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朱明  潘俊江  江华山  宇明  杨武 《重庆医学》2008,37(15):1665-1667
目的 探讨通过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姑息治疗晚期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患者,通过ERCP内镜下放置胆道内支架解除胆道梗阻性黄疸,经ERCP将导丝插入胆道并超过梗阻部位,扩张狭窄后,用推送导管将已经选择合适的引流支架推送至胆道合适部位,其近端均超过梗阻段1cm以上.结果 42例患者中插管成功36例,不成功6例,成功率85.71%(36/42).其中25例胆道内放置8F Z型自膨胀式金属支架外,其余11例行8~10F塑料内支架引流.术后黄疸逐渐消退,皮肤瘙痒等症状消失或减轻.其中27例2周内血清总胆红素下降50%以上,血清总胆红素退至40μmol/L,放置胆道内支架1周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由术前(334.12±66.54)μmol/L降至(89.87±53.42)μmol/L,肝功能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P<0.01).术后1、2周,24例胆总管下端梗阻患者胆红素下降明显优于10例肝门部胆管梗阻患者(P<0.01).25例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患者中,有11例于术后2个月发生支架阻塞,再次放置塑料内支架后引流通畅,1例放置金属支架术后患者第9个月才出现支架阻塞,予以再次植入金属支架.另外11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有4例放置塑料内支架者于术后1~4周出现血清总胆红素再次上升,经ERCP检查发现支架移位和梗阻,予以更换内支架.结论 通过ERCP内镜下胆道放置内支架,解除晚期恶性胆道梗阻性黄疸,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ERCP在胆道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13例胆道手术术后并发症行ERCP检查,明确诊断为何种胆道术后并发症并行相应治疗.结果 单纯胆囊管残端瘘6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合并胆总管结石的胆囊管残端瘘1例,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EST+ENBD);胆总管瘘1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胆总管中断1例,行开腹手术;胆总管狭窄3例,行胆管内支架引流术(ERBD);肝总管空肠吻合口狭窄1例,行吻合口柱状球囊扩张,3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黄疸,行支架引流术.上述病人均得到治愈.结论 ERCP是微创技术,在胆道术后胆道损伤中的应用避免了腹部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张志梅  孔庆云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05-4606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管疾病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对16例不同病因胆管梗阻患者,先行ERCP检查,了解胆管梗阻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在以此并结合胆管和乳头条件、全身状况等,选择相应的ERCP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EST取石一次性成功者10例,另3例结石较大,配合碎石器取尽,ERBD一次性放置成功1例,1例胆管狭窄放置胆道支架,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放置胆道支架。术后早期发并发症3例。结论:ERCP治疗胆管梗阻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能使患者免于手术或为择期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ERCP下胆管内引流术(ERBD)放置塑料支架治疗复杂情况的胆总管结石伴梗阻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常规ERCP术对3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或伴高龄、基础疾病、严重感染,或者如结石过大无法用网篮兜住、乳头过小切开范围受限或胆总管下端狭窄无法拉出结石等复杂情况患者行ERBD术,在导丝引导下放置8.5Fr塑料胆道内支架治疗。结果:38例患者ERBD全部成功,手术时间平均约13~28min,全部患者1周内上腹部疼痛缓解,感染控制,黄疸明显下降。所有患者未见ERBD或留置支架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ERCP下行ERBD放置塑料支架治疗胆总管结石,操作简单、便捷、手术时间短、患者易耐受,近期及长期疗效较好、安全、可行。对一般状况差、伴高龄、基础疾病、严重感染等无法耐受外科手术和内镜下长时间操作,特别是胆总管大结石,ERCP+常规取石困难的患者,ERBD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诊治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樊大明  汪涛  何世举 《重庆医学》2003,32(10):1377-137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诊治方法与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近20年收治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病人30例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残余胆囊伴结石8例,残余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11例,单纯胆总管结石10例,残余胆囊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道狭窄6例,肝门完全梗阻1例;B超检查30例,ERCP检查18例,PTC检查1例;行残余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3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6例,行内窥镜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4例。行胆道狭窄整形、内衬T管引流术3例,行胆肠Roux-Y吻合术、吻合口内衬外引流术3例,行肝门梗阻胆道穿通置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内引流术1例。结论:胆囊切除术后梗阻性黄疸原因复杂,首选B超检查,必要时ERCP检查以及其它检查助诊;根据不同梗阻性黄疸原因采用相应手术方式治疗;强调做好胆囊切除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利于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142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检查肝、胆、脾、胰及腹腔等部位,了解病因及梗阻部位及对周围脏器有无浸润。