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疱疹性咽峡炎为小儿时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特殊类型 ,好发于夏秋季 ,发病率较高。我院门诊对诊断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试用阿昔洛韦治疗 ,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5— 10月 ,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1] 患儿 79例 ,年龄 6个月~ 5岁 ,病程 1~ 3d。全部患儿均有突然发热、拒食、流涎、舌腭弓、扁桃体、咽腔疱疹。年长儿述咽痛、头痛。随机分为二组 ,观察组 4 0例 ,男 2 5例 ,女 15例 ,年龄 7个月~ 4 .5岁 ;对照组 39例 ,男 2 3例 ,女 16例 ,年龄 6个月~ 5岁。二组年龄、性别、病程均差异无显著…  相似文献   

2.
周笑 《广西医学》2005,27(6):897-897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急性传染性咽峡炎,多流行于夏秋季节,发病年龄多在1~7岁儿童。我院于2002年6月至2004年9月分别采用阿昔洛韦、病毒唑治疗60例患儿,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患儿,共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2岁5个月至6  相似文献   

3.
我院应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42例,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2例,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其中男51例,女31例,年龄4个月至6岁,  相似文献   

4.
笔者应用蓝芩口服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岁33例,<1岁27例;对照组60例,男29例,女31例,年龄≥1岁28  相似文献   

5.
甘炳天 《华夏医学》2003,16(1):86-86
我科近年来应用病毒唑射流雾化吸入并口服六神丸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6 0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观察对象为 1999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我科住院患儿 ,年龄 1~ 7岁 ,病程 12 h至 2 d,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特点 [1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 6 0例 ,男 36例 ,女 2 4例 ;对照组 6 0例 ,男 37例 ,女 2 3例。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临床表现有可比性。1.2 方法观察组用病毒唑 10 mg· kg- 1 ·次 - 1 加入生理盐水 10 ml中 ,射流雾化吸入 ,2次 /d;六神丸口服 ,每次每岁 1粒 ,3次 /d。对照组用病毒唑 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应用阿昔洛韦注射液10 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应用利巴韦林10~15 mg/(kg.d)静脉滴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6.7%,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刘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0):4274-4275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对症治疗。治疗组用阿昔洛韦,对照组用病毒唑,对两组病例在体温、流涎及咽痛、疱疹缩小或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可明显缩短疗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疱疹性咽峡炎是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是一种病毒—柯萨奇A组病毒,柯萨奇B组病毒亦可引起。2006年4月~2007年4月,我院儿科共收治疱疹性咽峡炎患儿35例,经过阿昔洛韦抗病毒,对症支持治疗,加强健康教育,患儿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肿节风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于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常见于 1~ 7岁儿童 ,好发于夏秋季 ,目前多采用病毒唑治疗。我们采用中药制剂肿节风抗菌注射液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患儿为 2 0 0 2年 5~ 1 0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 1 2 0例疱疹性咽峡炎。所有患儿体温波动在 37 5℃~ 39 5℃ ,疱疹数 3~ 6枚 ,部分患儿有流涎和咽痛。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在正常范围 ,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随机分为两组 ,60例为肿节风抗菌注射注治疗组 (治疗组 ) ,其中男 32例 ,女 2 8例 ,年龄 1 0月~ 6岁(中位数 4岁 ) ;另 60例为病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6月治疗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12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阿昔洛韦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9%,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温正常时间、疱疹愈合时间、总疗病程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钮宜文 《中外医疗》2012,(20):108-109
目的探讨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有效临床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4年6月-2012年2月住院部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0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3例,男61例,女42例;对照组103例,男58例,女45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及血常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采用双嘧达莫口服结合西瓜霜喷剂喷口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颗粒联合抗病毒口服液口服治疗。两组患儿均给予相同的对症处理,鼓励多饮清水、清洁口腔、使用解热类药物退热。如实验室检查提示合并细菌性感染,加用抗生素治疗。以两组体温下降时间和口腔疱疹消退情况作为评判标准。结果两组患儿在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双嘧达莫联合西瓜霜喷剂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具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减少继发感染、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疗程的作用,且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探讨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Ⅱ)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8年09月来我院诊治确诊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6例,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并采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和体征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退热、疱疹消退等临床症状改善以及持续住院时间方面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昔洛韦氯化钠注射液(Ⅱ)联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快体征缓解时间,是治疗疱疹性咽峡炎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5月诊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2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06例。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片口服,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片口服,同时予对症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症状均得到控制和有效缓解,但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2%,对照组为8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经不同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效果优于利巴韦林,更利于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我科于1990年4~7月采用国产聚肌胞治疗68例小儿疱疹性咽峡炎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1.年龄、性别:聚肌胞组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2个月至14岁。对照组73例,男38例,女35例,年龄6个月至14岁。2.症状及体征:所有病人均有发热、流涎、拒食、吞咽疼痛、咽红、咽峡部疱疹、软腭疱疹。少数病人伴有呕吐、腹泻。多数病人发热1天就诊,65%的病人最高体温达39°以上。  相似文献   

