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彭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01-202
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后膈肌麻痹的预防及对策。方法2003年1月~2006年7月我中心在体外循环下共完成心脏直视手术2434例,术后并发膈肌麻痹11例(正中开胸8例,侧开胸3例),均为3岁以下患儿,难于脱离呼吸机,后均经肋间切口行膈肌折叠治疗。结果膈肌折叠术后10例顺利脱离呼吸机,治愈出院,1例死亡(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讨论术中良好的膈神经保护可减少心脏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发生,术后早期积极的膈肌折叠治疗可明显地改善患儿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2.
20 0 1年 8月 ,北京阜外医院外科为 2例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患儿施行了膈肌折叠手术。报告如下。例 1 患儿男 ,6个月 ,入院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及室间隔缺损 ,重度肺动脉高压。 2 0 0 1年 6月 2 9日行修补术 ,术后第 3天脱离呼吸机 ,后因低氧和高碳酸血症二次气管插管 ,行气管切开术 ,但因感染、肺不张等多种肺部并发症一直不能脱离呼吸机支持。术后 5 0d床旁胸片示右侧膈肌抬高并右下肺不张 (图 1)。诊断膈肌麻痹。 8月 2 1日行膈肌折叠手术 ,手术从外侧第 8肋间进胸 ,沿膈肌纤维方向切开 ,然后连续或间断褥式缝合切口。术后床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膈肌折叠术治疗成年人膈肌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10年10月该院22例手术治疗的单侧膈肌麻痹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前后分别对呼吸困难指数、动脉血氧分压、肺活量和一秒量进行检测。结果膈肌折叠术后各指标明显改善(P<0.05)。结论膈肌折叠术对于成年人膈肌麻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后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2001年8月,北京阜外医院外科为2例心脏手术后膈肌麻痹的患儿施行了膈肌折叠手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行体外循环手术相关因素与术后膈膨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体外循环术后,出现膈膨升患儿。分析诊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体外转流温度和手术方式等与膈膨升的相关性。结果术后出现膈膨升患儿有139例(0.91%),男94例,女45例,不同转流温度对膈膨升发病率有差异(P0.01),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二次开胸粘连分解以及手术方式对术后膈膨升发生率有差异(P0.01)。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易术后并发膈膨升。结论体外循环温度低、转流及主动脉阻断时间长,二次开胸粘连分解会增加术后膈膨升发生率。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及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纠治术易并发膈膨升,膈肌折叠治疗术后膈膨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婴幼儿膈膨升症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膈膨 升症病例。经胸手术21例,经腹手术8例,均行前后双层折叠,膈肌菲薄者需来回折叠,结果:本组患儿术后膈顶均降至第9-10后肋水平,效果满意,经腹手术患儿有2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经手术治愈未再复发,结论:婴幼儿膈膨升症严重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膈肌年叠术是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原因和防治对策。方法 :对 1 1 7例心脏手术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膈肌麻痹发生率为 1 1 .1 % ( 1 3/1 1 7) ,均为左侧膈肌麻痹 ,病人年龄为 1 6~ 5 4岁。小于 1 6岁的无膈肌麻痹发生。膈肌麻痹多发生在手术时间长、阻断时间长、需多次灌注冷晶体液和多次心包内放置冰泥的病人。结论 :膈肌麻痹与术中心包内放置冰泥 ,导致膈神经冻伤有关。避免冰泥直接接触膈神经 ,可降低膈肌麻痹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心脏直视术后呼吸道护理方法,减少呼吸道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122例体外循环下施行心脏直视手术患儿术后呼吸道的护理情况。结果:所有患儿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合理使用呼吸机,正确的气管内吸痰,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有效减少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凯 《基层医学论坛》2013,(23):3032-3033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成人心脏疾病的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实施63例右腋下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其中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3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5例、法洛四联症矫治术2例、右心室流出道疏通术3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出现死亡、二次开胸手术治疗,术后1例患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经过血液透析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治疗成人心脏畸形疗效显著,并且有利于术后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彩色超声探讨膈肌厚度与呼吸功能的关系。方法肺叶切除手术患者64例在开胸术中直视下以彩色超声测量膈肌厚度,观测呼吸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以术中彩色超声检测结果分为≤3 mm组7例、4mm组20例、5 mm组29例和≥6 mm组8例。膈肌厚度4 mm组和5 mm组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膈肌≤3 mm组和≥6 mm组,5 mm组的肺功能最佳,而≥6 mm组最差(除SaO_2外,均为P<0.05)。结论彩色超声辅助诊断膈肌厚度检测可作为临床对呼吸代偿功能的预测指标,膈肌动力泵的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呼吸功能的代偿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心脏手术后呼吸衰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对心脏术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经验。方法:10例心脏术后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当循环功能稳定后,拨除气管导管,改用经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结果:8例顺利撤离呼吸机,两例患者由于并发肺部感染导致严重呼吸衰竭,重新接受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结论:心脏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的患者,能够平稳地接受由有创机械通气向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粟毅  吴亚梅 《重庆医学》2005,34(11):1667-1668,1672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9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过程中纤支镜检查、取痰培养、吸痰、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止血治疗、气管插管深度调整等.结果 189例行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成功率100%;215例次经纤支镜吸痰、支气管冲洗或支气管肺泡灌洗;209例次纤支镜取痰细菌和真菌培养,阳性率为81.3%;6例经纤支镜止血治疗出血停止,有效率100%;24例经纤支镜直视下调整气管插管深度;6例检出支气管肿物.