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积水型脑囊虫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囊虫致脑积水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病灶明确者,采用手术摘除;无明显病灶者,采取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术后进行抗囊治疗。结果本组50例在抗囊治疗过程中无1例出现高颅压危象,经抗囊治疗39例脑室恢复正常,21例脑实质囊虫病灶吸收。结论脑积水型脑囊虫应首先解除梗阻或行分流手术,再进行抗囊治疗,避免抗囊过程中出现高颅压危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手术与药物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33例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及手术方法和药物治疗进行分析.结果高颅压型脑囊虫病表现为颅内压进行性增高,依临床表现及CT、MRI检查大部分可早期诊断,但对部分不典型者常易误诊,MRI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对有明显占位或脑脊液循环梗阻者,应手术摘除囊虫;对经药物治疗后出现颅内压升高并危及生命者应行颞肌下减压.术后均应配合药物治疗.结论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依其临床表现、影像资料多可早期诊断,其治疗应是手术治疗结合合理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组织病理学方面研究手术并服吡喹酮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优越性。方法 对从1984年-2002年收治的230例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人进行手术并服吡喹酮治疗并摘出囊虫进行病理观察。结果 随访6个月,脑室型囊虫术后复查CT示: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梗阻脑积水影像消失,皮肌内囊虫阴影消失90%以上者92例,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正常,癫痫发作减少75%以上,高颅压症状完全消失。总有效率96.7%,病死率3.3%。结论 术后服嘴喹酮是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度脑囊虫病减量法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外科协同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将同期住院治疗的209例脑囊虫病人分为轻中度组(135例)和重度组(74例)。服药治疗期间使用降颅压药,包括脱水剂和减轻脑水肿药物(糖皮质激素、七叶皂甙钠、白蛋白)。药物降颅压无效者行脑室外引流术或/和颞肌减压术。结果在口服丙硫咪唑治疗时,轻中度脑囊虫病组1.5%行外科治疗,重度脑囊虫病组90.5%行外科治疗,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0.01)。轻中度组102例患者治疗后进行随访平均29.4月,重度脑囊虫病组中有69例在治疗后随访平均37.2月。两组患者随访中经复查CT或MRI,除1例(脑内虫体数量达1160个)治疗失败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重度脑囊虫病患者在减量法服丙硫咪唑治疗期间,行药物降颅压治疗应同时使用外科降颅压措施,这样才能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相似文献   

5.
董玉芳  邵会全 《现代医学》1989,17(2):120-120
本组15例高颅压型脑囊虫患者均符合脑囊虫病诊断标准并伴有明显视神经乳头水肿。我们采用先行外科减压术,后服吡喹酮灭囊虫的方法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经随访1~3年后,治愈好转13例,总有效率86.7%。本文对病例、手术方法的选择、药物治疗作了讨论。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13例,女2例,年龄20~60岁;病程1个月至2年,有食“痘猪肉”史者7例,便绦虫史者9例。临床  相似文献   

6.
通过50例脑囊虫病的诊治,体会到脑囊虫病临床表现复杂,以癫痫发作及高颅压多见;CT 见脑实质有单发或多发的圆或椭圆形的低、高密度区及脑脓肿样病灶,强化扫描能增强小病灶效应,有脑室扩大、脑萎缩者应考虑脑室囊虫;脑脊液免疫学阳性率占78%,淋巴细胞不同程度升高,偶见单核及嗜酸细胞,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本病应反复长期治疗,有高颅压者先降颅压后抗囊虫,囊虫性小脓肿需抗囊虫及抗感染联合治疗,脑室囊虫需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吡喹酮治疗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引起脑疝的抢救及各种护理措施。方法:对13例脑疝病人给予降颅压、吸氧、纠正酸中毒、电解质紊乱,配合各种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意识及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13例中有9例经有效的抢救及护理痊愈出院。结论: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引起的脑疝经及早治疗,精心护理,措施得当,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硫咪唑减量法治疗重度脑囊虫病的初始耐受剂量。方法将74例根据囊尾坳数量分为A(100-199个)、B(200-299个)、C(300-399个)、D(≥400个)4组。用丙硫咪唑减量法找到初始耐受剂量,然后逐渐递增至治疗剂量。按治疗剂量服丙硫咪唑3-4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服药治疗期间使用降颅压药,药物降颅压无效者行外科降颅压治疗。结果各组初始耐受剂量为治疗剂量:A组400-600mg/d,B组300-600mg/d,C组200-500mg/d,D组200-400mg/d。服药治疗期间有67例行外科治疗。74例患者中随访69例,随访时间19-52个月,平均37.2个月;复查CT或MRI,除1例(脑内虫体数量迭1160个)治疗失败外,其余68例均治愈。结论对于重度脑囊虫病的治疗,根据虫体数的不同,丙硫咪唑初始剂量为治疗剂量的1/2-1/5,同时采用外科降颅压可使患者顺利度过治疗期。  相似文献   

9.
105例脑囊虫患者的护理高庆鲜潘栓珍金便芬张兰俊第二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050000)关键词脑囊虫病;高颅压;护理学脑囊虫病常见,目前主要应用丙硫咪唑或吡喹酮治疗,治疗过程中易引起高颅压反应,甚至形成脑疝而死亡。因此,做好护理工作极为重要。1991~...  相似文献   

