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ALH)是普通外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这是由于腹腔镜下操作空间有限,肝脏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较难翻动和显露.另外,肝脏的血供丰富,肝内脉管结构纵横交错,肝实质解剖过程中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从而被迫中转开腹,也因此导致ALH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虽然历经近3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较大的医疗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3D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D-LRC)、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LRC)和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ORC)的疗效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08年9月至2020年6月行膀胱根治性切除术(RC)的患者资料,共148例,其中行ORC术62例、行LRC术32例、行3D-L...  相似文献   

3.
正自1994年日本Kitano等报道首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以来,腹腔镜在胃癌领域的发展已有20余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与规范化,腹腔镜胃癌手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开展,然而由于胃的供应血管丰富,解剖层面较多、淋巴结清扫复杂、重建方式多样,因此其手术难度相对较大,学习曲线较长。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是顺利实施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基础。腹腔镜胃癌手术开展早期,术者站位、戳孔布局和手术  相似文献   

4.
现代外科学的诞生源于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而外科学的飞速发展也促进了对脏器精细解剖的深入认识.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其独特的双重血供、复杂的肝内脉管结构,使得手术过程中容易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因此,长期以来肝脏手术都是普通外科难度较大的手术之一,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近30年来,随着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学习时间曲线。方法: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由同一术者完成膀胱根治性切除-回肠膀胱术72例,其中腹腔镜组34例,开放手术组38例。分析比较两组术式围术期数据、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多的变化趋势及两种术式在2012年6月~2014年1月间的平均手术时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肿瘤分期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34例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总体时间明显长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方面,腹腔镜组优于开放手术组(P0.05);围术期输血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组手术时间随手术例数增加逐渐缩短,在2012年6月~2014年1月间的两种手术在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C是全膀胱切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具有较明显的学习时间曲线,当术者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后,与开放手术比较,开展LRC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腹腔镜(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与开放式(open radical cystectomy,ORC)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围术期指标的差异.方法 搜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维普数据库(VIP)、Pubmed数据库、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收集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腹腔镜与开放式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围术期指标比较的临床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选取纳入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3篇文献,817例样本.其中ORC组382例,LRC组4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ORC组与LRC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等方面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RC组手术时间长于ORC组(P<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手术已成为肾上腺外科疾病治疗的金标准,但对于一些复杂肾上腺疾病腹腔镜处理难度较大.一般将巨大肾上腺肿瘤、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肾上腺恶性肿瘤、双侧肾上腺肿瘤、既往有手术史以及肥胖患者的腹腔镜手术界定为复杂肾上腺手术.这类手术由于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解剖关系密切,易造成副损伤,手术难度较大.原则上这类腹腔镜手术可以选择经腹腔和侧位经后腹腔两种途径,但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术者的经验选择.术中组织解剖要清晰,操作要细致,并熟悉围手术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原则,复杂肾上腺手术同样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radical cystectomy,RC)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自从1993年Sanchez等[1]报道首例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回肠通道术以来,随着腹腔镜器械和技术的不断改进,LRC已逐渐被患者和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9.
近20年,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laparoscopiccolorectal cancer surgery,LCCS)在国内外蓬勃开展,在技术上逐渐成熟[1].本手术难度相对较大,要求术者对腹腔镜下结直肠的局部解剖结构有良好的认识和理解,术中掌握正确的分离平面,所以持镜医师与术者之间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05年7月~ 2011年6月对48例直肠癌行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通过腹腔镜持镜医师对手术的局部解剖进行观察和描述,术中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直肠局部解剖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技巧,协助术者顺利完成TME.现报道持镜医师在6个重要解剖部位不同的操作技巧与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的方法。近几年,随着腹腔镜器械及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根治性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radical cholecystectomy,LRC)治疗胆囊癌再次成为研究热点,但LRC是否会增加肿瘤种植,能否获得满意切缘仍存在争议。我们采用系统性回顾的方法综述国内外腹腔镜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癌的最新进展,在有医疗条件和外科医师手术技术及经验的保障下,谨慎选择病例行LRC是可行的,且不会增加Trocar种植。LRC在围手术期及预后方面已展示出不劣于、甚至优于开腹胆囊癌根治术的效果。但现阶段,仅推荐对Tis~T2期的胆囊癌行LRC,对于LRC的长期预后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手术在文献报道中并不多见,究其原因,与手术操作复杂,难度较大,手术用时较长有关,另外也受适应证的限制。自1991年Jacobs首先报道腹腔镜乙状结肠切除以来,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在发展中逐步成熟。1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暴发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感染性肠炎)、结肠慢传输障碍、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RC)与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OR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结果 LRC手术时间长于ORC组,在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明显小于O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在术后并发症(尿瘘、尿路感染、肠粘连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ORC比较,LRC具有失血量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将成为治疗膀胱癌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施行的87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LRC组)48例,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ORC组)39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LR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OR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出血、输尿管狭窄、淋巴漏、尿瘘及复发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RC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O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优势,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区肿瘤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 存在诸多技术要点, 其核心技术环节之一为腹腔镜下手术入路的选择。笔者根据肝中区的解剖特点, 采用"Easy first"策略, 总结出左侧肝实质优先入路, 并应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区肿瘤切除术, 该技术可降低目标Glisson蒂的处理难度和手术风险, 简便快速、安全有效, 更加符合肿瘤的"无瘤原则", 在腹腔镜解剖性肝中区肿瘤切除术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胃癌在中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但是,由于腹腔镜胃癌手术解剖层面多、淋巴清扫范围广泛、消化道重建多样,故在普外科领域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为难度较高的手术。随着科技与设备的发展,3D腹腔镜逐步踏入普外科手术领域,提供了三维立体图像,使手术变得更加精细,降低操作难度,弥补了传统2D腹腔镜缺乏纵深感、立体解剖描述不足的劣势。立体视野能为主刀提供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协助术者完成精细操作,在胃癌根治术中使淋巴清扫、系膜解剖等变得更加流畅、精准。  相似文献   

