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在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应用。方法: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2例(6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36眼)、对照组31例(32眼),观察组患者术中给予干扰素α-2b浸润的棉片湿敷,而对照组给予丝裂霉素C浸润的棉片进行湿敷,术后随访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滤过泡类型、并发症、眼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以II型滤过泡为主(58.33%)、对照组患者以I型滤过泡为主(53.13%),两组滤过泡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视力不变或提高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α-2b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药物。  相似文献   

2.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经典术式,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是手术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为抑制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纤维化倾向,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我们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ytomycinC,MMC)方法,对19例(31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丝裂霉素C(MMC)是一种抗代谢药物,可抑制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文对19例21眼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一次性使用MMC进行了临床观察及6-15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90.5%的病例获得了功能性滤过泡。  相似文献   

4.
吴秋云  王保君 《安徽医药》2020,41(9):1061-1065
目的 分析贝伐单抗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3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择期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10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术后不予药物干预,观察组术毕结膜下注射贝伐单抗1次,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的视力、眼压、滤过泡形态、滤过泡面积、角膜及结膜状况的变化,统计并随访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观察组术后不同时间最佳矫正视力(BCVA)、滤过泡面积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6个月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6个月观察组滤过泡为微囊泡型、平坦弥散型比例高于对照组,瘢痕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术后6个月球结膜水肿、结膜充血、角膜水肿、分泌物、浅前房、虹膜受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后差值高于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单抗在预防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瘢痕化方面有重要价值,可降低眼压、改善视力,维持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对周围结膜及角膜组织影响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正>青光跟滤过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术后滤过道瘢痕形成,滤过泡消失造成滤过道阻塞。因此,如何防止滤过道瘢痕阻塞形成一直是这一领域的研究重点。我们从2005-01起对24例26只眼继发难治性青光眼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患者,在术中或术后应用γ-干扰素结膜下注射,观察其对滤泡形成的影响作用。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丝裂霉素C(mitomyeinMMC)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195眼常规小梁切除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青光眼患者并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在195眼中168眼疗效好,眼压控制在(13.7±2.1)mmHg、11眼疗效较好,不用或仅用局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16眼出现并发症效果差。手术成功率91.8%。功能性滤过泡为86%。手术后角膜上皮损害6眼,低眼压、浅前房发生9眼。结论MMC能抑制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大大提高了青光眼滤过术的成功率,远期效果好,但使用时应掌握适应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青光眼滤过术抗瘢痕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弘 《淮海医药》2007,25(3):224-225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使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抗瘢痕作用.方法 将42例(46只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对21例(23只眼)采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中用5 mg/ml的5-Fu棉片贴敷巩膜瓣下的巩膜床5 min,用40 ml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仅不用5-Fu棉片,余同.观察2组术后滤过泡形成,眼压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18个月时功能性滤过泡为84.3%,对照组为51.6%.术后不同随诊时间,随着时间的延长,5-Fu组的眼压均值低于对照组,其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5-Fu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使用,能起到防止瘢痕形成,获得稳定的眼压下降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一涵  孙晓祥  王继兵 《安徽医药》2024,28(6):1066-1071
滤过性手术是目前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中及术后应用抗代谢药物如丝裂霉素 C(MMC)和 5-氟尿嘧啶能够提高手术成功率,但相关并发症难以避免。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证实植入物的应用能有效保持滤过道通畅,将植入物赋予缓释抗代谢或抗瘢痕化的能力将会增强青光眼滤过手术的效果。该研究将对各种植入物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抗青光眼手术中常用的术式之一,其目的是建立新的房水引流途径而降低眼压。手术后结膜下组织纤维化和滤过泡瘢痕形成,是滤过手术失败的最常见和最主要的原因。对此,我们加强了术后观察,早期行眼球按摩,保持滤过道通畅,减少滤过道瘢痕形成,提高了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外滤过术是目前手术治疗青光眼常用而有效的办法,但术后术区纤维增生造成滤过泡瘢痕化.导致外滤道失去作用是术后2年内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我们于1995年5月起将干扰素用于青光眼滤过手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滤过泡瘢痕形成。近些年来,临床上在手术近期内试用多种药物来抑制滤过手术后瘢痕的形成,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对首次行滤过手术失败酌病例的再治疗的报道不多。笔者近几年应用丝裂霉素C(MMC)药物,来观察青光眼患者再次滤过性手术后的眼压,发现其中远期眼压均有明显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孙斌  苏帆 《中国药物与临床》2006,6(6):438-440,F0003
