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脑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CNS)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采用目前现有的手术加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措施仍难以根治.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诱导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生成.应用肿瘤相关抗原或抗原多肽体外冲击致敏DC制成疫苗,回输或免疫接种于载瘤宿主,可诱发特异性CTL的抗肿瘤免疫反应.本文就DC疫苗在脑恶性胶质瘤治疗研究中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多数恶性胶质瘤中存在过表达,对肿瘤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靶向药物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实验中均表现出良好效果。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成为除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外脑恶性胶质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本文对EGFR靶向药物分类及治疗脑恶性胶质瘤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神经胶质瘤是一种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统计资料表明其发生率约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虽然手术切除肿瘤、放疗、化疗治疗胶质瘤均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恶性胶质瘤术后中位生存期仅14周[’j,手术加放疗其中位生存期也只有36周,即使手术、放疗、化疗最佳组合,其术后1年生存率也不足50%,而2年生存率则低于10%’‘’,因此促使人们去探索新的抗肿瘤模式。一、胶质瘤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往一直以为脑是免疫豁免区,但最近的研究表明,脑只是部分免疫豁免区,胶质瘤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主要表现为胶质瘤可使宿主的免…  相似文献   

4.
脑胶质瘤的免疫治疗,尤其是以树突状细胞为基础的主动免疫治疗在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中均已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免疫治疗可能成为除手术、化疗和放疗以外治疗胶质瘤和防止肿瘤复发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人脑胶质瘤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人脑胶质瘤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体外抗瘤活性及在人脑胶质瘤裸鼠模型体内,TIL的抗瘤作用和瘤内分布。TIL体外增殖能力和抗瘤活性均在培养30天达高峰。肿瘤局部转输TIL对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L-2可以提高TIL的抗瘤作用,同时可增进TIL向肿瘤内的集聚。  相似文献   

6.
研究背景复发恶性胶质瘤由于肿瘤浸润而侵犯重要神经或脑深层结构,进一步增加再次手术和治疗的难度。因此,如何制定合理的治疗策略,在最大限度切除肿瘤的同时保证患者基本生存质量,是目前争论的热点。本文旨在探讨复发恶性胶质瘤的合理治疗方式和最佳手术策略。方法对4例典型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前影像、术中操作、术后并发症,以及远期随访结果进行综合评价,阐述对其治疗策略。结果其中2例术后MRI检查显示复发肿瘤位于T2WI少量水肿残余部位;1例根据T2WI所示于术中行水肿带扩大切除,术后近期出现感觉性失语和右侧肢体乏力,经改善脑循环、高压氧,辅助针灸及物理康复训练症状明显改善;1例脑干胶质瘤采取激光刀精确"雕刻式"手术切除,术后未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表现,恢复良好。4例患者术后均接受替莫唑胺(200mg/kg,5d/28d)化疗,平均随访(14.00±12.50)个月。结论对于明显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再次手术仍是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扩大切除T2WI所示水肿带能减少肿瘤复发机会。在保持患者术后基本生存质量(Karnofsky生活质量评分>70分)基础上,应采用病灶扩大全切除;而针对毗邻脑功能区的肿瘤病灶,则应采取精确"雕刻式"切除,尽量减少肿瘤细胞残留。  相似文献   

7.
恶性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故易复发而难以治愈.随着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的应用,已发现一系列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有实用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其中染色体ip/19q,O6-甲基鸟嘌吟-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异柠檬酸脱氢酶(1DH)是成人恶性胶质瘤研究的热点,为进一步完善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开辟有效的分子靶向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放射免疫治疗应用于胶质瘤的辅助治疗,常用的单抗有:①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抗(mAb425);②抗腱蛋白单抗81C6mAb;③81C6抗体的F(ab')2片段、Fab片段;④多肽分子。常用的同位素有^133I ^90Y、^211At等。早期通过静脉注射给药,随后经鞘内注射.但因其副作用较大,现主要采用局部用药途径。本文就此类药物在国外进入Ⅰ~Ⅱ期临床实验中的治疗效果及毒副作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微波局部加热治疗脑恶性胶质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微波加热技术治疗脑瘤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并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1 微波加热的理论基础 一般认为高热是指人的体温超过40℃而言。它可引起机体的生化代谢和病理形态学改变,从而导致细胞死亡。研究表明高热引起机体内细胞浆膜及细胞骨架的变化,可使细胞Ca~( )浓度升高,偶见K~ 、Cl~-、Na~ 和H~ 等浓度的改变,Ca~( )与细胞的死亡直接相关。G_1和S期细胞加热后,细胞膜损伤严重,染色体发生畸变,后者形成多核巨细胞,分裂后死亡。高热时可直接影响细胞核及其核仁的改变,继发于膜结构及细胞骨架的损伤,多聚酶活性的丧失,DNA合成的抑制以及染色体畸变等。在同样条件下,肿瘤组织比周围正常组织病理损害严重。肿瘤细  相似文献   

