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玮 《基层医学论坛》2014,(26):3589-3590
目的探讨儿科临床中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3月儿科住院患者120例,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和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对120例儿科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36例患者出现过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用药剂量超标、药物配伍不当和儿童慎用药物的使用,是造成儿科临床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重视儿科临床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刘珊 《大家健康》2016,(11):22-23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常见的西药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研究,总结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方法:通过回顾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在该院住院期间发生西药不良反应的老年患者120例,对其用药和身体情况等进行分析,总结分析老年人出现西药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治的措施。结果:在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类型中,抗菌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而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药动学、药效学的改变以及药物联合使用的影响和滋补品的滥用。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我们还知道这种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措施进行防治。结论:老年人的西药不良反应症状可以通过有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大大降低这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365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3年~2005年两院36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抗微生物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 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及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可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20例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究输注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类型、药物等情况。结果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与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的关联,其中24岁~40岁的患者较易出现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情况。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种类为β-内酰胺类以及喹诺酮类,门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和附件不良反应。结论对输注抗菌药物所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资料进行分析,对门诊抗菌药物的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2年6月东莞市中医院出现的545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皮肤及附件损害是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结论不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52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从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52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中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大,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时间与临床表现各有不同,以输液时间>180 min发生不良反应比例最小。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药物不良反应,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及药疹的临床表现。方法对本院近2005年的7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非特异性过敏反应为最多见,临床上常表现为荨麻疹。静脉点滴方式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抗生素仍占首位。结论应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积极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登记注射头孢哌酮药物中发生的30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头孢哌酮的药物不良反应在35岁以下的青年人群中发生率最高,占到80%以上。头孢哌酮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过敏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头孢哌酮的抗菌活性强,但是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注射过程中应该积极观察,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就应该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探讨为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药师所应采取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自2008年1月—2014年12月该院所收治的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分析相关因素。结果425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共涉及到了21种药物,累及到16个系统器官,24例儿童自愈,305例儿童为治愈,85例儿童出现好转,10例儿童留有后遗症,1例儿童死亡。结论为保证儿童用药安全有效,药师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或避免儿童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常见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总结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450名结核病患者,总结分析其使用抗结核药物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抗结核病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较多不良反应。结论:应当及时识别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且妥善进行处理,为抗结核病的成功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某三级综合医院2018-2022年药物不良反应特征。方法 收集和分析某三级综合医院2018-2022年药物不良反应数据,包括不良反应例数、性别、年龄、药物剂型、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和累及器官系统等。结果 在872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略高于男性(56.1%vs 43.9%),中老年(46岁以上)占67.2%,针剂(89.1%)是最常见剂型,注射用头孢孟多酯钠(5.4%)是引起不良反应最常见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37.7%)。结论 某三级综合医院2018-2022年药物不良反应在中老年人、经静脉途径给药及头孢类药物使用中发生率较高,主要累及皮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所致不良反应的116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用药后各类不良反应表现,比较用药前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其他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二重感染、肾功能及肝功能损害与其他不良反应;用药后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用药前高(P0.05)。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时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因此医生在配药时注意药量,合理选择联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3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98例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98例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有61例、中度不良反应28例、重度不良反应9例;以幼儿和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中药和西药注射液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结论中西药联合使用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临床用药过程中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刘惠娟 《中外医疗》2014,33(4):149-149,151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输液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该院自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住院部出现的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出现不良反应的静脉输液药物中的典型药物、以及典型不良反应表现症状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输入左氧氟沙星药物下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共计31例,所占比例为62.00%。明显高于其他药物输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为主,所对应的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计20例,所占比例为4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类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发生率;以上数据对比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对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症状的观察与鉴定,做好静脉输液宣教以及巡回护理工作。同时需要针对不同的不良反应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以最大限度的控制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老年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及用药安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 《当代医学》2011,17(20):128-129
目的 探讨老年人临床药物不良反应与用药安全.方法 统计涟水县人民医院近三年发生的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特点.结果 从2008年4月~2010年4月共发生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30起,其中抗生素类致不良反应17例,占比为56.67%,中药制剂致不良反应7例,占比为23.33%,其它药品致不良反应6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本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郸城县虎岗乡卫生院发生的122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对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患者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P<0.05);抗生素类药物发生率最高(62.50%),其次为中药类制剂(16.07%);静脉滴注用药最为常见(88.39%);药物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多见(51.78%)。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和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及其应急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间本院急诊输液室出现的45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临床资料,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物不良反应中的应急护理对策进行分析。结果:4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几率相对较高,与其他药物之间的对比差异显著(p0.05)。同时,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损伤、消化功能损伤以及全身性伤害等,其中皮肤损伤的发生几率较高,差异对比较为显著(p0.05)。结论:常见的急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来源于抗菌药物,患者皮肤损伤、全身性损伤等发生几率较高,故而需要加强对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通过应急护理措施降低患者各类不良问题的发生几率,保证患者的生命与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深入分析老年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点和诱发因素,以期更好的进行控制和预防。方法:以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948例药物治疗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统一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对患者临床资料以及用药记录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本组948例老年患者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241例(321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2%(33.86%),肝肾功能异常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肝肾功能正常者(P0.05),住院时间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关联,入院时间越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机率越高。结论:老年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以轻、中度多见,与患者肝肾功能和住院时间存在关联,药物不良反应以胃肠损害、代谢障碍、心血管损害为主,需要及时停药并对症处理,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可赢得更多的防范空间。  相似文献   

19.
顾建东 《中国医药导刊》2012,(12):2173-2174
目的: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至2011年6月上报的共5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类别、药物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2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8类14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有236例,占39.86%;静脉给药引发的药物不良反应例数最多,有391例,占66.05%,;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385例,占64.38%。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认知,以减少或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0月报告的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164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报告共涉及6类35个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81例(49.39%)居榜首,药物不良反应所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86例(42.57%),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给药138例(84.15%),不良反应病例痊愈、好转率为100%。结论: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很高,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科学地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