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9例的经验与治疗效果,并与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我们对19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行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与21例行常规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ICU停留治疗时间差异。结果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并不加长手术时间,不加大手术难度,没有增加并发症及其它危险。结论术后与对照组比较,减少了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二尖瓣置换术方法与早期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对40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分别采取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法一切除瓣叶及瓣下结构法,分别对手术死亡率、术后多巴胺用量和持续时间、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保留组术后无死亡,切除组术后左心室功能恶化死亡1例,与切除组相比,保留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小,持续时间短,心功能恢复好,完全保留者术后恢复尤为顺利,结论:保留瓣叶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尤其适  相似文献   

3.
李晓雷  汪华  陈旭  明波  刘仕强  曾安强 《西部医学》2011,23(6):1016-1017
目的比较常规二尖瓣置换术与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将69例行二尖瓣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A(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B(常规二尖瓣置换)两组,收集术前及术后心脏彩色超声检测左心功能的结果,并对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B组较对A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较不保留瓣下结构者更有利于心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1例保留瓣下结构(实验组)和2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对照组)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以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保留瓣下结构与否的二尖瓣置换手术效果。方法 :收集 2 1例保留瓣下结构 (实验组 )和 2 0例不保留瓣下结构 (对照组 )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患者二尖瓣置换手术前及术后 6个月心脏彩色超声结果 ,并对左心功能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手术前后左心室大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舒张末期容量指数均明显下降 ,实验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 ,且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 :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关闭不全为主的二尖瓣病变 ,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者  相似文献   

6.
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方法自1997年10月—2006年3月完成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1050例,男487例,女563例,其中合并风湿性心脏瓣膜病753例,严重冠状动脉性心脏病52例。结果术后早期病死率为3.43%,并发症发生率为5.05%。术后3个月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SD)改善最为明显,LVDD、LVSD分别减小(3.57±1.32)%和(2.82±0.82)%;术后6个月分别减小(2.77±0.84)%和(2.35±0.74)%;术后12个月分别减小(1.51±0.64)%和(0.93±0.61)%。结论保留二尖瓣后瓣叶及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适用于大部分二尖瓣病变,可减少左心室破裂的危险,改善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二尖瓣组合结构是由二尖瓣环、二尖瓣叶、腱索和乳头肌组成,是左心室解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二尖瓣组合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对术后左室舒缩功能和防止左室破裂有重要作用[1~3]。现将近年来保留二尖瓣组合结构的二尖瓣替换术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二尖瓣组合结构的特殊生理功能研究二尖瓣组合结构除作为房室瓣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的特殊生理功能:1.1 心肌力学功能 在每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组合结构的完整性对维持左心室的收缩几何形状和收缩舒张功能有十分重要意义[4],尤其是腱索乳头肌,…  相似文献   