15.
疱疹性咽峡炎由肠道柯萨基病毒引起,是夏季儿科的常见病。疱疹性咽峡炎,多见于婴幼儿。在门诊具体观察25例中,其中5例为6个月~1岁的婴儿,20例为1~3岁幼儿。他们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6个月~1.5岁的患儿,一般精神状态较差,拒乳、流口水、哭闹、烦燥、睡眠不安,有的也可出现嗜睡。1.5岁~3岁的患儿,高热持续三天左右,口服退热药后仍发热,食欲差,进食后可述嗓子疼或哭闹,有的可伴有腹痛。查体:体温38.5℃~40℃,发病初期,咽峡部及软腭处可见点状红晕,1~2天后即出现散在的或成簇的黄白透明小疱疹,直径约2~3mm,周围有红晕。疱疹1~2天后破裂形成小溃疡,治疗及时便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10年共收治营养不良合并低钾血症患儿65例。现将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5例中经治疗后复查血清钾恢复正常者(A组)40例,男12例,女28例。年龄1~6月25例,~1岁12例,~3岁3例。复查血清钾仍低者(B组)25例,男9例,女16例。年龄1~6月15例,~1岁8例,~3岁2例。A组的  相似文献   

17.
崔风 《吉林医学》2014,(3):537-537
目的:观察与探讨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7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中有3例出现疱疹破溃为溃疡,对照组为13例,其余不良反应未见。结论:采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注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疗效佳,且安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采纳。  相似文献   

18.
黄栀花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99年 1月~ 1999年 8月 ,应用黄栀花口服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 66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患儿 ,设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 66例 ,男 2 9例 ,女 37例 ,发病年龄 1~ 7岁 ,平均年龄 3.5岁。发病后 1d内就诊者 2 4例 ,2d内就诊者 2 9例 ,3d内就诊者 13例。对照组 68例 ,男33例 ,女 35例 ,其发病年龄、病程、体温、症状等与观察组病例无明显差异。全部病例按照《实用儿科学》的标准均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 ,体温 37.5~ 38.8℃ ,在发热的同时 ,咽峡部出现米粒大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免疫功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有可能发展为手足口病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方法:选取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16年5月~9月临床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共80例,随病情进展分为三组:A组为单纯疱疹性咽峡炎组,36例;B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手足口病组,24例,C组为疱疹性咽峡炎发展为重症手足口病组,20例。分别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免疫球蛋白IgG、lg A、lg M的变化,外周血T细胞亚群(包括CD_3~+、CD_4~+、CD_8~+淋巴细胞)变化,血清IL-6、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B组、C组与A组比较,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球蛋白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_3~+、CD_4~+、CD_8~+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0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早期出现免疫功能紊乱,发展为手足口病或重症手足口病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20.
侯亚民  杨淑荣 《中原医刊》2003,30(11):44-44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柯萨奇病毒感染所致 ,我院自 1998年以来收治此病 10 5例 ,应用干扰素与利巴韦林 (病毒唑 )对照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院 1998年以来收治临床确诊为疱疹性咽峡炎的住院患儿 10 5例。用序贯方法随机分为两组 :Ⅰ组(干扰素组 ) :5 1例 ,男 2 4例 ,女 2 7例 ,年龄 3 5~ 12岁 ,平均8 87± 1 36岁 ;Ⅱ组 (利巴韦林即病毒唑组 ) :5 4例 ,男 2 8例 ,女 2 6例 ,年龄 2 5~ 12岁 ,平均 7 6 8± 1 2 3岁。两组在年龄、性别上统计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1 2 治疗方法 :Ⅰ组 :干扰素 5~ 10万 ,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