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98例小儿肺炎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观察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为探讨小儿肺炎时血清心肌酶谱有无改变,我们对本科1994年8月至1995年4月期间收治的186例小儿肺炎中98例患儿进行了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婴幼儿与儿童肺炎支原体(MP)肺炎的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进行检测,了解二者在发病早期与恢复期的不同。方法 婴幼儿组和儿童组MP肺炎均在发病后1周和3周早晨取空腹血测定血清心肌酶谱及其同工酶。结果 心肌酶谱在发病第1周时儿童组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均高于婴幼儿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发病后3周经治疗血清心肌酶和同工酶婴幼儿组均高于儿童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婴幼儿组中2次测定乳酸脱氢酶(LDH),均高于儿童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MP肺炎感染早期儿童组心肌损害较婴幼儿组明显。发病后3周经治疗婴幼儿心肌损害较儿童组明显且迁延。婴幼儿组病程中LDH均高于儿童组,可能与LDH敏感性高、恢复慢、特异性差及婴幼儿肺部表现较儿童严重、且缺氧也更明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急性豆角中毒患儿心肌损害情况.方法 以54例急性豆角中毒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症状轻重分成2组(轻症组24例,重症组30例),均于中毒后第3天晨起空腹抽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时2组患儿均常规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轻症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异常率为54.1%,肌酸激酶(CK)异常率为12.5%,CK-MB异常率为4.2%;而重症组血清LDH异常率为83.4%,CK异常率为55.3%,CK-MB异常率为33.3%;重症组LDH、CK、CK-MB异常率均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结论 救治急性豆角中毒患儿时不能忽视心肌损伤.患儿心肌损害程度与中毒程度有关,心肌酶谱检测和心电图检查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5.
6.
流行性出血热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免疫抑制法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技术的发展,此法作为诊断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指标之一,已在国内实验室广泛使用。本文将健康儿童CK-MB测定结果,分年龄、性别和健康成人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如下。 资料与结果 健康体检儿童来自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及单位体检者,半年内无呼吸道感染史,无心脏病史,经体检 相似文献
7.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心肌损害的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腹泻病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其大便轮状病毒抗原,用酶速率法检测其心肌酶谱的改变。结果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达90.63%,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治疗1周,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恢复正常达96.5%。结论轮状病毒可致心肌损伤,对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应警惕心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9.
为进一步探讨小儿伤寒心肌损害的临床意义,我们对40例伤寒患儿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及心肌酶谱检测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检测了72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心肌酶谱及部分病例作治疗前,完全缓解后心肌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各类型)心肌酶在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完全缓解后下降,尤以CKMB、LDH、HBDH差异尤为显著,说明急性白血病对心肌有损害。当急性白血病心肌酶各项指标异常升高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血清心肌酶谱改变患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魏健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812-813
目的 探讨心肌酶谱与心肌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 8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与 82例非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和 79例正常对照组的心肌酶谱进行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 86例患儿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与非病毒性心肌炎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单纯心肌酶谱变化不能作为心肌炎的唯一诊断依据 ,有许多因素可导致心肌酶谱改变。诊断心肌炎时应结合病史、体征等做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87例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芹 《中华现代儿科学杂志》2008,5(1):28-29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87例肺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期门诊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患儿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K-M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婴儿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增高显著,年龄越小心肌酶谱水平越高,心肌损害越明显,对小婴儿肺炎患儿要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36例过敏性紫癜伴心脏损害患儿心肌酶谱检测及心电图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6例过敏性紫癜(AP)伴心肌损害患儿分析资料表明:AP累及多器官,消化道出血,并发氮质血症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心肌酶谱亦增高且持续时间长,大多数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随主要症状消失而恢复正常,但消化道出血,氮质血症者随访及积极治疗,并重点讨论了AP患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心肌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60例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期心肌酶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于1999年4月~12月对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程在5天内)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测定 ,其中男28例 ,女32例 ;年龄5个月~14岁 ;周围血白细胞计数(3.5~6.0)×109/L;胸部X线未见心脏扩大 ,无肺炎表现 ;心电图示窦速3例 ,房室传导阻滞2例 ,Holter记录运动后室早2例。所有患儿近2个月均无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史 ,既往无心、肝、肾、肌肉疾病史。心肌酶活性检测结果 :AST升高28例(46.7 %) ,其中升高达2倍以上者8例 ,其含量为(52.17±24.49)U/L ;LDH升高28例(46.… 相似文献
15.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李桦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5,10(2):81-83
本文对反复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81例进行了免疫功能测定。并与80例健康儿进行了比较,表明复感组无论是体液免疫的IgG、IgA和IgM含量,还是细胞免疫中的T细胞,CD3、CD4、CD8均低于正常儿水平,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复感儿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低下,由此可见减少复感儿的发病次数和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不但要积极采取病因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17.
26例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本文观察26例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必心肌酶谱(CPK、AST、LDH、HBDH、CPK-MB)活性变化,与下沉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表明患儿伴有心肌损害,且脱水酸中毒症状愈重,心肌酶活性升高愈显著,肠炎痊愈,心电图恢复正常,心肌酶活也下降。因此,心肌酶活中作为观察新生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情和转归重要指标,研究结果亦表明,抗氧化剂治疗有助于心肌酶活性较快下降,有利于疾病愈愈。 相似文献
18.
19.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活性的测定王晓茵卓安山苏立罗丽玲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常见病,不仅要采取病因治疗,而且提高机体免疫力也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检测了RRI患儿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毒因子(NKCF)活性,旨在为RRI的免疫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与超敏C-反应蛋白( 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正常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心肌酶谱( AST、LDH、CK、CK-MB)和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CRP升高45例(56.25%),对照组则为2例(4%),观察组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χ2=31.55, P<0.01)。观察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59例(73.75%),其中 AST 异常51.6%、CK 40.1%、CK-MB 21.4%、LDH 72.2%;对照组患儿心肌酶谱异常6例(12%),其中AST异常16%、CK 10%、CK-MB 4%和LDH 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心肌酶谱和hs-CRP可作为心肌损害的有效指标,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