8.
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严重的退行性二尖瓣病变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患者的病程较长,各重要脏器功能退化不全,手术病死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能保持瓣叶、腱索、乳头肌与左心室之间的正常联系,维护了心室壁原有的收缩支撑力,从而避免严重并发症和改善术后左心室功能,提高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手术治愈率和维持较好的远期心功能状况。该文就保留全瓣及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全部保留和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随机选取44例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接受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B组接受部分保留瓣下结构的手术,比较两组在术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超声心动图改变。结果A组与B组在术后早期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重症监护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的超声心动图指标均无明显差异,术后6个月A组左室长轴收缩末纵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同等条件下应首选全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但不必强求全瓣结构保留,应视术中瓣膜的病变情况和术者的经验而定。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替换术保留后叶及瓣下结构14例报告附属第二医院心胸外科王胜利,施霖,黄宪平,胡型锑,杨美高,赵曙光,赵琦峰[关键词]二尖瓣替换术,保留后叶及瓣下结构,左心室功能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后叶及瓣下结构对保护心肌的收缩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我院自1994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7年10月接受二尖瓣置换术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术中尽可能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照组不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对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心功能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予以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死亡病例,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两组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每分钟排血量(CO)明显提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6.67%,对照组为26.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瓣叶及瓣下结构,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薛世岳 《海南医学》2015,(4):540-54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见的是二尖瓣狭窄。严重的二尖瓣狭窄可导致肺动脉高压甚至反复右心衰竭,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有效的外科治疗。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是切除病变二尖瓣瓣叶及瓣下结构组织,这种方式被大家公认为传统二尖瓣置换术。随着对二尖瓣环与左心室的解剖结构及生理特性的深入认识,在传统二尖瓣置换术基础上衍生出了保留瓣下结构的不同二尖瓣置换术。这些手术方式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其远期效果等得到了广大心脏外科医师的认可。本文就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外科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保留二尖瓣装置在二尖瓣置换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1 001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分成2个阶段,前一阶段二尖瓣置换手术未保留二尖瓣装置,后一阶段二尖瓣置换手术部分病例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前一阶段563例瓣膜手术,无1例保留二尖瓣装置,结果左心室破裂6例;后一阶段438例瓣膜手术保留二尖瓣瓣下装置263例,结果左心室破裂1例。结论:二尖瓣置换术时,保留二尖瓣装置有利于术后左心室功能的恢复,降低左心室破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巨大左室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采用保留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二尖瓣置换术,临床随访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并分别于术后2周及6月测定心功能指标及左室前间壁搏动情况。结果 观察组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6月时观察组心功能恢复情况及左室前间壁搏动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巨大左室的患者采用保留腱索和乳头肌的二尖瓣置换术可维护左室的立体几何结构,加强整体收缩功能,减少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正性肌力药的用量,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愈后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二尖瓣置换术中保留前瓣叶及其腱索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进行二尖瓣置换手术,其中22例保留了二尖瓣前叶及其腱索(观察组),26例未保留瓣叶及其腱索(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评估测量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无手术早期死亡病例;对照组手术早期死亡1例(3.8%,1/26),超声心动图显示,两组LVEDV、LVESV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LVEF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保留前瓣及其腱索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优于传统不保留瓣膜的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16.
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时,保留整个二尖瓣和瓣下结构对患者术后左心室功能、远期生存率及活动能力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现对我院行保留整个二尖瓣和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术(占同期二尖瓣置换术的80%)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64年,Lillehei等借鉴Rushmer有关二尖瓣乳头肌与心室壁运动研究的基础上,率先采用保留瓣下结构的技术进行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以降低术后低心排发生率与手术死亡率。但此后多年该术式一直未获推广,随着人们对二尖瓣瓣下结构,瓣环与左室壁之间在懈剖和生理上相互关系的深入认识,部分或全部保留二尖瓣结构的MVR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二尖瓣置换术对左室构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因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行二尖瓣置换术(MVR)者79例,其中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P)40例,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组(MVRNP)39例,再根据病因不同分为二尖瓣狭窄(MS)组29例(MVRP 14例,MVRNP 1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组27例(MVRP 15例,MVRNP 12例)和双瓣置换术(DVR)组23例(MVRP 11例,MVRNP 1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7 d和3月三维超声测量左房面积(LAA)、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及收缩期末容积(LVESV),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术后3月,MVRP组MI及DVR患者FS、LVESV、LVEF、LAA及LVEDV优于MVRNP组(P<0.05);两组MS患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MVRP组左室构型呈椭圆形,MVRNP组呈偏心形或圆形.结论 与不保留二尖瓣后瓣下结构的MVR术比较,保留二尖瓣后瓣瓣下结构的MVR术对于MI、DVR患者更有利于改善左室构型及左室功能.  相似文献   

19.
探讨保留二尖瓣装置的二尖瓣替换手术对左心功能的影响,评价保留二尖瓣腱索及乳头肌对心功能的维护作用。36例保留二尖瓣装置手术,术后心功能改善明显,左心室缩小,低心排发生率下降,未见卡瓣及左心室破裂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尖瓣置换(MVR)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左室功能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63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MVR术中是否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将其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对照组术中不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合并手术类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左心室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T-proBN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LEDV、LESV明显小于对照组,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5 d、7 d,观察组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VR术中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更有利于提高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的左室功能和降低血清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