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服抗凝剂患者凝血因子促凝活性及其与INR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法林 (Warfarin)是临床常用的口服抗凝药 ,目前推荐用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T)来监测药物剂量。我们对 33例口服华法林患者各凝血因子活性进行了检测 ,以探讨它们的变化以及与 PT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检测对象  1 .口服华法林组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 ,口服华法林 1周以上的患者 33例 ,男 1 5例、女 1 8例 ,年龄 2 2~ 55岁 ,平均 40 .2岁。 2 .健康对照组 :健康体检合格者 2 1例 ,男 9例 ,女 1 2例 ,年龄 2 0~ 60岁 ,平均 38.9岁。二、标本采集 空腹抽取静脉血 2 .7ml,用1 0 9mmol/L柠檬酸钠 9∶ 1抗凝 ,以 2 0 …  相似文献   

2.
不同试剂检测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其活动度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prothrombintime ,PT)临床上用于外源性凝血系统障碍的筛查和口服抗凝剂的监测 ,其结果是反映肝功能损伤的敏感指标之一。本文比较了 3种商品化凝血活酶试剂测定肝功能损伤患者的PT结果 ,并用一组长期口服华法林 (warfarin)患者血浆作为对照 ,探讨肝功能损伤病人PT检测的标准化。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测定组 :32例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分析确认有肝功能损伤的肝病患者 ,平均年龄 4 3.6岁 (32~ 6 9岁 ) ,对照组 :2 3例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 ,平均年龄 34.2岁 (2 2~6 6岁 ) ,平均每天口服华法林剂量 1.81mg(0 .82 …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FⅫ)缺陷症家系进行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D-D二聚体(D-D)、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和凝血因子Ⅻ抗原(FⅫ∶Ag)等凝血指标.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1例凝血因子Ⅺ(FⅪ)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揭示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应用凝固时间法测定患者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含量(Fbg)、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凝血因子Ⅸ促凝活性(FⅨ∶C)、FⅪ促凝活性(FⅪ∶C)及凝血因子Ⅻ促凝活性(FⅫ∶C);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患者FⅪ基因进行直接检测,鉴别其中可能存在的基因变异。结果患者血浆中APTT、PT、TT、Fbg含量、FⅧ∶C、FⅨ∶C、FⅪ∶C及FⅫ:C分别为64.2s、12.8s、17.9s、3.8g/L、87.4%、71.2%、16.6%及80.2%,其FⅪ基因第13号外显子编码482位氨基酸的碱基发生杂合性的错义突变TGC→TGG(Cys482Trp)。结论 Cys482Trp的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患者FⅪ缺乏的分子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治疗对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凝血因子Ⅱ(coagulation factorsⅡ, FⅡ)、FⅦ、FⅨ、FⅩ]及抗凝系统中蛋白C(protein C, PC)及蛋白S(protein S, PS)活性的下调作用,以及对抗凝促凝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肺栓塞患者和深静脉血栓患者,检测其FⅡ、FⅦ、FⅨ、FⅩ、PC及PS活性,分析其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standardized ratio, INR)间的相关性;并参照INR进行四分位法分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及抗凝因子活性水平的差异。结果:除PS活性外,不同INR四分位组间所对应的各因子活性水平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Ⅱ、FⅦ、FⅩ,P<0.000 1;PC,P<0.001;FⅨ,P<0.05)。患者的INR (1.32~5.85)与FⅡ、FⅦ、FⅨ、FⅩ及PC活性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8 7、-0.692 6、-0.376 7、-0.595 4及-0.466 6...  相似文献   

