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症赋》,是针灸歌赋中较为著名的一首,首载于明。高武的《针灸聚英》中,此书曰:“百症,不知谁氏所作,辞颇不及于《指微》《标幽》,曰百症者,宜其曲尽百般病症针刺也”。本赋主要介绍了针灸治病取穴的经验,一直被针灸医生所重视,视为临症指南。其临症取穴精而不杂,效若桴鼓。赋中列举了96症的主治穴位。其中头面五官28症;咽喉颈项6症肩背腰腿6症;妇科6症;儿科1症;诸风  相似文献   

2.
《百症赋》是以歌赋形式记载于《针灸聚英》中关于针灸取穴配方的一篇文章。其中涉及疾病众多,选穴用法简明有效,在临床使用中疗效显著。文中将以“目觉■,急取养老、天柱”一句为核心,探讨该配方的配伍原理,针对“养老、天柱的取穴配方更适用于足太阳膀胱经阳气不足引起的目昏”这一观点进行论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时提供理论依据,使医者能够准确地“对证下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临床针灸歌赋中的中风治疗用穴特点。方法根据明代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记载的针灸歌赋内容,摘录针灸歌赋中有关治疗中风的部分,按照中风、类似疾病名称及中风的症状(半身不遂、肢体痿软无力、肢体经筋屈曲拘挛、语言不利及不语、口角歪斜及流涎等)、类似症状进行分类,然后进行归纳、综合分析。结果临床相关的针灸歌赋中,涉及治疗中风的歌赋14首,涉及处方30张,28个穴位(52穴次),涉及经脉10条。结论在临床相关的针灸歌赋中,中风治疗的选穴主要有以下特点:注重辨证取穴;阳经取穴为主,阳明经穴是重点;强调循经取穴;重视局部取穴,结合远道取穴;兼顾对症取穴;突出特定穴;强调泻法,同时补泻兼施,针灸并用;擅长特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挖掘临床治疗类相关针灸歌赋中有关治疗膝关节病证的用穴规律,以指导临床针灸治疗膝关节的相关病证。方法:选取19首治疗类针灸歌赋,并建立"临床治疗针灸歌赋数据库"。以"膝"为关键词进行病位检索,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在数据库纳入的针灸治疗类歌赋中,涉及膝关节病证治疗的歌赋为13首,涉及处方33张,去其重复处方,共计32张。其中涉及经脉11条,穴位31个(66穴次,包括2个经外奇穴),涉及病证名称主要为股膝痛、鹤膝肿、膝头红肿、冷风膝痹、鹤膝风及膝腿无力、足膝肿等。结论:在临床治疗类针灸歌赋中,膝关节病证针灸用穴具有局部取穴、循经取穴、经筋取穴的特点;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行间穴为治疗膝关节病证的常用穴,并可根据不同兼证辨证选用委中、尺泽、曲池、太溪等穴。  相似文献   