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47例,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34例,胆管癌引起胆道梗阻20例,胆囊癌转移引起胆道梗阻14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引起胆道梗阻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管扩张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引起胆道梗阻5例,胆道蛔虫合并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3例,误诊4例。结论:B型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简便、快捷、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7%。但病人肠胀气时会影响胆总管下端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利于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135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检查肝、胆、脾、胰及腹腔等部位,了解病因及梗阻部位及对周围脏器有无浸润.结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46例,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33例,胆管癌引起胆道梗阻19例,胆囊癌转移引起胆道梗阻11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引起胆道梗阻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管扩张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引起胆道梗阻5例,胆道蛔虫合并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3例,误诊3例.结论 B型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简便、快捷、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6.7%.但病人肠胀气时会影响胆总管下端显示.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 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 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梗阻及内镜下放置胆管内支架解除胆管梗阻的方法。方法:对4例胆囊切除术引起胆管损伤的医源性狭窄,8例恶性肿瘤导致胆管恶性狭窄,2例胆管巨大结石导致胆管梗阻,2例炎性狭窄,通过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P),找到梗阻部位,放置内支架,解除梗阻。结果:16例中12例患者内支架放置成功,解除胆管梗阻,内镜下可见胆汁通畅留出。结论:内镜下胆管内放置术治疗胆管梗阻安全简便,能有效解除梗阻。  相似文献   

11.
徐秀云  王淑萍 《医学综述》2008,14(19):3024-3025
目的探讨内镜在处理胆囊切除术后对胆管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等症状者行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对明确为胆管并发症者作以下治疗:①胆管残余结石行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②胆管部分狭窄行内镜胆管扩张后置内支架治疗;③胆总管完全横断继以外科手术治疗;④胆漏者行留置鼻胆引流管。结果26例并发症者中,胆管残余结石19例(占76%),结石均予以取出。胆总管部分狭窄2例(占8%),随访半年,2例均取得满意效果。胆总管完全横断1例(占4%),行外科手术。胆漏2例(占8%),内镜治疗后48h关闭。1例治疗失败,1例为十二指肠乳头肌功能不全,经乳头肌切开,症状缓解。结论胆囊切除术后临床上怀疑有胆管并发症,应尽早行ERCP检查,明确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ERCP对各种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胰外科2007年3月~2010年12月完成的ERCP 1 003例,对其中175例(17.45%)常规影像学检查未能确定诊断而经ERCP进行诊断和治疗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镜下可疑乳头或壶腹肿瘤局部活检,确诊后部分病人根治性手术.选择性胆胰管造影,动态观察胆胰管扩张情况并注意结石及占位特征及胆胰管造影剂排空情况,根据ERCP诊断结果采取相应内镜下治疗措施.结果 175例ERCP检查中,成功率98.29%(172/175).均经ERCP检查确定病因和/或定位诊断.61例胆总管结石行EST切开取石或碎石,其中60例胆总管结石及2例胆道蛔虫症一次取出成功;49例十二指肠乳头、胆管下段炎性狭窄行EST; 33例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中15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0例十二指肠乳头壶腹癌、6例胆管癌及胰腺癌、2例胆管良性狭窄及2例硬化性胆管炎行经内镜胆管内引流术(ERBD);15例医源性胆管损伤中5例胆瘘病人经ENBD后痊愈,10例经胆肠吻合术后痊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ERCP对部分胆胰疾病的诊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诊断的同时加做内镜下治疗是ERCP的突出优势,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岳光平 《吉林医学》2011,(9):1673-1674
目的:评价ERCP在治疗与诊断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因上腹疼痛或腹胀的病例84例,术前对可疑胆总管结石患者均行MRCP和ERCP检查,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84例患者中,其中非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44例,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40例,MRCP共检查出结石25例,ERCP检查出结石23例,同时行术治疗证实这23例存在胆总管结石;两种方法检查特异性与敏感性都比较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可疑患者首先行MRCP筛选,阳性者进一步ERCP检查,能确保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0例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症状的患者,接受ERCP检查和/或EPT治疗,比较分析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与ERCP诊断的准确性及ERCP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治疗的结果。结果:ERCP检查对此病诊断的准确性明显高于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而且ERCP对胆总管残余结石或复发结石、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胆管梗阻等治疗效果良好。