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嗜酸粒细胞通过血管进入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移动、激活、牢固的粘附和穿过血管内皮。嗜酸粒细胞是粘膜表面的防御成分,不仅对过敏原应答,而且对蠕虫、化学物质、创伤及炎症也有应答。它们可以在呼吸道上皮聚集修复或者破坏呼吸道上皮。1989年,Gibson等描述了一组患者的特征:慢性咳嗽(病程超过3周),无痰或晨起咳少许粘液,无哮喘、呼吸困难、咯血、胸膜炎等病史,肺功能正常,峰流速(PEF)变异率正常,无气道高反应性,有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证据,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Gibson等将这些患者命名为非哮喘性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NAEB)。以后国内外许多作者报告了NAEB,并认为是慢性咳嗽的一个主要原因,约占呼吸科门诊咳嗽患者的10%~15%。  相似文献   

2.
嗜酸粒细胞通过血管进入组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移动、激活、牢固的粘附和穿过血管内皮[1].嗜酸粒细胞是粘膜表面的防御成分,不仅对过敏原应答,而且对蠕虫、化学物质、创伤及炎症也有应答.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哮喘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疾病,是以支气管高反应性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的建立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支气管哮喘的病理生理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改变提供了平台。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4.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和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是慢性咳嗽常见原因。CVA患者具有气道高反应性,而EB患者以嗜酸粒细胞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无肺功能异常。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治疗两种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可以显著改善疾病症状及临床预后。但ICS具体治疗时长与疾病进展的关联尚不甚清楚,各种指南也存在推荐差异,本文重点阐述CVA和EB的不同表型与预后,分析ICS治疗时长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以及咳嗽变异性哮喘病人气道炎性细胞因子与炎性介质的主要特性。方法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组16例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组16例患者、哮喘组15例患者以及对照组15例正常体检者,检测这4组人员诱导痰中的嗜酸粒细胞即嗜酸粒细胞(EOS)比例;流式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和γ-干扰素(IFN-γ)刺激的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各组患者诱导痰上清液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的蛋白表达量。结果 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EOS表面CD69蛋白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B组、CVA组、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PGE2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VA组患者、EB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诱导痰中LTC4浓度显著增高(均P<0.05),EB组患者的LTC4的蛋白表达量和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的差异进行比较,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VA组患者以及哮喘组患者诱导痰中LTC4/PGE2的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 EB组患者的诱导痰中PGE2的表达水平增高,CVA组患者的LTC4/PGE2比值与EB组患者相比也是明显升高,推测这两个因素是EB缺乏气道反应性的潜在炎症基础。  相似文献   

6.
罗炜  王慧  陈如冲  梁健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0):1158-1159,1162
目的探讨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和哮喘患者诱导痰微量元素水平的差异及其与气道炎性反应特征的关系。方法检测EB、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支气管哮喘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诱导痰锌、铜、铁的水平并探讨其与痰炎性反应细胞比例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的诱导痰锌、铜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EB和C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铁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高于EB和CVA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CVA组的铜浓度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与锌和铜的水平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EB和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诱导痰液中微量元素锌、铜、铁水平存在的显著差异可能是二者病理生理特征差异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卵蛋白(OVA)泵雾化激发方式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影响。[方法]将32只SD大鼠按照OVA激发浓度的不同分为4组:用PARIBOY高频雾化器激发浓度分别为0%、1%、2%、4%(0%浓度为对照组,激发以生理盐水代替)。各OVA先按常规建立哮喘模型。各组实验大鼠于末次激发24h后(即d57)麻醉,采用BUXCO测定气道阻力。取右肺组织做HE、Masson和AB-PAS染色检测,分析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情况;做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后,行其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析。[结果]①一般观察:OVA各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点头状呼吸、腹肌痉挛等表现,而对照组大鼠激发前后一般观察无明显变化,呼吸平稳,运动敏捷。