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 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162例(403颗)结、直肠息肉病人,并对术中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成功率为98.77%。结论 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进行且成功率高,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熊霞林  代军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5):737-738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配合措施。方法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162例(403颗)结、直肠息肉病人,并对术中配合、术前和术后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成功率为98.77%。结论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结、直肠息肉操作简便安全、创伤小,可重复进行且成功率高,术后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肠镜下电切除结、直肠息肉的效果及护理. 方法 对68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应用高频电凝电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论 肠镜下电切除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操作简便、安全、是一种不需麻醉,避免剖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少、经济的方法,对防止息肉癌变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内镜下摘除结、直肠有蒂或无蒂大息肉。方法:根据息肉的大小、形态,采取相应的方法行圈套电凝摘除。结果:本院内镜室对16例2~3.5cm大小不等、形态不同(有蒂或无蒂、分叶状、扁平)息肉进行内镜电凝电切治疗,未出现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所复查的12例中均无复发。结论:结肠镜下大息肉电凝摘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息肉和息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内隆起的病变。按组织学类型不同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息肉在形态上可分为有蒂、无蒂、广基、扁平状等。息肉病是指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仅黑斑息肉病除外),反之,则称散发性息肉。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内镜下圈套高频电切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病灶完全切除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实验中患者的病灶完全切除率(96.7%、29例)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0%、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例)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23.3%、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息肉的患者,若经直肠镜检,息肉的直径在2 cm以下时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的手术方式,相较于内镜下高频电切术,可以更好的治疗结直肠息肉,完全切除息肉并且还能够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徐大洲 《河北医学》2014,(11):1863-1866
观察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内镜下的息肉分布情况,比较临床症状与息肉大小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结直肠息肉患者412例作为研究对象。结肠镜下诊断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下息肉发生部位以及息肉大小。结果:41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为36.7%,大便性状改变的发生率为17.2%,便血的发生率为22.6%,腹泻的发生率为9.2%,便秘的发生率为8.5%,贫血消瘦的发生率为5.8%。息肉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的比例较高,分布在回盲肠的比例最低。息肉直径不超过0.5cm的占43.54%,直径在0.6-1.0cm的占35.24%,直径大于1.1cm的占21.22%。消瘦与不消瘦患者的息肉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便血与不便血患者的息肉大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84枚息肉有359枚发生病变,均病变成腺瘤,病变率为61.6%。息肉发生腺瘤病变与息肉直径、数目与粘膜表面有关,与息肉分布位置无关。结论:结直肠息肉临床表现主要是便血、消瘦、便秘腹泻以及腹痛腹胀等,主要分布在直肠和乙状结肠,不同症状的患者息肉大小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圈套器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小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重庆市渝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间接冷圈套切除(间接CSP)组、直接冷圈套切除(直接CSP)组和热圈套切除术(HSP)组。比较三组手术情况及出血情况。结果:直接CSP组息肉切除时间短于间接CSP组和H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止血夹使用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于间接CSP组与直接CSP组,迟发性出血率高于间接CSP组与直接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即刻出血率低于间接CSP组和直接CS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P可减少即刻出血,息肉完整切除率高,但迟发性出血率较高;直接CSP可缩短息肉切除时间,迟发性出血率低,但即刻出血较间接CSP高;间接CSP具有即刻出血率和迟发性出血率低的优势,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的结直肠息肉切除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内镜下尼龙圈套扎法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5例结直肠巨大息肉(直径≥2cm)患者采用结肠镜下尼龙圈结扎装置将尼龙圈套扎于大息肉根部,再行高频电凝切除治疗。结果本组85例共105枚亚蒂或粗蒂大肠息肉均一次性成功套扎并同时行高频电切除术,一次性切除息肉81枚(77.14%),分次切除24枚(22.86%),其中即刻出血2例(2.35%),立即给予内镜下电凝和(或)钛夹,即时止血,术后3例有蒂息肉渗血,原尼龙圈下方再次套扎1枚尼龙圈后出血停止。所有患者均未见迟发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术后1、3、6个月、1年复查胃肠镜,未见复发。结论内镜下尼龙圈联合高频电切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临床医生有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就诊且活检病理结果为良性,行结肠镜无法独立切除的结直肠息肉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行开腹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肠功能恢复时间等指标。