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思谦  刘立群  范婷婷 《吉林医学》2012,33(12):2478-247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方法:选取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40例,分别应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比较两组病例在心脏形态结构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及心功能指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应用超声心动图鉴别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各40例,将诊断结果与回访结果进行比较,两组病例的诊断符合率均超过90%。结论:在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鉴别诊断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而且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科学的参考,适于在各类型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治疗(CRT)对扩张型和缺血性心肌病的左室机械重构疗效差别。 方法 入选21 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13 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8 例)。所有 患者均符合CRT 指南的I 类适应证。分别观察CRT 术后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收缩内 径、左室舒张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结果 ①扩张型心肌病 组CRT 术后6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二尖瓣反流 面积较术前减少(P <0.05),术后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 缩末容积,左房内径较术前减小(P <0.05);②缺血性心肌病组术后12 个月射血分数较术前增加(P <0.05); ③扩张型心肌病组CRT 术后6 个月二尖瓣反流面积的变化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射血分数增加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P <0.05),术后12 个月扩张型心肌病组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和收缩末容积的变化 量大于缺血性心肌病组(P <0.05)。结论 CRT 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室逆重构效果优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  相似文献   

3.
核素显像鉴别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核素显像在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鉴别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缺血性心肌病29例、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5例进行核素门控心血池及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对比显像结果。结果 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下降,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室相位延迟,相角程增宽,EF等心功能指标明显下降。但影像表现各有其特点;缺血性心肌病29例,单纯左扩大者占27例,相位延迟均呈节段性,左室EF等心功能指标下降明显,心肌灌注显像均有节段性缺血表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15例,14例表现为左右心室均扩大,相位延迟呈弥散性,心功能指标左右心室均有明显下降,下降比缺血性心肌病更明显,心肌灌注显像均表现为弥漫放射性分布不均。两组特征阳性率差异显著(χ^2检验,P<0.01)。结论 根据影像特点与心功能指标,可以对两种类型的心肌病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扩张型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心脏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特点,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总结16例扩张型心肌病、21例缺血性心肌病的二维及M型超声心动图以及频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结果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扩张型心肌病16例,缺血性心肌病21例,将诊断结果与回访结果进行对照,诊断符合率均达90%以上。结论超声心动图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信息,尤其在扩张型心肌病早期,宜于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血清和肽素( COP)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 SAA)水平在扩张型心肌病( DCM)与缺血性心肌病( ICM)中的鉴别价值及其与心衰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对象65例,结合临床表现、心脏超声、BNP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30例( A组)、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5例( B组)、同期健康志愿者20例作为对照组( C组)。测定各组的COP及SAA水平,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B两组的血清COP和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A组血清SAA水平高于B组(P<0.05),A,B组COP水平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t=0.452,P>0.05)。 A,B两组中按NYHA分级分成的各亚组的血清COP水平随心衰程度加重而升高(F值分别为13.7,9.9,P<0.05),而血清SAA水平却没有这种随心功能分级升高而递增趋势。结论血清SAA水平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血清COP水平可以用于评估心衰的程度,成为评价心衰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核素显象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价值。方法 对26例扩张型心肌病和31例缺血性心肌病进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并观察其心肌灌注特点的不同。结果 57例患者中可以看出缺血性心脏病的校素显像与扩张型心肌病明显不同,缺血性心肌病以完全缺损为主要特征占93.5%(29/31),而扩张型心肌病以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改变而无完全灌注缺损占88.5%(13/26和10/26),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静息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鉴别缺血型和扩张型心肌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与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均表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在临床中不易鉴别。本文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二者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0例住院患者,应用临床表现、心脏超声和部分患者冠脉造影检查作为金指标确定缺血性心肌病患者(A组,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B组,30例),并选取健康对照组(C组,15例)。测定各组血清SAA浓度。比较各组SAA水平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结果: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C组,[(2.3805±1.267)ng/ml vs(0.9936±0.276)ng/ml,P<0.01],B组亦高于C组[(1.7567±0.2448)ng/ml vs(0.9936±0.276)ng/ml],P<0.01,但A组SAA水平明显高于B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6)。ROC曲线显示,采用SAA浓度为1.929ng/ml作为界值诊断缺血性心肌病的灵敏度为60%,特异度为83.3%。所得阳性似然比为3.5928。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时SAA水平明显升高,而扩张型心肌病则不同,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付莹 《当代医学》2021,27(2):65-67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在心肌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因射血分数低、心功能不全,且超声检查提示心脏扩张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实施冠状动脉造影后,结合临床综合诊断,明确缺血性心肌病者35例,扩张型心肌病者40例,酒精性心肌病16例,克山病9例。结果经分析,两组患者右室内径、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二尖瓣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峰值、主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速度、左室舒末容积、左室缩末容积、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可以为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该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同型半胱氨酸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与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患者198例,其中缺血性心肌病患者80例(A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53例(B组),普通冠心病患者65例(对照组),入选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三组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并比较三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相关生化指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三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B组与对照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B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A组年龄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三组一般临床资料,如糖尿病、血脂、高血压、吸烟饮酒、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A组与B组的左房内径、左室舒末内径明显增大(P〈0.05),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检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临床上可对鉴别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性心肌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心肌病与扩张型心肌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将15例缺血性心肌病和4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室壁局限性变薄及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主动脉瓣区退行性变是缺血性心肌病的超声特征。