6.
<正>传统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和醋硝香豆素口服抗凝药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II、VII、IX和X)以及及蛋白C、蛋白S合成时的γ羧基化过程而发挥药理作用。常通过检测INR来观察抗凝效果。现有的口服抗凝药物中欧洲常用醋硝香豆素,美国常用华法林。两种药物的主要区别在于药物作用的持续时间不同,醋硝香豆素停药后3 d恢复正常凝血功能,而华法林需要5 d。华法林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VII、IX、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ACL 200血凝仪连续监测(0,1h,24h,48h,96h)MODS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分别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后1h,24h,48h,96h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PT、APTT与用药前比较.结果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后1h,PT、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X活性明显下降;低分子量肝素维持量(第24h,48h,96h)时,凝血因子X活性各测定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用药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T、APTT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非常必要,且监测凝血因子X较监测PT、APTT更为有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是监测MODS患者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十分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患者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ACL 200血凝仪连续监测(0,1h,24h,48h,96h)MODS患者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分别将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后1h,24h,48h,96h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PT、APTT与用药前比较.结果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后1h,PT、APTT均延长,凝血因子X活性明显下降;低分子量肝素维持量(第24h,48h,96h)时,凝血因子X活性各测定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用药前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PT、APTT与用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监测凝血因子X和凝血参数非常必要,且监测凝血因子X较监测PT、APTT更为有用.检测血浆凝血因子X活性是监测MODS患者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过程中十分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体外循环围术期凝血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围术期间凝血因子变化及抑肽酶对其影响。方法 :4 5例患者分非抑肽酶治疗组 (nonaprotininadministrationgroup ,NAPR ,15例 )和抑肽酶治疗组 (aprotininadministrationgroup,APR ,30例 )。取围术期六个时段 ,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ctivatedpartialthromboplastintime,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 (thrombintime,TT)、凝血因子促凝活性 (F∶C包括FⅡ∶C、FⅤ∶C、FⅦ∶C、FⅧ∶C、FⅨ∶C、FⅩ∶C、FⅪ∶C和FⅫ∶C)和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血小板计数 (plateletcount,Plt)、血小板活化依赖a颗粒膜蛋白 14 0(GMP 14 0orCD62 p)、D 二聚体 (D dimer,DD)、术后 6h及术后 3天的心包纵隔引流量。结果 :APR除Plt外 ,各指标在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 ,变化程度均小于NAPR(P均 <0 0 5 )。APR术后 6h及第 3天心包纵隔引流量显著性地小于NAPR(P <0 0 1)。结论 :抑肽酶可明显改善CPB期间凝血功能的障碍 ,提高术后凝血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吴伟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6):1406-1406
目的 观察华法林改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高凝状态指标.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71例,后者接受了华法林抗凝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1.25 mg/d,根据INR进行调整,维持INR在2.0~3.0之间.治疗前和服药1个月后检测各种血凝指标.结果 7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华法林抗凝治疗1个月后,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1~0.05).结论 口服华法林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浆高凝状态指标.  相似文献   

11.
华法林是常用口服抗凝剂,其作用机制是主要影响外源性凝血系统,与维生素K相互竞争,抑制部分凝血因子的合成过程,使凝血因子合成减少,发挥抗凝作用,但过量或使用方法不当又会导致出血。出血发生率取决于抗凝程度、用药持续时间、患者的情况、实验室检测的准确度以及药物之间的反应[1]等,其处理方法是采用维生素K和输新鲜血浆治疗。高安市人民医院收治华法林致咯血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颜楠  韩峰  刁艳君  陈启颖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8-3590,3594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C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标本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稀释并对上述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8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值与理论值均呈直线相关(R2≥0.90,P<0.05).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随之升高,能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且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 病理性抗凝物质如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通过降低干扰物质的滴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检测值.  相似文献   

13.
颜楠  韩峰  刁艳君  陈启颖  刘家云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1,18(24):3588-3590,3594
目的 探讨稀释法在评价狼疮抗凝物(LAC)对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干扰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该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作为对照组,将这30例受试者的混合血浆标本分别按1:1、1:21、1:22、1:23、1:24、1:256种不同稀释比例配制成不同浓度的血浆,检测标本中的凝血因子FⅧ、FⅨ、FⅪ、FⅫ、FⅡ、FⅤ、FⅦ、FⅩ活性,将其与所对应稀释度的理论值作线性相关分析.选取于该院住院治疗的LAC阳性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延长的抗磷脂综合征患者6例作为LAC阳性组.将6例LAC阳性组患者的血浆标本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梯度稀释并对上述8种凝血因子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对照组8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值与理论值均呈直线相关(R2≥0.90,P<0.05).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随之升高,能恢复到大致正常水平,且升高到一定水平时不再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而继续升高.结论 病理性抗凝物质如LAC可对内源性凝血因子活性检测造成干扰,稀释法可通过降低干扰物质的滴度来获得更加准确的凝血因子检测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HC)患者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变化情况及与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关系.方法确诊的92例不同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患者,根据Child-pugh分级为A级22例(A组)、B级47例(B组)、C级23例(C组).3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采用一期凝固法测定凝血因子Ⅱ、Ⅴ、Ⅶ、X活性(FⅡ:C、FⅤ:C、FⅦ:C、FⅩ:C)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固法测定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并将各组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FⅡ:C、FⅤ:C、FⅦ:C、FⅩ:C、FIB含量和PTA均明显下降,PT、APTT明显延长;肝硬化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所研究的参数各组间均有明显差异,F值分别为31.99、3.49、21.08、6.75、5.69、18.76、9.63、10.26(P均<0.05).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FⅡ:C和FⅦ:C水平与PTA有中度的相关性r分别为0.5438和0.4373(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越严重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活性越低,其中FⅡ:C和FⅦ:C与PT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TA可间接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因子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系统作为肝病患者PT报告方式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病毒性肝病患者 6 1例 ,其中肝炎肝硬化 4 1例 ,慢性重型肝炎 2 0例。 4 0例口服华法林病人做对照组。采用来源不同、ISI值不同的 6种凝血活酶试剂进行PT测定。同时在两组选择INR值相近的患者检测FIB、凝血因子Ⅱ、Ⅴ、Ⅶ、Ⅸ、Ⅹ。结果 肝病组INR结果 ,6种凝血活酶试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而口服抗凝药组INR结果 ,6种试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在INR值相近的患者中 ,肝病组的FIB、凝血因子Ⅴ、Ⅶ和Ⅹ与口服抗凝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Ⅱ和Ⅸ因子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INR系统不适用于肝病患者PT的标准化报告方式。  相似文献   