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治疗肺切除术后患者并发呼吸衰竭的疗效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和疗效。结果25例患者在对因治疗、控制肺部感染和营养支持的同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待低氧血症纠正后,逐步撤机。治愈20例,死亡3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对肺切除术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应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尽量采用辅助控制通气模式,先短时间给予高流量氧,纠正呼吸衰竭后逐步降低吸入氧浓度,撤机时先进行低辅助通气;防治呼吸机相关并发症;注意加强静脉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机及气道管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心内直视术后呼吸机应用及气道管理的体会。方法: 术后均选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辅助呼吸,常规监测经皮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有创动脉血压、血气等呼吸循环指标。结果: 撤机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17例,再插管5例,另12例改用CPAP后呼吸困难改善,避免了2次插管。本组52例行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19例阳性,其中8例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例涂片为霉菌孢子,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后肺部感染全部控制。本组肺不张15例,气胸3例,给予加强体位引流、胸腔穿刺抽气后治愈。结论: 先心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是十分重要的,提倡循环稳定时早期撤机;对于撤机后呼吸困难者,尽早给予CPAP支持,对难以控制的肺部感染要根据气管分泌物培养及涂片结果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大手术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机械通气辅助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43例重大手术后呼吸功能障碍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情况,结合患者术前心肺功能状况,分析患者治疗后一般情况及心率、呼吸、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变。结果:43例术后需行机械辅助通气治疗患者术前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呼吸功能减退,术后一定时间内予以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可以使其PaCO2,心率、呼吸频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手术后呼吸功能减退患者适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辅以合理用药,能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缩短监护病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王彤  田巍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1):126-128
目的总结食管癌吻合口瘘伴呼吸衰竭的病例资料,探讨其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ICU需行有创机械通气的12例食管癌吻合口瘘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Urschel食管癌吻合口瘘的分类,Ⅱ型8例、Ⅲ型3例、Ⅳ型1例。3例Ⅲ型吻合口瘘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无住院死亡,机械通气时间3~18天,中位时间6.5天。1例Ⅳ型吻合口瘘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无住院死亡。8例Ⅱ型患者中,与手术治疗组(n=5)相比,非手术治疗组(n=3)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延长(5.00±1.58 vs 13.67±5.13,P=0.010),住院病死率增加(0 vs 66.7%,P=0.035),而ICU住院时间和ICU病死率无明显差别。结论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的诊断及分类是进一步明确治疗策略的基础。对于Urschel分类Ⅲ型、Ⅳ型食管癌吻合口瘘伴呼吸衰竭的的患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对于Urschel分类Ⅱ型食管癌吻合口瘘伴呼吸衰竭的的患者,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积极治疗吻合口瘘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住院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在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全麻手术中对肺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慢性肺部疾病拟行非肺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保护性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每组各50例。保护性通气组(A组),通气模式采用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机械通气;常规通气组(B组),采用常规方法通气。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机械通气1h(T1)、拔管后15min(T2)、术后6h(T3)采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记录各时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平均动脉压(MAP)。结果:T1、T2、T3时A组PaO2水平高于B组,T1时A组Ppeak、eplat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点PaCO2、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全麻手术中,低潮气量加低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肺的呼吸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颈椎术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颈椎损伤术后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经验。方法对ICU40例颈椎术后合并呼吸衰竭予以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生命体征监测、心理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引流管护理、体位护理、营养支持护理、压疮护理、泌尿系统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干预措施。结果32例患者安全渡过急性期,顺利拔管转入骨科继续治疗。3例患者因抢救无效死亡,5例患者因经费原因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结论良好的护患沟通,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有效减少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李淑刚 《医学综述》2009,15(18):2879-2880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术后应用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术后使用机械通气(19例);B组术后予以吸氧而未使用机械通气(19例)。进行两组间呼吸监测指标(PaO2、PaCO2、SaO2)、机械通气前后呼吸监测指标以及预后的对比分析。结果A组机械通气后PaO2、PaCO2、SaO2等指标较B组有明显改善,使用机械通气前后各呼吸监测指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按GOS预后判断,A组生存质量优于B组(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改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