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已知输血是传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主要途径,但尽管对供血者进行了筛选,而发生在血液病病房中的HCV感染率仍持续较高。为了调查是否存在其他传播途径,作者在1990~1993年期间对37例恶性血液病住院病人发生丙型肝炎的病毒株作了分析研究。 通过PCR法对这些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HCV基因分型发现,1990年发生的11例丙型肝炎中1a型为8例、1b型1例、3a型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全球输血后肝炎的重要原因。以前的研究认为HCV病人的家庭成员中HCV传播不常见,但HCV是否存在家庭内传播仍有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阐明HCV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评价HCV感染成人的家庭成员中HCV感染的家庭聚集性。 研究对象选自1993年9月~1994年2月间韩国汉城某医学中心定期体检发现的180例抗-HCV阳性病人,其中134例病人(74.4%)  相似文献   

3.
慢性HCV感染大部分由胃肠外途径传播,包括输血、血制品和静注毒品,但还有30~40%的病人找不到明显的传染源。为了更好地了解HCV感染的流行病学,作者对慢性丙型肝炎病人的HCV基因型与病毒感染途径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人10年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6例丙肝病人的演变过程.方法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6例已跟踪10年以上的丙肝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采集到的输血前及输血后血清,进行ALT和抗HCV检测及HCV RNA检测.结果对该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跟踪时间平均128个月,输血后抗HCV最早于第15天被检测到,最晚出现于第80天,平均窗口期为42d,至第11年时其抗HCV阳性率仍维持在约70%.大多数病人在输血后的30d内其ALT即出现异常,随后其ALT的变化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短期异常后转为正常并维持至今;ALT维持较长时间异常;ALT呈波浪式反复异常.笔者所跟踪的26例输血后丙肝病人中,24例病人的ALT或只有一个异常峰,但维持时间较长(平均16个月),或呈现波浪式多次的高异常,其抗HCV在第¨年时仍绝大多数维持阳性,说明丙肝病毒在人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较弱而持久.2例病人在ALT异常5个月后转为正常,随后其抗HCV及HCV RNA亦转为阴性,至今已超过10年未发现肝炎症状,HCV感染人体以后能引起较快、较强的免疫反应,该被感染者又能通过免疫系统将病毒清除掉.结论大多数丙型肝炎病人转为慢性化,少数丙型肝炎病人则存在自愈.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HCV)大多是通过输血和血液制品传播。但在一些散发病例,HCV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如粘膜表面传播。粘膜表面分泌物中的主要免疫球蛋白是IgA,它能中和病毒,阻止病毒在粘膜表面粘附。IgA降低与经常性呼吸道及胃肠道感染有关。为了评估IgA在HCV感染中的作用,作者分析了抗-HCV阳性慢性肝炎病人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发现部分病例在HCV感染前后出现IgA降低。 研究对象为94例抗-HCV阳性的病人。经肝活检证实的45例中,包括肝硬变22例,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日本普通外科病人中HCV的感染率和高危病人,本文作者从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对789例外科病人用ELISA方法测定了HCV抗体。这些病人平均年龄为58.1岁(13~89岁),男性占59.4%,其中胃肠道、肝胆、门脉高压、乳腺和其它手术分别为202、141、65、57和29例。HCV感染的高危因素有输血、手术、肝功能异常、静脉滥用药物、血液透析和血友病。本组病例因内科疾病而输血者占10.5%,肝功能异常和有手术史的分别为25.1%,有血液透析史的为0.4%,无滥用药物和血友病者。结果表明,在这些外科病人中129(16.3%)例为HCV抗体阳性,远远高于普通日本人。其中肝胆疾病和门静脉高压病人的感染率最高,分别达45.6%和6%(P<0.0001)。50岁以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5404例有输全血,血浆史的病人及无输全血,血浆史的病人进行HC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无输血史4090例,检出阳性74人,占1.8%。有输血史的1314例,检出阳性119人,占9.05%。有输血史为无输血史阳性率的5.03倍,因此我们认为HCV的感染与输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以往提出,病因不明的暴发性肝炎(FH)和亚暴发性肝炎(SFH)可能为非甲非乙型(NANB)肝炎病毒感染。近来已肯定HCV是胃肠外传播NANB肝炎的主要病原。然而日本和美国的初步报告,NANB FH病人肝脏和血清的HCV RNA阳性检出率各有不同。本文报告在法国的一组FH和SFH中病人HBV、HCV和HEV感染的研究结果。 40例研究对象中,FH28例,SFH12例。将病人分为2组:第一组17例(FH15例,SFH 2例)全部与HBV感染相关。16例  相似文献   

9.
据资料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尤其是其1b基因型与发生无肝硬变的肝细胞癌(HCC)有关。作者在苏格兰人群中也证实了HCV感染是HC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对所在教学医院内经组织学确诊为HCC的65例病人进行了抗-HCV血清学检查。用第三代RIBA证实试验发现其中13例(20%,男性11例、女性2例)有慢性HCV感染,从而证实HCV感染是导致HCC的唯一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有这13例HCV  相似文献   