②与对照组相比较,OVA各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胶原沉积面积显著增高(P<0.01);OVA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③相对于对照组,OVA各组BALF细胞总数、各细胞分类中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显著增高(P<0.01);但OVA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④OVA各组大鼠Raw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而OVA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不同浓度泵雾化激发均能够成功复制哮喘大鼠模型。②在一定范围下,卵蛋白泵雾化激发浓度对模型制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的病理改变及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在支气管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extaxin在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 方法:①实验于2003—07/2004—01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哮喘1d组、哮喘3d组,哮喘10d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函以卵白蛋白致敏法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哮喘1,3,10d组均造成哮喘模型,并分别诱喘1,3和10d后处死,取材行病理观察并作相应测定。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卵白蛋白与哮喘10d组同步实验。③对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分别观察各组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支气管肺组织eotaxin蛋白表达。制备肺组织匀浆,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eotaxinm RNA表达。④各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q检验。 结果:大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病理观察结果:哮喘组支气管管壁周围组织及肺间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诱喘时间愈长,嗜酸细胞浸润愈明显。哮喘1,3,10d组病理变化依次加重。对照组:无明显异常。②eotaxin蛋白及其mRNA表达:各哮喘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哮喘10d组明显高于哮喘1d组(P〈0.01)。 结论:eotaxin是诱导嗜酸粒细胞趋肺的重要趋化因子,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崔喜英  安淑华  武芳  丁翠 《临床荟萃》2008,23(14):1030-1031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被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的第一次发作,早期预防对降低哮喘发病率,无疑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并非所有毛细支气管炎最终均演变为儿童哮喘,有研究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访至7岁,有30%发展为支气管哮喘[1].  相似文献   

10.
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哮喘性支气管炎发病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关系,对40例哮喘性支气管炎患儿进行了肺炎支原体检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栾永  裴凌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060-7061
目的:制作小鼠气道高敏感反应模型,以气道高敏的特异性病理生理改变为指标对其进行间接检测。方法:以卵清蛋白为变应原小鼠腹腔注射致敏,再经气道给予相同变应原诱导激发气道高敏感反应。检测免疫学、组织学、病理学等指标。结果:气道高感组血清卯清蛋白特异性IgE水平明显升高;支气管黏膜下及肺泡间隔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支气管内径缩小,部分呈菊花样改变;平滑肌层增厚;杯状细胞增生。结论:各项改变均符合气道高敏感反应病理生理特点,可间接证实气道高敏感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泵雾化和超声雾化两种激发方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的优劣。【方法】将24只SD大鼠分为三组:对照组、超声雾化组和泵雾化组,每组各8只。对照组予1m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其余两组予10%卵蛋白(0VA)混合液1mL致敏。2周后再以0VA进行激发,泵雾化组用高频雾化器雾化吸入2%0VA进行激发,超声雾化组用超声雾化器进行激发,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激发。各组实验大鼠均采用BUXCO测定气道阻力;取右肺组织用于HE、Masson和AB_PAs染色,分析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情况;做左肺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其灌洗液(BALF)行细胞学分析。【结果】①激发结束时,超声雾化组和泵雾化组大鼠均出现呼吸急促、点头状呼吸、腹肌痉挛等表现,而对照组大鼠激发前后无明显变化,呼吸平稳,运动敏捷。与对照组比较,泵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支气管管壁周围嗜酸性粒细胞(EOS)显著增高(P〈0.01);泵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泵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气道平滑肌面积、杯状细胞占上皮细胞百分比以及胶原沉积面积均明显增高(P〈0.01);泵雾化组较超声雾化组更高(P〈0.01);③相对于对照组,泵雾化组及超声雾化组BALF细胞总数、各细胞分类中EOS,淋巴细胞显著增高(P〈0.01);但泵雾化组与超声雾化组无显著差异(P〉0.05);④超声雾化组及泵雾化组大鼠Raw值均大于对照组(P〈0.01);泵雾化组大鼠Raw值较超声雾化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①0VA超声雾化或泵雾化激发均能够成功复制哮喘大鼠模型。②使用改良后泵雾化激发的方式复制哮喘大鼠模型优于传统的超声雾化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的诊治措施及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原因、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DPB 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以"发作性喘憋1~2年,呼吸困难加重近1个月"就诊,多次在我院及外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相应治疗效果欠佳.后经常规检...  相似文献   

14.
