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谌湘利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156-156,160
目的 了解不同药物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预后,以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药物性致急性肾衰竭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和预后.结果 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氨基糖甙类(6例,37.5%),头孢菌素类(4例,25%)和非甾类抗炎药(3例,19%),治愈率97%.结论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尿毒症者应尽早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药物肾损害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预后,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竭的致病药物、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治疗结果。结果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氨基糖苷类(9例,29%)、头孢菌素类(6例,19%)和非甾体炎药(6例,19%),主要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肾炎和(或)肾小管坏死,治愈率97%。结论肾活检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尿毒症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不同药物肾损害的临床、病理改变和预后,提高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药物性急性肾衰的致病药物、临床、病理改变及疗效与预后情况。结果:引起肾损害的主要药物为:氨基糖甙类(5例,31%)、头孢茵素类(3例,18.7%)和NSAIDs(3例,18.7%),主要病理改变为间质性肾炎和/或肾小管坏死,治愈率93%。结论:肾活检是角诊的主要手段,尿毒症者应尽早开始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4.
85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DILD)的病因及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早做出正确诊断与治疗。方法: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血清学指标、病理特点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诱发DILD的药物主要是中草药(41.18%)、抗感染药(10.59%)、环境类毒物(10.59%)、解热镇痛药(8.24%)。慢性药物性肝病(chronic 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CDILD)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高于急性药物性肝病(acute drug induced liver disease,ADILD)组,淤胆型的比例也高于ADILD。85例DILD的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其中治愈50例,好转24例,无恶化或死亡病例。结论:DILD的常见诱发药物为中草药、抗感染药、环境类毒物、解热镇痛药,病理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CDILD易出现淤胆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聂明英 《大家健康》2016,(1):154-155
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确诊为药物性肾损害患者25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25例患者中 ,药物性肾损害发生原因分别为:抗生素类7例、非甾体类消炎药6例、造影剂类4例、免疫抑制剂2例、利尿剂和抗肿瘤类及中草药各2例 ;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和血液透析治疗后 ,有22例痊愈、3例好转.结论:药物性肾损害的发生原因十分复杂 ,掌握不同药物性肾损害临床特征 ,结合实验室检查和肾活检 ,是药物性肾损害诊断和对症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31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31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检查、病原学标志物以及治疗转归作综合判断。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相关药物有:抗菌素类药为19.4%(6/31),中药为19.4%(6/31),抗结核药为16.1%(5/31),抗肿瘤药为9.7%(3/31),解热镇痛药为6.5%(2/31),抗甲状腺药为6.5%(2/31),抗精神病药9.7%(3/31),其他类药为12.9%(4/31)。临床出现急性药物性肝病28例,慢性药物性肝病3例。临床表现依药物的作用机制而不同。患者主要表现为黄疸和转氨酶升高。经停药及护肝治疗预后良好。结论:不同种类的药物可能引起药物性肝病,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许学哲  甘筱潇 《吉林医学》2012,33(21):4548-4548
目的:加强对药物所致肾损害的认识,提高用药警惕性及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药物性肾损害患者共38例,分析原发病因、用药情况及临床表现等。结果:38例药物性肾损伤患者中,行血液透析滤过28例,行腹膜透析10例。治愈25例(86.2%),4例死亡(6.9%),9例转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结论:多种药物均可导致肾损害,但以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常用药多见。  相似文献   

8.
92例药物性肝炎的酶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熟悉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用药物及不同类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92例所致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不同药物种类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造成肝损伤的药物分别为中药类、解热镇痛类、抗结核类、抗生素类及抗肿瘤类药物.结论 中药类、解热镇痛类、抗结核类药物为造成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临床病理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其次为胆汁淤滞型及混合型.  相似文献   

9.
张颖  贺建军 《四川医学》2012,33(2):331-332
目的探讨导致小儿药物性血尿的主要病因,尽早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时采取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45例均行尿常规离心镜检等检测。结合患儿用药史,临床资料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引起血尿的前3位药物为解热镇痛类23例(51.1%),抗感染类12(26.7%),中草药类5例(11.1%),患者均有离心镜下血尿,肉眼血尿22例(48.7%),肾功不全或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表现10例,急性肾衰竭1例,肉眼血尿24h消失8例,其余在7d内全部消失;镜下血尿3d内消失25例,3~7d消失12例,其余患者在6个月内消失。门诊随访6个月~1年无复发。结论小儿药物性血尿若早期发现,及时停药及正确处理并发症,预后多良好。对药物所致肾损害的后果不能忽视,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4月~2009年4月78例药物性肾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药物性肾损害主要发生在肾小管间质,一经发现迅速停药、积极治疗,临床预后较好,本组78例患者中,57例痊愈,14例转为慢性肾功能损害,5例死亡,2例自动出院。结论:药物性肾损害最常见的药物为抗生素类,其次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造影剂、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可呈急、慢性发病,老年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易发病,临床应用时应慎重选择,应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尿常规及肾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1.
药物性肝损伤病人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加深对药物性肝损伤的认识.方法 对本院126例药物性肝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及停药后的治疗效果综合判断.结果 引起肝损伤的药物多见于中草药,特别是治疗皮肤病、风湿性骨关节病、肾炎等疾病的中草药(28.57%),以及抗结核药物 (26.98%)、抗甲状腺药物(10.32%)和抗感染药物(10.32%)等.大多数药物性肝损伤出现于服药后1~2个月.结论 影响药物性肝损伤的因素有药物种类、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  相似文献   