10.
《应用预防医学》2005,11(2):i002-i002
本研究课题系通过对我区有代表性的3市6县自然人群2977人,各类型肝病病人147例、原发性肝癌病人87例及其健康对照80人、各类型献血员200人、23例抗HCV阳性者的家庭成员86人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抗HCV的调查,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在我区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发病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丙型肝炎在我区传播的有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探讨预防HCV母婴垂直传播的策略,降低HCV的母婴垂直传播发生率,为临床备孕及妊娠女性提高妊娠安全性、提高新生儿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26例HCV感染阳性孕妇,对其所分娩的新生儿进行HCV检测,判断是否为HCV感染,对新生儿母亲临床资料、围产期HCV感染相关指标、生产方式、产后喂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影响HCV母婴垂直传播的相关因素。结果 126例HCV感染孕妇娩出新生儿126例,其中11例为HCV感染及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率8.7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HIV感染、HCV载量>1.0×10~6拷贝/ml、ALT>110IU/ml、阴道产、纯母乳喂养是HCV孕妇围产期新生儿发生HCV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HCV母婴垂直传播危险因素大多数可以通过预防控制加以避免,临床应加强对HCV妊娠患者HCV载量、ALT、AST水平的随访,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选择适合的生产及喂养方式,降低HCV的母婴垂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2.
该研究的目的主要了解孕妇慢性 HCV感染率及自然过程 ,及 HCV垂直传播传的有关状况。研究对象是 1995年 1月~ 1998年 12月来自意大利的15 2 5 0例孕妇。对孕妇在妊娠第一个月均进行临床评价。于妊娠第一个月、妊娠晚期、分娩后 6个月均作以下检查 :AL T、抗 HIV、HCV、RNA(PT— PCR法 )、抗 HCV(EIA 法 ) ,抗 HCV阳性者经 RIBA 法进一步证实。抗 HCV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于出生时 (取中心血 )和出生后 4、8、12、18个月进行同样的检查。研究结果示 ,15 2 5 0例孕妇中抗 HCV阳性 370例(2 .4% ) ,其中 HCVRNA阳性 2 6 6例 (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暗娼、吸毒者及性传播疾病(STD)病人在深圳市某区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和行为问卷对深圳市某区暗娼、吸毒者及STD病人共154人进行调查.结果3类人群的HBV、HCV总感染率分别为22.1%、13.6%,暗娼、吸毒者及STD病人HBV、HCV感染率分别为19.2%、28.6%、20.0%、9.6%、26.2%、8.3%.结论暗娼、吸毒者及STD病人是HBV、HCV感染的高危人群;吸毒者HCV感染率显著高于暗娼和STD病人.  相似文献   

14.
多数肠道外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被认为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所致,但对相当数量散发病例的传染源问题仍有争议。本文作者以ELISA法检测精液中HCV特异性抗原,目的在于为HCV性接触传播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作者合成HCV基因组开放读框(ORF)编码多肽NH_2端的两种抗原HCV-GK和HCV-BB,并分别结合于KLH,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血源性病毒,通常在感染者血清中以低效价循环。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CV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经输血、血制品、器官移植及静注毒品者共用污染针头而传播,但在急性丙型肝炎病人中仅不到半数有上述暴露史。据部分流行病学研究证明,围产期、性接触、家庭内以及职业传播HCV也时有发生。由于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充分,因此对这些传播途经的危险性还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慢性HC病人血清中HBV—DNA阳性率。方法:用巢式PCR对3 8例HBsAg阴性的HC病人作HBV—DNA检测,选出3 0例慢性HB病人血清作对照组。结果:测定组HBV—DNA阳性为4 5 % ( 1 7/ 3 8) ,血清转氨酶值、肝炎活动度、肝纤维化程度、HBV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在2种HC病人(HBV—DNA阴性和阳性)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用PCR可以在一部分HBsAg阴性的慢性HC病人血清中检测到HBV—DNA。HBV可能抑制HCV复制。用PCR多次重复测定HBV—DNA可以作为排除HCV、HBV混合感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荣健  高榆 《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1):1406-1409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具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包括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尽管不同的传播途径的传播效率不同,但HIV与HCV容易发生共感染。丙型肝炎与HIV/AIDS相互作用,促进病情进展,给病人的治疗以及预后带来了巨大负担。大多数治疗指南建议优先考虑HIV/HCV共感染患者的丙型肝炎治疗。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的问世带来了治愈丙型肝炎的希望,同时也为HIV/HCV共感染患者减轻肝脏疾病负担、提高生存质量提供了保障。本篇对三个不同的传播途径HIV/HCV合并感染的流行情况、HIV和HCV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可行的丙型肝炎治疗方案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证实,HCV可直接经皮暴露于血传播。感染HCV的高危人群包括输用全血和血制品的病人、静注毒品成瘾者、接触血液的医务人员和血透析病人。然而,美国丙型肝炎病人仅一半属这些高危人群。其它血源病毒,如HBV不仅可经皮暴露传播,还可经粘膜和不明显的肠道外暴露传播。最近,沙特阿拉伯的一项有关儿童抗-HCV阳性率的研究表明,儿童感染HCV和成人一样普遍(约1%),HBV感染率最高地区的儿童抗-HCV阳性率近6%。假定这些儿童不是由于输血和肠道外用药而感染,则应存在其他传播途径和感染源。根据  相似文献   

19.
尽管已经证实输血或意外针刺是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传播方式,但是HCV的确切传播机制仍不肯定。为了研究其非血源传播的可能性,作者在10例经Chiron HCV抗体试验证实的HCV阳性慢性肝病患者中,检测了血液、尿液、唾液和汗液中的HCV。  相似文献   

20.
丙型肝炎病毒(HCV)可以从感染的母体直接传播给儿童。围产期传播的可能方式是通过体液分泌。作者对携带HCV母亲的唾液及乳汁进行了HCV RNA检测。作者在日本久留米地区对1661例妊娠妇女的血清用第二代抗-HCV药盒检测抗-HCV,发现26例为HCV携带者。从10例携带者(其中有3例持续性肝功能异常)分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