扩张型心肌病则表现为室壁弥漫性变薄,运动弥漫性减弱,右房室扩大,多瓣膜反流,与前者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彩超结合患者病史是对缺血性心肌病和扩张型心肌病进行鉴别的简便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心舒胶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心舒胶囊1.2g,每日3次。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6min步行距离试验(6MWT)、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在LVEDD、LVEF、CI、6MWT结果及hs—CRP改善的程度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益心舒胶囊可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尿酸(UA)水平的影响.方法 50例缺血性心肌病(NYHA分级Ⅱ~Ⅳ级)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另选门诊健康查体者2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乐10mg/d,共4周.治疗前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血CBP、血清UA水平.结果 治疗前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CRP、UA水平较正常组有明显增高(P<0.01).心功能Ⅳ级者的CRP、UA浓度较Ⅱ、Ⅲ级者增高明显(P<0.05).治疗组血清CRP、UA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心排出量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清CRP、UA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有益于缺血性心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宋艳秋  张辉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3):323-324,32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型心肌病患者中的定量变化.方法:59 例心肌病患者通过冠脉造影检查后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28例和缺血型心肌病组(ICM组)31例.测定患者在不同的NYHA分级时血清CRP浓度.结果:ICM组患者血清 CRP 平均浓度明显高于 DCM 组(P<0.01).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二维应变超声测量法(2DSE)评估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收缩功能的差异。方法对3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50±14.6)岁及44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52±16.9)岁的左房间隔部、游离壁及顶部的纵向应变进行标准多普勒超声及2DSE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左室容积,射血分数,二尖瓣返流面积及二尖瓣返流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房主动排空量及排空分数较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明显减少。扩张型心肌病左房各测量部位的收缩期纵向应变峰值也低于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结论二维应变超声测量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房功能异常有较好的评价作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与缺血性心肌病相比,左房收缩期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预后等。结果回顾性纳入心肌病患儿251例,其中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44例(17.53%),设为A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102例(40.64%)为B组。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房前后径(L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治愈率达93.18%,好转率为100%;B组疗效不佳,好转率22.55%。初次治疗后1年内,A组5例患儿出现病情复发,经调整治疗方案后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症状与扩张性心肌病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经有效治疗后多可恢复功能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王向阳 《求医问药》2014,(16):225-225
目的:探讨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使用阿托伐他汀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酒石酸美托洛尔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的分级(NYHA)以及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的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和左心室的缩短速率(FS)。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为Ⅰ级和Ⅱ级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的内径和C反应蛋白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治疗后左心室的缩短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心室射血的分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此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的优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张怀勇 《黑龙江医学》2007,31(2):99-101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非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30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15)和安慰剂组(n=15)。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need。结果治疗16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较安慰剂组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提高,为(39.11±3.45)%对(34.23±3.14)%,P〈0.01。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阿托伐他汀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袁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提示他汀类药物可用于治疗非缺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扩张型心肌病与缺血性心肌病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文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35名扩张型心肌病(DCM),35名缺血性心肌病(ICM)以及35名正常人从心脏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三个方面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①DCM组心脏多个房室腔扩大成球形,室壁变薄及动度弥漫性减弱;ICM组以左房室腔扩大为主,多呈葫芦状,室壁活动呈节段性障碍。②反映左室充盈流量状态的EPSS,DCM组显著高于ICM组;DCM组多瓣膜返流发生率较高且程度较重,ICM组多为单瓣膜返流且程度较轻。③DCM组以收缩功能降低为主,舒张功能可表现为“正常”;ICM组则主要以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收缩功能可表现为正常。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为临床鉴别DCM与ICM提供较为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刘明江  蔡力  唐英蓉 《四川医学》2009,30(11):1708-1710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MPI)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和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55例确诊心肌病患者,根据病史、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成扩张型心肌病组(25例)和缺血性心肌病组(30例)。同时完成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CAG)检查。观察^99mTc-MIBI在心肌的分布情况,分析病损心肌、病变血管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所有55例患者,心肌灌注显像都^99mTc-MIBI放射性分布异常:D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例(8%),均匀减低14例(56%),不均匀减低3例(12%),花斑样改变6例(24%);ICM组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29例(96.67%),均匀减低1例(3.33%)。冠脉造影检查:DCM组仅1例(4%)发现冠脉异常,但狭窄程度〈50%,ICM组30例(100%)都有不同程度的冠脉狭窄(≥50%);②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不均匀减低和/或花斑样分布为标准,MPI诊断DCM的敏感性为96.15%,特异性为95.6%,以核素^99mTc-MIBI在心肌呈节段性灌注完全缺损分布为标准,MPI诊断ICM的敏感性是96.7%,特异性是92%。结论核素^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的这种特征性分布,对扩张型心肌病和缺血性心肌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冠脉造影有很好的相关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美托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汉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1258-1259
目的评价美托洛尔用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标准治疗如: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等;观察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及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