16.
在胰腺外科领域,由于解剖复杂、手术难度大等原因,使得腹腔镜手术发展相对缓慢,开展有限,现就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存在诸多技术要点,其核心技术之一为腹腔镜下手术入路的选择。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入路选择已逐渐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手术设计决定入路选择,而各种入路的选择亦并非固定和独立存在。笔者所在团队自开展腹腔镜肝脏手术以来,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肝实质优先入路的腹腔镜肝切除技术,该技术简便快速、安全有效,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既往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操作繁杂、技术风险高难题,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腹腔镜膀胱癌根治术(LRC)与开放性膀胱癌根治术(ORC)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发表于中国核心期刊及PubMed上的1990~2012年的文献,对比LRC与ORC两种术式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对照试验,并应用Meta分析评价手术所需时间、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手术过程中输血情况、术后胃肠道恢复情况、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切缘阳性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残余尿等相关指标。结果本篇Meta分析6篇临床同期对照试验。共纳入了597例患者,其中行LRC 336例患者,行ORC 261例患者。LRC手术所需时间(WMD34.87min,95%CI25.94~43.79min,P0.000 01)长于开放手术,而LRC手术过程中出血量(WMD-506.61mL,95%CI-571.13~-442.09mL,P0.000 01)、术中输血几率(OR0.20,95%CI0.11~0.38,P0.000 01)均小于ORC,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WMD-2.12d,95%CI-2.20~-2.03d,P0.000 01)、术后患者住院时间(WMD-4.99d,95%CI-5.79~-4.19d,P0.000 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30,95%CI0.18~0.48,P0.000 01)均少于ORC。LRC术后手术切缘阳性率、新膀胱的膀胱容量、膀胱内压、残余尿与OR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浸润性膀胱癌,LRC的手术时间长于ORC,但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优越。而腹腔镜与ORC的手术切缘阳性率及新膀胱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开放及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9月至2014年3月行开放(ORC)及腹腔镜(LRC)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的资料,其中ORC组13例,LRC组21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基本资料、围术期数据、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控尿情况及肿瘤学随访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LRC组较ORC组具有术中出血量少(P=0.013)、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短(P=0.001)、住院时间短(P=0.005)的特点。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725)。所有患者术后切缘均为阴性,两组患者在淋巴结清扫个数(P=0.393)以及淋巴结阳性率(P=0.562)方面无统计学差。中位随访时间28.5个月(8~47个月)。在术后1年内,LRC组与ORC组在日间控尿率(88.2%vs.84.6%,P=0.773)及夜间控尿率(70.6%vs.76.9%,P=0.697)无明显差异。在随访过程中,4例患者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其中盆腔复发2例,脑转移1例,肺转移1例。3例患者死亡。LRC组与ORC组在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及无复发生存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其术后控尿功能及肿瘤学结果与开放手术疗效相当,因此应作为首选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对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laparoscopic radical cystectomy,LRC)术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e,AKI)的认识和防治水平。方法:通过病例分析及文献研究,探讨LRC术后AK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治疗措施。结果:2例患者行LRC术后1周并发3级AKI。经过针对原发诱因及连续肾脏替代(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约3~4周后肌酐稳定,发展至轻中度慢性肾脏病。结论:LRC术后AKI发生是综合因素的结果。LRC术后发生AKI高危风险因素包括高龄、复杂手术、长时间手术、基础疾病多等,其中女性、高血压、既往慢性肾脏病史、IV级以上的ASA麻醉分级、既往手术史均为腹部手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针对腹腔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感染等高危因素的积极主动处理有利于预防AKI的发生。推荐早期CRRT治疗,能取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