10.
土茯苓治疗脑囊虫病合并高颅压症100例王瑛(郑州市金水区人民医院,450003)主题词脑囊虫病/病因学,假脑瘤/并发症,假脑瘤/中医药疗法,土茯苓/治疗应用我们在治疗脑囊虫病的过程中,对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眼底水肿等高颅压症状的病人,给予口...  相似文献   

11.
李海波  李龙鲁 《吉林医学》1998,19(3):146-147
小儿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诊治李海波常桂芬李春怀梁东梁志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儿科130021)李龙鲁(吉林市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儿科132011)孟繁红(长春市246医院130062)小儿脑囊虫病并不少见,目前还有增多趋势,而高颅压型脑囊虫病在儿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高颅压型脑囊虫病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住院的156例高颅压患为临床治疗观察对象。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以不同的抗囊方法及剂量进行治疗,一般3~5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个月。结果 对于绦虫现症病人15例,全部驱下绦虫,驱虫率100.00%;伴有皮下结节50例,疗后均消失,消失率为100.00%。脑神经症状疗后有明显改善,93例癫痫治疗后86例未再发作。疗后脑CT复查,其中56例颅内未见异常,原CT病灶已吸收;有95例可见散在钙化灶,5例除钙化灶外,仍可见有低密度灶,但较原片明显减少;10例行脑脊液分流术,侧脑室及三脑室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联合应用阿苯达唑、吡喹酮剂量递增疗法是抗囊虫治疗的有效方法;密切观察病情,及时恰当地对症治疗是保障病人安全和抗囊虫治疗顺利实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正确诊断脑囊虫病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施甸县2004年~2009年间收住院的226例脑囊虫病患者治疗期的CT临床观察及护理.结果 226例脑囊虫病CT确诊病例中,脑实质型213例、脑室型13例.其中:脑囊虫寄生于右侧大脑半球者有108例、左侧大脑半球91例、双侧小脑半球14例、脑室系统13例.结论 脑囊虫侵犯部位、数目、病理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同,若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预后较好,但因对其认识不足乃至延误诊断,可能造成终生残疾或因颅压升高处理不及时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极其复杂、多样、易变的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观察形式多样的首发症状,高颅压型、癫痫大发作的临床表现。灭囊药治疗后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所表现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症状。配合各种护理措施。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可在用药前稳定病情,降低颅内压,控制癫痫大发作。用药中加强监护,出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病人治疗安全,痊愈出院。结论:脑囊虫病在治疗前后经密切观察,精心护理,措施得当,是可以减少各种并发症痊愈的。  相似文献   

15.
国内自80年代先后将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应用于临床治疗脑囊虫病以来,脑囊虫病的治疗有了本质上的突破。多年来的临床实践,使国内同行积累了大量丰富的治疗经验。但时至目前,仍未有一个统一的治疗方案。我们根据15年来治疗脑囊虫的体会并参考国内同行的经验,提出如下脑囊虫病的治疗方案,与国内同道进行初探。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治疗风险,我们仍主张要求患者住院治疗,同时必须将颅压降至1.96kPa以下再用药。1普通型脑羹虫病的治疗普通型脑囊虫病指病情一般,颅压正常或稍高,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80年代初,吡喹酮的临床应用正处于摸索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囊虫病病例特征,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病例资料,分析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40例脑囊虫病病例中癫痫型占50.0%,高颅压型占35.0%,其他型占15.0%。40例病例遍及贵州省7个市(州、地)的15个县(市),男女性别比为1.00∶0.43,15岁以上病例占95.0%,57.5%病例曾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疗效明显。结论脑囊虫病在贵州省广泛流行,应进一步加强脑囊虫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报告脑囊虫病22例,其中手术治疗16例。认为CT扫描是诊断脑囊虫的可靠方法,脑室内注入碘水造影剂后再行CT扫描,对脑室型囊虫的诊断更为准确。脑室型囊虫病应尽早手术,脑实质型,经系统抗囊虫药物治疗症状不能完全控制,CT复查仅残留1~2个大囊或小脓肿、肉芽肿者,也适于手术治疗。术前应定位准确,术中应用A型超声诊断仪可协助定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占位性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分析10例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占位性脑囊虫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压增高症状,囊虫大小2.0cm × 3.0cm至8.7cm × 6.5cm,5例头颅 MRI和CT检查显示囊虫头节,误诊3例,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此类病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肿瘤占位样颅内压增高症状,头颅MRI检查诊断准确性高,适合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单发病例术后无须抗囊虫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 脑囊虫病(Cerebral Cyaticercosi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科疾病。在我国北方特别是东北华北地区较多见。本组将10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06例患者均按脑囊虫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入院。其中男性8d例,女性22例;年龄在14天—61岁之间,病程14—7年。正常颅压型68例,高颅压型38例(压力在1.96—3.43kPa)。本组患者主要临床症征及合并症见表1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积水型脑囊虫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积水型脑囊虫病73例,回顾分析其治疗过程。结果:对诊断明确的73例脑积水型脑囊虫病患者实施了脑室或脑池囊虫摘除术,术后进行抗脑囊虫病治疗,其中13例脑积水症状改善效果不佳,二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均未出现新的神经损害症状,脑室恢复正常。结论:脑积水型脑囊虫病一旦诊断明确,应积极手术切除脑囊虫,解除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再进行抗囊虫治疗,必要时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临床效果明确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