10.
11.
胶质瘤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虽手术、放疗、化疗技术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其预后仍无改善随着分子生物学和肿瘤免疫学的发展,胶质瘤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策略如树突状细胞(DC)疫苗、热休克蛋白(HSP)、通过交叉免疫反应打破肿瘤诱导的免疫耐受的分子疫苗以及B7、IFN-γ、GM-CSF等前炎性免疫基因治疗等已引起人们极大的注意并显示出令人鼓舞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围绕这几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胶质瘤病理学和影像学诊断均有显著进展。胶质瘤分级和分子遗传学标志物既是重要的预后预测因素,又可以指导治疗策略的制定。本文主要介绍应用扩散加权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谱等新型MRI技术进行胶质瘤分级和分子遗传学标志物检测方面的新进展。分子遗传学标志物联合上述新型MRI技术可以更精确地对胶质瘤进行诊断和分级,并无创性检测胶质瘤分子特征,从而提高对患者预后评价的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3.
B7-H3作为B7-CD28检查点通路的新成员,在肿瘤免疫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B7-H3在多数肿瘤中呈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免疫逃逸相关联,且与肿瘤的黏连、侵袭和转移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尽管B7-H3相关受体尚未明确,但是,针对其相关的8H9抗体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初步性的成功。本文现围绕抗B7-H3在胶质瘤免疫研究中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温热疗法对人胶质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用人胶质瘤细胞NP2, U251,行37℃(对照组),42℃,43℃,44℃(治疗组)加温1 h,用WST-1方法测定细胞生存率,分析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果 43℃,44℃加温1 h,均取得了显著的肿瘤细胞杀伤效果.结论温热疗法作为脑胶质瘤新的临床治疗方法是可行的,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构建编码人CD80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并检测CD80基因在U251中的表达。方法 PCR法扩增人类CD8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酶切法连接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构建为重组质粒pcDNA3.1/CD80,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利用脂质体法将pcDNA3.1/CD80转染U251细胞株,应用RT-PCR、流式细胞术、免疫细胞化学法、Western blotting等技术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检测人CD80分子在U251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结果 重组质粒pcDNA3.1/CD80双酶切可切出约900bp目的片段。测序结果和NCBI检索CD80序列吻合;RT-PCR检测到pcDNA3.1/CD80转染后的U251细胞中CD80mRNA表达;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免疫荧光标记的绿色荧光细胞,检测转染效率约31.8%;Western blotting可检测到约60kD蛋白条带。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pcDNA3.1/CD80真核表达载体,并实现了在神经胶质瘤细胞株U251中的表达,为后续研究CD80的表达对肿瘤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以及制备神经胶质瘤肿瘤疫苗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热休克蛋白抗原肽复合物(HAC),免疫SD大鼠,观察HAC的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免疫亲和层析方法提纯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HAC,免疫20只大鼠为实验组,以另20只大鼠作为对照组,于免疫后1 w,采用立体定向脑内接种方法,以C6细胞攻击两组大鼠,于肿瘤细胞攻击后第二周,取两组动物外周静脉血,测定外周静脉血淋巴细胞计数,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外周血中CD3 /CD4 和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观察饲养过程中实验动物出现的症状、体征和第四周实验动物存活率。于第四周处死存活动物,取脑组织进行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并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胶质瘤浸润区T淋巴细胞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D3 /CD4 和CD3 /CD8 T淋巴细胞的比例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动物症状出现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动物(P<0.01),实验组动物四周末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3 和CD4 细胞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的CD8 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胶质瘤局部浸润T淋巴细胞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6细胞中HAC可以诱导大鼠产生对C6细胞的细胞免疫,提高大鼠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1992年,美国Science杂志上首次报道了应用携带自杀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及其包装细胞治疗恶性胶质瘤的研究,标志着脑肿瘤治疗思想上的一次革命。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的提出来自于两个方面的研究积累:其一是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及中心法则,基因重组及基因转移技术不断成熟;其二是恶性胶质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展犤1犦。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的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并迅即于1993年进入临床试验性治疗,曾一度掀起热潮。至2000年共有近40项脑肿瘤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计划,参与的患者达400多人,涉及自杀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人脑胶质瘤浸润淋巴细胞(GIL)的来源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把从人脑胶质瘤手术标本中提取的GIL,在体外以白细胞介素2(IL2)刺激后培养扩增,将扩增后的GIL注入人脑胶质瘤裸鼠动物模型体内观察其动物体内杀瘤活性。选择11例术后再次复发的人脑胶质瘤晚期患者进行GIL临床治疗。结果经IL-2刺激培养3周的GIL杀瘤活性最强。裸鼠体内试验证实GIL肿瘤局部注射能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临床治疗11例患者随访2年仅1例复发。结论胶质瘤术后将GIL培养扩增3周,再回输入肿瘤残腔杀灭残留肿瘤细胞,可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人脑胶质瘤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大鼠脑胶质瘤的趋向性.方法 在体外分离培养Fisher344大鼠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Transwell法分别将BMSCs、NIH3T3细胞与9L细胞进行共培养.24 h后计算细胞迁移率:立体定向法建立Fisher344大鼠/9L细胞脑胶质瘤模型,2周后经神经行为学、MRI、HE染色证实模型成功后.将5-溴脱氧核苷尿嘧啶(BrdU)标记的BMSCs、N1H3T3细胞由颈内动脉进行移植,2周后,Fisher344大鼠灌注固定取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MSCs的趋向迁移规律.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3~6代BMSCs表面标志CD34、CD45阴性而CD29、CD44阳性;BMSCs在体外能够向9L细胞迁移;立体定向法建立Fisher344大鼠/9L细胞脑胶质瘤模型符合胶质瘤的特征:颈内动脉移植的BMSCs也能够向9L细胞胶质瘤趋向迁移,主要分布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边界.结论 BMSCs在体内、外均能够向脑胶质瘤迁移,颈内动脉移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