结论:ERCP不仅可明显提高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诊断的准确率,而且可作为治疗此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李永  马海  段文涛  杨红春 《西部医学》2011,23(12):2382-2383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患者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胰管结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组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B超、腹部X平片、CT、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确诊。24例行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胰断端套入空肠端Roux-en-Y吻合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并发症,术后28例随访1个月~5年,25例术前有上腹疼痛症状者,术后20例腹痛消失,5例腹痛减轻;10例合并糖尿病者8例血糖恢复正常;5例合并脂肪泻者3例脂肪泻消失,2例减轻。结论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胰管结石的主要方法。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术是治疗胰管结石的主要术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经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临床护理与监测、健康教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成功,恢复良好。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先进行ERCP+EST术,在先将胆总管内的结石取出后再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使得患者避免了传统手术导致的切口疼痛,多管引流导致的活动限制、术后禁食时间长,带T管时间长、易发生胆道感染的缺点,并且使住院天数减少,患者舒适度增加、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而成为胆道系统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杨均萍  杨卫东  张亚冰 《重庆医学》2012,41(25):2611-2612,261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至2011年收治的PCS且行ERCP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胆道显影60例(96.77%),PCS病因分别为胆总管结石39例(62.90%),残留胆囊管过长并发结石7例(11.29%),十二指肠乳头狭窄/Oddi′s括约肌功能障碍6例(9.68%),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憩室内乳头4例(6.45%),胆总管良性狭窄2例(3.23%),十二指肠乳头肿瘤1例(1.61%)。全组接受治疗性ERCP患者50例(80.65%),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41例次,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15例次,EST 4例次,内镜胆道支架内引流术(ERBD)2例次,内镜十二指肠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2例次。未发生内镜操作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接受内镜治疗的50例中,随访46例(92.00%),随访时间3~12个月,临床症状完全缓解43例(93.48%)。结论诊断性ERCP是明确PCS病因的重要手段,治疗性ERCP是适应指征的PC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谢建平  辜天慧 《四川医学》2011,32(9):1447-144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方法自2007年4月~2010年6月以来我院B超或ERCP诊断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70例患者,胆总管结石直径〈1.0cm,结石为1~2枚49例2,枚以上21例。用针刀或弓刀行乳头预切开,在X线透视下用取石网或气囊取石。术后3~4d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结果全组70例患者67例成功行十二指肠镜下行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3例,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5例,乳头出血1例,无胆管感染,LC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日(10±3)d。结论十二指肠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在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ERCP对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诊断和治疗的价值。方法:ERCP检查24例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并对其中11例合并梗阻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及时行内镜下鼻胆引流术(ENBD)治疗。结果:按Todani的分类标准,ERCP检查发现Ⅰ型胆管囊肿14例(58.3%)、Ⅳa型8例(33.3%)、Ⅴ型即Caroli’s病2例(8.3%),其中包括囊肿癌变3例,胰胆管合流异常(APBDJ)4例。ERCP对胆管狭窄范围的判断及APBDJ的诊断优于CT及B超。ERCP治疗10例,包括胆管结石4例,胆管狭窄2例,胆管炎2例,囊肿癌变2例。ERCP治疗后1周内病人血白细胞计数、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明显下降。结论:成人先天性胆管囊肿Ⅰ型最为常见,胆管囊肿癌变率高、易合并相关的肝胆系统疾病。ERCP对胆管囊肿及APBDJ的诊断和分类较B超和常规CT检查更为直观、准确。ENBD治疗可迅速缓解梗阻性黄疸和化脓性胆管炎病人的症状,为进一步手术治疗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ERCP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32例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病变患者,先用ERCP、乳头切开术(EST)取石;或ERCP和鼻胆管引流(ENBD)及柱状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术后5-14天,患者无发热、腹痛,血淀粉酶正常,再按常规四孔法施行LC。结果 31例(96.9%)成功完成ERCP术。25例行EST术,6例用EPBD,31例置ENBD,2例仅造影诊断。31例胆总管结石全部取尽。31例完成LC术,1例开腹手术。3例(9.3%)ERCP术后急性轻型胰腺炎,无LC和EST相关并发症。结论 ERCP联合腹腔镜对胆囊结石伴胆管病变的治疗,符合外科微创诊治理念,是外科微创术式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