人中再次作出评估,将各种因素进行量化,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入院时自杀企图与女性、文化低、多次入院,抑郁症状有关.而出院6个月后主要与阳性症状、药物副反应及抑郁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企图除与抑郁有关外,尚与上述因素有关,在实际工作中应及早预防,以避免发生意外.  相似文献   

15.
16.
This report describes the case of an otherwise healthy young adult female, with oral ingestion of 40 unknown tablets. Her clinical course included progressive bluish discoloration of lips and limbs, hemolysis and jaundice. A high PaO2 in the presence of cyanosis and dark blood lead to suspicion of methemoglobinemia. Laboratory results showed methemoglobin level to be 3.8 g/dL (38%). The etiology was traced to dapsone according to patient history; after 3 days it became evident that she had ingested 2 g dapsone in suicidal intent. The therapeutic and diagnostic approach in such patients is discussed. In conclusion, acute methemoglobinemia is an uncommon but potentially treatable disorder.  相似文献   

17.
18.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