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少玲  陈群先 《河北医学》2005,11(7):604-605
目的:观察静脉复合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患儿在进入手术室前肌注氯胺酮4~8mg/kg,待患儿安静入睡后进手术室,开通静脉通道后缓慢注射羟丁酸钠(r—OH)80~100mg/kg,约10min后以1%地卡因作喉部表面雾化喷入,较大患儿于环甲膜穿刺注入1%地卡因1ml,5min后即可手术,手术时间超过90min者,可追加氯胺酮、r—OH等。术中HFJV采用国产KR-Ⅱ呼吸机,电控气动进行喷射通气。频率根据缺氧程度选用144~200次/min,气源驱动压0.6~1.2kg/cm^2。结果:术中麻醉平稳、缺O2改善,52例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在静脉复合全麻下行高频喷射通气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静脉复合全麻下行HFJV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是确切的。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受体激动剂,应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报道甚少。2007年1~6月,我们对20例婴幼儿行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时应用瑞芬太尼,并与传统应用羟丁酸钠(γ-OH)20例患儿进行对照分析,以便寻求一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本研究重点观察瑞芬太尼应用于该类型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周乐顺  欧珊  白树荣  林露 《四川医学》2007,28(10):1137-1138
目的对比观察丙泊酚及羟丁酸钠在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并对其优缺点作全面分析。方法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83例,局部表麻5例、羟丁酸钠麻醉组45例、丙泊酚组33例;麻醉诱导维持:羟丁酸钠组用氯胺酮1mg/kg、羟丁酸钠40-70mg/kg静脉注射,丙泊酚组用咪唑安定0.1mg/kg,丙泊酚1-2mg/kg静脉注射,维持用丙泊酚8-10mg/(kg.h),均行咽喉部表面麻醉,支气管镜侧孔连接氧气或作喷射通气。结果两组麻醉均顺利,术后苏醒时间,羟丁酸钠组(62±11)min,丙泊酚组(16±4)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使用羟丁酸钠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麻醉方法,而丙泊酚起效迅速、苏醒快,具有一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全身麻醉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孙旭云(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近年来国内、外多主张尽可能采用全麻下手术。我科自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采用氯胺酮及γ—羟丁酸钠静脉复合麻醉,兼用高频喷射通气给氧方法,共行呼吸道异物取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阿曲库铵采取高频喷射通气的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一般情况无显著差别年龄为1岁零3个月~7岁的气管异物患儿分为两组,即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肌松A组和氯胺酮复合γ-羟丁酸钠组B组,A组采用高频喷射通气,B组采用侧孔吸纯氧或必要时高频喷射通气,比较其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中术后HR、SPO2、BP、ECG的变化,记录术中术后发生呛咳、屏气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的次数、最低SPO2。结果两组一般情况及HR、SPO2、BP、ECG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别,两组苏醒时间及发生呛咳、屏气及支气管痉挛和最低SPO2的例数和次数有显著性差别。结论丙泊酚瑞芬太尼复合阿曲库铵,采用高频喷射通气是一种有效的、安全的麻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种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气管异物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组(M组,n=52),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组(γ-OH组,n=68)。观察麻醉前、置镜后和异物取出后的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术中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异物取出后需气管插管次数及苏醒时间并记录数据。结果麻醉前、置镜后、异物取出后,两组的HR、SP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呛咳、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气管插管次数M组高于γ-OH组(P〈0.05);苏醒时间M组小于γ-OH组(P〈0.01)。结论咪达唑仑-芬太尼-氯胺酮复合麻醉术中呛咳、支气管痉挛、气管插管次数比γ-羟基丁酸钠复合麻醉组发生率高,但术后苏醒快,是气管镜下小儿气管异物取除术的一种可供选择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复合气管表面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疗效。方法:33例气管异物的患儿,诱导用异丙酚1-2mg/kg静脉注射,1%的卡因1-2ml依次口腔,咽喉,声门,气管充分表面麻醉下行支气管镜检查。通过气管镜侧孔高频通气输氧,麻醉转浅时,可追加异丙酚1~2mg/kg静脉注射,术中严密监测脉搏、SpO2和皮肤粘膜颜色。结果:33例患儿麻醉成功,在静脉全麻下顺利完成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均痊愈出院。结论:异丙酚基础麻醉复合咽喉气管充分的表面麻醉,简单实用,可控性强,对患儿生理干扰小,麻醉平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防止发生喉、气管、支气管痉挛的麻醉方法。方法:先用氯胺酮与γ-羟基丁酸钠行全身麻醉后,再用1%丁卡因喉头喷雾表面麻醉局部黏膜。结果:治疗患者653例,效果满意。结论:静脉复合加丁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是较为安全适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高频喷射通气用于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效果。方法52例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高频喷射通气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γ-羟基丁酸钠组(B组)各26例,比较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术中各时点生命体征变化,并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B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A组患儿在置入支气管镜和钳取异物两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而脉搏氧饱和度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儿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例数显著少于B组患儿(P〈0.05)。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联合高频喷射通气能维持呼吸循环稳定、麻醉平稳,利于手术操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危险性高,麻醉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手术成败甚至小儿生命.