12.
赵守城  孙艳丽 《现代医学》2006,34(6):431-432
目的 分析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至2003年在本院治疗的7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致肝损害的药物共涉及12类,其中抗生素占首位(56.6%),其次为神经精神病类7.8%、降脂类(7.8%)及心血管药类(6.6%).结论 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较多,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肝功能,以便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6例药物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分别是抗结核药物27例(48%),中草药14例(25%),免疫抑制剂5例(9%),抗菌药4例(7%),其他药物如抗精神病药、抗甲亢药、抗肿瘤药、解热镇痛药、性激素类药、心血管类药共6例(11%),其临床表现和病理类型差异较大,预后较好。结论:提高对药物性肝病的认识,合理用药,早期预防、诊断、治疗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药物在防治作用的同时,还可产生与治疗无关的副反应。甚至毒性反应。药物性肾损害就是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之一。 1.止痛剂肾病 止痛剂肾病主要指非类固醇类消炎止痛剂(NSAIDs)所引起的各类肾脏病变,其临床表现类型有:亚临床型止痛剂肾损害;血管动力性肾功能衰竭;急性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主要指慢性间质性肾炎)。各类  相似文献   

15.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急性肾损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钟隆欣  陈惠虹  黄镇奎 《广东医学》2003,24(10):1131-1132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急性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6例因肾毒性药物所致急性肾损害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观察组 ( 3 8例 )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 ,每日用量 12 0 0mg ,静脉滴注 ,1次 /d ,2~ 4周 ;对照组( 2 8例 )用复方氨基酸 9AA(肾安 )治疗 ,2 5 0ml/d ,静脉滴注 ,1次 /d ,2~ 4周。 2组其他治疗相同。结果  2组中对急性肾衰总有效率分别为 95 %和 5 9% (P <0 0 5 ) ;对尿蛋白、尿 β2 -微球蛋白、血尿总有效率分别为 83 %、89%、89%和45 %、3 6%、5 4% (P <0 0 5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药物性急性肾损害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董火林 《海南医学》2006,17(7):92-93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常见药物、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58例药物性肝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肝病的药物依次是:抗结核药、中成药、抗生素类、解热镇痛消炎药物;58例中无临床症状者19例(32.8%);潜伏期在3个月内者54例(93.1%),1月内治愈者53例(91.4%).结论致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应加强对药物性肝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改善药物性肝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改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7年7月~2011年7月通过病理确诊为AIN的患者,分析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及激素治疗效果。结果发病原因中药物相关性为83.3%,其中致病药物主要有抗生素,感冒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或这些药物的联合使用,另还有化疗药物,某些中药。由感染及免疫引起的较少。经药物治疗后43.3%的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17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中14例已经脱离透析治疗。结论 AIN的致病因素多种,药物是其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临床表现多样没有特异性。应早期明确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改善该疾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分析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48例药物性肝病的发病规律和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有9类,最常见的是中药类(31.3%),其次是抗结核类(25%)、抗生素类(12.5%)、解热镇痛类(8.3%)以及抗肿瘤类药物(6.3%)等,绝大多数药物性肝病出现于服药后2~12周。结论:引起药物性肝病的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其次为胆汁淤滞型及混合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应重视药物性肝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esase,MCTD)的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总结35例MCTD的临床表现.结果 MCTD主要表现为雷诺现象32例(91%),关节炎29例(82%),手指肿胀25例(71%),发热19例(46%).结论 MCTD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存在亚临床肾损害.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本科收治的68例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观察、评估、诊断、治疗及时给予有效地护理措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达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病患者68例,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14~79岁,平均(52.7士7.2)岁,所有病例均有使用药物病史,主要见于抗肿瘤类、抗结核类、抗生素类、精神病类等药物.临床表现:乏力67例、厌食51例,恶心43例,黄疸12例,腹痛19例,瘙痒6例,发热5例,皮疹3例,贫血2例,合并肾脏损害1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升高8例,红细胞<3.5×1012/L 2例,血红蛋白低者2例,生化检查丙氨基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68例,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增高68例,胆红素(TBiL)升高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