青光眼是一组威胁视神经视觉功能,主要与眼压升高有关的临床征候群或眼病.目前对于青光眼的手术治疗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器械、手术方法和手术技巧的改进,青光眼滤过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滤过术(最常用的是小梁切除术)术后常导致房水滤过通道瘢痕形成,致使手术失败.有人提出在术中应用抗代谢药,还有人提出采取人工植入物引流术,但均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羊膜具有抗粘连、抗纤维增殖、抗感染、保护伤口、减轻炎症、促进上皮化等作用,另外,其抗原性低,排斥反应轻微等生物学活性,而且取材方便,于是,近年来人们对在青光眼手术治疗中应用羊膜移植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利用实验兔行青光眼滤过术,以探讨动物实验模型中羊膜移植用于青光眼滤过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丝裂霉素对无功能滤过泡治疗的临床效果和结果分析。方法从张家口市宜化区医院眼科行滤过性手术的青光眼患者中筛选出52例(52眼)术后出现无功能滤过泡的患者(截止2010年1月),给予滤过泡针刺分离术并于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分离前后眼压变化、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等情况,随访6~18个月。结果以不用降眼压药物眼压为6—21mmHg为完全成功,药物应用下眼压正常为条件成功,均视为有效。针刺分离治疗前平均眼压为(31.2+5.9)mmHg,术后1mo、3mo、6mo、12mo的眼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12mo后平均眼压为(17.9+5.4),有效率为78%,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75.2%,其中50岁以上闭角性青光眼患者总成功率为85.3%,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3%,40岁以下其他类型青光眼成功率为3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32.2%。其中32例患者分离1次,15例分离2次,5例分离3次。并发症以前房出血、前房变浅为主,无滤过泡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针刺联合丝裂霉素治疗无功能性滤过泡是有效安全的,简单易行。但其临床效果与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术后局部用药、手术技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 SD 大鼠采用抗青光眼滤过术处理后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滤过泡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健康成年 SD 大鼠24只,雌雄各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d 组、4 d 组、6 d组、10 d 组、14 d 组、正常组6组(每组4只),2 d、4 d、6 d、10 d、14 d 组大鼠均行右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处理,术后采用裂隙灯观察各组大鼠滤过泡及眼前节情况,分别于术后第2、4、6、10、14 d 处死相应组大鼠,检测滤过泡中 HSP47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 的表达情况。结果2 d 组大鼠 HSP47及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 在滤过泡中的表达略微上升,但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6、10、14 d 组大鼠滤过泡中的 HSP47及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5);6、10、14 d 组大鼠滤过泡中的Ⅰ型胶原蛋白、mRNA 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 ﹤0.05)。结论 SD 大鼠抗青光眼术后 HSP47及 mRNA 的表达水平变化基本与Ⅰ、Ⅲ型胶原蛋白、mRNA 表达变化一致,表明 HSP47在大鼠眼滤过泡瘢痕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α-醋酸维生素E(ATA)在兔眼滤过术后的抗瘢痕作用。方法24只灰兔采用自身对照,随机取一侧眼为实验眼,其对侧眼为对照眼。术前24h实验眼结膜下注射ATA0.5mL,双眼行小梁切除术,分别于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测量眼压并观察记录功能性滤过泡数。结果术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实验组眼压较对照组眼压低;术后第7天和第14天实验组较对照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结论ATA具有减少兔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的作用,延长了功能性滤过泡存在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滤过泡的形态和功能,减少手术失败。方法采用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滤过泡组织学演变过程,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检查。结果共焦显微镜活体观察可见小梁状的基质结构,可预示较好的滤过功能。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可见结膜上皮下的微囊结构,预示手术效果较好。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功能良好的滤过泡,可见由滤过泡至前房的房水通路和滤过泡腔。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显示,成功的滤过泡多呈小的低回声区。结论临床医师重视观察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形态与功能,可判断青光眼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完成的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的形态。结果术后随访3~33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7眼出现一过性高眼压,角膜散光(术后3mo)0.83±0.89,术中虹膜损伤8眼,前房积血1眼,术后角膜水肿30眼,前房闪辉(+)78眼,前房闪辉(++)16眼,前房闪辉(+++)9眼,术后葡萄膜炎者8眼,经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效果良好,术中对角膜内皮、功能性滤过泡的保护,防止虹膜损伤,术后加强抗炎治疗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滤过泡修补术纠正青光眼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的疗效。方法对我院行滤过泡修补术的13例(15只眼)患者的眼压、眼底、视力、结膜情况观察6~12个月。结果14眼眼压在6~18mmhg之间,1例因眼压升高再次行滤过手术;所有患者黄斑区改变均消失;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膜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滤过泡修补术为治疗滤过术后持续性低眼压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包裹是青光眼手术后出现的一种常见滤过泡类型,对患者滤过术后的眼压控制以及滤过手术远期成功率有显著影响,眼科医生一直试图明确它的发生机制,了解与发生有关的危险因素以及探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其中一些已应用于临床,但这些药物和方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应用不慎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正确评价及合理使用它们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玻璃酸钠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在青光眼滤过术后浅前房中应用的疗效。方法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玻璃酸钠注射形成前房。结果21例中,所有患者前房形成良好,角膜透明,滤过泡形成。术后眼压控制良好。结论玻璃酸钠可以在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浅前房时作为充填剂形成前房,保护角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