5.
《席弘赋》为针灸医家席弘所著,是席氏临床经验之总结,极受明代针灸名家汪机之推崇。 《席弘赋》篇幅不大,赋中仅就头痛、痹证、心痛、癫痫等21个病证进行辨证用穴,而赋中用穴亦只有50多个。但此赋却充分地反映了元明时代,针灸治疗的特点。 现根据经络腧穴的理论,结合临床实践择其要对《席弘赋》作以解释。1 头痛 “列缺头痛及正偏,重泻太渊无不应运”。头痛分外感、内伤。歌赋提出的处方,应为治疗外感头痛而设。列缺为肺经络穴,专治头项病症;太渊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整理古代医籍中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处方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华医典》,筛选合格古籍及治疗中风偏瘫处方并对穴位进行提取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纳入标准条文211条,涉及用穴107个,用穴频次713次,用Microsoft Excel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单穴处方为主,取穴主要集中在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以肢体远端取穴为主,并多选取特定穴,其中五输穴、交会穴、原穴使用频次较高,选用频次最多的穴位为曲池、足三里、昆仑、绝骨、百会。结论古代针灸治疗中风偏瘫以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为原则,以调节阳经气海,濡养肢体筋脉为主治思路,主取患侧阳经穴位,主选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穴位,选穴多选用特定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窦汉卿《标幽赋》中痛证治疗特色,从而为临床治疗痛证提供新思路。[方法]以《标幽赋》为研究对象,结合窦氏《针灸集成》《通玄指要赋》《窦太师针经》等相关著作论述,对窦氏治疗痛证的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窦氏通过《标幽赋》展现了针灸的理、法、方、穴、术,从毫针运用、奇经八脉、针刺手法、取穴配穴、临证治则等方面分别阐述了针灸治疗痛证的要点。窦氏推崇痛证治疗首选毫针,取穴处方善用特定穴,注重奇经八脉,强调标本,主张使用不同针刺方法,临证治疗处方选穴经验丰富。[结论]窦氏针灸治疗痛证有独特的见解,其处方和治疗方案完整,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通过整理《针灸大成》中有关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记载,统计各个针灸处方的穴位数目、每个穴位的用穴频次以及所属经脉,分析其取穴规律和治疗特点,发现《针灸大成》中妇科病的治疗有取穴少、用穴精,多用三阴交和任脉穴,以及重视审查病因、辩证论治的特点。因此,将《针灸大成》中妇科疾病的治疗经验加以总结,能够为现代针灸治疗妇科疾病在选穴配伍等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针灸大成》歌赋中,有头痛针灸方三十余条,少则一穴,多则四、五穴,作到了执简驭繁。同时各方有其不同的适应证,在立法配穴上都有其特点,充分地反映出明代以前针灸临证不同的风尚。但限于歌赋形式,文字过于简洁,学者难于理解,故本文就部份头痛针灸方分类探讨,以资临床辨证论治、处方配穴参考。  相似文献   

10.
慢性腰痛针灸处方古今文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针灸治疗慢性腰痛的古代处方及近10年的临床针灸处方进行数据整合,找出针灸治疗规律。方法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整理出穴位处方,建立Excel数据库,分析古今文献中针灸处方特点。结果古代文献针灸处方取穴以远道取穴、单穴为主;近代文献以远近配穴、多穴为主。穴位归经上二者均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足少阳胆经,以五输穴、交会穴和背俞穴应用较多。结论慢性腰痛针灸处方重视"远道取穴"的应用,"远近配穴"原则是重要内容,可指导针灸临床。  相似文献   

11.
试论《百症赋》中的取穴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论《百症赋》中的取穴原则骆文郁江葳葳刘世琼针灸系《百症赋》(简称《赋》)出自明代医家高武的《针灸聚英》,为高氏汇聚的古代针灸文献之一,原作者姓名不详。《赋》中论述了头面五官病、外感病、胸胁心肺病、神志病、消渴病、黄疸病、水肿病、淋病等多种内科病,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古人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中风后半身不遂提供治疗思路。方法:建立古籍资料库及标准资料库,通过数据挖掘,抽取治疗半身不遂的相关条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共筛选出处方条文86条;(2)治疗半身不遂一症中,共涉及穴位174个,总频次达442次;(3)足少阳胆经是应用穴位个数和频数最多的经络;(4)频次较高的前10位分别是:曲池、百会、肩髃、足三里、悬钟、阳陵泉、环跳、风市、肩井、合谷;(5)唐代开始百会为治疗中风之首穴,金朝以后曲池为首;(6)风市→悬钟、曲池→风市→悬钟的配伍支持度最高;(7)特定穴频率达93.0%,经脉交会穴应用最多,其次为合穴,其次为八会穴。结论:(1)治痿不独取阳明;(2)辨证取穴从经而论;(3)常用四肢穴位;(4)重视阳经穴位;(5)重视特定穴的使用;(6)数据挖掘应用于发现古籍针灸处方规律具有可行性,亦有不足。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从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报道,结合笔者临床体会,针对面瘫针刺方法和处方配穴等方面的问题,与同道探讨,以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1 关于面瘫处方配穴的探讨 面瘫处方配穴应重视远道取穴。远道取穴,是指以远道穴位(如合谷、足三里等)作为主穴之一。局部取穴,是指单纯使用患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失眠的古代处方取穴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医家对针灸治疗失眠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保留了大批文献资料。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华医典》、筛选合格古籍及治疗失眠处方并对穴位进行提取,纳入针灸处方156个、腧穴90个,用Access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发现,分布于十四经的88个腧穴中,足太阳膀胱经腧穴最多;54个特定穴中,使用最多的是井穴、原穴和背俞穴;取穴以下肢部和胸腹部为主。结果说明,古代医家针灸治疗失眠多取足太阳膀胱经穴,多选下肢部穴,特定穴多用背俞穴。  相似文献   