同时探究息肉直径、数量与癌变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肠蠕动恢复时间分别为(84.7±17.2) min、(33.7±9.8) mL和(6.7±2.4) 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07.2±22.7) min、(117.5±21.6) mL和(8.5±4.9) 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方面,观察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术后病理切片验证,息肉直径≥2 cm者癌变率高达47.6%,息肉直径<2 cm者癌变率仅为6.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息肉癌变率为5.2%,多发息肉癌变率则高达3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息肉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的内镜、病理组织学特征与结直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的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息肉病患者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226例肠镜检查出息肉病例891例(1298枚),检出率10.83%,其中非腺瘤性息肉与息肉病488例(715枚),检出率5.93%,化生性息肉210例239枚,化生性息肉病11例61枚,炎性息肉166例210枚,炎性息肉病9例51枚,幼年性息肉75例81枚,幼年性息肉病4例23枚,Peutz-Jeghers息肉4例7枚,Peutz-Jeghers息肉病9例43枚。息肉多见直肠,化生性息肉、炎性息肉以<1.0cm最多见,幼年性息肉以1.0~2.0cm最多,4例幼年性息肉病中1例随访2年后,一枚最大的息肉(3.0×2.5cm)出现癌变,9例Peutz-Jeghers息肉病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送检已切息肉,发现3例部分息肉粘膜呈腺瘤样增生伴高级别上皮内瘤样变。结论:结直肠非腺瘤性息肉病具有恶变潜能,随着息肉体积增大,数量增加癌变率递增,大肠镜检查息肉病患者应多部位活检,并定期随访,尽可能予以息肉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尝试运用多种双镜联合的方式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46例双镜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内镜下治疗5例(10.87%),内镜定位腹腔镜切除30例(65.22%),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6例(13.04%),追加腹腔镜根治术5例.46例中息肉恶变21例(45.7%),其中浸润性癌6例,3例淋巴结转移.内镜协助腹腔镜手术4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镜保护内镜治疗的5例无并发症发生.双镜联合患者随访时间1~21个月,息肉恶变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尝试运用多种双镜联合的方式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46例双镜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内镜下治疗5例(10.87%),内镜定位腹腔镜切除30例(65.22%),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6例(13.04%),追加腹腔镜根治术5例。46例中息肉恶变21例(45.7%),其中浸润性癌6例,3例淋巴结转移。内镜协助腹腔镜手术4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镜保护内镜治疗的5例无并发症发生。双镜联合患者随访时间1~21个月,息肉恶变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惠静 《四川医学》2013,(6):939-940
目的研究结肠镜下行结直肠息肉电切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0例结肠镜下行结直肠息肉电切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重点实施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健康指导。对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后病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后病情复发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重点实施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健康指导能有效改善结肠镜下行结直肠息肉电切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手术后病情复发率,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效的保障,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563例结直肠息肉临床内镜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术松  胡乃中 《安徽医学》2012,33(4):441-443
目的探讨结直肠高危腺瘤及癌变息肉的临床及内镜病理特征,为合理的结肠镜检查随访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3~2010年间肠镜检查并行内镜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563例,分为腺瘤组359例与非腺瘤组204例,腺瘤组中高危腺瘤162例、低危腺瘤组197例,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腺瘤组平均年龄高于非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出现便血比例高于非腺瘤组,腺瘤组中高危腺瘤患者便血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瘤组在息肉直径≥1cm、数量≥3个,腺瘤表面黏膜粗糙、糜烂和分叶,腺瘤上皮内瘤变和癌变的发生比例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便血是腺瘤的高危因素;高危腺瘤易发生癌变及癌前期病变,临床应重视其监测与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结直肠巨大息肉疾病的治疗措施与效果。方法:采用尼龙绳套扎术配合高频电圈套电灼切除术治疗结直肠巨大息肉。结果:30例病人38枚的结直肠巨大息肉成被一次功切除,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尼龙绳套扎术配合高频电切除术是治疗直肠巨大息肉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胃肠道巨大息肉的内镜下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探讨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方法的选择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内镜下依据息肉大小及形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高频电切除术,单纯用尼龙圈套扎术和尼龙圈套扎后电切术。结果29例患者的29枚胃肠道巨大息肉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高频电切除巨大息肉16枚,出血3例,出血率为18.75%;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除息肉10例,单纯尼龙圈套扎巨大息肉3例,均无出血。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均无复发,有效率100%。结论内镜下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尼龙圈套扎后高频电切息肉能有效预防出血和穿孔,特殊情况下单纯尼龙圈套扎,可以治疗胃肠道巨大息肉,但很难收集到整瘤体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