16.
去白细胞输血器对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的新鲜冰冻血浆 ( fresh frozen plasma,FFP)中凝血因子的生物活性变化。方法 随机抽取 A型、B型、O型、AB型新鲜冰冻血浆各 1 0 0 ml× 5袋 ,3 7℃水浴融化 ,在净化台内留取滤过前后血浆样本各 1 ml,使用德国 BE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 APTT)、凝血酶原时间 ( PT)、凝血酶时间 ( TT)、纤维蛋白原( Fbg)、凝血因子 ( F ∶C)、凝血因子 ( F ∶C)、凝血因子 ( F C)∶水平。结果 过滤前后的新鲜冰冻血浆 APTT、PT、TT、F ∶ C、F ∶ C、Fbg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 P>0 .0 5 )。 F ∶ C过滤前后的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但仍在参考值范围内。结论 过滤前后新鲜冰冻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差异变化在参考值范围内 ,适用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合并慢性房颤的二尖瓣置换术后病人远期凝血国际标准化比较(INR)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2月以前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合并慢性房颤而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108例,术后均进行正规华法林抗凝治疗,在其出院半年以后在门诊进行凝血系列检查(PT,PT%,PTR,INR,Fbg,APTT)。按是否发生血栓、出血等并发症分为栓塞组、出血组、无并发症组,应用SPSS软件分析安全的凝血酶原时间(PT)及INR值范围。[结果]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栓塞4例、出血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所有病人纤维蛋白原(Fbg)在正常范围内,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随INR波动,与华法林的用量无关。华法林用量与PT及INR值相关性不明显。[结论]华法林抗凝维持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合并慢性房颤行机械性二尖瓣置换术病人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安全PT范围为14.4s~28.7s,INR范围为1.51~2.63。  相似文献   

18.
华法林为临床常用口服抗凝药,其作用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VII、IX及X的合成,降低相关凝血因子的合成率及削弱凝血因子的生理活性。临床常用于预防及治疗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预防房颤、心瓣膜疾病或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华法林钠与很多药物有相互作用,从而增强或减低其药效。我科近期收治1例华法林联合用药出现凝血异常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国产Precil C351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Precil C3510)检测常规凝血项目[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临床性能及在华法林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效果监测中的应用。方法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相关指南对Precil C3510检测PT、APTT、Fib、DD不精密度、抗干扰能力、线性、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同时,以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STA-Compact)为参考,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及BlandAltman图对PrecilC3510进行一致性评价。评价PrecilC3510检测口服华法林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STA-Compa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以STA-R Evolution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简称STA-R Evolution)检测的抗Xa活性(0.3~0.7 IU/mL)为标准,探讨Precil C3510监测普通肝素治疗的APTT参考区间。结果 Precil C3510不精密度、线性、参考区间均符合相应标准。3.2 mg/mL及更高浓度的三酰甘油对DD测定值有负干扰。2台仪器PT、Fib测定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无系统差异、比例差异、随机差异,且偏移在临床接受区间内);APTT测定值存在系统差异[回归方程截距为-18.121 6,95%可信区间(CI)为-26.003 9~-12.522 1]、比例差异(斜率为1.261 8,95%CI为1.123 4~1.435 6)、随机差异(92.31%的偏移位于±1.96 s区间内)、平均偏移(-18.9%,95%CI为-22.9%~-14.9%)不在临床接受区间内(-7.5%~7.5%)。2台仪器基于各自参考区间对APTT结果的判定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7,95%CI为0.74~0.99)。Precil C3510检测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APTT参考范围为62~108.1 s。2台仪器的口服华法林患者IN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5例(87.5%)患者INR差异0.5]。结论 Precil C3510在常规凝血项目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可用于华法林和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检测治疗前胃癌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该院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和同期10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两组受检者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凝血因子Ⅶ活性(FⅦ:C)及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水平。结果胃癌组血浆PLT、PT、FBG、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分期越晚,血浆PLT、PT、FBG、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越高,胃癌患者病理分期Ⅳ期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与其他病理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直径≥5cm者血浆PLT、APTT、FBG、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病灶直径5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者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中分化者、高分化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处转移者血浆PLT、D-二聚体、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患者,且淋巴结转移者血浆PLT、FⅦ:C及FⅧ:C水平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及脉管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胃癌患者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可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