15.
定穴、取穴准确与否,是关系到针灸施术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正确的掌握定穴、取穴法对针灸临床意义重大。现我国穴位研究委员会与日本经穴委员会一致同意,确定经穴部位的依据文献,以《素问》、《灵枢》、《甲乙经》为主。因此掌握《内经》的定穴,取穴法就显得很为重要。现将笔者的学习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文献查阅,了解古代针灸医家采用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类似病症的一般规律,从而确定其基本穴位配方。方法:借助《中华大典·医学分典·针灸推拿总部》,检索相关条文,从经脉、穴位的选用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并总结古人的配方规律。结果:检索出条文314条,通过规范化处理,整理出经穴97个,经外奇穴15个,选用频次最多的经脉包括任脉、膀胱经、胃经和脾经,所用腧穴主要集中在腹部、下肢和腰背部,以募穴、背俞穴、下合穴三类特定穴选用频次最多。结论:以穴位使用频次为参考,结合针灸学理论,分析认为天枢、中脘、足三里、上巨虚可以作为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基本配方。  相似文献   

17.
《针灸甲乙经》记载了大量的针灸治疗处方,其取穴的特点体现在辨证取穴、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以及单穴的应用和特定穴的应用等方面。在配穴上,有特定穴相配、前后配穴法、表里配穴法、上下配穴法、远近配穴法等特点。这些取穴和配穴的方法对针灸临床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针灸大成》眼科病治疗条文,分析其治疗规律,为现代针灸治疗眼科病提供借鉴。[方法]整理《针灸大成》有关眼科疾病治疗的条文,再从条文中分析针灸处方用穴数目的多少及使用频次,统计出所有腧穴名称、频次和所归属的经络,分析所选穴位的规律;同时,对文献中穴位用法及特殊的治疗方式金针拨障术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针灸大成》中眼科病的治疗有取穴少而精、重用奇穴、局部取穴、取循行过眼部经络之腧穴以及辨证选穴的特点,在穴位用法上,在针刺的同时重视灸法的使用,并对金针拨障术的治疗提出了一整套的方案。[结论]将《针灸大成》治疗眼科病的选穴规律和治病特点进行总结,对现代针灸治疗眼科病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明清时期针灸文献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处方选穴规律及配伍意义。[方法]收集明清时期针灸文献,利用Excel建立中风后失语针灸治疗处方数据库,用IBM SPSS modeler18.0、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中风后失语针灸处方108条,涉及经络14条,穴位111个,总频次494次,频次最高的穴位为合谷、百会、哑门,使用最多的经络为督脉、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部位集中在头面颈、上肢、下肢,特定穴频次最高的为五输穴、交会穴,配伍关联结果显示,排在前五的为然谷→阴谷、阴谷→然谷、复溜→灵道、阴谷→灵道、然谷→鱼际。[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的处方选穴规律遵循:局部选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远近配穴、同名经配穴、上下配穴法,注重特定穴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取穴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采用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选穴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1980年1月-2014年6月中国知网中与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临床文献,将所选用腧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取穴涉及56个穴位,9条经脉,所选穴位以体穴为主,多取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使用频次最多的穴位是大冲(46次).结论 目前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取穴较为混乱,应着重加强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争取早日形成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