陆守荣  王滨  王卓  茆勇  华东  黄猛 《医学临床研究》2013,(12):2292-2295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裸鼠胃癌原位模型生长、转移及趋化因子SDF-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原位移植方法建立裸鼠胃癌原位模型,术后7d将裸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生理盐水)、化疗组(5-氟尿嘧啶)、LMWH组(低分子肝素钙),分别每周注药2次,共5周,第6周处死动物,观察裸鼠胃癌原住模型肿瘤转移及生长情况。采用RT—PCR技术检测胃肿瘤组织SDF-1mRNA表达水平。【结果】化疗组、LMWH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胃癌原位模型肿瘤转移率(20%)低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化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LMWH组SDF-1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和化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可抑制裸鼠胃癌原位模型的肿瘤生长及远处转移,其部分机制可能与降低肿瘤sDF_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11年9月误诊的40例CVA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误诊率20.8%(40/192),主要症状为以夜间、晨起为主的刺激性干咳,少数伴少量白色泡沫样黏痰,发病前均有受凉、感冒病史,分别误诊为慢性或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反复发作。肺功能检查均提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70%,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确诊为CVA。结论CVA误诊率较高,临床上对反复慢性刺激性咳嗽者应考虑CVA,及早行肺功能等检查,以防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导管栓塞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选择太湖梅山猪12头,麻醉后经右侧股动脉送入造影导管用明胶海绵栓塞左前降支(LAD)第二对角支分叉远端,致前壁心肌梗死,直至心电图、冠脉造影证实心肌梗死形成。结果:所有动物均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及导管栓塞术,2头术中因室颤死亡,2头因穿刺失败改用另侧股动脉或颈动脉途径。结论:应用导管栓塞法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为一种简单安全的方法,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 STZ)诱导C57BL/6小鼠糖尿病瘙痒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24只雄性8周C57BL/6野生型小鼠,体重20~28 g,随机分为四组: A组(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 10 mL/kg,pH=4.5;B组STZ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STZ 160 mg/kg;C组STZ腹腔注射40 mg/kg,连续注射5 d,每次给药时间间隔24 h;D组STZ两次中剂量注射,腹腔注射STZ 85 mg/kg+65 mg/kg,两次间隔时间24 h.从给药前4周开始,A组正常饮食,B、C、D组高脂饮食喂养至实验结束.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1、2、3、4周测定动物的空腹血糖(FBG)、体重,采用录像记录30 min搔抓次数.[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造模后血糖升高并在不同时间点达到糖尿病标准(>200 mg/dL)(P<0.05),B组体重较A、C、D组下降(P<0.05),D组在STZ注射后第2、3周搔抓次数较A、B、C增多(P<0.05).[结论]腹腔分两次、间隔24 h注射STZ 85 mg/kg+65 mg/kg并配合高脂饮食是建立糖尿病并发瘙痒小鼠模型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CVA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表现为刺激性咳嗽或干咳49例,凌晨和(或)夜间咳嗽40例,咳嗽伴少量黏痰19例,胸闷14例。误诊为支气管炎29例(41.4%),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4例(20.0%),扁桃体炎10例(14.3%),慢性咽炎7例(10.0%),百日咳3例(4.3%),支原体肺炎3例(4.3%),肺门淋巴结结核2例(2.9%),支气管异物2例(2.9%)。误诊时间29 d~1年。70例按误诊疾病治疗效果均不明显,入我院后经综合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及医技检查结果符合CVA诊断标准确诊。予相应治疗3~28 d症状消失。结论 CVA临床表现具有一定隐匿性,极易发生误诊。加强对CVA认识、详细病史询问、综合全面病情分析和及时进行相关医技检查可减少或避免其误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视神经形态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方法]模仿临床上额下入路显微手术建立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挤压伤模型(损伤组),另外选取正常大鼠为对照组。观察损伤组不同时间点模型动物的视神经形态学及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损伤组可见明显的病理损伤形态学改变,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查均引出明显波形变化( P<0.05)。[结论]采用额下显微外科入路构建大鼠颅内段视神经损伤动物模型切实可行,视神经损伤后形态学与功能学均有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