麻醉要求平顺安静,对呼吸抑制轻微,苏醒快[1].传统的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全麻用药量大,苏醒迟,且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而本文将咪达唑仑-芬太尼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效果不错.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种效果更满意的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麻醉方法。[方法]本组病例共53例,均采用小剂量芬太尼 力月西 异丙酚复合全麻,配合高频喷射通气。[结果]全部病例麻醉后喉头松弛,置入气管镜均顺利,并能维持较好氧供,SpO2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未发现喉痉挛及术中死亡等情况。[结论]该麻醉方法对婴幼儿呼吸、循环功能影响较小,能较好地抑制咽喉反射,术中有充分的辅助通气,更适用于婴幼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71年以来对气管或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采用强化剂、γ-羟基丁酸钠(γ-OH)、氯胺酮等麻醉药物的静脉复合麻醉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36例,男105例,女31例;最大15岁,最小7个月。术前并发症:肺叶不张31例,肺炎13例,一侧肺气肿4例,Ⅱ°、Ⅲ°呼吸困难2例,气管切开3例,发热2例。实施异物取出术120例,10例未取出异物;行支气管镜检查16例。取出异物种类共17种。 1. 2 麻醉方法 术前阿托品0.02 mg/kg肌注。按麻醉用药分两组,Ⅰ组:强化剂小儿M1(即异丙嗪50 mg,氯丙嗪50 mg,哌替啶50 mg)或小儿M4(异丙嗪50 mg,乙酰普马嗪20 mg,哌替啶50 mg)与γ-OH复合应用共83例;Ⅱ组:氯胺酮基础麻醉,于术中复合应用小儿M1与γ-OH共53例。  相似文献   

13.
黄建新  范丹  谢滨蓉  兰志勋 《四川医学》2005,26(12):1436-1437
目的 探讨异丙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的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 将30例拟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实验组诱导用γ-羟丁酸钠和异丙酚,辅以0.5%丁卡因咽喉部表面麻醉,以异丙酚持续输注维持麻醉;对照组诱导用γ-羟丁酸钠和力月西,麻醉维持用氯胺酮。观察两组SpO2和心率变化,术中屏气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实验组术中SpO2维持在95%以上,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有3例术中发生屏气反应,无并发症发生,清醒时间较对照组快。对照组术中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快,有8例发生屏气反应,术中有2例发生肺水肿。结论 异丙酚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麻醉安全可靠,术后患儿易于清醒,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疗效和相关问题。方法 对206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儿在顺利取出异物后均痊愈,无一例因窒息而循环衰竭。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是防治窒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春  龚园  孙德海  石波  冯雪刚 《四川医学》2007,28(11):1274-1275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气道异物的患儿分别以异丙酚1mg/kg或γ-羟丁酸钠80mg/kg诱导,然后行表面麻醉,完成手术。术中监测小儿的麻醉诱导时间(T1),术毕苏醒时间(T2),患儿手术过程中的心率、术毕15min呼吸道梗阻和SpO2〈95%的例数,术中呛咳例数。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但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组的患儿的所有监测指标与γ-羟丁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表面麻醉较γ-羟丁酸钠复合表面麻醉的麻醉方法均可完成手术,但异丙酚组有显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2001年12月-2003年12月,笔者选择静脉复合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用于57例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比较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连续硬膜外联合静脉全麻用于肾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肾移植手术患者307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向头侧置管连续硬膜外麻醉(L1-2)(连续硬膜外麻醉)、向头侧置管连续硬膜外(L1-2)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镇静麻醉。结果:连续硬膜外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镇静麻醉具有用药量少、精确度高、可控性良好、镇静深度适宜、术中术后烦躁较少、苏醒快、对呼吸及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无污染等优点。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和丙泊酚镇静麻醉可为肾移植患者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喉麻管咽喉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全麻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15例患儿采用咽喉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全麻的操作过程和用药情况。结果:15例患儿有3例在置入支气管镜后发生低氧血症,全组患儿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喉麻管完善的咽喉和气管内喷雾表面麻醉联合静脉全麻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可以明显减少麻醉药的用量,并能减轻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中的麻醉及高频喷射通气供氧的应用 ,对 2 7例小儿呼吸道异物采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的麻醉方法 ,在镇痛下保持镇静及下颌松弛 ,对呼吸干扰小 ,术后副作用少 ,应用高频喷射通气供氧可明显改善通气功能 ,提高氧分压。肯定了高频喷射通气供氧在麻醉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并对麻醉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应用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情况。方法:40例气管异物的患儿,芬太尼0.004mg/kg,异丙酚2mg/kg静脉诱导,咽喉部表麻后置入直达喉镜;经直达喉镜的吸氧孔接高频喷射通气管,术中根据患儿体动情况静注异丙酚1~1.5mg/kg,异物取出后停止给药,记录入室、麻醉后、手术开始、及术毕时的MAP、HR、SPO2,记录术中喉痉挛、分泌物、手术操作满意度情况,术后患儿苏醒时间、有无惊厥、躁动,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40例患儿麻醉成功,均顺利完成异物取出术,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稳定,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结论: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可满足小儿气管异物取出的手术,麻醉安全、平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